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痔们不用怕,保护“菊花”经方有办法

文摘   健康医疗   2024-03-10 22:24   广东  


身体器官没有高低贵贱之分,每一处都值得好好呵护,包括肛肠。


虽然比起心肝脾肺肾是没那么起眼,但是不得不承认的一点就是,肛肠在很多时候决定了一个人的生活质量。


我常跟人说,一个人只要吃得好、拉得好、睡得好,一般就没什么大问题。大家可以想一想是不是这么回事。


肛肠虽然跟“三寸的黄泥地”相关,但是不能讳言的是,一个人的排便,绝对就是当天心情的晴雨表,标志着一天的幸福指数。


排得爽,轻松一整天,排得不爽,憋屈24小时。


要是再有痔疮作祟,那就不仅仅是排便过程痛苦不堪,严重的连夹断便便都要深呼吸做好心理建设,尤其是有时伴随着出血,这哪是排便啊,简直是拉玻璃碴子,排完之后敢回头看的都算是勇士了,有病人告诉我,他上完厕所就像是在马桶杀了一只鸡似的。。。。那场面我连想都不愿意想,太惨烈了。


话说痔疮导致的各种生理和心理不适,会让人各种坐卧不安,生活质量严重下降。


更有严重的,痔疮出血太多导致贫血甚至失血性休克,还住进了ICU。


所以,痔疮也绝对不能忽视,话说,每个痔疮都有一段故事,每位“同痔”都有一段辛酸史,今天,咱们就说说痔疮。



有俗话说,十男九痔、十女十痔,虽有夸张,但也有点道理,因为据有关数据统计,痔疮的发病率高达87.25%,其中以内痔最常见。


痔疮是最常见的肛肠疾病。它是肛门和直肠处的静脉肿胀,类似于静脉曲张。


痔疮可分为内痔、外痔和混合痔。内痔是肛管内的静脉曲张,在肛门开口处附近的静脉曲张则形成外痔,内痔和外痔通过静脉互相融合则形成混合痔。混合痔比较严重。


西医方面通过改善饮食、保持大便的通畅、高锰酸钾坐浴及保持肛门清洁来缓解痔疮症状。必要时,需要通过手术来治疗痔疮。


中医关于痔疮描述那是由来已早。


早在先秦时期《山海经·西山经》就有记载:“有鸟,名曰栎,食之已痔”,是世界上最早关于痔的命名。


然后是《黄帝内经》


因而饱食,筋脉横解,肠澼为痔。
--《黄帝内经》


这段话什么意思呢?


长期过度饮食,饮食物积聚胃肠,就会导致胃肠筋脉松懈不收。胃肠不得通降,燥热内生,下迫大肠,致血行不畅,血热食积滞不散,形成痔疮。


因此,痔疮形成和饮食不节、便秘、久病、劳累过度、脏腑虚弱及外邪入侵(湿热风燥瘀等)有关,痔疮一般情况下或夹湿、或挟热、或兼燥兼风,或久病入络瘀血阻滞。


此证系肛门生疮,有生于肛门内者,有生于肛门外者。初起成瘰,不破者为痔,易治。破溃而出脓血,黄水浸淫,淋沥久不止者为漏,难痊。斯证名因形起,其名虽有二十四种,总不外乎醉饱入房,筋脉横解,精气脱泄,热毒乘虚下注;或忧思太过,蕴积热毒,愤郁之气,致生风、湿、燥、热,四气相合而成。如结肿胀闷成块者,湿盛也;结肿痛如火燎,二便闭者,大肠、小肠热盛也;结肿多痒者,风盛也;肛门围绕,折纹破裂,便结者,火燥也。
--《医宗金鉴》


通俗讲,痔疮,多因热、风、湿、燥、淤而成。


我常跟病人打的一个比喻:肠道如河道,大便行于其间,如舟行于水。肛肠如同港湾,大便干结(实、热、食毒、燥)堵塞肠道,便秘不出,就如船舶过多而不得驶出港口,势必对出港(肛)口形成损伤;久而久之,损伤之处受到泥沙秽浊之物堆积,就容易形成暗礁,也就是痔疮。同理大便粘滞不爽(湿热)也会如此。哪怕大便平时通畅正常,但是自然灾害风雨雷电(外风外邪)也会对难免对河道对出港口形成损害。


但是痔疮一定是热吗?不尽然。


我以我自己经手的病案举例。


这是个52岁的中年女性,一周内便血5次,甚至鲜血盈盆,求助于我。



便血多,如不用纸巾按压良久,血不止,且心慌冷汗。


谭某,女,52岁,2024年2月15日就诊,自诉年节期间肠镜无排期,故先来就诊
刻下:2月9日至今便血5次,便后滴血,量多,纸巾按压良久方可止血,肛门轻微刺痛,大便1-2日一次,软烂粘腻通畅,胃口一般,口淡,小便基本正常,半夜易醒,大便后冷汗,心悸,心烦,自觉无畏寒畏风,无外感,无关节疼痛。
脉沉细,舌淡暗,苔薄白腻,底少淤。

辨析:
便血——六经皆可导致。
太阳阳明合病中有葛根汤、有葛根芩连汤,原因为津液聚热于体表不得汗出驱邪,反而迫于肠道下利,缘热盛,亦可能有便血,可参后世时方理论之肠风下血,亦可参后世名方——荆防败毒散。

