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自媒体/ 同古堂、 撰稿人/ 林妹妹、图/ 北京保利
崇祯十二年(1639),金陵城中,两千多复社人士趁着乡试在冒辟疆的淮清桥桃叶渡寓所,召开“金陵大会”,声讨阮大铖。约莫同时,年仅22岁的龚贤参加了由东林党名士范凤翼为首的“秦淮诗社”,文名骤升。龚贤有诗《寄范玺卿社长》:“秦淮大社坛坫上,百二十人诗独雄”,可知其盛。晚明时局混乱,金陵又是名士云集之地,政治斗争可谓尖锐。识事未深的龚贤既与东林、复社中人交往,又与东林、复社的死敌马士英友善,阮大铖与马士英在《明史》中同列“奸臣传”,因此青年的龚贤在交游中,总是处于两难的尴尬处境。1崇祯十七年(1644),甲申之变,京师沦陷,崇祯皇帝自缢煤山。马士英、阮大铖拥立福王称帝于金陵,开始擅政,并对东林、复社肆意迫害。一时间,偌大的金陵陷入党争,心灰意冷的龚贤决定离开,孤身赴扬州,寻找安放心境的“桃花源”。
来到扬州后的龚贤,虽然暂时逃避了政治漩涡,却亲眼目睹了惨绝人寰的“扬州十日”,繁华的江都顷刻宛如人间炼狱,处处尸横遍野。次月,家人又在金陵被清军攻破后死于战乱。清军的种种暴行与国破家亡的悲愤,让龚贤义无反顾地投入抗清活动。历经半世沧桑终无果后,龚贤选择隐居于金陵城西的清凉山“半亩园”,以书画和课徒为生,决不仕新朝,可谓铮铮傲骨守浩然之身,铿铿然不失磐石之志。题识:(桃花源记并诗文略)半亩龚贤书。
钤印:龚贤之印、半千
题跋:(桃花源记并诗文略)龚贤,字半千,昆山人。康熙初流寓金陵,其书画世人多称之。嘉庆乙丑,半山得此挂屏八幅,残缺数十字。请余补书,余恐贻画蛇添足之诮,因录全文于后,使读者无棘于口足矣。济宁铁桥老人李东琪书并识。钤印:李东琪印、李铁桥
出版:《中国名人书画百集》,京都真美书房,1906年。
1.此作原为日本篆刻家桑名铁城游历中国时购得,盒内外分别由其师北方心泉题签,友人富冈铁斋等题识。2.李东琪题跋。李东琪,清代人,字铁桥,山东济宁人。喜收藏金石文字,与赵魏友善。《济宁州志》曰:“东琪克承父学隶书,尊经阁屏风《圣经》一章,其所书也。远近搜寻古碑,遇有端倪,即与黄同知易肩舆往,向榛莽中剜苔剔藓,且模且读。”3.桑名铁城(1864-1938),名箕,富山人。斋堂为九华室、天香阁。少年时从乡儒小西有义先生学习汉学和书法。其后游历远江,入山冈铁舟门下修炼剑术。又移居金泽受教北方心泉,钻研篆刻金石学。长于铁笔,名震京畿。明治间曾游中国,与苏杭士夫相往还,搜采秦汉古铜印谱甚广。4.北方心泉(1850-1905),出生于日本金泽市内常福寺,为住持北方致风之三男,幼名佑必,为近代日本著名高僧、书法家。1877年后多次来华传教,并开设金陵东文学堂。与书画家胡铁梅、国学大师俞樾等游深交。5.富冈铁斋(1837-1924),为近代日本画坛巨墨,地位可与中国的齐白石相匹,遗留作品达2万件。铁斋最初通称酞辅,青年时期称道昂、道节,至1872年一度名铁斋。以后名百炼,字无倦,号铁斋,户籍登记为富冈百炼,通称铁斋。其他别号中也大多含有“铁”字,如:铁道人、铁史、铁人、铁崖、铁农人、铁枪斋、铁雯等。6.冈仓天心(1863-1913),日本明治时期著名的美术家,美术评论家,美术教育家,思想家。日本近代文明启蒙期最重要的人物之一。7.辻本史邑(1895-1957),日本书法家。幼时向桑山兼山学习书法。34岁辞去教职,专心研究书道。向近藤雪竹、中村春堂等人学习书法,任日展参事,日本书道联盟关西总支部长、日本书艺院会长。
