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加便血,是退烧?还是止血?看经方如何游刃转圜

文摘   健康医疗   2023-09-05 20:50   广东  


小儿临床疾患中,常见病无非几大板块——发热、咳嗽、急性胃肠炎、荨麻疹、性早熟、发育不良等。


而最让家长最闻风丧胆的也就是高热甚至惊厥、急性胃肠炎甚至便血。



因为对于脏腑发育不完善的小儿来说,急性胃肠炎甚至便血会导致电解质紊乱甚至诱发心肌炎等心脏疾患,严重者甚至休克,甚至危及生命。


我的门诊上小儿疾患很多,但是有相当一部分小儿是生病后在外院反复治疗不见好转才来找我、说好听点,按照我一个很敬佩的师兄的说法就是我经常给人充当“补锅匠”,说难听点,就是帮人擦屁股。


而一些老病人就很聪明,小儿刚发病时就找我,而很多时候约不到号的,老病人也会经常从我公众号文章学习下简单处理方式,然后再找我面诊。(当然有些急如水火的疾病我也会加号)这样呢,就避免了滥用抗生素或者苦寒中药导致的疾病误治,孩子们体质也不至于因误治后越来越差反复生病。


关于小儿发热简单处理方式具体可参考我疫情阶段写的一篇文章:疫情形势突变,有没有靠谱的中成药推荐?我给大家上点干货


而今天这个病例,是一个不到一岁的婴儿,疾病初起表现为发热伴随腹泻便血,外院诊断为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合病急性肠炎,发病6天来中西医结合,仍发热便血,微信求助于我。


其实这个家长我有些无奈的,明明孩子体质挺差,平时也并不注意治疗调理,每次都是疾病搞不定,严重复杂了才来找我加号或者网诊,我心疼孩子,也只能当消防员和补锅匠了,这次病案亦是如此,由于当时我在休产假期间,亦是网诊,特记录于下。




莫左,男,11个月,7月9日网诊

患儿7月3日发热,最高39.4度,7月4日-5日外院肌注抗生素及退热药,并服用西药3天,7号外院中医治疗2天,仍有便血;5号到9号无发热,9号网诊时复发热、便血。

刻下38.5度,四肢温,无明显汗出,偶流清鼻涕,轻微痰音,无恶心欲吐,轻微疲倦乏力,纳差,口干,大便昨天1日4次,塘烂暗红色夹血丝,今天大便1次,偏软烂夹血丝,异味不大,小便正常,睡眠难入睡,浅易醒,醒后仍可入睡,燥扰不安,无盗汗,自汗不大。


舌红,苔薄腻,网诊,脉未考。


辨析患儿发热,无体痛头痛鼻塞,仅有清涕——表轻

口干、舌红、烦躁、腹泻便血——邪热内干肠胃,腹痛下利

纳差、口干、眠差当为胃虚津亏。而内迫于胃肠之热为少阳之热抑或胃肠之热?当从疾病欲解之机来辨析。


患者便血为热,不可温补,无瘰疬痰核癥瘕,不可消。胃虚,汗之则更伤津液,下之则胃气更虚,故不可汗下,更不可吐。治法当和之清之。故该案下利便血当为太阳少阳阳明合病。治法当和之清之。


方用黄芩汤,因下利脓血,婴儿疲倦纳差,更加白头翁清热敛肠止血,阿胶止血补虚。


即辨方证当用黄芩汤合白头翁汤加减


太阳与少阳合病,自下利者,与黄芩汤

--《伤寒论》第172条


热利下重者,白头翁汤主之。。。 下利,欲饮水者,以有热故也,白头翁汤主之。

--《伤寒论》第371条,373条


白头翁,味苦,温。主温疟,狂易,寒热,癥瘕,积聚,瘿气,逐血,止痛,疗金疮。

--《神农本草经》


服药第二天反馈:


患儿热退便血止。


7月11日反馈,婴儿夜间哭闹重。


考虑胃虚纳谷不化,婴儿已无便血,嘱其去阿胶加党参。


7月13日随访,婴儿已愈。



此案感想有二。


第一:

该患儿3日初起发热伴随腹泻时,一般为水热不得汗解,内迫肠胃,故泄泻发热,如表重人不虚当用葛根汤类。表轻人虚当用黄芩汤类,夹脓血便可加白头翁等。我辨证准确一天发热便血好转。但是该患儿外院中西医反复治疗6天不见好转,治疗有误。

因为痢疾便血合表证如果单纯汗法(退烧药)会徒伤津液,津液伤,精气虚,不足抗邪,邪反入里,则缠绵不退。

而用清法(抗生素)则易引邪入里,虽发热暂退,但邪不去,正不安,仍会反复发热(患儿网诊找我时虽退烧数日但又反复)而且伤及正气,寒湿入里,变症蜂起。

所以,发烧也好,拉肚子也罢,治疗是个非常精细的活,必须辨证准确,才能安全取效。

并不是所有的发烧都是吃退烧药了之,也不是所有的拉肚子都要止泻了之。

例如胡老所说治疗发热有二十几个方,不能随便用,必须正确辨证正确选择方证才能治好病。

第二:
该患儿好转后为何烦躁哭闹?

