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昆《怜香伴》:封建社会的拉拉之恋以及戏曲中的观念和当代意识的冲突

文摘   2024-12-07 03:17   北京  

今天是南京京昆艺术节闭幕,我本应在紫金大剧院看省昆《唐才子传》,而我却坐在北京的国家大剧院看北昆《怜香伴》。人生在世,一切世事难料,因果造孽。我连周四的苏昆《邯郸记》的票也是送人未果,直接丢弃。

南京近几年旅游爆火,其中一个必打卡地点“老门东”。老门东北侧有个园林叫芥子园,地处夫子庙秦淮风光带。这所园林原本的主人便是《怜香伴》的作者,清初名士。李渔移家金陵,先居住于金陵闸附近,后来于清朝康熙七年戊申七夕之前建筑芥子园。芥子园虽不及三亩,但经李渔苦心经营,达到“壶中天地”的意境。

《怜香伴》又名《美人香》,为清代戏曲家李渔1651年写的第一部传奇集《笠翁十种曲》其中一篇。讲述了崔笺云与曹语花两名女子以诗文相会,互生倾慕,两人想方设法争取长相厮守的故事。这个故事的题材是男权社会下女子之间的恋情。

李渔是一个戏剧论著有《闲情偶寄》,后人将其中的《词曲部》、《演习部》单独刊行,题作《李笠翁曲话》。李渔以其独特的文学风格、戏剧理论和前卫思想在中国乃至世界文学史上都占有一席之地。我之前的公共号文章里就用过《闲情偶寄》这部书的封面作为插图。

《怜香伴》我早有听说,也仅仅大概知道其“禁忌之爱”的拉拉题材。但是我犯了一个思维错误,我用了现代人的思维来审视古人,我本以为两位女性的结局会是私奔等,谁聊竟是两女侍奉一夫,来解决两位“无法成日相见”的念想之苦。我在听到崔笺云提出这个办法的时候,真的是震惊了。说李渔思想是“前卫”,这种安排足以惊世骇俗;但是他最终还是在男权社会的背景下安排了一个妥帖的结局。

我在看戏的过程就想到一个问题:戏曲中的观念和当代意识的冲突。当然女性(不止是拉拉群体)看到李渔的这种安排,以一名现代女性的角度来深度这出戏,肯定是不舒服的,特别不女性主义,当然封建社会女性的地位是不高的。

《怜香伴》的故事发生在一个男权社会和一夫多妻制的背景下,这种社会结构对人物的命运和选择有着根本性的影响。李渔虽然是以一种看似前卫的方式描绘了两位女性之间的深厚情感,但最终的解决方式仍然没有脱离当时的社会框架。可以通过以下角度来看待:

1.性别与权力的探讨:在现代视角下,我们可以探讨作品中所体现的性别权力关系。《怜香伴》中,崔笺云和曹语花的情感虽然深厚,但她们的命运仍然受到男性角色和社会规范的制约。这种权力结构在现代社会中已经不再被普遍接受,因此我们可以通过这种对比来反思性别平等的重要性。

2.情感与欲望的表达:从现代心理学和社会学的角度来看,《怜香伴》中的情感表达可能涉及到更深层次的人性探讨。在现代社会,我们更加重视个体的情感需求和欲望表达,而不仅仅是社会规范和道德约束

3.文学与艺术的创新:李渔在《怜香伴》中的创作无疑是具有创新性的。他打破了传统戏曲中以男性为主角的叙事模式,将女性置于故事的中心。这种创新在当代文学和艺术创作中仍然具有启发性,鼓励我们探索更多元和深入的叙事视角。

4.社会变迁的反思:通过对比《怜香伴》中的故事和现代社会的变化,我们可以反思社会进步和文化变迁。例如,现代社会对于同性恋议题的态度更加开放和包容,这与《怜香伴》中所体现的时代背景形成了鲜明对比。

5.价值观念的转变:在现代社会,我们更加强调个体的自由选择和平等权利。《怜香伴》中的结局虽然在当时可能是“妥帖”的,但从现代的视角来看,可能会被认为是对个体自由的剥夺。这种价值观念的转变促使我们思考如何在尊重传统的同时,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变革。

北昆这个周是一个演出系列,叫做“观其复”:“观其复”出自于老子《道德经》,大致意思就是“复归其本性”。计划做一个系列的老剧本的复原演出,力求打造符合现代人的,原汁原味的昆曲观剧体验,吸引更多的年轻观众对昆曲的关注,并在老剧本中提炼符合当代人品位的元素(出自国家大剧院公共账号对本剧的介绍)。“观其复”不仅仅是对《怜香伴》这部作品的重复演绎,而是在现代文化背景下对其主题、人物关系和社会价值的重新审视和解读。任何作者创作的时候都带有自己所属时代的局限性,后代人在品读他们的作品之时应当给予尊重。在继承传统文化时,我们应采取批判性继承的态度,即保留那些积极向上、与现代价值观相契合的部分,而对那些与现代价值观相悖的内容进行批判和改进。

散场之后,我顺着人流往出走。突然路过一个昆曲的摄影展,入口处有周总理对昆曲的一个评价:昆曲是江南的兰花。中国古代有很多诗句,通过对幽兰的描绘,传达了对女性美丽、高洁、清雅的赞美之情。诸如:“念幽兰兮已盈园”《怀园引》。“香压幽兰兰尚浅” —— 宋 史浩《浣溪沙》。“幽兰林下正芬芳”。“转眄流精,光润玉颜。含辞未吐,气若幽兰。华容婀娜,令我忘餐”-曹植的《洛神赋》。昆曲的水墨调的确也适配拉拉题材的柔软气质。整场戏两位女主对话的时候,有如清风拂面,散发着“香闺奇缘”的特殊异香。一开始对男主的描述,也较为清萧:休使他碧沉沉梦断池边草,怕有风,替他把窗儿掩上,须防那冷飕飕风碎鹿边蕉。整个唱词中氤氲着“空中修香”,美人相赋,自动进入温柔乡。芬芳香投,留香荀令。嗔娇妩媚,令人怜爱。女性之爱是流动性的,那种声气相和的气质和昆曲的气质也兼合的。重奏流水,结拜来世做夫妻。

然后我研究了一下里面的曲牌,如东瓯令。


也有豆叶黄这种,南北曲都有的。

还有吹打曲牌万年欢,在《盟谑》的时候,两个人的浓情蜜意用万年欢来衬托一种仪式感。

然后两女一男拜堂封婚的时候,甚至有丫鬟下场撒喜糖。因为是小剧场,喜糖覆盖得很广。

一个十几年的自由翻译
一个10年自由翻译的生活日常、行业见闻、翻译技巧和行业吐槽。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