在清凉山的日子,龚贤过的相当隐蔽,只与数位同道故友来往相交。周亮工《读画录》中称其:“结庐于清凉山下,葺半亩园,栽花种竹,悠然自得,足不履市井。”颇有陶渊明隐逸之恬适情怀。而渴望返璞归真的龚贤,远离尘嚣后,其诗书画也渐趋于臻境。此次,北京保利2024春拍即将呈现“龚贤 行书桃花源记”八条屏,绢本,煌煌巨制,目前仅见。整作气韵酣畅淋漓,墨丰笔健,据款识“半亩龚贤书”亦可知作于隐居清凉山后。所写内容为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桃花源诗》,诗中所描绘百姓安居乐业、和平自足的生活,是在朝代更迭社会动荡变革时代下,四处颠沛流离,又面对家破人亡、孤苦流寓境遇的龚贤所挚烈向往的理想社会,亦可谓是心有戚戚焉。龚贤(1618-1689) 行书桃花源记(左右滑动查看更多)美国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龚贤《山水册》,其中一开题画诗云:“人家俱僻向阳门,左右图书对酒樽。何必逃秦入深洞,桃花开处即仙源。”亦可见其对于“桃花源”的憧憬之心。龚贤《山水册》其中一开题画诗:“人家俱僻向阳门,左右图书对酒樽。何必逃秦入深洞,桃花开处即仙源。”美国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龚贤十三岁时便师从董其昌学画,及后又受益于恽向、邹之麟、李流芳、李永昌诸名画家。北京故宫博物院藏“龚贤《溪山无尽图》”,卷末其跋言:“忆余十三便能画,垂五十年而力砚田,朝耕暮获仅足糊口,可谓拙矣。”亦可证之。龚贤《溪山无尽图》卷末跋言,局部,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所谓“书画同源”,龚贤跟随董其昌学画,书艺自然不免受影响。董其昌的书法超越吴门书派,笼罩一时之盛,有“颜真卿后第一人”的美誉。康熙朝时,更是“香光始一变,国朝竞学董”。然以存世书法而言,龚贤学董书,却能跳脱其束缚,学而能化,入而能出,面目迥然不同,显露出更浓厚的学米芾书风,可见其似乎更多的是承袭董其昌的书学理念而已,此尤为可贵。上海博物馆藏龚贤《廿四幅巨册》中第六幅《云山图》,即可知其对米芾的书画推崇倍至,并受益匪浅。其跋云:“余弱冠时见米氏云山图,惊魂动魄,殆是神物。……则知读书养气,未必非画苑家之急事也。余尝终日作画,而画理穷,或经时有作,而笔法妙,此唯学道人知之。余于此不独悟米先生之画,而亦可以悟米先生之书法也。”此亦可见龚贤的书画讲求“读书养气”,而非一味摹仿。龚贤曾自谦说:“余生皆酒力,不幸以诗名”,亦是其文学造诣深厚,文心修养笃定,乃能反哺书画,陶冶艺事的根本。诚然如是,只有书画家的内心精神真正饱满,其下笔才能气韵独具,不落窠臼,使人心目难忘。因此,清人周梦台亦不吝以“高逸出尘表”盛赞龚贤其诗其字。辽宁省博原藏的龚贤《渔歌子书卷》,卷末附有颜韵伯、周肇祥、陶北溟题跋。颜韵伯跋言称:“此种笔墨冷气逼人,不为时俗所悦,必深知此中三昧者始能赏识。”