甩掉78亿存货,韦尔股份,一举翻盘!

文摘   2025-01-09 20:02   山东  


存货积压,对大部分企业都不是什么好事!


但关键在于,很多时候这不是企业自己能控制的事情。


尤其像半导体这种周期型行业,从原材料——芯片设计——芯片制造——封装——下游应用,这么长的产业链上,任何一个环节出现纰漏,都可能导致整条产业链的供需失衡。


这也是为什么半导体行业每45年就会经历一轮“被动去库存——主动补库存——被动补库存——主动去库存”的周期循环!


从这一点看,存货似乎成了半导体公司业绩反转的先行指标,在半导体下行周期时,哪家公司能提前消化库存,就能在周期拐点时率先反弹。


而在国内主流芯片设计公司中,韦尔股份的去库存效果最为显著,2022年第二季度到2023年末一年多的时间就消化了78亿存货,存货总额基本回到了2021年的正常水平,一直到2024年三季度公司存货都维持在正常水平。

 


也借此,韦尔股份的存货周转率从2022年的68%提升到2023年末的176%营运效率大幅提升,再加上2024年半导体进入周期上行阶段,韦尔股份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


业绩大涨540%

拐点已至


2024年韦尔股份业绩一改往日下滑局面,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89亿,同比增长25%


净利润高达24亿,同比增长545%增速远高于同期紫光国微(-50.27%)、圣邦股份(100.57%)等其他半导体设计公司。

 


除了去库存及时,下游市场的回暖也是公司业绩反转的重要原因。


韦尔股份是国内第一、全球第三的CIS芯片龙头,公司主要产品就是CIS摄像头芯片,智能手机是其下游主要应用。


2023下半年以来,苹果、华为等大厂新品迭出推动消费电子市场回暖,客户需求增加,进而推动了韦尔股份的业绩大幅上升。

此外,受益于高端智能手机CIS产品的导入、产品结构优化以及高效费用管控,韦尔股份的盈利能力也得到了较快修复!


2024年前三季度,公司毛利率提高到了30%,净利率提高到了13%,基本修复到了2021年的高水平。

 


目前来看,韦尔股份在业绩表现、营运水平以及盈利能力上都具备了向上的弹性,基本面开始有了向好的趋势!


并购+研发

两手抓


韦尔股份以存货为突破口,在半导体进入上行周期时率先实现了业绩反转,但对芯片设计公司来讲,要想长期保持竞争力,就需要跟紧技术更新的步伐。


而技术的获取途径无非两个:一是并购,二是自主研发。


2019年在那场惊动整个并购圈的“韦尔吞豪威”事件后,虞仁荣充分认识到了并购在助力公司技术升级方面的优势,接着又开启了新一轮的投资并购历程。


20198,公司完成了对思比科42.27%的股权收购,得到了思比科800万像素以下的技术积累。


20204,公司收购了Synaptics Incorporated亚洲地区的单芯片液晶触控与显示驱动集成芯片(TDDI)业务


20228,公司收购思睿博半导体,进一步扩大公司在显示解决方案(TED)产品布局。


2023公司完成了对芯力特和浙江芯测的收购进一步扩充了模拟解决方案的产品版图

 

通过不断的并购和投资,公司逐渐将业务触角延伸到半导体各个领域,产品竞争实力不断加强。


与此同时,虞仁荣也在不断加强公司自主研发能力。


一方面,持续加大研发费用投入。下图可见,公司研发费用总额从2019年的13亿增长到了2023年的24亿,研发费用率也保持在10%的高水平。

 

另一方面,加速人才孵化进度。2020虞仁荣计划投资300亿建设宁波东方理工大学(暂命名),研究方向直指电子信息、计算机、先进制造等“卡脖子”技术。


目前,该大学已经与上海交通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香港理工大学等联合开展博士生培养计划。从这一点就可以看出,公司非常注重对人才的培养。

下游市场放量

汽车电子前景可期


持续的研发和并购筑高了公司的技术壁垒,主要体现在智能手机和汽车电子领域,但公司业绩的真正释放还需要有下游市场的持续放量。


智能手机端,公司重点布局5000万像素摄像头芯片,同时实现了中高端产品的全像素覆盖,2024上半年推出的OV50KOV50X系列助力公司进一步渗透高端手机市场,给公司业绩提供了牢固的基本盘。


汽车电子端,公司集中于环视、侧视和舱内产品,其中环视产品出货量全球第一,产品覆盖1-8MP像素,适用于目前各大主流车型。


近几年随着汽车智能化渗透率不断提高,车载CIS市场也迎来了发展新阶段。


要知道,自动驾驶的等级越高,所需车载摄像头的数量和像素也越高,目前主流的智驾车型基本在L2+阶段,平均要使用11颗左右摄像头。

 

预计到2025年,中国智能汽车的数量将反超传统汽车,到2027L3L4将成为智能驾驶的主流车型,单车摄像头搭载量最高能达20颗左右。

 

可以预见,未来智能汽车的增量市场空间足够大,韦尔股份作为头部厂商有望优先受益!

结语


“做经销商只能喝口汤,要想吃肉,必须搞自主研发。”


这是2007年虞仁荣在创立韦尔股份之初就设定的目标,17年来,韦尔股份在其带领下,加速并购和研发,从“经销商”蜕变成了“半导体设计商”,已然实现了当初的目标。


即使在20222023年受周期影响业绩表现不达预期,虞仁荣也能快速抓住存货这一突破口,快速实现业绩和盈利反转,未来随着汽车电子市场贡献更多的增量,韦尔股份或将迎来新一轮的戴维斯双击!

最后,别忘了点击分享
赠人玫瑰,手留余香,投资路上一起成长!

给大家推荐个很牛X的短线玩家发哥,深度了解主力动向,精准把控市场节奏,手把手教你如何抓龙头!

以上分析不构成具体买卖建议,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投资雷达
专注上市公司研究,解析内在商业逻辑!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