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北京之旅之人在囧途

文摘   健康医疗   2024-05-13 22:24   广东  


四五月间,岭南淫雨霏霏、缠绵不绝。每个毛孔都能拧出水来。

外湿引动内湿,天人相应,像我这种从小生活在干燥北方而又脾胃虚弱的人,那就真的遭了罪,吃不好,睡不好,心情也不好,于是寻了五一假期,北上进京,一来可晾晒身体、舒缓心境,二来可带女儿研学、增长见识,三来拜访前辈旧友、以慰思念。

读万卷书重要,行万里路也不可少,一家四口,说走就走。

夕发朝至的高铁动卧,按理说还算舒坦,奈何不足一岁的儿子一夜醒了五六回,我跟先生彻夜折腾,疲惫不堪。

还好,6点到北京西,找到提前约的车,直奔北京饭店。当天预约了国博和军博的研学,时间还是挺赶,我们要先去酒店寄存行李。

清晨的首都,阳光明艳,天蓝柳绿,绿瓦红墙,沿途尽是宫墙府邸,名人旧居,诉说着京城厚重的历史底蕴和文化积淀。

我虽出生长大于河北,距离京城也只有100公里,但是本科和研究生均在外地求学,来北京也就两三次,所以这二十年来北方老家的发展以及风土人情已经陌生了。这次回来,话也多,想多了解家乡,尤其是中医方面。

因此,路上我看到一些装修考究、门面宏大的中医馆时,就忍不住问司机师傅:师傅,咱们这京城,看中医的人多不多。

司机师傅是本地人,热心健谈,回答事无巨细。根据师傅回答,北京这边看中医的人也多,但是药费偏贵,他自己包括周围的亲友找中医看病,一周的药费大概要一两千,所以也不是普通老百姓经常看的起的。所以看了一阵,就去看西医去了。

我问起师傅,那么北京的中医水平怎么样,北京有名的医生有哪些?师傅笑笑着说,谁有名我就不知道,反正感觉差别不大,找谁看还不都一样,逮着近的方便的看,反正中医就是慢慢调呗。

司机师傅的看法虽然不代表全部,但是至少代表了相当一部分人对中医的刻板印象--贵、调理而已、水平就那样。

身为中医,我无法说什么,尴尬地笑了笑,没吭声。

虽然药费,不能一概而论,有些病种是需要一些贵重药材的,例如崩漏月经不调很多时候要用到阿胶,不孕不育经常用鹿角胶,皮肤病经常要用乌梢蛇,失眠一般要用到酸枣仁,中风或者半身不遂病人经常要开全蝎蜈蚣水蛭等等,药费不贵是不可能的。

但是我确实知道有些同行,不管看什么病种,病人只要来了都要挨一刀,还有些同行,不论什么病都用贵重药材,也有些同行,喜欢动辄开三五十味的大处方,或者一次开给病人30剂以上,我想问下,这是治病还是卖药?

失去了中医治病救人的初衷,沦为靠病人发财的赚钱工具,那么群众心中,对中医的整体印象就会越来越差,中医又贵而且又可能没疗效,这伤害的是所有中医的名声,那中医还谈何发展和普及?

有的中医,确实离接地气还远。

中医要扎根基层,要立足于为老百姓服务的,不能高高居于庙堂之上,成了人们眼中敬而远之的“奢侈品”,就算是旧时王谢堂前燕,也要飞入寻常百姓家的嘛。


这时正巧路过天安门,9岁多的女儿说,爸爸妈妈,我太激动了,我们现在站在世界的心脏了!我问她为什么是世界的心脏?她说,因为北京是祖国的心脏,而我们中国,就是世界的中心。我们从小就对孩子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因为有国才有家,爱国才能爱中国传统文化,才能热爱中医。

当天上午去的中国军事革命博物馆,下午去的国家博物馆。我们都花钱请了专门的老师进行讲解。因为我们不仅需要孩子能看到实物,更重要的是,要让孩子学到实物背后的历史和故事。我和我先生的认知就是,关于教育,其实不止在课本上,还在活生生的历史中,书本学习重要,游历学习更重要。


古人云:闻之不如见之,见之不如知之,知之不如行之。游学将课本上的知识与现实生活相结合。当我们亲眼见到了课本中描述的建筑、文物,风景,感受到了它们的真实魅力,与历史对话,才能积淀内心的厚重。