周肇祥跋言:“世俗以耳为目,不知宝贵,实则龚画常见,龚书希有,益堪耽玩。”则赞言龚贤的书法稀有,笔墨亦冷气逼人,不流时俗。事实上,“金陵八大家”中,龚贤也是唯一一位能在“诗文书画”皆超拔之人。以书法而言,除了临池不辍外,高级的艺术审美、超前的艺术见识等,都是决定其艺术高度的重要前提。古今书坛,从来不乏“笔笔像古人,无一笔是自己”的“书匠”。龚贤《柴丈画说》中,亦曾言:“画者,诗之余;诗者,文之余;文者,道之余。吾辈日以学道为事,明乎道,则博雅。亦可浑朴,亦可不失为第一流人。放诗文写画,皆道之绪余,所以见重于人群也。”正是其以“第一流文人”的艺术修养,在“诗文书画”全方面极勤用功,才能有着“内外合一”的人文格调,为世人所重。友人孔尚任在《喜晤龚半千兼谢见遗书画》中,亦有诗云:“野遗自是古灵光,文采风流老更强。幅幅江山临北苑,年年笔砚选中唐。短歌肯赠将归操,长纸还书急就章。萍水逢君非偶事,扁舟一夜聚维扬。”直言龚贤文采风流,“诗文书画”无不出类拔萃,老而弥精。孔尚任《答龚半千》札中,更将龚贤信笔挥洒的书法,赞为“医治俗病”的妙药。札云:“得妙染佳诗,充盈几案,小小划子,人亦指为书画船,顿令作篷窗、持茶杯者,须眉顾盼,皆有风度。谁谓人俗不可医?先生非医俗之岐黄乎?”2龚贤的书名显为画名所掩,盖因传世稀见也。此“桃花源记 八条屏”,绢本,现存龚贤书七条,一条为李东琪书释文并题记,每幅(170×53cm)逾八平米,为龚贤“人书俱老”的煌煌巨制,行草书写,一任自然,意兴所至之处,充满着酣畅淋漓、生动活泼的笔趣。龚贤的书法作品存世多为诗稿或题跋,偶可见条屏或手卷,且几乎都是馆藏,而本品能流通于市,亦蔚为壮观,其之难得,不言而喻。是作书法面貌有米芾的特征,尤其是笔锋、墨法的变化。不过龚贤亦并非完全规摹米书,而是在一定程度上简化米芾“八面出锋”的用笔,字形在追求跌宕错落的同时,更显稳重,正欹之间亦险绝中寓之端庄。龚贤曾言:“书法至米而横,画至米而益横,然蔑以加矣。”同样是其书法审美“学古而不拘泥于古”的高超见解。龚贤《柴丈画说》又言:“笔要中锋为第一,惟中锋乃可以学大家。若偏锋且不能见重于当代,况传后乎?中锋乃藏,藏锋乃古。”而此“桃花源记 八条屏”即以中锋为主,点画厚重丰润,行笔持稳,得浑圆之势,粗不臃肿、细不羸弱,字里行间具有“风樯阵马,沉着痛快”的斩截爽利。而章法布局则字距紧密,行距疏朗,形成大小参差,疏密交错的明快视觉感受,契合董其昌书风特点,线条的骨势力感又以粗细丰润以及牵丝映带的细微变化表达,因此浓郁的书卷气之外,更有“粗不为重,细不为轻,纤微向背,毫发死生”的分明节奏,迅捷处若兔起鹘落,凝重处如高山之堕石,可谓变化万千。“桃花源记 八条屏”其中一条为李东琪书释文并题记。释文暂且不表,题记节录如下:“龚贤,字半千,昆山人。康熙初流寓金陵,其书画世人多称之。嘉庆乙丑,半山得此挂屏八幅,残缺数十字。请余补书,余恐贻画蛇添足之诮,因录全文于后,使读者无棘于口足矣。济宁铁桥老人李东琪书并识。钤印:李东琪印、李铁桥”。据李东琪跋言中:“嘉庆乙丑,半山得此挂屏八幅,残缺数十字。请余补书,余恐贻画蛇添足之诮,因录全文于后,使读者无棘于口足矣。”可知此“桃花源记 八条屏”原为“半山”于嘉庆十年(乙丑,1805)所得。笔者考《黄易年谱》中有《范式碑及黄易跋》,其中跋言节录如下:
黄易跋:“范巨卿碑额既出后,正碑久寻不得。有古搨本方思补刻,今李铁桥寻得,石复见碑阴,字数虽缺少而体势森严,神味完足,实为快事。乾隆己酉三月,钱塘黄易。”
李克正跋:“乙酉初夏同李半山自山右来观李铁桥新获《范式碑》,见黄司马小松跋后,因并记,洪洞李克正梅村书。”
可知李半山与李克正、黄易、李东琪等皆有交谊。同时期,李半山,字中隐,号竹窗,籍贯不详。活跃于清乾隆、嘉庆年间(1736-1820)。精绘事,工刻竹,有巧思,擅以留青技法刻竹枝、梅花,清沁秀雅。传世作品有“半山款竹枝臂搁”与“李半山梅花图笔筒”等。或可作参考。是作带双重木盒,据题识可知,原为日本篆刻家桑名铁城游历中国时购得,盒内外分别由其师北方心泉题签,友人富冈铁斋等题识。
1. 龚半千书桃源记四幅。内:我友铁笔家桑名铁城好游,屡航于清国,访问名士请益,以为乐焉。偶见龚半千真迹桃源记八幅,惊喜购以归。一日示余,余观之书法佳妙,真绝品也!叹赏之馀,録半千小传以赠。画史汇传曰:龚贤又名岂贤,字半千,又字野道,号柴丈人,昆山人,流寓金陵为八家之一。山水得北苑法,亦仿梅道人,尝自写照性孤僻,为人有古风工诗文,行草雄奇,其殁也,曲阜孔索塘客游金陵,为经理其后事,抚其孤子而收其遗文,有香草堂集。明治二十五年九月,铁斋外史。钤印:富冈百錬、铁塞翁
2. 龚贤书桃源记诗三幅,李东琪释文一幅,心泉。鉴藏印:富山华箕章、铁城、宝石印山珍藏、铁城华氏珍藏金石书画之记、铁般身躯、子孙保之、天香阁藏铁城珍藏、九华印室珍藏
其中,富冈铁斋为近代日本画坛巨墨,地位可与中国的齐白石相匹,其跋言中称此作“余观之书法佳妙,真绝品也!叹赏之馀,録半千小传以赠”,可谓推崇倍至。本幅为龚贤隐居南京清凉山半亩园后所作,这一时期其书法已臻于纵逸之境,心手无碍,意到笔先,可见米芾笔意,布局又有董其昌之舒朗,用笔没有锋芒毕露,而是呈现一种饱满浑厚,含蓄端庄又不失灵动的自由面目,前人谓之“高逸出尘表”,信不诬也。又每件尺幅巨大,八条屏形制,亦为目前仅见。能流通于市场,又经名家旧藏,并附有早期出版,则更是难得。
而所书内容“桃花源记”、“桃花源诗”,描绘的景象亦是半生颠沛的龚贤所最向往者。龚贤曾请王翚作《半亩园图》,又自书长跋描写“半亩园”的景色:“清凉山上有台,亦名清凉台。登台而观,大江横于前,钟阜横于后。左有莫愁,勾水如镜;右有狮岭,撮土若眉;余家即在此台之下。转身东北,引客视之,则柴门犬吠,仿佛见之。”此与《桃花源记》所言:“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亦是殊为契合。清凉山上,购置几间瓦屋的龚贤,与世俗隔绝,屋旁有地半亩又可栽花种竹,虽不宽敞却也可暂放家国之思,则“半亩园”又何尝不是龚贤的“桃花源”。
龚贤(1618-1689),字半千,号野逸,江苏昆山人。居金陵清凉山。工诗文、行草。与同时活跃于金陵地区的画家樊圻、高岑、邹喆、吴宏、叶欣、胡慥、谢荪等并称“金陵八家”;与清初著名诗书画家吕潜并称“天下二半”(龚贤,字半千;吕潜,号半隐)。著有《香草堂集》。
——END——
观书时自得新解,作事便应同古人
文:林妹妹,图:北京保利
约稿、合作,请扫描以下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