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自媒体/ 同古堂、 撰稿人/ 林妹妹、图/ 北京保利
元至正二十四年(甲辰,1364),时年六十四岁的倪瓒距抛弃田产家庐,遁迹江湖,已经过去有十一年之久。正月二十四日这天,倪瓒写下:“幻形梦境是耶非,缥缈风鬟云雾衣。一片松江秋月色,夜深惟有鹤来归。”感慨时光易逝,恍如梦境。在诗序中,倪瓒又写道:“岁癸巳(1353),奉姑挈家,避地江渚。……如是者十一年。”这些年的漂泊,太湖四周的宜兴、吴江、嘉兴、湖州等,都留下了倪瓒的足迹,有时住在朋友家,有时寄宿古庙,有时又随舟泛游,成为一个世人眼中的高士,篝灯木榻,萧然晏坐,专事书画,如谪仙人一般。倪瓒有一首《素衣诗》,诗云:“箪瓢称贤,乐道无焉。予独何为,凄其悲伤。……安以致养,寤寐忘忧。修我初服,息焉悠游。”说的是孔子称赞颜回“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倪瓒正是与此心有戚戚焉,既为避祸,亦因性情天真烂漫,才有往后数十年的烟波钓艇、安贫乐道之高逸,一如其笔下之清气翠竹。与刘伯温、宋濂并称“明初诗文三大家”的高启,写了一首《倪元镇墨竹》诗,将倪瓒比作竹子,迥无尘俗之气,诗云:“倪君好画复耽诗,瘦骨秋来似竹枝。前夜梦回如得见,纸窗斜影月低时。”诗意很是恰如其分。董其昌更有:“江东以有无云林论清俗”之说。而在倪瓒的眼中,竹子亦从来高洁,他赞柯九思的墨竹说:“检韵萧萧人品系”,也喜为友人画竹,并有诗“赋诗写图以为赠,比竹贞德琴亮清。”亦谓“此君真可久”。在倪瓒的《清閟阁集》亦有一段倪瓒关于竹子的题跋,堪称其自白:“以中每爱余画竹,余之竹,聊以写胸中逸气耳!岂复较其似与非、叶之繁与疏、枝之斜与直哉?”亦是至正二十四年,时在八月廿一日,倪瓒为友人“士雍高士”,写下了一幅《墨竹图》(见《清秘阁集》卷八)。约三月后,倪瓒在吴淞为留别友人,又绘竹图,清初鉴藏家吴升称:“墨竹之最逸者”,惜图不存。然足可见倪瓒写竹,定是于艺林一枝独秀,风神潇洒,可娱心目。
展览:
“大风堂藏书画展览”,四川成都祠堂街美术协会,1946年4月17日至26日。
出版:
1.《古画大观》,第三集,上海国华书局,1922年。著录:
1.倪瓒著《清閟阁集》卷八,参见《中国古代书画家诗文集丛书:清閟阁集》,第265页,西泠印社出版社,2010年。
2.陆心源撰《穰梨馆过眼续录》卷三,参见《中国书画全书》第十八册,第759、777页,上海书画出版社,2009年。3.福开森撰《历代著录画目》,第206页,人民美术出版社,1993年。4.容庚《倪瓒画之著录及其伪作》,《岭南学报》第八卷第二期,1944年。5.《大风堂藏书画展览目次》,四川美术协会,1946年。6.朱仲岳编著《倪瓒作品编年》,第65页,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91年。7.盛东涛著《中国名家全集——倪瓒》,第132页,河北教育出版社,2006年。1.据傅申先生的研究,在世界各大博物馆收藏的可靠倪瓒墨竹只有五件。