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嘉德:田黄六德志方坚,金石苍老莹逾新

文化   文化   2024-05-06 19:50   福建  
▲清宁——金石篆刻艺术

艺术自媒体/ 同古堂、 撰稿人/ 林妹妹、图/ 中国嘉德


赵孟頫《秀石疏林图》中,有题画诗:“石如飞白木如籀,写竹还应八法通”,言及以篆籀书法入画。宋人汤垕《画鉴》评赵孟頫画亦云:“作石用笔轻拂如飞白书状,前人无此作也。”此为有关“金石味”审美的较早论述。

而赵孟頫以细朱文入印,并于《印史序》中说道:“近世士大夫图书印章,一是以新奇相矜,鼎彝壶爵之制,迁就对偶之文,水月木石花鸟之象,盖不遗余巧也。其异于流俗,以求合乎古者,百无二三焉。”则是批评彼时印坛刻意追求形式主义之“流弊”,并强调治印应合乎古意。

小石山房旧藏明清名家篆刻专题

作为古往今来极具天资与造诣的书画大家,赵孟頫“文人治印”的尝试与“印宗秦汉”的审美倡导,对于后世文人直接参与金石篆刻,形成新的“文人典范”,以及明清篆刻流派确立典雅质朴的“汉印审美观”,实现“诗书画印”的融合等,皆有着重要的影响。

如果说,赵孟頫的“金石”思考,为发轫之音,那么滥觞后的辉煌则肇始于明中后期。中,文彭“以石入印”的“创举”,又首开双刀法刻行书边款,饱有文人逸趣,极大的激发了周边文人参与篆刻的热情,一时间从者如云,篆刻亦自此成为一门独立艺术形式。文彭一派则被称为“吴门派”,归昌世、李流芳等承其法。何震、苏宣、汪关、汪泓等亦卓然成家,各领风骚。

有清一代,由于金石碑学之勃兴,篆刻又得到极大发展,可谓流派纷呈,先后出现了歙派、浙派、邓派、赵派、黟山派等,面貌丰富,各呈其美,共同构建了蔚为灿烂的“金石篆刻艺术”。及至如今,更是成为艺术之砥柱中流,有繁荣气象。

秦祖永家族旧藏晚清以来名家篆刻专题


此次,中国嘉德2024春拍“清宁——金石篆刻艺术”专场,囊及明清及当代诸多名家,篆刻形式、内容、材质等亦是多样,又不乏为名家旧藏,包括“小石山房”、“秦祖永家族”、“新加坡九峰堂”等,足可窥篆刻流派之发展变化。另有名贵的寿山田黄石、金石碑拓、砚台、扇骨等,亦弥足珍贵。

“石帝”寿山田黄石


小石山房旧藏明清名家篆刻专题



“小石山房”的文人篆刻收藏,最重要的是购得明末张灏“学山堂”遗印数百方。张灏,字夷令,斋号承清馆、学山堂,南京工部尚书张辅之之子,清太仓人,嗜好篆刻。明清时期,“三堂印谱”在印学史上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分别为明末张灏的《学山堂印谱》、清康熙时期周亮工的《赖古堂印谱》以及乾隆时期汪启淑的《飞鸿堂印谱》。其中《学山堂印谱》成书时间最早,汇辑了归昌世、何震、苏宣、朱简、程远、汪关、李流芳等二十三位名家,是明末篆刻艺术的集大成之作。


Lot 1682

顾湘辑《小石山房名印传真》
1850年原钤本
一函六册
30.2×17.7 cm×6


规模恢宏的学山堂藏印在张灏身后散落一空,乾嘉时期大半为均县汪启淑、苏州刘运龄及太仓毕泷所得,三家分别辑成汪氏《虞集古印谱》、刘氏《传经堂收藏印谱》及毕氏《广堪斋印谱》,零星亦有昆山葛氏、常熟陆氏藏得部分。至道光年间,刘氏、毕氏和陆氏所藏又尽归顾湘、顾浩昆仲,辑为《学山堂印存》。

