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谈杀人于无形的高血压

文摘   健康医疗   2024-06-06 21:54   广东  


中医大夫不分科,什么病都能遇见,包括高血压,我也治了不少,今天围绕着我的一个病例再展开讨论一下,让大家对这种常见的慢性病有更深的了解。



大概三年前,我曾经写过关于高血压的文章:从老人头晕一年之医案,讲透高血压的原理


我对高血压的看法一以贯之,高血压乃是一病名,其背后的机理--阴阳表里寒热虚实皆可致,即六经皆可致高血压,而治疗高血压的方证并不执于一端;治法或解表、或泄下、或清里或和半或温阳或利水或化淤,当圆机活法。


现总结我自己的一个医案和诸位同行患友分享,而后再展开讨论高血压。


该患者为当地医院一救护车司机,作息极其不规律,日夜颠倒,24小时待命,22年中因头晕发现高血压,遂规律服用降压药,22年11月经朋友介绍我处就诊,治疗后血压稳定,后23年3月停用降压药,随访至今血压正常。具体病案如下。


许某,男,47岁,自诉2022年年中检查出高血压,最高145-150/90-100,正在服降压药治疗,服药后血压控制尚可。脂肪肝病史,内痔病史,胃炎病史。


2022年11月23日初诊。

易头晕头蒙,伴随胸闷气短心慌,纳一般,偶胃胀胃痛,嗳气泛酸,口干口苦喜冷水不多饮,晨起咽干,大便一日一行,前硬后软,不畅,腹部受寒易腹泻,肠鸣音,夜尿1-2次。夜尿后难以入睡,无盗汗,无畏寒畏风,颈项酸痛, 腰酸腰累,活动好转,下肢沉重。

左寸关尺滑细,右寸关尺濡滑。唇暗,舌淡胖大苔白腻,底稍瘀。


辨析:胸闷气短心慌,伴随头晕头蒙,小便频,舌胖苔腻,脉滑,当为有饮;腰酸腿沉则为水湿下注,口干口苦喜欢冷饮不多饮,咽干,当为饮郁化热;

胃胀胃痛,嗳气反酸当为胃虚饮凑。

未见津液向上向外欲以外解之机,故无表;未见汗出、口渴饮多、身大热、腑实腹痛,故无里阳;

口干口苦喜冷饮不多饮,咽干,当为有热;胃胀胃痛,受寒易腹泻,但是无畏风寒,当为有里虚;故当辨为少阳。


胃虚水饮上逆,则头晕头沉、胸闷气短心慌;水湿下注则腰酸腿沉;唇暗舌底瘀当为有血毒,故当温化痰饮,化淤通络;治法为和。


处方枳实薤白桂枝汤合四妙散去黄柏加车前子合桂枝茯苓丸



2023年1月12日,二诊。


2022年12-25号发热,自行服小柴胡颗粒后24小时退烧;

刻下无打喷嚏无流鼻涕无鼻塞,咳嗽偶发,咽干咽痒欲咳,无体痛,疲倦乏力。胸闷气短无心慌。纳一般,暂无胃胀胃痛,暂时无反酸,口干口苦喜凉水不多饮,大便前硬后软不畅,腹部受寒易腹泻,肠鸣音,夜尿0-1次,睡眠易醒,醒后需一小时后方可入睡,无盗汗,无畏寒畏风,睡眠下肢冰凉,自诉近一年左手麻痹(初诊忘记表达),颈项酸痛, 腰酸腰累,活动好转,下肢沉重

左寸关尺滑

右寸关尺濡滑

唇暗,舌淡暗胖大苔白腻,底稍瘀。



辨析:咽干咽痒咳嗽,表不解,胸闷气短当有水饮,手麻当为淤血。

方用荆防柴朴加桂枝茯苓丸。


2023年3月27日三诊。


现无外证无咳嗽咳痰,咽干,自诉近2年后项偶头痛(与天气无关),休息欠佳发作,项部僵硬肩颈酸累,手指麻痹,暂无头晕,无疲倦乏力。膝关节酸累,休息好转,胸闷气短无心慌,自觉无畏风畏寒,触之下肢偏冷,上半身易汗出,暂时无盗汗。纳一般,暂无胃胀胃痛,口干口苦喜冷水不多饮,大便正常,腹部受寒易腹泻,肠鸣音,小便偏黄,睡眠改善,醒后半小时后可入睡,腰酸腰累好转,下肢沉重。