其原因是患儿经过一周多的发热腹泻便血,津液津血亏虚

一来血虚不得养心,睡眠不安,心情烦躁。

这种情况很多,我临床上很多小儿生病后就容易夜啼,同时伴随汗大,这就是汗血同源,出汗大心血伤则烦躁不安,这是病,中医可以治。

二来是该患儿生病数日药石杂投腹泻便血汗出后胃气大伤。

患儿疾病刚刚痊愈,脾胃虚弱,如果给孩子喂养过度,脾胃不容易消磨水谷,则易积食心烦。

这也是我一直强调的:孩子生病好了也要再吃几天素这个说法虽然平时我没时间跟病人详细解释,但是不是我自己乱讲的,都是有渊源的。

吐利发汗,脉平,小烦者,以新虚不胜谷气故也。

--《伤寒论》第391条


病人脉已解,而日暮微烦,以病新差,人强与谷,脾胃气尚弱,不能消谷,故令微烦,损谷则愈。

--《伤寒论》第398条



最后关于急性肠炎的中西医思考。

西医角度:
小儿肠炎,由多病原、多因素引起的以腹泻为主要症状且常伴发呕吐的综合征。多发生于6月龄至2岁的婴幼儿,根据病因分为感染性肠炎(病毒、细菌、真菌和寄生虫感染)和非感染性肠炎(饮食、气候、过敏或用药不当有关),
小儿急性肠炎可分为轻型中型和重型。
轻型多为食欲不振以及轻微腹泻症状。
而中型肠道症状非常明显,如腹泻、呕吐频繁,腹痛,粪便稀水样、粘液或有脓血、伴有轻中度脱水,以及可有发热、头痛以及精神变差;
重型肠炎胃肠道症状非常严重,频繁排便每天可达十数次或数十次,粪便中可带有脓、血或粘液。常有呕吐急迫同时伴有明显的脱水迹象,精神萎靡。

轻中度小儿肠炎因呕吐腹泻易脱水以及电解质紊乱从而造成小儿营养不良发育障碍。而重症急性小儿肠炎的脱水和全身性中毒症状若未得到控制,可进展为休克甚至死亡。

而小儿肠炎治疗方式则为补液支持治疗、抗感染治疗、肠道菌群治疗等。

而在中医角度上:
急性肠炎称为泄泻,如果泄泻中见脓血则称为痢疾抑或肠澼

月子期间新生儿发生此病,多与母亲孕期过度进食辛辣煎炸食物有关。

如果是婴儿幼儿发生此病多与饮食厚味例如肉食甜食,或者家长过度喂养导致饮食积滞化热迫于肠腑有关,此种痢疾便血多为热。

当然疾病原因也有小儿感受外邪,而体内素有水毒抑或食毒,体内津液水热不得随汗而解,反而内注胃肠导致泄泻,例如葛根汤方证,此种泄泻一般不夹血,也偶有夹血之痢疾又当审慎辨证治疗。

而又有一部分小儿脏腑虚弱,易感受外邪,而又处理不当。过汗或者误用下法或者清法(参考有些小儿外感有些医生喜用抗生素或者苦寒中成药)表邪内陷,气血雍滞,与外邪相结合以及偶夹杂水毒食毒化热,损伤肠膜从而痢疾便血。--此案即如此。

又有一些小儿,便血日久,伤及阳气,从而阳不固密,导致气血不摄,脾胃虚寒,下痢白冻甚至鲜血,例如我之前一例少女便血案即是如此:为什么纯中医也让你做西医检查?

该少女便血四年,我用温补之黄土汤取效,所以痢疾并非皆热,亦有寒也。

当然六经里,表里半皆有痢疾可能,篇幅有限在此不一一展开了。

本文病案为产假未结束时网诊病案,现在哺乳期虽精力欠佳,但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因此仍需坚持笔耕不辍,诊余多总结学习,特记录于上。


(全文完)

经方刘孟薇
研悉国医经典,弘扬国医文化,崇尚古今医家,做最纯粹的中医经方传承者。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