清道光八年(1828),顾氏昆仲又遴仿周亮工《赖古堂印人传》例,每人各著小传于所钤印后,成《小石山房印谱》十二卷,学山堂遗印亦辑录其中。道光三十年(1850),又辑《名印传真》《小石山房印苑》,备受赞誉。海内外骚人墨客佥称,顾氏之印多半天壤瑰宝,振芳华于艺苑。


Lot1669
苏宣刻 “唾云沫月课空虚”青田石印章
印文:唾云沫月课空虚。
边款:宣。
3.7×3.5×5.6 cm
出版:
1.《学山堂印谱》卷四,P56,张灏辑,1634年钤印本。
2.《小石山房名印传真》卷三,P26,顾湘辑,1850年钤印本。
3.《小石山房印苑》第二册,P12,顾崇福辑,1904年钤印本。
4.《小石山房印苑》第二册,P7,顾湘、顾浩辑,1925年重辑本。
5.《明清名人篆刻选—小石山房藏印》P11,顾允元辑,1985年钤印本。
6.《小石山房印存》第一册,P10,顾允元辑,1985年钤印本。
7.《学山堂印谱》P148,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1991年。


苏宣尝在文彭家设馆,得文彭传授篆法。后纵览秦汉玺印,深得汉印布白之妙,在朱白处理上充分汲取了斑驳气息,追求金石味。由于其印作古朴苍浑,名满海内,时人称苏宣与文彭、何震三家鼎立。

万历四十五年(1617),苏宣将自刻印辑为《苏氏印略》,收印五百余方,满白、细朱、古玺、虫书、缪篆、籀书无所不为,无所不精,俞恩烨、姚士慎等为该书作序。其印风对后世程邃、丁敬、邓石如等亦产生重要影响。

是印印文“唾云沫月课空虚”语出袁宏道《偕崔晦之过二圣禅林时诸衲子出纸索书戏得猪字》,边款“宣”,篆刻则平直的线条中寓之圆润变化,用刀爽劲奔放,有浑厚之感。看似平整的面目中又可见汉印的堂堂气象,坚毅利落。苏宣曾于《苏氏印略》中言及:“始于摹拟,终于变化。变者逾变,化者逾化,而所谓摹拟者,逾工巧焉。”可见其“爽朗”之印风,与文彭的“雅正”、何震的“猛利”亦有不同。


Lot1670
汪关刻 “王屋山人”青田石印章
印文:王屋山人。
边款:尹子。
2.8×2.8×4.9 cm
出版:《小石山房印存》第二册,P24,顾允元辑,1985 年钤印本。



Lot 1671

汪泓刻 “人间日月芒 卧游闇”青田石两面印
印文:人间日月芒 卧游闇。
边款:弘度。
2.4×2.4×3.7 cm
出版:
1.《学山堂印谱》卷三,P34,张灏辑,1634年钤印本。
2.《传经堂收藏印谱》第一册,P24、26,刘运龄辑,1818年钤印本。
3.《小石山房名印传真》卷五,P31,顾湘辑,1850年钤印本。
4.《小石山房印苑》第七册,P20,顾崇福辑,1904年钤印本。
5.《小石山房印苑》第七册,P10,顾湘、顾浩辑,1925年重辑本。
6.《小石山房印存》第一册,P23、24,顾允元辑,1985年钤印本。
7.《学山堂印谱》P279、280,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1991年。
8.《中国图书馆藏珍稀印谱丛刊·上海图书馆卷·学山堂印谱》第四册,P36, 中州古籍出版社出版,2016年。



Lot 1672

汪泓刻 “香雪斋”青田石印章

印文:香雪斋。

3.3×2.8×3.6 cm

出版:

1.《学山堂印谱》卷六,P41,张灏辑,1634 年钤印本。

2.《传经堂收藏印谱》第一册,P16,刘运龄辑,1818 年钤印本。

3.《小石山房印苑》第七册,P6,顾崇福辑,1904 年钤印本。

4.《小石山房印苑》第七册,P3, 顾湘、顾浩辑,1925 年重辑本。

5.《小石山房印存》第一册,P27,顾允元辑,1985 年钤印本。

6.《中国图书馆藏珍稀印谱丛刊·上海图书馆卷·学山堂印谱》第六册,P16, 中州古籍出版社出版,2016 年。



明代文人篆刻,汪关、汪泓父子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周亮工把文彭以后的篆刻家分为“猛利”和“和平”两派,推何震为“猛利”派的代表人物,推汪关为“和平”派的典范,可见其彼时声望之隆盛。汪关(约 1575-1631),原名汪东阳,字杲叔。后得汉铜印“汪关印”,更名汪关,字尹子。安徽歙县人,寄居江苏娄东,并与程嘉燧、李流芳交往甚密,其居室称宝印斋。

汪关的篆刻以汉印为法,善用冲刀,刀法工整稳实,布局匀称圆活,有时寓方于圆,灵秀婉畅,深得汉印神髓。其印风恬静华贵,有书卷气息,亦能刻玉印和铜印,惜传世作品不多。因其家居娄东,篆刻有“娄东派”的称号。其作对印学发展有很大作用。清初沈世和、林皋的篆刻深受其影响,著有《宝印斋印式》行世。

此汪关作“王屋山人”,篆法严谨整饬,用刀坚实光洁,布局工稳停匀,线条圆劲灵动,殊为精到,可作斋号使用。而汪泓(字宏度)所作“人间日月芒 卧游闇”青田石两面印,印文得文人卧游之悠逸,亦富有哲思。“香雪斋”朱文印,方圆结合,无雕饰之感,亦可作斋号。两印篆法皆有浑茂朴厚之韵致,异于其父之工整。张灏的《学山堂印谱》中有汪关印章为汪泓代刀之语,然周亮工《印人传》中,有载:“今观宏度作,乃知羲、献大有分别,在彝舍必有私憾于尹子,故誉子以抑其父耳。”亦可见汪关、汪泓父子的篆刻面目大有分别。


Lot 1673
何震刻 “书法右军”青田石印章

印文:书法右军。

边款:壬辰冬日为玄初先生命篆于三山僧舍,何震。

边跋:甲午冬月榕城吴家子建拜观,是四百二十三年后。

4×4×3.6 cm
出版:
1.《小石山房名印传真》卷二,P26,顾湘辑,1850年钤印本。
2.《小石山房印苑》第一册,P21,顾崇福辑,1904年钤印本。
3.《小石山房印苑》第一册,P13,顾湘、顾浩辑,1925年重辑本。
4.《明清名人篆刻选—小石山房藏印》P6,顾允元辑,1985年钤印本。
5.《小石山房印存》第一册,P5,顾允元辑,1985年钤印本。


与文彭齐名而稍晚的何震,字主臣、长卿,号雪渔,今江西婺源人。徽派创始人,主张篆刻应以六书为准,摒弃元末金石界出现的庸俗怪异和杜撰擅改的陋习。其亦能“法古而不泥古”,一变当时篆刻风貌,异军突起,称雄印坛,所创单刀款识,错落雄健,自成风格,亦是影响深远。

是作“书法右军”,即书法学自王羲之之意。篆刻则为细白文印,偶可见刀痕显露,不加修饰,更具拙朴苍雄之意。单刀边款轻重欹斜,峻健挺拔,刚劲爽达。何震的篆刻能实现刀法与书法的一致,亦可见其于书艺用功至勤。周亮工称其印无一讹笔,亦可见其书法造诣之精深。“壬辰冬日”为万历二十年(1592)冬日。吴子建题边跋。何震亦曾为“玄初先生”作“花港渔郎”、“放情诗酒”两印,边款分别为:“余游白门十载有余,将归黄山,玄初先生欹冠淡若携酒作别。”以及“玄初先生,白门之古狂也,卜居秦淮,每集文人,且读且饮,豪放不拘,余欹羡之,作此就正。”