军博+国博,是历史和文化的一场精神盛宴,孩子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可惜场馆太大,时间太紧,这两个博物馆是值得多刷的,强烈推荐。

30号行程安排很满,大人是一天两万步,两个孩子也累的够呛。晚上回去酒店,小宝在房间地毯上各种爬行撒欢,不到一岁的小宝胃口大增,吃了很多白馒头,加上白天吃的婴儿零食(白天行程紧,没办法做辅食),真是乱七八糟塞了一肚子,这为后面孩子发烧埋下了伏笔。
    
1号则是故宫一日。从午门到太和殿,再到乾清宫,再到永寿宫,高大巍峨的宫殿,静静矗立,弹指数百年,石城依旧空江国,故宫春色,城池依旧,江水空流……从午门不问斩,到孝庄抚皇孙,到“甄嬛”金发塔,再到乾清宫诏书,最后到谭嗣同的去留肝胆两昆仑和溥仪的“前半生”,过往散了云烟,只留下同一片星空,历史读得愈多,看故宫的感慨就愈多。


晚上是和好友聚餐,作为吃货的我,去了北京必须的是先安排烤鸭,近年最火的四季民福,那是肯定不会错过的。托跑腿小哥排了4个小时的队,值。

入口即化,肥而不腻,不禁感叹,这世间,美景与美食,确实不可辜负。

但是,吃到一半,小宝精神欠佳,摸了下额头,发烧了,出门最怕孩子生病,真是怕什么来什么,于是后面的聚会匆匆而散,只能抓紧回了酒店。

回到酒店,分配任务,老规矩,爸爸买药我看娃。

小宝症状快速总结,高热,无寒战,覆被不拒(北京温度26度,不掀开被子说明还是有些恶寒)疲倦,心烦,大便30日已排,黏腻臭秽,小便黄,口干,胃口一般,处方小柴胡加葛根汤加生石膏藿朴夏苓薏汤,晚上8点钟,小宝面红身热呼吸急促精神偏差,先生出去共享单车狂奔快一个小时还没回来,我不断电话,原来是,导航软件找到的第一家药店倒闭,人去店空,第二家药店中药师下班,不给抓药,我只能先让先生想办法购买中成药小儿柴桂退热颗粒。

小儿柴桂退热颗粒其实为柴胡桂枝汤加减,小宝未经汗法,表重,我又让先生买了美林以备不时之需,先生回酒店过程中,我存着侥幸心思,打开手机到美团上碰碰运气。

不错,美团上居然有葛根汤颗粒,真是万幸,这个药其实并不好买,居然在网上能买到,顺手又买了姜和枣。

这个时候有朋友要问了,刘医生,你这出门为什么不带药?

唉,我一声苦笑,这还不是广东给我惯的呗。广东的药店不仅密度高,而且绝大部分都有中药,大部分药店都会营业到晚上十点之后,还有不少24小时药店,时间长了我还以为全国都这样,谁知道被现实抽了一耳光

这次孩子在北京生病,我就知道了人生地不熟的外地人在京城想买齐中药其实并不容易,真是失策了。

晚上孩子只能吃中成药,小柴胡颗粒➕葛根汤颗粒,2个小时一次,自带了煲粥器,喝药后喝少量热粥或者热水,孩子烫的厉害,大概有39度多,我们根本没买体温计,孩子精神状态OK就没啥慌的,一夜下来,晨起孩子已经热退,身凉,脉静。

2号的计划是拜访一位经方界德高望重的前辈,前辈多年来对我教导关爱有加,既是师长又是祖辈,虽然孩子退烧后需要静养,本来计划爸爸在酒店带孩子,我自己去,但是这位前辈非常喜欢孩子,小宝出生后一直关注孩子成长,他强调说来一趟不容易,一定要我带上宝宝看看。

小宝退了烧,精神很好,就是有些烦躁,胃口也不太好,跟前辈见面的时候孩子一直哭闹。

我考虑再给小宝开点解表清热解食毒的药就好了,就开了柴胡桂枝汤加枳实导滞丸加减,吃完饭回酒店只有2公里,就一路沿着古香古色的北京胡同步行回去,边逛边找药店。

谁知前后经过了3个药店,都不抓中药,好容易才找到一家可以抓中药的同仁堂。因为小宝没有发热,所以柴胡只用了10克,但是半夏药店也不给抓,说是毒性药物,没有医师处方不能抓具。可悲的是我出门没带医师证,也没带处方本,只能缺了这味药了。

