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玄学融入昆曲:省昆《世说新语》之“情之所钟”

文摘   2024-11-14 23:59   中国  


去年是我大规模去剧场看戏的第一年。年末最后一天,省昆在江苏大剧院演出世说新语,我记得好像是连续演出了三天,一共十三折戏。我看了31号那天的戏,应该是《世说新语》之“谢公故事”。另外一天的戏应该是“大哉死生”。我看的很动情,回来之后就立马写了篇文章,谁料第二天醒来发现一个头像和网名均为石小梅老师的微信账号进行了点赞和在看。当天是我生日,可谓是特别好的生日礼物。

“情之所钟”包括四折:《翦羽》《舞诀》《迎妻》《调筝》。观后慨之,情节饱满,人物塑造很立体。我作为观众在昆曲的声律中入了戏的。今年看了很多很多唱词的戏,包括看了三场地方戏。好戏是能让观众在两个多小时内保持一种思考的流畅感,困意和乏意也会随着情节的递进而被消融和退却,昨日的世说新语真的到达了这种效果。

早晨醒来,脑中还在回忆中的《翦羽》舞台画面。《翦羽》:支道林养了一双白鹤,怕它们飞去,遂翦其飞翎,蓄于身畔。入夜,一名少女叩门求助,道是被掳为奴,受尽欺凌。支道林闻之,义愤填膺,誓要为她讨个公道。而那施暴之人,到底为谁?少女名曰阿九,随着剧情的推进,“那施暴之人”最终揭晓正是支道林。

《世说新语》是南朝时期所作的文言志人小说集,由南朝宋临川王刘义庆组织一批文人编写,又名《世说》。其内容主要是记载东汉后期到魏晋间一些名士的言行与轶事。中国思想发展到了魏晋南北朝,进入了玄学阶段。玄学,是对《老子》、《庄子》和《周易》的研究和解说。此处的“玄”字,起源于《老子》中的一句话“玄之又玄,众妙之门”。《翦羽》这折戏可谓是四折戏中最能体现“玄”的清通简义。所以用这折戏开场一下就凝聚我了我的兴趣。

《世说新语·言语》:

支公好鹤,住剡东山。有人遗其双鹤。少时翅长欲飞,支意惜之,乃铩其翮。鹤轩翥不复能飞,乃反顾翅,垂头,视之如有懊丧意。林曰:“既有凌霄之姿,何肯为人作耳目近玩!”养令翮成,置,使飞去。

小九的演员是李静阳,她的演绎是很贴合“鹤化人”的设定,有很灵动。因为她的声音偏尖一些,和鹤的鸣叫还有一些同频次,所以人物的打造地很贴合。

在回溯一些片段之后,我突发奇想,准备在今日做稿的同时听一听有关魏晋玄学的电子书,我在豆瓣上看了评分,准备听“魏晋玄学论稿”。然后准备从理论的角度来回顾一下昆曲对玄学的演绎。

魏晋时期,时局动荡。名仕开始形成了一种“对政权成疏远和批判”,开始有独立人格,并产生了自我觉醒,以精神之自由弥补行动之不自由。《翦羽》中小九的虚幻人格正是这种自我觉醒,以动物的视角来鞭策人性。王国维曾说“士之读书治学,盖将以脱心志于俗谛之桎梏,真理因得以发扬。思想而不自由毋宁死耳。”也是类似的意味。

这折戏中的支道林是魏晋名流,由于西晋灭亡,他随父母初隐余杭山,公元317年随父母隐居余姚邬山 [5]25岁出家,曾居支硎山,30岁在陆埠支溪岙创建支山寺,供佛讲经。士大夫们由经世致用转为个人之道遥抱一或出世。其时思想之中心不在社会而在个人,不在环境而在内心,不在形质而在精神。所以他寄情山水,依柱养鹤。向往玄远,意在得道、证实相,揭开人生宇宙之秘密。这一折戏,其实有些反讽的意味,似乎也揶揄他“用桎梏动物的自由来缔造自己的内心精神层面”。这何尝不是一种自私呢?这种玄妙的意味非常令人回味。

文学批评也当受玄学之影响,“亦根源于玄学”。“文学理论者,即关于文之何以为文,或其诗学者何谓文学,何为文之特性”,这实际上就是中国的“论文”之作,西方“文学批评”的根本理论。世说新语这里的意味就尤为明显。

第二折的《世说新语·舞诀》中,王濛求为东阳太守,久不获准。病入膏肓,方得委任。面对至交好友,他一一数点平生快事,自矜自怜,自知命不久矣,乃翩扬一舞,与红尘永诀……

王濛的形象跃然舞台之上,一系列有形和无形的道具均被用来表示他的放浪形骸。“新帽子”遮灾避雨,意态悠闲。他在等待会稽王的委任令所表现的焦急和“等来之后”那种不屑,是很巧妙的对比,因为在死至将至,“心愿已了”,然后是时至将至,悲从中来,慨叹“人世乘除,少了阿奴”。

这里体现的是魏晋名流的生死观:

在复杂的生死命题中,生命、死亡和升天不再冲突,既可以为生者所用,也可为死者所用,梦想与现实并不对立。要把精神变成图像,变成实体才容易被接受。在思绪信马由缰的时代,这一题材保持了梦想的蓬勃,还可以不断培育梦想。(http://www.silkroads.org.cn/portal.php?mod=view&aid=23997

本文前文提到“名仕开始形成了一种“对政权成疏远和批判”,这在“调筝”一折中进行了很好的渲染。

淝水战后,谢安功高震主,自请避祸扬州。天子设宴,为之饯行。宴上,桓伊有感于忠良见疑,为鸣不平,抚筝而歌。

出了剧场之后,扫了一辆单车,骑行的过程中我在想这几折的共同点,就是对人性弱点的抨击:自私。支道林圈养白鹤束缚了自然之鸟的自由、天子对“忠良”的不珍惜,以及曹操在淫欲和生死之前对亲生儿子的放弃。《文赋》所谓“遵四时以叹逝,瞻万物而思纷..”即此种理论之表述。但问题又接踵而至:文章何以具此种功能,即何以能发抒怀抱?答案是:文本为一种精神作用之出品,可通乎自然。

昆曲世说新语是省昆的新编戏,我将称赞为新编戏中的上乘品。这种新编戏以古代典籍为蓝本,呈现出一种叙事体,人在听故事,很引人入胜。不过我感觉不足的是唱段有点少,念白多了点。诚然,新编戏在短时间内的生成自然不如“传统戏”唱段的沉淀和经典。

我在高考阶段,曾感染于嵇康、阮籍等的故事。当时的心境是保守备考的困扰,急需一种解脱。不过我在进入大学之后,就没了对魏晋名流的兴趣。此次观看,让我有了重新了解他们的动力。

本文用时1.5个小时


一个十几年的自由翻译
一个10年自由翻译的生活日常、行业见闻、翻译技巧和行业吐槽。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