Lot 1674

文彭刻 “五湖游侠”青田石印章
印文:五湖游侠。
边款:五湖游侠。嘉靖壬戌春三月十有七日,文彭篆。
3.1×3.1×5.4 cm
出版:
1.《小石山房名印传真》卷一,P35,顾湘辑,1850年钤印本。
2.《小石山房印苑》第一册,P15,顾崇福辑,1904年钤印本。
3.《小石山房印苑》第一册,P9, 顾湘、顾浩辑,1925年重辑本。
4.《明清名人篆刻选—小石山房藏印》P2, 顾允元辑,1985年钤印本。
5.《小石山房印存》第一册,P3,顾允元辑,1985年钤印本。


作为明清文人篆刻的开山鼻祖,文彭在文人流派篆刻艺术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清人孙光祖在《古今印制》中称:“文博士得汉人元人精髓,典雅古朴,去华丽而务静穆,去峭厉而务浑融,去谨严而务闲逸有明百家无出其右,吴兴以后一人而已,真逸品也”。苏州一带学习文彭篆刻技法的有陈万言、李流芳、归昌世等,后人称为吴门派。而文彭对青田石名品灯光冻的发现与治印,使得“天下尽崇处州灯明石”,亦为印林所乐道。文彭幼承家学,诗文书画亦无一不精,著有《明文博士诗集》。

是作“五湖游侠”,白文印,作于嘉靖四十一年(1562)春,时文彭65岁,线条淳厚畅达,雍容自如,质朴隽永,同时又如书法之率意,不落俗套。行书大字双刀刻边款,如刻碑镂铁,笔走龙蛇,亦得风神。


Lot 1675
归昌世刻 “开门堪叹事还生”青田石印章
印文:开门堪叹事还生。
边款:休。
3×2.7×2.9 cm
出版:
1.《学山堂印谱》卷三,P33,张灏辑,1634年钤印本。
2.《小石山房印苑》第四册,P18,顾崇福辑,1904年钤印本。
3.《小石山房印苑》第四册,P9,顾湘、顾浩辑,1925年重辑本。
4.《明清名人篆刻选—小石山房藏印》P16,顾允元辑,1985年钤印本。
5.《小石山房印存》第一册,P17,顾允元辑,1985年钤印本。
6.《学山堂印谱》P321,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1991年。


归昌世(1573-1644),字文休,号假庵,昆山人,移居常熟。明末诗人、书画家、篆刻家,散文大家归有光嫡孙,归庄之父。明诸生,早慧过人,十岁能诗文,书宗晋唐,亦善书画,尤擅草书,丹青法倪黄,山水萧散疏淡;兰竹脱透空灵,妙趣横溢,意在青藤、白阳之间, 兼工篆刻。诗文得家法与王志坚、李流芳时称三才子。与潘澄、龚贤等十三位昆山画家组织画社,史称“玉山高隐十三家”,有《假庵诗草》行世。


归昌世的篆刻,初宗文彭,后从秦汉玺印中汲取养分,明人将之与文彭、王悟林鼎足而立,为浙派朱文印开了先河。其亦曾言:“予自垂髻好无癖此,每谓文章技艺,无一不可流露性情,何独于印而疑之,甫一操刀,变化在手,当其会意,不令世知。余勤印固已纵横四方,未尽供识者揶揄也。”可知其刻印甚为注重性灵的表达。


是作白文印,印文“开门堪叹事还生”语出陆游《夏夜》,边款“休”,单刀楷书,可参见上海博物馆藏归昌世“寥落壶中天”,印面意态温穆静和,气息清朗雅正,富有文人沉静爽利审美。


此外,笔者考周退密《周退密诗文集》中载,顾氏“小石山房”旧藏的这批明清名家篆刻在上世纪特殊时期,其后裔“沉印井中,浩劫后起出”,亦可见瑰宝流传至今之不易也,更应珍惜。