晚上小宝精神好,胃口也不差,可惜中药喂不进去,孩子吃药一般比较难,尤其是婴儿,我一般都会加点甜叶菊来矫味,因为开的是经方,多的药味也就十来味,少的四五味,药味不重,孩子都爱喝,所以我门诊小病人中几个月的小宝宝都比比皆是,这次给我小宝抓药,没加甜叶菊,味道苦,难以下咽,他不肯喝,我想着他已经退烧,便不强求,事后看,是我亲妈光环太重,属实是大意了,其实孩子余焰未熄,并不稳妥。

凌晨四点,小宝哭闹,身热如炭,估量体温40度,手头无药,前几日已经小柴葛,麻桂大汗不得再汗,于是小儿柴桂退热颗粒冲服,2个小时一次,上午体温稍有回落,仍不平稳。

3号计划是去圆明园的,酒店也在圆明园附近,我当机立断,圆明园不玩了,赶紧到新的酒店,继续抓药煲药。我也先把准备的热积贴给孩子贴上,幼儿皮肤娇嫩,我自己配了一些处方,打成粉,根据孩子体质寒热虚实,病情表里不同,给孩子穴位贴敷,腠理相传,对疾病帮助效果不错。

退房后酒店外等车时,北京春风仍劲,柳絮满天,孩子肯定要是汗出当风了,我估计反复高热肯定会有,但是这也无奈之举,平时跟患者朋友们说的最多的就是发热期间避免受风,不要洗澡,注意饮食和休息,但是人在旅途,身不由己,我自己也没法遵照自己的医嘱了

到了酒店,老规矩,爸爸买药我看娃。

小宝高烧昏睡,脉浮数,面色红,时有四肢抽动,心烦,声音嘶哑,胃口一般,口干,大便2日未排,小便黄热,处方柴胡汤加桂枝加葛根汤加生石膏。

我虽然是中医,对病情发展转归有所把握,孩子四肢抽动仅仅是热盛津亏,筋脉失养,没有抽搐惊厥史不用惊慌,但是我又是一位母亲,说不担心和不心疼也不是不可能的。别说小宝不到一岁的孩子,我家姐姐快十岁,上周六发热,我和爸爸下班后2个小时开车到佛山,给孩子看了病开了药又3个小时(堵车)开回来,到云浮已经凌晨,好在周日清晨姐姐已经退烧。其实真的就是可怜天下父母心。

很多家长在孩子发热的时候,不知所措,就带去打针输液,心态我懂,但是如果不能镇定去处理的,滥用抗生素激素的话,那么孩子正气免疫力受损,后面带来的将是无穷无尽的烦恼,反复生病,反复发热咳嗽,全家苦不堪言。

爸爸出去一个小时没见人影,不出意外的话又出啥幺蛾子了。小宝在我怀里昏睡,呼吸急促,我打电话催着爸爸,怎么那么久还不回来呢。

爸爸无奈的说,去的第一家同仁堂,缺柴胡和葛根,把其他先抓齐,去2公里内第二家,又是家倒闭药店,再到第三家,这家不卖中药,百度导航附近没啥药店了,不是景区就是大学(好像是清华北大北邮啥的也没工夫去打卡了),这样的情况也是我没预料的到的,我当即跟爸爸说,你打车跑远点去买,看到哪家买哪家,挂了电话,我有种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无奈,于是又打开美团跑腿,跑腿小哥也需要2个小时,看着怀里的小宝,我真的挺着急,这次出来也没带针,这样的情况这不让人干着急吗?