本幅《墨竹图》是私人收藏领域唯一的倪瓒墨竹真迹。2.此作为王掞、刘恕、吴荣光、李秉绶、潘仕成、陆心源、陆树声、张善孖、张大千、刘靖基旧藏。梁章钜题跋,沙彦楷题签。3.据《江阴县志》卷二十四(参见哈佛大学汉和图书馆藏乾隆九年(1744)刻本),记倪瓒曾有自题诗,即此作中所录。4.王掞(1645-1728),字藻儒,号颛庵,江南太仓人,官至文渊阁大学士。王掞的曾祖父王锡爵、祖父王衡皆热衷书画收藏。父亲王时敏更直接自董其昌处购入大量藏品,使得家族收藏在王时敏一辈达到顶峰。明末清初之际,王时敏家族俨然成为江南书画收藏的聚散枢纽之一。王时敏去世后,藏品一部分归次子王揆,大部分则归八子王掞所有。王掞的收藏中,尚有杨凝式《韭花帖》卷、赵孟頫《人骑图》卷、王蒙《丹台春晓图》轴等煊赫巨制。5.刘恕(1759-1816),字行之,号蓉峰。他与父亲刘金省均雅爱风物,收藏书画碑刻颇富。刘恕旧居东山岱心湾,后移家至苏州城西花步里,自筑寒碧庄,刻《刘园集帖》传世,后世取“刘”字谐音,称为“留园”,饶泉石花木之胜,所以又号寒碧主人、花步散人。6.吴荣光(1773-1843),字伯荣,号荷屋、可庵,广东南海人。嘉庆四年(1799)进士。道光年间升至湖广巡抚兼湖广总督。他在北方和江南广搜名迹,惨淡经营,庋藏书画堪具规模,成为清代中期的鉴藏大家。吴荣光在岭南书法及书画鉴藏史上影响之广泛、流布之深远,可以说前无古人。7.梁章钜(1775-1849),字闳中,又字茝林,号茝邻,晚号退庵,福建长乐人。嘉庆七年(1802)进士,曾任江苏布政使、甘肃布政使、广西巡抚、江苏巡抚等职,是坚定的抗英禁烟派人物。也是第一个向朝廷提出以“收香港为首务”的督抚。平生纵览群籍,能诗善书,学识渊博,精鉴赏,富收藏,好金石。8.梁章钜题跋中“芸圃水部”即李秉绶(1783-1842),李秉绶(1783-1842)字佩之、芸甫,号竹坪、信天翁、环碧主人。寄籍广西桂林。清代著名画家兼诗人。曾居官工部都水司郎中,人亦称“李水部”。后辞官回桂林,专心画事。9.潘仕成(1804-1878),字德畲,祖籍福建,世居广东番禺。官至两广盐运使,以盐业起家。仕成承家业,在广州经营盐务并承办海防和军工,遂成当时巨商。经商之余好藏书,筑“海山仙馆”。所藏金石书画多而精,被誉为“南粤之冠”,辑刊有《海山仙馆丛帖》等。10.陆心源(1834-1894),字刚甫、刚父,号存斋,晚号“潜园老人”,湖州归安人。清咸丰九年(1859)举人。同治四年(1865)任广东南韶兵备道,六年调高廉兵备道。后奏调赴闽总办税厘通商善后诸局,署粮盐道。平生喜好藏书、著述,与当时常熟铁琴铜剑楼瞿氏、杭州八千卷楼丁氏、山东聊城海源阁杨氏,并称海内四大藏书家。11.陆树声(1882-1933),字叔桐,号遹轩,浙江湖州人。陆心源之子,富书画收藏。12.本作由刘靖基后人释出。刘靖基(1902-1997),江苏常州人,长期从事纺织业,开设安达纱厂,中国老一辈民族工商业者的杰出代表,著名爱国人士和社会活动家。曾任政协副主席。刘靖基还是一位著名的书画鉴赏家和收藏家,他所藏书画 ,数量大,精品多,特别是宋元名迹,被他视为“宝中之宝”。1980年,刘靖基精心挑选了40件书画珍品,捐献给上海博物馆,受到上海市政府的褒奖。13.沙彦楷(1875-1970),字武曾,又作伯躬,晚年更名客,回族,江苏省宜兴市周铁桥人。民盟中央委员,中国现代法学家、社会活动家,穆斯林知名人士。曾与沈钧儒在上海创办律师事务所。其签条所书上款“静寄轩”即为刘靖基斋号。沙彦楷题签
