绑定华为,科大讯飞,一飞冲天!

文摘   2024-12-15 20:01   山东  

AI大模型,加速商业化!


2024上半年,全球生成式AI融资总额高达1384亿元,同比增长23.3%,其中AI大模型融资占比高达60%。


截至202410月,国内有260多家大模型企业通过备案,大模型竞争白热化也推动着产品性能升级。


GPT-1o1,国际巨头Open AI的产品可处理的参数量从1.17亿增长到现在的18000亿,性能优势让它的估值也达到惊人的1570亿美元,仅次于字节跳动和马斯克的SpaceX。

 

但,高估值跟高盈利并不能画等号预测,Open AI今年将亏损50亿美元,2026年亏损将高达140亿美元。


这并不是个例!素有大模型“六小虎”之称的百川智能、零一万物、智谱AIMiniMax、月之暗面、阶跃星辰同样入不敷出。


巨额投资迟迟看不到回报的结果就是,投资人加紧催促“大模型商业化”。而在这个过程中,“国家队”成员科大讯飞成了领军人物。


2024上半年科大讯飞大模型中标数行业排名第一,仅8月份中标金额就突破1.5个亿,董事长刘庆峰成功从300万注册资金的小老板跃升为如今千亿上市公司掌舵人。


我们不禁好奇,科大讯飞做对了什么呢?

深度绑定华为,抢占教育高地


20241024日科大讯飞携手华为,正式启动国产超大智算平台“飞星二号”。对比“飞星一号”,它又新增了30多项框架和平台特性,优化了150多项算子。


同一时间,公司发布讯飞星火4.0 Turbo在国内外中英文14项主流测试集中实现了9项第一,数学和代码能力超越了GPT-4o大模型的持续迭代让科大讯飞迎来了发展新阶段。

 


纵观过去,科大讯飞只用了25年时间就走完了人工智能60年的发展历程,让其脱颖而出的一个是模型的加速更新迭代,另一个是清晰的商业化落地路径。


“把AI大模型当做定语,应用才是主语”


这是移动互联网大佬汪华为大模型设计的落地路径,他认为AI的成长过程跟2000年爆火的互联网相似,并且是一个大于互联网10倍的市场空间。


而科大讯飞正是抓住了这一点,抢先占领“AI+教育”万亿市场。


公司发布的星火智能批阅机能把作业批改时间从90分钟缩短至5分钟,平均批改正确率高达99.5%1分钟就能完成学情统计,学生错题解决率高达73%,教学效率大大提升。


据调查,2023年我国小学、初中以及普通高中分别有14.355.231.54万所,即使一个年级配备一台智能批阅机,市场空间也有望达1500亿元。

而这还只是科大讯飞一个单品的市场容量,若再加上讯飞AI学习机、智慧黑板等产品,市场空间会进一步扩大。


不过任何公司的发展都不会一帆风顺!科大讯飞在AI加速赋能的同时基本面也悄然发生了变化,最明显的变化就是业绩在走下坡路!


业绩首亏,基本面失衡?


2024年前三季度公司归母净利润亏损3.44亿,扣非净利润亏损4.68亿,这还是科大讯飞自成立以来首次三季报亏损,我们有必要对它亏损的原因进行分析。


从下图来看,公司前三季度实现营收148.5亿,同比依然保持20%左右的增长,也就是说公司的产品还是可以卖出去的,竞争力依然在,但是盈利能力下降太多了。

 


具体来看,近几年公司净利率大幅下滑,2020年的11.07%下降到2024前三季度的-2.85%而净利率下降的原因无非是毛利率下降或者费用增加。


公司毛利率近五年一直维持在40%左右,净利率大幅下滑的原因其实在费用端。

 


说起费用就比较有意思了!2024年公司销售费用率、管理费用率不但没增加,反而下降了不少,那公司到底是哪里费钱呢?


研发!2024年前三季度公司研发费用率首次超过20%,这比半导体研发大企北方华创、韦尔股份还要高。

 


从这里就能看出来科大讯飞当下的战略方向,就是节省一切不必要消费,孤注一掷搞研发。


高研发带来的成果确实显著,截至202411月,公司已经掌握了2796项有效专利,其中发明专利1203项,跟新备案的同行相比,成果遥遥领先。


但现在的问题是,科大讯飞孤注一掷的结果会怎样?


戴维斯双击,还是双杀?


结合国际大厂经验,Open AI要到2029年才能实现盈利,还是在有足够的资金用于研发,融资能够顺利的前提下。


同样,科大讯飞的难点也是在现金流,要么自己赚,要么跟别人要!


但近5年公司经营现金流净额持续下降,今年前三季度更是直接为负数,公司自身的“造血”能力并不强。

 


有人说,它还有政府补助呢?科大讯飞每年能收到差不多5亿左右的政府补助,比独角兽企业华大九天、寒武纪都要多。


但跟每年30多亿的研发支出相比杯水车薪,现金流状况的改变最终还要靠“自强”!

 


站在当前时间点,科大讯飞“自强”的方向在哪呢?


一个是,人行机器人。


目前科大讯飞的商业化落地领域主要是智慧教育,急需开拓新的商业化场景。


从当前环境来看,有特斯拉带头,人形机器人的市场前景确定性更高!据预测,全球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将从2025年的33亿元大跨步到2030年的570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高达180%

 


而科大讯飞在2024世界机器人大会上发布的具身智能机器人,在大模型“脑力”的加持下,整体运动性能提升2倍,复杂任务拆解成功率超过95%,若能进一步商业化,预计能充裕公司现金流。


另一个是,C端业务。


科大讯飞自成立之初就定位于B端的政企客户,虽然能获得比较稳定的订单,但是回款比较困难,2024年前三季度公司148.5亿营收中有140亿都是应收账款,可见公司对下游的议价能力非常低。


C端业务一般是当场交易、现金付清,基本不会有回款问题,而且从当前来看,C端的市场空间也很大。


以学习机为例,目前我国学生端的学习平板覆盖率低于5%,相比欧美国家48%的平板渗透率还有将近3000亿的市场空间。


结语


科大讯飞不论是在大模型研发上还是商业化落地上都领先国内厂商,但是重研发的背后需要更多的现金流来支撑,急需开拓新的商业化场景。


不过每一次的危机也都是公司涅槃的转机,未来科大讯飞能否一飞冲天,还需持续关注!


给大家推荐个优质的公众号「新能源投研所」,这里有最深度、最前沿的新能源领域垂直投研,覆盖锂电、光伏、风电、氢能等主流细分行业的投资机会挖掘。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关注一下。

最后,别忘了“在看”。

您的在看,是我创作的动力。


以上分析不构成具体买卖建议,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投资雷达
专注上市公司研究,解析内在商业逻辑!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