还好过了四十分钟后,爸爸电话来说第四家药店也不齐,但是跑到第五家同仁堂终于把药抓齐了,我心里松了一口气,把美团跑腿取消,并打赏了小哥,等爸爸回来煎药。

爸爸很醒目,还带回来了甜叶菊,这个时候四点半,煎好药,五点半,小宝吃完,吃粥,慢慢出汗,八点再吃药,九点退烧。喝粥后,小宝躺倒酣睡,趁这点时间,我和爸爸姐姐在酒店房间看了部电影《第二十条》,挺好看,我给打8.5分,也算为没去圆明园找补回来一点。

4号,小宝神清气爽,退房,去看看老佛爷的颐和园。

天下第一园林名不虚传,泛舟昆明湖,登临万寿山,微风和畅,美不胜收。


当晚高铁动卧返粤,小宝一切稳定,5日凌晨到家,一切安好。

这次北京之旅,很开心,也很曲折,有遗憾但是没关系,后面我还会接着带大宝小宝游历全国,不过要长个心眼,自己带针灸,带一些中药,以备不时之需。

北京之旅中小宝的这次发烧其实真的给我的启发和思考很多。

关于旅途中孩子生病临时抓中药,这不是第一次了,2019年,带着姐姐去甘肃,在从张掖去嘉峪关的路上,5岁的姐姐水土不服,发热呕吐,好在当晚住嘉峪关市,在酒店外面的一家药店就把药抓齐了,喝了一夜药,第二天一早姐姐就退烧了,还冒着小雨跟我们登上了嘉峪关,也没影响后面敦煌、青海等地的旅程。

姐姐这次抓药应该算是幸运的,可能跟甘肃的中医环境比较好有关,毕竟甘肃是中药材大省,甘肃的定西有“中国药乡”的美誉,岷(县)当归、纹(文县)党参等更是天下闻名。还是黄芪、大黄、麻黄、柴胡、甘草、板蓝根等中药材的产地,记得路过张掖,七彩丹霞山下面就是一片片的麻黄。

甘肃中药好抓,可是别的省份真的很难讲。今年一月,自驾海南,回程前一天,海口突然气温大跳水,冷风嗖嗖,我又没给家庭成员带厚衣服,八个月的小宝被冻感冒了,咳嗽严重,所幸没有发热,我让先生去买药,也遭遇了北京这样的窘境,第一个药店只卖西药,第二个药店倒闭,第三个药店才有药。

但是第三家药店的店员态度非常差,爸爸进去的时候,店员正在用手机斗地主,她看只抓一剂药,就说等一下,然后继续斗地主,我老公催她快点,说宝宝不舒服等着吃药,她非常不耐烦地说没见我这刚抢到地主嘛,这一局还几千欢乐豆呢,你等不及就去其他药店抓呗。

爸爸看了下时间已经9点多了,怕再去其他地方都关门了,只能耐心等人家斗完这局,谁知道人家斗完一局又开了一局,还又抢到了地主,只能看她一边斗地主一边抓药,中间进来其他人买药,店员还去照顾别人,爸爸虽然愤怒但也无可奈何,还好爸爸本科也是学中医的,也认得中药,只能先抓了药,自己核对好,事后再想办法投诉找回场子。

这一副药,前后搞了一个钟头,好在服药后小宝好转,也并没有发热,这次也是阿弥陀佛。

上面的几次抓药,折射出一个道理,就是中医的存在和发展真的是一个严峻的现实。很多地方中医土壤和氛围并不好。


我想有几个原因。


一个是有些人对中医的误解太深。


西医的进步对于人体脏器以及病理指标方面有更深的研究,而中医还停留在阴阳五行脏腑理论阶段,随着西方思想以及资本的渗透,有些人就认为中医不科学,所谓的“没有循证依据”,说是一个处方有效没效没有经过大量的临床试验。

话说我也是5年本科3年硕士,那些科研啊临床啊对照啊,研究生阶段我也做过课题研究,我很熟,但是现在纯中医临床近十年,随着临床的增加,越来越感悟到,人体不是机器,没有精密计算程式,一个药不可能对所有人有效,不同的人,有不同体质、情绪、性格、年龄、地域、基础疾病、饮食习惯的不同,每个人都不同,那怎么去衡量一个药对所有人都有效呢,可能吗?哪怕是西药,例如降糖药,很多人有效,也有很多人无效。有效的那部分人,血糖降了,但是有的人胃口差了,有的人心慌冷汗,有的人易腹泻,那么只看这一个血糖指标就说明西药是行之有效的吗?

