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嘉德 | 这件祝枝山手卷,董其昌、陈继儒都惊为绝艺

文化   文化   2024-05-12 19:54   福建  
▲祝允明 行草《桑寄生传》 手卷,局部

艺术自媒体/ 同古堂、 撰稿人/ 林妹妹、图/ 中国嘉德


嘉靖二十三年(1544),岁在甲辰,年仅二十三岁的袁福徵(字履善,号太冲)与丈人彭鲁西同榜进士及第,一时传为美谈。

袁福徵是华亭人(今上海),自小便长于作诗,犹若神童,自称“小相公”,时人誉为“小诗仙”、“小词林”。进入仕途后,授刑部主事,晋郎中,沔阳知州,后迁唐府左长史。然因性情高洁正直,得罪宦官,遂致仕归家长达六十年,以诗文棋酒自娱。

据《云间据目抄》载,袁福徵“凡里中显晦少长,皆为忘年忘分之交。时客游吴越金陵佳山水间,终岁忘归。与太仓王元美、北地李于麟,并驰名海内”,则可知其为人亦洒脱不羁,殊有文名。王元美即王世贞,李于麟为李攀龙。


袁福徵《叙人镜阳秋》,末署“太原王稚登书”
笔者考,上海图书馆藏戏曲家汪廷讷撰《人镜阳秋》,袁福徵为之作《叙人镜阳秋》,末署“太原王稚登书”,可见袁福徵与王稚登亦有深厚交谊。此外,王稚登尝于祝允明行草《桑寄生传》手卷后题跋,云及:“太冲出以索跃漫题,以志欣赏,恐不足为此卷重耳”,笔者私以为此“太冲”应即袁福徵。卷中另有陈继儒、董其昌题跋。

祝允明 行草《桑寄生传》手卷

祝允明 行草《桑寄生传》

水墨纸本 手卷  

31.5×211cm


出版:叶元封编,《湖海阁藏帖》卷3,清道光15年(1835)。

著录:

1.(清)邵畼著,吴芝抄录,《真迹题跋录》不分卷,手稿本,一册

2.容庚著,《容庚学术著作全集—丛帖目》第2册,中华书局,北京,2012年1月,第695页。



 

祝允明行草《桑寄生传》手卷(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笔者另考,周履靖撰《千片雪》二卷,序云:“甲午泛舟吴中,访太冲袁君,既而登书楼,得观冯海粟《梅花百咏》,依题和之。”是书,王稚登亦为之序。而《周履靖年谱》亦载,周履靖与陈继儒、董其昌、王稚登等屡有诗文唱和,而袁福徵与陈继儒、董其昌又为华亭同乡名流。因此,作为彼此交往紧密的顶级文人圈子,袁福徵在得到祝允明行草《桑寄生传》后,分别请陈继儒、董其昌、王稚登题跋,以志欢喜,自然是情理之中。
卷祝允明行草《桑寄生传》,款署:“枝山道人祝允明书”,钤印:“祝允明印”,印鉴可参考辽宁省博物馆藏《明戴进达摩至慧能六代祖师像卷》题跋。卷中累累千余言,书法精绝,点画爽利,奇正交替,顿挫雄逸,放而不野,墨法丰腴自足,可谓风神独擅。

印鉴参考:辽宁省博物馆藏《明戴进达摩至慧能六代祖师像卷》祝允明题跋
祝允明与文徵明、唐寅、徐祯卿有“吴中四才子”美名,又与文徵明、陈淳、王宠并称“吴中四大书家”。诸家之中,尤以祝允明书艺声名最盛,有“明朝第一”、“吴下第一风骨书”之说。

如《艺苑卮言》中,王世贞即叹言:“天下书法归吾吴,祝京兆允明为最”。袁福徵好友莫是龙亦曾跋言:“祝京兆书不豪纵不出神奇,素师以清狂走翰,长史用酒颠儒墨,皆是物也,今人第知古法从矩镬中来,而不知前贤胸次,故自有吞云涌梦若耶,变幻如烟雾,奇怪如鬼神者,非若后士仅仅盘旋尺楮寸毫间也,京兆此卷虽笔札草草,在有意无意,而章法结法,一波一磔皆成化境,自是我朝第一手耳。”(见清人陆时化《吴越所见书画录》)