元人好写竹,如柯九思、赵孟頫、倪瓒等,而倪瓒写竹只画晴竹细劲一枝,无论新篁亦或老竹,意气而上,竹叶纷披,有出乎笔墨町畦之外的逸韵。倪瓒曾言:“下笔能形萧散趣,要需胸次有筼筜。”又说:“夫画贵在劲而不枯,简而韵胜,先造乎天趣,然后应之于笔端。”俱是以逸气天趣为先。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倪瓒《春雨新篁图》,叶孟颢跋云:“先生清气逼人寒,爱写森森玉万竿,湖海归来已蝉蜕,一枝留得后人看。”亦是言及倪瓒写竹,清气逼人。是轴王禋又书后记:“右云林倪先生所画竹梢,近代之绝作也。虽宋之文苏、元之高李,其法度高妙,风韵超逸,则此作又不在乎下矣。”更说倪瓒竹画为近代绝作,法度风韵足堪文同、苏轼、高克恭、李珩等人。以倪瓒传世的画作而言,大致可分为山水、窠木竹石、墨竹三类。其曾作大量画竹诗,可以想象所作竹画比例或亦最多,然而今可见遗存的倪瓒竹画数量却最少。傅申《倪瓒和元代墨竹》文中认为世界范围公藏机构“目前所知存世云林墨竹,真迹五幅,存疑两幅”。而本幅即将于北京保利2024春拍呈现的《墨竹图》曾经王掞、刘恕、吴荣光、李秉绶、潘仕成、陆心源、陆树声、张善孖、张大千、刘靖基旧藏,梁章钜题跋,沙彦楷题签。陆心源《穰梨馆过眼续录》以及容庚《倪瓒画之著录及其伪作》等有明确著录,出版于《古画大观》《大风堂名迹》,并为“大风堂藏书画展览”展品,备受关注。
著录:陆心源撰《穰梨馆过眼续录》卷三
著录:容庚《倪瓒画之著录及其伪作》,《岭南学报》第八卷第二期,1944年
出版:《古画大观》,第三集,上海国华书局,1922年
出版:《大风堂名迹》,第一集,大风堂,1947年
展览:“大风堂藏书画展览”,四川成都祠堂街美术协会,1946年4月17日至26日
是作纯以水墨写细劲新篁一枝,枝条自然弯垂,呈优美弧形,用笔清朗,竹叶及枝条皆以侧锋,起笔重,收笔轻,墨分浓淡,而枝、干皆细长柔软,逸笔草草。倪瓒曾言:“或涂抹久之,他人视以为麻为芦,仆亦不能强辨为竹,真没奈览者何!但不知以中视为何物耳!”亦可见本幅殊为契合倪瓒不求形似,以竹抒胸中逸气而已的艺术旨趣。
倪瓒《墨竹图》,局部
画中题识:“隐士江阴许士雍,钿山湖里泊烟蓬。秋来鲈鲙莼羹美,亦欲东乘万里风。从善道契过笠泽,以士雍高士此纸求写竹枝,画已并赋绝句奉赠。甲辰(1364)八月廿一日,倪瓒。”题画诗收入《清閟阁集》卷八,文句稍异。《清秘阁集》载:“从善道契过笠泽,以士雍高士此纸求写竹枝,画已并赋。隐士河阴半亩宫,钿山湖里泊烟篷。秋来鲈鲙莼羹美,亦欲东乘万里风。”而关于“从善道契过笠泽,以士雍高士此纸求写竹枝”的记述完全一致。题识中“从善道契”为道士萧登。检《皇明书画史》,记:“道士萧善斋,号宗渊子,至正间人。工隶书。有书《道德经》传于世。”