左寸关尺滑,右寸关尺滑,唇暗,舌淡胖暗大苔白腻,底稍瘀。


辨析:患者后项头痛,上半身易汗出,胸闷气短,当为表虚里饮;

颈部酸累,口干口苦,咽干病在少阳。

虽下肢偏冷,腹部受寒易腹泻,但结合脉象以及观察患者精神以及整体机能,辨不为寒,辨当为里有水饮,故该患者刻下辨为少阳夹饮夹淤。


方用柴苓汤加桂枝茯苓丸


2023年9月13日四诊。


暂无外感头痛身痛,三诊后头后项头痛至今无发作,脖颈僵硬左侧肩颈酸累,胸闷气短心慌,腰脊腰酸腰累,活动好转,手指麻痹改善,精神好。膝关节易酸,休息好转,下肢乏力,自觉无畏风畏寒,触之下肢偏冷,进食时头部自汗较大,暂时无盗汗。纳一般,暂无胃胀胃痛,口干口苦喜凉水不多饮,大便前硬后软,腹部受寒易腹泻,夜尿0-2次,基本通畅,睡眠尚可,偶噩梦,噩梦后心慌,腰酸腰累,下肢沉重。

脉细滑,唇暗,舌淡暗,胖大苔白腻,底稍淤。


今次就诊时诉2023-3-27三诊就诊后即自行停用降压药。现停药半年左右,血压控制稳定,现每天监测血压。高压浮动于110-120/70-80。


辨析:患者后项头痛未发,新增心慌。夜尿频多,除下肢偏冷外,新增下肢乏力,且此次脉象偏细,考虑机能稍有沉衰,仍有口干口苦,咽干,肩颈酸累,病位仍在少阳,故辨为少阳太阴合病夹饮夹淤。


三诊方加炮姜。


2024年1月17日五诊


现病史:现无外感无咳嗽,腰脊腰酸腰累改善,下肢酸软乏力沉重,上楼梯以及劳累加重,胸闷气短心慌改善,自觉无明显畏风畏寒,触之下肢偏冷,自汗改善,暂时无盗汗,纳一般,暂无胃胀胃痛,无嗳气泛酸,口干口苦无喜凉水不多饮,晨起少量白粘滑痰,易吐,大便正常,腹部受寒易腹泻,小便正常,睡眠尚可,无盗汗,偶噩梦,噩梦后偶心慌。

脉细滑,唇暗,舌淡暗,胖大齿痕白腻滑,底少淤。


四诊方加杏仁。


2024年5月回访。自五诊后患者血压一直正常。


再说说高血压。


高血压是常见病,通常发病后需终身服药,且易累及心脑肾等器官,易产生多种并发症、甚至致命。据调查显示,我国18岁以上居民高血压患病率约25.2%,患病人数已经超过2.7亿,高血压防治任重道远。


高血压诊断标准,高血压包括诊室血压和诊室外血压。


• 诊室血压:三次非同日血压达到 140/90 mmHg 以上可以诊断为高血压。

• 24 小时动态血压:按照全天 130/80 mmHg,白天 135/85 mmHg,晚上 120/70 mmHg 的诊断标准。


• 家庭血压:进行连续七天的血压监测,按照 135/85 mmHg 的标准诊断高血压。


诊室外血压:除常用的诊室血压外,24 小时动态血压和夜间血压与心血管风险的关联甚至更为密切。家庭血压,尤其是家庭清晨血压,与患者预后密切相关。反映血压水平波动程度的血压变异也与心血管风险相关联。


高血压对人体危害深重。


首先血压增高使得心脏泵血的阻力增加,长期压力负荷增高会导致心肌细胞肥大和间质纤维化,引起左心室肥厚或扩张,称为高血压性心脏病,严重时还会出现心力衰竭。


高血压是脑卒中的主要病因,我国70%的脑卒中患者有高血压。高血压可引起脑出血、缺血性脑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等。长期高血压可使脑血管形成微动脉瘤,一旦破裂可致脑出血。


60%~70%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都有高血压,而高血压患者发生冠脉粥样硬化的风险是血压正常者的3~4倍。