祝允明行草《桑寄生传》手卷,局部

祝允明行草《桑寄生传》手卷,局部

祝允明行草《桑寄生传》手卷,局部

明早期书法,有馆阁体桎梏,千篇一律矣。及至祝允明、文徵明时,众人依赵孟頫而上通晋唐,取法弥高,各显独特风格,好异尚奇之风方逐渐兴起。而祝允明书天资聪颖,幼承家学,早年习法钟繇、欧阳询,后又师黄庭坚、米芾,晚年回归晋人风骨,可谓集众家之长,无所不精,乃能笔意锋势不拘一格,又变化无穷。

是卷行草,遒劲骏逸,洒脱奔放,足可证之。王稚登跋言亦谓之如韩信用兵,造化在手腕间,信为绝技。节录其部分跋言如下:“祝京兆书如韩淮阴用兵,正而奇、奇而正,多多益善,变化无穷。余见其书,无虑数十卷,纵横开合,巨细真行及草书,无一卷相类。乃知此翁真有造化在手腕间也。桑寄生传不翅千言,时而纤媚,时而高古,时而奔放纵逸,信临池之绝技哉!”

王稚登跋言

王稚登对于祝允明的书法极为推崇,亦曾跋云:“枝指公独能于矩镬绳度中而具豪纵奔逸意气,如丰肌妃子,著霓裳羽衣,在翠盘中舞,而惊鸿游龙,回翔自若,信是书家绝技也。”(见马宗霍《书林藻鉴》卷十一)

陈继儒、董其昌的跋言,或赞:“京兆此卷笔法遒放如聂隐娘剑法,变化如神,而不离手腕,进乎技矣”,或谓:“乃其书亦如意自在,有纵横跌宕之致,第微俳耳”。二人作为“云间书派”的翘楚巨擘,亦皆不吝誉美之词,称是卷书法变化如神,如意自在。

陈继儒跋言

董其昌跋言

《桑寄生传》作者明人记载有二:其一是“国初江阴孙大雅作之所著”,另一为常熟人萧韶编撰(明宣德间人)。作者娴熟中药,文中鸠集当归、远志、刘寄奴、青箱子等药名百余种,取其谐音著述成篇,仿唐传奇“翻空造微”假借小说以见诗笔、史才和议论,游戏文章。故陈继儒、董其昌跋谓之“古者讽谏之体也”或“以文为滑稽者耶”。


北京图书馆藏《曲波传奇二种》,内有《香草吟》,署“若耶野老填词”,记云:“得虞山萧观澜《桑寄生传》,更而演之,词成奏阕,不觉羁愁客疚,霍然而起,始悟药物之为效,一至至于此。”则是将《桑寄生传》演绎成曲剧传奇。万历五年(1577)立夏,董其昌亦作行草《桑寄生传》。



董其昌《桑寄生传》拓本,局部

是卷亦出版于清代叶元封编《湖海阁藏帖》卷三,清道光十五年(1865),并著录于容庚著《容庚学术著作全集—丛帖目》第二册,以及吴芝抄录《真迹题跋录》。


        

出版:叶元封编《湖海阁藏帖》卷三,清道光十五年(1865)(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著录:容庚著,《容庚学术著作全集—丛帖目》第2册,P695(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著录:吴芝抄录《真迹题跋录》中《桑寄生传》(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叶元封(1797-1849),号梦渔,是慈溪中药业经商世家叶天麟之孙,精于鉴赏,富于收藏。《湖海阁藏帖》为其延请苏州刻石名手朱安山历时八年,于清道光十五年(1835)刻成,钱泳题写帖名、函签,赵之琛题写每卷书签、卷码,是帖流布甚广,囊有诸多书林逸品。


此帖凡明清书家77人,如此祝允明《桑寄生传》(见卷三,其中《桑寄生传二十页,陈继儒跋一页,董其昌跋二页,王稚登跋二页》)、唐寅《秋庭记》《落花诗七律十首》及文徵明《滕王阁序并诗》《与次明先生书》、董其昌《我本渔樵诗》《书王维、岑参、杜甫七律诗》等。