又《佩文斋书画谱》卷三十九引明陈继儒《书画史》记:“道士萧登,字从善,工隶书。”另有《古今图书集成·字学典》卷一百一十六、《六艺之一录》卷三百五十九亦载。又《秘殿珠林》卷十六著录元萧宗元隶书《道德经》一卷(上等荒一)云:“宋笺本,隶书。款识云:‘至正十五年岁次乙未天中节日,弟子萧善斋焚香敬书。’下有‘宗元子’、‘从善书印’二印。经前有篆书‘道德经’三字,……”检明代朱存理《珊瑚木难》及清卞永誉《式古堂书画汇考》,亦记倪瓒致“良常府判明公执事”,札云:“比闻从者来吴城,旦夕之官,淮安复往吴松迎尊君矣。舟经笠泽,能一枉顾否,因令弟德机征君之便,辄成小诗以寄。倪瓒再拜。闻道淮安之任去,尊君合住叔兮家。来城又鼓吴松柂,好过苔矶弄钓车。良常府判明执事。比附萧从善一书往。曾达否。瓒。廿五日,谨空。”据此可知,萧登与萧善斋应为同一人,元道士,字从善,号宗渊子,亦号宗元子,工隶书。《秘殿珠林》卷十六著录其隶书《道德经》一卷(上等荒一)。
札中“舟经笠泽,能一枉顾否”与“从善道契过笠泽,以士雍高士此纸求写竹枝”行程亦相吻合。而倪瓒《墨竹图》时间记为“甲辰八月廿一日,倪瓒。”书札款识:“瓒。廿五日,谨空。”揣其或为甲辰八月廿五日,与《墨竹图》前后相差四日。此外,倪瓒《清閟阁集》卷五,有诗《萧从善集其师外史张君诗赋赠》云:“葛翁台上翻经处,陆子泉头试茗时。石记只留金菌阁,宫铭犹树玉律池。晚探风雅还心醉,谩说曹刘是我师。麟角凤毛勤采拾,却愁雷电取无遗。”亦可证倪瓒与萧登多有交谊。而据“其师外史张君”可知萧登师从元代诗文家、书画家、茅山派道士张雨。倪瓒与张雨相交甚笃,彼此酬和诸多,如倪瓒有诗《对雨怀张贞居》、张雨《次韵倪元镇见怀》等,不一而足。倪瓒的长兄倪璨(字昭奎,号文光真人、真逸元贞),为当时道教的上层人物。倪瓒受影响,亦信奉全真教(道教),往来亦多方外之人,如其诗中所提及“杜真人、元初真人、吕尊师、清上人”等。《赵氏铁网珊瑚》载,《外史自赞画像》,有萧登与倪瓒跋。萧登跋,款识云:“至正壬寅秋八月十有八日,海虞缪贞、吴郡余大亨、昆山顾元臣同观,弟子萧登拜题”。倪瓒双跋,其一:“壬子正月五日过东娄,十日耕学先生出以示仆,乃知贞居之与耕学交好之情若此也。倪瓒览。”其二:“贞居真人诗文字画皆为本朝道品第一,虽获片楮只字犹为世人宝藏……倪瓒题,壬子初月八日。”由此可见,倪瓒、张雨、萧登等皆有交谊,相互唱和,并过从甚密。而“以士雍高士此纸求写竹枝”,其中“士雍高士”,记载鲜少。《明诗别集丛刊》载倪瓒友人张宣《青旸集》卷四有诗《题许士雍翠紫丹房》,云:“许卿妙丹法,乃自至人授。山房吐神光,紫翠腾白昼。七返身已轻,九转功尤就。气升龙虎交,炉存坎离媾。心游太极先,学究羲轩后。久服令人仙,既服令人寿。绵绵中夜存,一气充宇宙。奚必注参同,何须问勾漏。求之非有方,炼之亦无候。金景如可攀,吾将一来扣。”可知许士雍为炼丹术士,斋号“翠紫丹房”。张宣诗中称许士雍为人高逸,炼丹之术亦是高超。张宣,字藻仲,江阴人,元末诗人“沟南先生”张端之子。倪瓒曾有诗《张藻仲留饮草堂因赋》,倪瓒与张宣亦有书信往来。明代江阴李詡《戒庵老人随笔》卷七著录《云林柬》,札云:“图写景物,曲折能尽状其妙处,盖我则不能之。