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亿机械巨头,一年狂卖500亿!

文摘   2024-12-03 20:03   山东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如果说工程机械是基建的晴雨表,那么挖掘机就是工程机械的晴雨表。挖掘机开工小时数能够反映基建的开工和作业情况。


202410月,中国小松挖掘机开工小时数为105.3小时,同比提高4.3%,环比提高2.8%这说明我国基建行业正在迎来回暖。

 

随着基建行业的回暖,三一重工、徐工机械、中联重科等工程机械企业将率先受益。其中,中联重科作为行业内的佼佼者,凭借其在起重机械、混凝土机械等多个细分市场的深耕细作,展现出了独特的竞争优势。


在众多优势中,中联重科的产品优势尤为突出。


2024年上半年,中联重科的主要产品为起重机械、混凝土机械和高空机械,占比分别为34%17%16%。起重机械和混凝土机械为公司的传统业务,高空机械为新兴业务。


其中,中联重科的传统业务市场份额更加稳固。


中联重科混凝土机械业务中,长臂架泵车和搅拌站的市场份额稳居行业第一,搅拌车的市场份额位于行业第二。公司工程起重机械市场份额保持行业领先,其中25吨及以上汽车起重机和500吨及以上履带起重机位居行业第一

 

中联重科不仅具有产品优势,盈利能力还很强。


20192022年,中联重科的毛利率出现了下降,从30.00%下降到21.83%。然而,自2023年起,通过强化供应链体系建设等措施,实现了降本增效,中联重科的毛利率有了显著回升,2024年前三季度回升到了28.37%

与同行相比,其盈利能力也是较高的。


20192023年,在中联重科、三一重工、徐工机械等龙头企业中,三一重工的毛利率最高。但是,2024年前三季度,中联重科后来居上,其毛利率达到了28.37%超过了三一重工(28.27%)和徐工机械(23.63%


值得关注的是,中联重科的毛利率仅在2024年前三季度超过了三一重工,其盈利能力的提高是否具有持续性尚待观察。

 

此外,中联重科盈利能力的提高离不开产品优势,而这与其持续的研发投入密切相关。


中联重科高度重视产品研发,公司近年来持续加强研发投入,进行关键零部件研发、新能源产品研发等。


中联重科研发费用由2019年的15.16亿元提升至2023年的34.41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到了23%。从研发费用率来看,公司研发费用率呈现上升趋势,由2019年的3.50%提升到2023年的7.31%


2024年前三季度,其研发费用为18.57亿元,研发费用率为5.40%超过了徐工机械(3.78%),仅次于三一重工(6.60%,在工程机械三巨头中处于居中位置。

 

因此,在各项竞争优势的基础上,中联重科有了不错的业绩表现。


2023年,中联重科营收为470.75亿元,同比增长13.08%;归母净利润为35.06亿元,同比增长超过了50%


不仅如此,公司良好的业绩状况还具有很强的持续性。


2024年前三季度,中联重科实现营收343.86亿元,同比下降3.18%。不过,虽然公司营收同比下降,但是归母净利润还是维持了同比增长。具体而言,2024年前三季度,中联重科实现归母净利润31.39亿元,同比增长9.95%

 

此外,2024年前三季度,中联重科合同负债近20亿元,这表明公司在该时期内获得了大量的在手订单,反映了市场对其产品或服务的需求较为旺盛。这些在手订单有望转化为未来收入,进而支撑公司业绩的持续提升。

 

更重要的是,除了业绩保持稳定之外,公司经营层面还有两个可喜的变化。


1.回款持续优化


2024年前三季度,公司销售回款率提升至111.11%,同比提升0.73个百分点。伴随销售回款率的上升,公司经营性现金流量净额有所增加。


2024年前三季度,中联重科经营性现金流量净额12.08亿元,同比增加6%,其中第三季度经营性现金流量净额同比大幅增长82%


2.存货管理成效显著


通过控生产、降库存等措施,中联重科存货余额从2024年第一季度的243.24亿元下降到第三季度的224.24亿元,下降了19亿元,这说明公司的存货管理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那么,中联重科的竞争优势还能继续保持吗,未来业绩增长点又在哪里呢?


一个是加速出海战略。


不出海,就出局。


随着国内市场的逐渐饱和与成本的上升,出海成为了大多数制造业企业的共识,工程机械行业也不例外。中联重科、三一重工、徐工机械等企业都在海外多国设立工厂,推动自身产品和服务的出海,外销收入显著增长。


其中,中联重科外销收入更是实现了翻倍增长。


2021年上半年到2024年上半年,中联重科外销收入从27.68亿元增长到120.48亿元,翻了超过4倍;外销收入占比从6.52%提高到49.10%,这说明公司出海战略取得了显著成效。

 

外销收入的翻倍增长,与公司的海外布局密切相关。


截至上半年,中联重科海外网点约400个,境外基地和工厂数量累计近15家,本地化发展迅速


随着出海战略的持续深入,中联重科也将获得更强的业绩支撑。


另一个是新兴产业打造第二增长曲线。


海外业务的拓展,为公司的新兴产业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打造了新的业绩增长点。


截至9月末,中联重科在新兴产业领域取得了显著进展,高空机械与农业机械等业务的收入占比已攀升至超过50%,标志着公司产品结构得到了进一步优化。


在高空机械业务方面,中联重科营收的增长速度超越了行业平均水平,成为国内型号最为齐全的高空作业设备制造商。尤为值得一提的是,中联重科产品整体电动化率已高达90%,显现出公司在电动化技术方面的强悍实力。


而在农业机械领域,中联重科的烘干机市场份额稳居全国首位,充分展示了公司在农业机械领域的强大竞争力和市场影响力。


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将给中联重科的业绩带来更强的驱动力。


最后总结一下。


有人说:企业是为利润而存在的那么,我们要说,企业超越利润而存在,那才是一种至高境界!


正如中联重科董事长詹纯新所说,中联重科在自身业绩增长的同时,也间接推动了工程机械乃至基建行业的发展,为经济建设做出了贡献。

给大家推荐个优质的公众号「新能源投研所」,这里有最深度、最前沿的新能源领域垂直投研,覆盖锂电、光伏、风电、氢能等主流细分行业的投资机会挖掘。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关注一下。

最后,别忘了“在看”。

您的在看,是我创作的动力。

投资雷达
专注上市公司研究,解析内在商业逻辑!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