昨天做了一个稿子稿子返修,是专利题材的。去年开始,我在做一个尝试,就是借助AI扩宽一下翻译题材,所以专利题材的稿子我也敢接了。之前几次风平浪静,这次突然反馈了一些很问题,客户已经开始抓冠词和专利的特殊句式了。这种就是专业范畴,如果没几年的专利翻译经验(比如我这种的)自然会被返修,我已经准备后续放弃接专利翻译(即便是医学领域)的稿件了。
我昨天发出一个感慨,当你开始认为AI能够弥补用词等不足的时候,专业人士已经开始提高了专业性的要求,甚至有些往改写方面的趋势。
这两天我又跑出去旅游了,主要还是因为稿子很少。本月一周过去了,国内客户承诺的几个稿子要不直接黄了,要不直接从几万字缩水到4000字,还有都还没定稿的。老外本周在过感恩节,稿量在中下水平。
上周做了一个网文音频文本的测试稿。后来我才知道这个稿子是拿我的测试稿(以及其他多名译员)去竞标的。终端客户那边通过了。如果说兴趣的话,网文这种带一些文学性的文本我还是比较感兴趣,毕竟平时也爱写东西。整个稿件文字是60万字数,多语种翻译。今天得到的消息是他们只拿到了日语和韩语的,英语客户不给,因为整体打包过去的测试稿评分不如另外一家。当时通过的时候,他们给的单价是trados字数千字80,如果折算成word字数统计也差不多是70了。可想而知这种竞标已经在质量和价格层面卷到何种境地了。
我有时候在想,如果我当初没有出海,还在主导做国内市场的稿子,我现在的状况是什么呢?我大概也采取了抠字眼翻译的措施,估计时薪100到150人民币顶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