若草草点染,遗其骊黄牝牡之形色,则又非为图之意。仆之所谓画者,不过逸笔草草,不求形似,聊以自娱耳。”即倪瓒致张宣札,札中内容“不过逸笔草草,不求形似,聊以自娱耳”亦被后世广为引用。倪瓒过世后,其父张端为撰《云林倪先生墓表》。《清閟阁集》卷十二亦载《倪元镇溪亭山色图》,其中跋言:“右纸画乃丁未五月画者张宣为士雍题,云:石滑岩前树,泉香树杪风。江山无限景,都聚一亭中。”此亦可见许士雍曾有倪瓒画作,并请张宣作跋。而许士雍“此纸”以本幅倪瓒《墨竹图》可知为质地细密的罗纹纸。行笔至此,亦大致可知,甲辰八月,张雨弟子道士萧登“过笠泽”,以炼丹术士许士雍自备罗纹佳纸,为许氏求画。许士雍、倪瓒、萧登、张雨、张宣、张端等为相互往来之文人圈。许士雍亦曾藏倪瓒《倪元镇溪亭山色图》。倪瓒题画诗亦称许士雍隐居江阴湖里,如仙人“亦欲东乘万里风”。傅申《倪瓒和元代墨竹》文中言倪瓒存世五幅墨竹真迹,分别为:1、《墨竹图》,册页之一开,佛利尔美术馆藏;2、《画竹图》(又名《晴梢图》),轴,台北故宫博物院藏;3、《竹枝图》,卷,北京故宫博物院藏;4、《修竹图》,轴,台北故宫博物院藏;5、《竹叶图》,册页之一开,台北故宫博物院藏。1
左:《竹叶图》,册页之一开,台北故宫博物院藏;中:《画竹图》,轴,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右:《修竹图》,轴,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左:《墨竹图》,册页之一开,佛利尔美术馆藏;右:《竹枝图》,卷,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将本幅《墨竹图》与上述五件馆藏真迹对比,每件所绘墨竹有着鲜明的共同特征,如皆为左下角出竿斜向右上,枝条弯垂成弧形,用笔多以侧锋描写竹叶及枝条,枝干细长柔软、叠叶结组的方式等,可谓独特的“倪瓒面目”。台北故宫博物院收藏的《画竹图》与本《墨竹图》同为竖幅立轴,尺寸接近(画竹图67.1×32.9cm,本作66.5×32cm),故而面貌最为近似。2
左:《墨竹图》,轴,本幅;右:《画竹图》,轴,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倪瓒《竹枝图》,乾隆题诗:“风里试披清奏籁,月中乍展宛飞龙。一梢已占琅玕性,千亩如看烟雨重”,言及倪瓒的竹画清韵,得写竹之“性”。此语入木三分,深层次意味亦是倪瓒写竹随性而作,侧重形式之外的真实感受,亦即所谓“胸中逸气”,诚然得画之三昧也。本幅《墨竹图》梁章钜双跋,节录内容如下,其一:“迂翁性狷介,品高逸,画亦如其人,生平所作山水多不着色,竹石小景悉以天真古淡为宗。此幅古劲之中觉生趣拂拂发于毫端,真堪与仲圭竞美,渭川淇澳风致,数百年余,宛然在目,何多幸也。道光丁酉(1837), 芸圃水部出此示观于皆山草堂,因识眼福,并缔墨缘,梁章巨。”其二:“猗猗千个稿先成,久贮胸中蕴逸情。清閟阁前闲试墨,绝怜幽翠影交横。梢如碧玉势参天,洒脱如兹韵若仙。