《真迹题跋录》曾为过云楼主顾文彬珍藏,清邵畼撰,吴芝批,沈德潜、魏锡曾跋。


祝允明行草《桑寄生传》手卷,局部


祝允明行草《桑寄生传》手卷,局部


是卷鉴藏印亦是累累。移录如下:


李应徵(16世纪):李应徵印、晴岩。李应徵,嘉兴人,初名衷毅,字伯远,别字霁岩。万历元年举人,选授临安教谕,升南国子监博士。有《青莲馆集》、《偶寄轩集》等。旧《通志文苑》本传,称其诗情旨婉约,不徒以写景述事为工。


汪文柏(1659-1725):季青真赏、季青鉴家真迹(二次)、文柏之印、一字柯庭、古香楼、屐研斋作、平阳季子收藏图书。汪文柏,康熙间任北城兵马司正指挥,学问渊博,工于诗、画,以墨兰见长,精于鉴赏。家有藏书楼“古香楼”、“摛藻堂”、“拥书楼”等,收藏古书、法帖、名画极多。与朱彝尊等藏书家有交。


桢义(19世纪):程心柏藏、程氏桢义鉴藏、桢义鉴定、程氏宝玩、漱石书庄藏印。程桢义,字心柏、漱石,江苏吴县人。道光年间著名收藏家,精鉴赏、富收藏。


祝允明行草《桑寄生传》手卷,鉴藏印,局部


其余鉴藏印,如下或可作参考。


钱万选(17-18世纪):钱万选印。钱万选,字子华,江苏长兴人,贡生,生卒年不详。清康熙四十年(1701)任合阳知县,为政宽和,以教养为务。初到任时,即召请名士经常讲论学问。设社学数十处,振兴合阳教育。编《合阳县志》十卷。


吴尚忠(19世纪):吴尚忠印(四次)。笔者考《荷屋府君年谱》为吴荣光自订,吴尚忠、吴尚志补编。其中,道光七年载“是年伍夫人携尚忠由粤到闽,尚志由浙到闽,先后随任”,可知吴尚忠、吴尚志皆为吴荣光之子。清代江苏官署任职表,又载“吴尚忠,道光十年(1830)署”。


吴宗瀜(1810-1868):芗岩鉴定、浔阳仲子芗岩珍藏。吴宗瀜,吴砺园之子,字芗岩,婺源荷花桥人,性孝友,好施与。尝业易水术。侨寓姑苏,每岁必寄重赀赒族,又尝捐千余金,集吴中同志,设义厂,施桨粥、棉衣。平居雅淡,自喜精琴、工诗,著有《绿绮真诠》二卷《砚云草堂诗集》四卷。笔者考,王南屏藏李流芳《山水卷》,亦钤“浔阳仲子芗岩珍藏”,记为吴宗瀜旧藏。


刘伯琼(19-20世纪):刘伯琼印(二次)。刘伯琼,民国二十五年(1936)任太平保险公司沅陵分理处经理、商会主席。


祝允明行草《桑寄生传》手卷,鉴藏印,局部


祝允明行草《桑寄生传》手卷,鉴藏印,局部


综上,是卷祝允明行草《桑寄生传》卷,以中药为名,辞藻工巧,情节奇趣,耐人寻味。祝允明的书法则运转遒逸,神韵俱足,风骨烂漫,不可端倪,附有数次早期出版或著录。卷末陈继儒、董其昌、王稚登题跋,皆为之叹服,惊为绝艺。




▲ 同古堂坚持原创

感谢关注并欢迎转发,转载请注明出处


中国嘉德2024春季拍卖会

拍卖会第一阶段
二十世纪及当代艺术、瓷器及古董珍玩
古典家具及工艺品、珠宝翡翠钟表
预展:5月7日-5月10日
拍卖:5月11日-5月12日
展拍地点:嘉德艺术中心

拍卖会第二阶段
中国书画、古籍善本
邮品钱币、佳酿臻茗
预展:5月18日-5月21日
拍卖:5月22日-5月25日
展拍地点:嘉德艺术中心


——END——


观书时自得新解,作事便应同古人


文:林妹妹,图:中国嘉德



约稿、合作,请扫描以下二维码

同古堂
于此处,赏古董器物,观千函百牍;于此处,读诗文书画,忆民国往事。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