《周退密诗文集》载“沉印井中,浩劫后起出”



新加坡九峰堂珍藏专题



新加坡陈岳钦九峰堂的篆刻藏品,囊及黄士陵、邓尔雅、冯康侯等名家,可谓佳制累累。陈岳钦亦富书画收藏,与国内诸多书画名家皆有交谊,如赵少昂、钱君匋、沙孟海、娄师白、韩天衡等,不一而足。



Lot1600

黄士陵刻 “长生极乐老夫赓印”青田石印章

印文:长生极乐老夫赓印。

边款:法本汉人而不能得其浑茫之气,牧甫。

2.7×2.7×5.5 cm

出版:《黄牧甫印影》上集,P154,戴山青编,荣宝斋出版社出版,1996 年。

来源:易越石旧藏。



黄士陵(1849-1908),字牧甫、穆父,安徽黟县人。通六书,工篆刻,兼精绘事。所画工笔花卉力追徐崇嗣没骨法,精摩绘鼎器,为艺林所重。篆刻成就尤为突出,于浙皖两派外另辟蹊径,作为“黟山派”的开宗之人,在近代印坛的地位亦如同“梁山旧头领”托塔天王晁盖。其书法得六朝遗韵,素有“徽派盟主”之称,艺术成就与吴让之、徐三庚、赵之谦辈抗衡,为晚清艺坛一大家。


是作“长生极乐老夫赓印”,仿白文汉印,未署年款,印文布局平整中寓巧思,刀法劲挺,光洁中见浑穆,饱有汉印的古茂渊懿。同时其又不刻意作“残破”沧桑感,乃可见汉印“犹若刀削”的浑厚与爽利的本来面目。易越石旧藏,附有出版。



Lot1601

黄士陵刻 “陆逵过目”寿山石印章

印文:陆逵过目。

边款:牧甫。

2.1×2.1×4.6 cm

出版:1.《黄牧甫印存》第一册,P11,吴元浩辑,原钤本。

2.《增选黄牧父印存上下集》P572,曾绍杰编,1977 年。

3.《黄牧甫印影》下集,P521,戴山青编,荣宝斋出版社出版,1996 年。



是印“陆逵过目”线条平正润洁,局部方圆相参,清劲沉着,打破“横平竖直”的单调,为“黟山派”的典型面貌。黄士陵“师实长年”一印边款云:“平易正直,绝无非常可喜之习”,亦可见其治印旨趣。


师法“黟山派”的印人中,如邓尔雅、易大厂、简经纶、冯康侯、乔大壮等,在印坛上都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而商承祚、容庚、罗叔重等名家亦受黄士陵的影响。所以说,黄士陵几乎是“黟山派”的最高审美。




秦祖永家族旧藏晚清以来名家篆刻专




锡山秦氏是北宋著名词人秦观的后裔,为江南望族,亦是科举世家,出十三翰林、三十三进士、七十九举人。“秦氏阀阅之盛甲于三吴,其著作之富麟麟炳炳,蔚成巨观”,乾隆皇帝下江南,巡游寄畅园曾作御诗褒赞无锡秦氏中九位耆老,被传为一段美谈。本专题为黄士陵、徐三庚、赵叔孺、陈巨来、叶璐渊、陶寿伯、徐云叔等晚清以来篆刻名家为秦氏家族秦祖永、秦凤墀、秦文锦、秦清曾一门所刻自用印,收录于《锡山秦氏藏印》原拓本中。



Lot1660

黄士陵为秦祖永刻 “桐阴馆主”寿山石印章

印文:桐阴馆主。

边款:桐阴馆主人属,穆父制。

1.8×1.8×3.1 cm

出版:《锡山秦氏藏印》,沓古山房刊行,原钤本。



是印“桐阴馆主”,为黄士陵为秦祖永所作,细朱文印,线条爽朗,一气呵成,平易与欹侧皆有,典型的学习吴让之风格,印风平淡恬静,穆如清风。壬午年(1882),时33岁的黄士陵从南昌移居广州,结识诸多名士,而秦祖永曾官广东碧甲场盐大使。本品或应作于这一时期。