我辄披图涤尘想,潇潇疑欲引风泉。茝林又题。”其中“道光丁酉(1837), 芸圃水部出此示观于皆山草堂”,可知曾为李秉绶(1783-1842)珍藏。又庞元济《虚斋名画录》亦载:“道光丁酉,芸圃水部招避皆山草堂,获观此册,因识眼福且谛墨缘。福州梁章钜。”两跋行文如出一辙,可知同年梁章钜亦为李秉绶沈周《东庄图册》(现存南京博物院)作跋。沈周《东庄图册》是沈周中年“粗沈”的代表作,绘赠吴宽,此亦可见李秉绶宝藏书画,质素甚高。梁章钜与李秉绶关系笃厚。道光年间,梁章钜任广西巡抚,而李秉绶壮年辞去官职,专心画事,后来长期定居广西桂林榕湖西岸,并在叠彩山的白鹤洞下修建“环碧园”,文人墨客常于此间书画雅集。叠彩山仍存梁章钜所立“成仁碑”。李秉绶的姻亲张维屏《桂林日记》三卷,亦是道光丁酉(1837)所作,当中亦记与梁章钜与李秉绶等人鉴藏书画等事宜。其中卷二载一诗:“良辰兼韵事,虹月起中间(原注:是日畅观墨宝)。趣洽烟云际,神游董巨班。墨绿新欲结,眼福许将还(原注:时将唐拓《云麾碑》及沈石田《东庄图》带回细阅)。不有赏心处,谁知边吏闲。”3诗文言及某次梁章钜与李秉绶书画雅集,将沈石田《东庄图》借回去细阅。“是日畅观墨宝”可知当天除了《东庄图》外,亦鉴赏畅观了诸多墨宝。而“墨绿新欲结,眼福许将还”未知是否或亦言及一并借去此《墨竹图》。此外,李秉绶所藏沈周《东庄图》、倪瓒《墨竹图》都曾为吴荣光旧藏。
综上,本幅倪瓒《墨竹图》,至少先后经王掞(1645-1728)、刘恕(1759-1816)、吴荣光(1773-1843)、李秉绶(1783-1842)、潘仕成(1804-1873)、陆心源(1838-1894)、陆树声(1882-1933)、张善孖(1882-1940)、张大千(1899-1983)、刘靖基(1902-1997)等旧藏,无不是声名彰显的收藏大家。1、王掞,官至文渊阁大学士兼礼部尚书,父亲王时敏为“四王之首”,收藏冠海内;2、刘恕,雅好风物,亦富收藏,所筑“寒碧山庄”为吴中名胜,其父刘金省,亦精书画鉴定;3、吴荣光,官至湖南巡抚兼湖广总督,精鉴赏,名极一时,其亦直接影响粤地的书画鉴藏之风,著《辛丑销夏记》;4、李秉绶,曾居官工部都水司郎中,其父李宜民以盐业起家,为盐商翘楚,富甲一时;5、潘仕成,晚清享誉朝野的官商,亦是广州十三行的巨商,所修筑“海山仙馆”,有有“岭南园林之冠”美名;6、陆心源,清末四大藏书家之一,筑“皕宋楼”“十万卷楼”等,书画收藏亦富,著《穰梨馆过眼录》,本幅《墨竹图》即著录书中。陆树声,陆心源三子。7、张善孖、张大千昆仲,精于书画,收藏亦富。本幅《大风堂藏书画展览目次》中记为“倪高士墨竹”,《大风堂名迹》中有出版。8、刘靖基,中国老一辈民族工商业者的杰出代表,著名爱国人士和社会活动家,曾向上海博物馆捐赠其珍藏的一批珍贵书画,包括张即之、赵孟頫、倪瓒、王蒙等作品。[2] [3] 北京保利拍卖丨竹写胸中逸兴——倪瓒《墨竹图》
——END——
观书时自得新解,作事便应同古人
文:林妹妹,图:北京保利
约稿、合作,请扫描以下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