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要列出一个2024年最具前景的赛道榜单,低空经济必然榜上有名!
从国内10多个省市设立总规模超千亿的低空经济产业基金到近日我国专门成立的低空经济发展司。
从青岛2吨级eVTOL试飞成功到2024跨年夜震撼人心的无人机烟花秀,都昭示着一个信号——低空经济,大有可为。
低空经济的市场规模到底有多大?
据可靠数据推测,2023年低空经济处于起步阶段,市场规模大概在0.5万亿,到2025年,我国低空经济市场规模将达1.5万亿,而到2035年这一数字有望达3.5万亿。
这是一个不输人工智能、新能源的万亿级赛道!
那在这条赛道上,哪家公司最不可替代?
一般来说,一家公司的护城河越深,壁垒就越高,也越不容易被替代。高壁垒反映到财务指标上就是——高毛利。贵州茅台、片仔癀就是高壁垒、高毛利公司的典型代表。
我们选取低空经济产业链上的重点公司万丰奥威、卧龙电驱、宗申动力、中信海直、芯动联科作对比。
下图可见,芯动联科近五年毛利率均在80%以上,远高于万丰奥威、卧龙电驱等低空产业链上的其他公司。
我们不禁好奇,芯动联科是做什么的?
公司主营业务为高端MEMS惯性传感器的研发与销售,产品包括陀螺仪和加速度计等,2024上半年公司陀螺仪和加速度计产品占总营收的96%以上。
而加速度计和陀螺仪按一定规律组合就产生了飞行器导航系统中不可或缺的零部件——IMU,它是高端MEMS的一种。
它的存在可以为飞行器及时提供姿态、方位、速度和位置等信息,从而让飞行器得到正确的操纵和控制。数据显示,IMU模块约占eVTOL成本的8%,市场空间不可小觑!
也正是因为高端MEMS惯性传感器产品定制化程度高,全球范围内只有Honeywell、ADI、Sensonor、Silicon Sensing、Colibrys、芯动联科等公司实现了商业化。
作为国内唯一能与国际巨头较高下的公司,芯动联科的优势在哪?
第一,产品性能国际领先。
芯动联科研发强度非常高,研发费用率常年保持在20%以上,2024年前三季度更是高达30%。
这就使得不论是在产品类别、技术路线还是性能等级上,公司与Honeywell、ADI等国际巨头并没有太大差距,技术上基本能实现国产替代。
具体到单个产品,芯动联科35系列加速度计和33系列陀螺仪在零偏稳定性、线角速度等核心性能指标上甚至优于国际巨头的产品。
价格上,公司33系列高端陀螺仪的单价仅为1100美元左右,而Silicon Sensing的CRH03产品单价高达1384美元。
对比看,芯动联科的高端MEMS产品更具性价比优势!
第二,客户多为独供且粘性高。
由于公司2023年并未公布前五大客户的具体信息,观察2022年及以前的客户数据,公司大部分下游客户在导入公司产品前并未采购过其他公司同类产品,芯动联科对它们是一供甚至独供。
而且,芯动联科的客户在确定导入公司产品之前,通常需要3-5年的测试期,一旦确定导入,后期由于替代成本和时间周期等因素一般不会轻易更换供应商,黏性非常高。
在技术和客户的加持下,芯动联科营业收入从2019年的0.8亿增长到2023年的3.17亿,翻了将近4倍;净利润也从2019年的0.38亿增长到2023年的1.65亿,整体增收又增利!
但业绩稳定性还有待提升,特别是2022年和2023年受宏观环境影响,业绩增速有所下降,2024年开始业绩才有爆发的迹象,这一点从公司现金流情况可以更明显看出来。
2024上半年,芯动联科经营性现金流净额高达0.9亿,同比增长1267倍,这主要是因为报告期内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同比大幅增长。
而销售商品收到现金的增长得益于2024上半年公司营收的快速增长,下图可见,报告期内公司产品的应用领域不断拓宽,市场渗透率进一步提升,助推业绩增长。
那么,未来芯动联科持续高增的底气在哪?
一方面,轻资产运营助力高盈利。
高毛利只能说明公司产品的附加值高,高净利才说明公司产品真正能赚到钱。
芯动联科就是高净利企业的代表,下图可见,公司连续五年净利率都超过了45%,2023年更是高达52%。
要知道,在国内所有上市公司中,能连续五年净利率超45%的公司也才17家。
芯动联科的净利率能做到如此优秀,还得从它的轻资产Fabless运营模式说起,区别于海外龙头,芯动联科只做芯片的研发和销售,制造和封装环节都由第三方厂商代做。
这就使得公司的资产负债率常年维持在3%极低的水平,固定资产只有3000万左右。
要知道,固定资产减值对公司的净利润影响是很大的,典型的例子,四川长虹就是因为资产减值过多,导致增利情况不达预期,芯动联科就没有这方面的风险。
另一方面,人形机器人、自动驾驶打开需求空间。
2024年宇树通用人形机器人H1的亮相进一步打开了人形机器人市场。作为人形机器人保持平衡及运动控制的关键,高端IMU产品的需求高增。
预计未来1个人形机器人需要用4个IMU来控制姿态和稳定机体,若是达到特斯拉Optimus的精度,则需要用到更多高精度IMU。
除人形机器人外,IMU还是自动驾驶必需的零部件。跟传统燃油车不同,自动驾驶汽车需要额外添加定位导航传感器(即IMU)来弥补GNSS信号不稳定的缺陷。
随着我国对“车陆云”的加速布局,自动驾驶的商业化进程加快,预计到2030年我国自动驾驶车载IMU的市场规模将达到154.94亿元,年复合增长率高达25.55%。
这些都是芯动联科的机会!
结语
以上分析不构成具体买卖建议,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