看病是看整体而不是局部,如果局部某一个指标好了,但是整体反而无效或者糟糕,那么可以说这个治疗方式一定是科学的吗?所谓的科学不一定是科学的,科学的旗帜已经一百多年了,它也不断在认识在进步在不断推翻修正自己以前的理论,还有很多所谓科学认识不到的地方。中医就是。

我尊重现代医学,但是有些好事之徒很可笑的一点,就是认为西医的药物开发都是经过小白鼠或者猴子试验的,很科学,中医没有经过试验不科学,那我请问你,小白鼠能跟人一样吗?猴子能跟人一样吗?远到几年前猪心移植到人体后两个月死亡,近到近几日猪肾移植到人体两个月死亡,你又如何以对?

中医是几千年来验证于人体行之有效的医学,打着科学幌子的中医黑或者被洗脑者不懂中医,那又有什么资格说中医不科学呢?

还有一点就是我们中医有些人自己不争气。

现在的中医科班教育真的是很难培养出人才来,学习中医期间也学习西医这是没问题的,但是五年的中医院校学习,基本就是死记硬背,话说经过高考的学生,一下子接触阴阳五行,五运六气,他能看懂吗?为了不挂科,只能硬着头皮记,到了大四大五,说是实习,又有几个学生有好运气,跟到比较厉害的中医跟诊?基本就是在住院部打杂,写病历,收病人,最后一年要考研,很多人还脱产,这样的五年,能学来什么呢?

而在我们古代,中医的培养是师带徒的模式,徒弟白天跟老师跟诊学习,下午晚上背诵经典,一直是实践和学习相结合,这样才能培养出来真正的中医,中医院校出来的学生学了5年不会看病,医院不招收,于是再学三年,三年也是在医院规培,也是流水线式写病历收病人轮科,怎么锻炼自己的中医功力?这样毕业的中医学生,哪怕是博士,很多也不会用中医知识来看病,只会开西药,做手术,开检查单,就算用中医,也是心血管病就活血,发热就清热,咽痛就消炎,采用头痛治头脚痛治脚的西医思维来开方子,这样不伦不类的中医如何取得患者的信任?

中医如果自己都不姓中,谁还会信你?

再有就是冒充中医的骗子太多,中医里的财迷和药棍也不少。

有人说高手在民间,但是民间也多骗子。

有些人高中都没毕业,找地方培训3个月就敢开个养生馆理疗馆“借壳上市”开诊行医。他敢开,有人敢去看,真是傻子太多,骗子都不够用了。您说这种人他能算中医吗?在这种人手下,就没他不敢看的病。人家这种人也不怕查,查呗,换个养生馆继续“借尸还魂”,反正嘴能说,一阵忽悠还怕没病人?

民间还有的中医倒确实是有资质,但是脑子没用在提高医术上,人家用在营销和圈钱上,各种“骚操作”,看个病还玩什么套餐制,会员制,动不动就几万块治疗某某病,无效退款,推荐几个人买药看病打折特价,你看病啊还是搞传销啊,这样的中医还不如骗子呢,脏了中医的招牌啊。

当然现在有些有点本事的中医,前文说过,倒是也能治一些病,但是为了逐利给病人开大处方,开名贵药,一付药动不动一两百,两三百,这样普通老百姓几个看得起?有的中医开药动不动就开半个月甚至一个月两个月,疾病和人体是动态变化的,知道的您是开药,不知道的还以为病人来你这进货来了。

好中医确实是稀缺资源,我始终认为收诊金是对的,毕竟这么多年苦读以及临床,技术知识是值钱的,医生也有老小,也要还房贷,供孩子上学,赡养老人,赚钱是应该的,但是中医应该要称为文人而不是商人,文人要有风骨,有原则,中医的使命就是治病救人,而不是敛财,原则就是宁可架上药生尘,但愿世间人无病,而不是买药58元送10个鸡蛋,靠开大处方和贵药的大夫,哪怕看的再好,也不能称的上是一个好医生,那么也就没了群众基础,我一向的原则,开药不论权贵平民,多一味药不开,困难的群众减免诊金甚至药费,只求不要辱没祖师爷以及授业老师的名声。

从我自己的各地抓药经历来看,虽是小事情,但是真的反映了中医的很多问题,见微知著,由小见大,我希望以后,不管在哪,中药越来越普及,有良心有温度的纯中医越来越多,好中医也越来越多,群众才有信心选择中医,才能让中医重回她该有的位置。

(全文完)

经方刘孟薇
研悉国医经典,弘扬国医文化,崇尚古今医家,做最纯粹的中医经方传承者。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