长期高血压会引起冠状动脉内膜机械性损伤,导致脂肪在动脉壁沉积,形成脂质斑块并造成狭窄。斑块还会引起心肌缺血和心绞痛,当斑块破裂时可导致急性血栓形成,引起急性心肌梗死。2021年、2022年,我熟悉的有两位朋友因此突然逝世,年龄分别为45岁、36岁,令人扼腕叹息。


长期高血压会使血管壁增厚和硬化,主动脉是首当其冲的受害者,容易出现主动脉夹层和主动脉瘤等危重疾病,一旦发病,患者常常凶多吉少。


长期持续的高血压会使肾动脉和肾小球硬化,导致肾实质缺血和肾单位不断减少,引起肾功能的下降,最终导致肾衰竭。


高血压还可导致视网膜动脉病变,早期发生痉挛,继而出现硬化,最终导致视网膜出血、渗出、视乳头水肿等病变,可引起患者视力下降,严重者失明。早期降压对眼底病变的疗效较好,晚期则很差。


中医学无高血压病的名称,但实际上对本病已早有认识,根据其临床症状,与眩晕、头痛、厥证、中风有一定联系,


现代医家治疗高血压多围绕肝而治之,此说起源于叶天士、张锡纯等。病机病因多为肝阳上亢、阴虚肝旺,土雍木郁,痰淤阻滞,甚至阴阳两虚等。


多数医家认为高血压发生和肝息息相关,在时方将此说源于肝脏之特性。


肝为风木之脏,因有相火内寄,体阴用阳。其性刚,主动主升,全赖肾水以涵之,血液以濡之,肺金清肃下降之令以平之,中宫敦阜之土气以培之,则刚劲之质,得柔和之体,遂其条达畅茂之性,何病之有?
--《临证指南医案·肝风》,叶天士


这些医家认为肝脏阴阳相对平衡则无病。而肝阳上亢、肝火上炎、水不涵木、肝肾阴虚等则被为是高血压之原罪。


故现代医家治疗高血压多采用张锡纯内中风之镇肝熄风汤,预防脑充血即中风之建瓴汤,有效者多,无效者也多,其原因当为胶柱鼓瑟。


而又有开辟新径者


李可李老的观念认为血压为什么高?实际上就是机体有阻滞。因为有阻滞,需要高的压力,才能够供养末端,这是个物理的道理。李老认为高血压一般来讲都是先天阳虚,先天阳气不足,然后再加上后天失调。头为诸阳之汇。阳气就汇合在这个地方。高血压是浊阴窃踞了这个阳气的位置。清阳不升,浊阴不降,和过去讲所谓"肝阳上亢"不是一回事。


而刘力红教授曾打过一个十分生动的比喻:


人体的血管就像一栋楼的供水管道,要保证顶楼(就象我们的大脑)有水,必然需要相应的水压。因为某种原因水管里面有东西部分堵着了,为了保证顶楼仍然供水通畅,自然会提高压力,通过狭窄的地方送上去。但最好的办法不是增压,是把堵着的地方疏导干净,水压自然就下来了!



关于现代名家治疗高血压又有别出心裁者,可谓不拘一格、但专于审证求因。


现代名家胡希恕胡老多采用大柴胡汤加桂枝茯苓丸、泻心汤等治疗高血压;黄煌黄师一般采用泻心汤、温胆汤、大柴胡汤、柴胡加龙骨牡蛎汤等治疗高血压;而颠覆认知的是李可李老多采用麻黄汤、麻附辛、大小续命汤、四逆汤、温氏奔豚汤等治疗高血压。


故治疗高血压当审证细辨。


我的心得是:高血压产生无非表里半三个病位之上产生的正邪斗争所致。


在表因素:为表证不解,不管表阴还是表阳,里之津血外趋抗邪,血管压力升高。


在里因素:里热上冲,血管压力增大,夏天爆水管大家都见过,那么半热也是如此;


而里阴证当为寒凝,血液流淌缓慢,需要心脏增大压力泵血,故血管压力增大。


而除却六经;三毒的产生,例如血、水、食、石的阻碍亦易导致机体欲以消化道、呼吸道、泌尿道等腺体管道排出而不能,人体机能增大压力排邪故导致血压增高;看事物应看到事物本质,不能一叶障目,不见泰山。所以治疗高血压就要忘掉高血压,不能着相,方可得道。


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




(全文完)

经方刘孟薇
研悉国医经典,弘扬国医文化,崇尚古今医家,做最纯粹的中医经方传承者。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