而阳明热迫大肠而便血亦是最常见之缘由。

少阳之半热,扰动胸膈之间,故肺、胃、大肠、膀胱、肾皆有罹患之忧。时方讲肝火偏旺,肝气郁结,气血凝滞,郁久化热,肠道受其煎迫溃烂而出血。

而少阴便血,《伤寒论》有所描述。

少阴病,下利便脓血者,桃花汤主之。
--《伤寒论》306条


我的想法是,这时为少阴传太阴之时,下焦虚寒,寒湿浸淫,大肠黏膜受损滑脱不禁,下利脓血,既有少阴病脉微细,但欲寐,又有太阴病下利不止,此时应急当救里,而四逆辈救阳气津液力宏,而收涩肠道滑脱之力不足,需强有力得涩肠固脱药,否则津血即消亡于眉睫之间。

同理,纯在太阴病,如胃虚沉衰,不得制下,则下血情况也不少见。当然不仅仅是便血,崩漏、吐血、衄血都很常见。

厥阴病之下利出血亦不少见。

厥阴之为病,消渴,气上撞心,心中疼热,饥而不欲食,食则吐蛔,下之,利不止。
--《伤寒论》326条


蛔厥者,乌梅丸主之,又主久利。
--《伤寒论》338条


由上两条条文可知,厥阴病,寒热错杂,胃虚津亏,不得收摄,易下利久利,久利伤及肠膜而至便血,这种情况多见于临床上之休息痢,多用乌梅丸主之。

故该案中便血暂时不可定六经。

继续辨析:
口淡,大便烂,脉沉细当为里虚寒,便后冷汗当为里虚寒不得收摄,且便血较多,津血亏耗,也就是阳气损伤,胡希恕胡老中的阳气就指的精气,就是血液津液(脉外的津液,脉内的血液)都叫做精气。阳气亏耗则失去固密作用,故便血后冷汗,血少不得养心则心悸。且睡眠不安,半夜易醒。

而心悸,舌苔腻,便烂亦为里虚寒生饮所致。心悸亦为饮上冲。

肛门刺痛,大便黏腻,心烦为寒饮化热。

人体异常出血即为离经之血,且舌暗,当有少许血毒即淤血。

而该案又无恶寒体痛发热等表征,故在里有寒热错杂,当为厥阴,寒多热少。

关于血证治疗,《金匮要略》有温经汤、柏叶汤、芎归胶艾汤、黄土汤等

温经汤为吴茱萸汤去大枣加桂枝降逆平冲,同时以麦门冬汤健胃补虚润燥,二方合用,从胃着手,温胃补津液。且合当归、川芎、芍药、牡丹皮等强壮性祛瘀药,祛其瘀血。又加阿胶止血养血。该案患者胃口可,淤血不重,故不用此方。

柏叶汤治疗里虚寒出血情况偏重,侧柏叶偏凉血止血,也可说为厥阴方,也为寒多热少,但其治疗吐血不止,当然便血,衄血,崩漏也可治疗,(马通汁难找。也可用阿胶代替),但是其为治疗出血量大势急将脱之险症,为急则治其标之法,该案患者虽然便血较多,但是按之可止,故无需此方。

而芎归胶艾汤中,生地,白芍为清热凉血化淤之药,阿胶偏凉,仅艾叶温胞。故该方治疗厥阴病寒热错杂偏于热证且夹杂淤血之出血证候,该案阴寒较重,故并不符合该方证。

该案里虚寒,脉沉细,且便血伤津血,亦有冷汗,故已陷阴,热象轻,淤血轻微,故当用黄土汤,党参、山药代黄土;心悸,苔腻,水饮上冲,加苓桂术甘汤,恐生地碍胃,更槐花以替之。并合豆归散消肿排脓,失笑散化淤止血。

失笑散

方出于《外科正宗》,其方组成为五灵脂,蒲黄

主治:产后心腹绞痛欲死,或血迷心窍,不省人事,及寻常腹内瘀血或积血作痛。又妇人血气为病作痛之圣药也,及治男子诸疝疼痛不已者。


赤小豆当归散

《金匮要略》下血,先血后便,此近血也,赤小豆当归散主之。(卷中惊悸吐血下血胸满瘀血病脉证治第十六)


 《血证论》赤豆芽(三钱) 当归(三钱)


此治先血后便,即今所谓脏毒,与痔疮相似。故用当归以活血,用赤豆色赤入血分,发芽则能疏利血中之结,使血解散,则不聚结肛门。赤豆芽又能化血成脓,皆取其疏利之功,痈脓故多用之。俱用浆水服。


槐花:

《本草经解》叶天士

气平,味甘,无毒。主五痔,心痛,眼赤,杀腹脏虫,及皮肤风热,肠风泻血,赤白痢,并炒研用。


黄土汤

灶中黄土为温性收敛药,而有止呕止血作用,本方为主药,和以地黄、阿胶止血更为有力;复以甘草温中、白术利尿、黄芩解热烦、附子逐阴寒。故本方为治血虚出血,手足烦热,小便少,或微肿,而半陷于阴虚者……本方含有大量附子,即便远血,若不见阴寒虚侯者,亦不得用之。而且本方亦不限于远血,对于吐血、尿血、子宫出血以及痔疮出血等,适证用之亦均有效,故一般出血而有虚寒证候,(虽有烦热亦是虚热状)而脉亦沉虚无力者均可用之。——《胡希恕经方精义笔录》段治钧


半个月后回访病人:

已愈。


(全文完)

经方刘孟薇
研悉国医经典,弘扬国医文化,崇尚古今医家,做最纯粹的中医经方传承者。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