秦祖永(1825-1884),字逸芬,号楞烟外史、鄰烟、稜烟、桐阴生。金匮(今江苏无锡)人。工诗古文辞,善书,尤嗜书画,而于六法力深研究,秦氏于画学见解极高,故落笔不凡。以山水擅长,宗王时敏,而神理来化,补图小品,逸笔点缀,颇擅胜场。著有《桐阴论画》、《画学心印》、《咸丰六年一八五六自序》、《桐阴画诀》等存世。



Lot1661

黄士陵为秦祖永刻 “丹青不知老将至”寿山石印章

印文:丹青不知老将至。

2.4×2.3×3.5 cm

边款:让之严重,井畾秀媚,二者难兼,吾从让翁矣,逸老鉴定,士陵志,壬午孟秋。

出版:《锡山秦氏藏印》,沓古山房刊行,原钤本。



是作“丹青不知老将至”朱文印,作于1882年孟秋,正是黄士陵移居广州未久。印文语出杜甫《丹青引赠曹将军霸》,边款“让之严重,井畾秀媚,二者难兼,吾从让翁矣”,可见在吴让之“严重”与徐三庚“秀媚”中,黄士陵治印更倾向于让翁印风。


黄士陵亦曾作“丹青不知老将至”白文印,边款云:“振心农自江南来,购得让老晚年手作印册,知余攒仰,据出授观,余闭门索隐,心领而神会之,进乎技矣,质诸振老以为然耶否耶?”也可见其早期印风探索阶段受吴让之影响殊深。



Lot1662

徐三庚为秦祖永刻 “稜烟外史”青田石印章

印文:稜烟外史。

边款:井畾仿汉。

1.8×1.8×3.3 cm

出版:

1.《中国篆刻丛刊》第二九卷,P77,小林斗盦辑,日本二玄社刊行,1984年。

2.《锡山秦氏藏印》,沓古山房刊行,原钤本。



徐三庚(1826-1890),字辛谷,又字诜郭,号井罍,又号袖海,别号金罍山民。精于金石文字,善篆隶篆书。其刻印由浙派入手,力追秦汉,参学完白山人意趣,早年所作浑朴古厚,中年后流转妍美,线条疏密感极强,笔势飞动,时人誉为“吴带当风,姗姗尽致”。


是印“稜烟外史”白文印,常可见钤印于秦祖永画作,布局疏密有致,用刀细切利落,有浑厚、朴拙之感,著录于小林斗盦所辑《中国篆刻丛刊》。《桐荫复志》中有载,以赵之谦、徐三庚、吴昌硕为海内篆刻三家。



Lot1663

徐三庚为秦凤墀刻 “凤墀”寿山石印章

印文:凤墀。

边款:徐三庚为子治仿汉。

1.3×1.2×3 cm

出版:《锡山秦氏藏印》,沓古山房刊行,原钤本。



是印篆法浑融清健,线条不多加修饰,为徐三庚为秦祖永之子秦凤墀所作。秦颂丹,字凤墀、子治,号彤伯,同治七年(1868)秀才。郭若愚《落英缤纷 师友忆念录》中称其善书画,能传家学。



Lot1664

赵叔孺为秦文锦刻 “褧孙藏砖”寿山石印章

印文:褧孙藏砖。

边款:叔孺为褧兄制。

1.4×1.2×2.9 cm

出版:《锡山秦氏藏印》,沓古山房刊行,原钤本。



民国沪上印坛是吴赵两家天下。赵叔孺“二弩精舍”传弟子最多,郑逸梅谓叔孺拟取足七十二人,以符孔圣杏坛之数。如陈巨来、方介堪、沙孟海、徐邦达等,皆出其门下。是印“褧孙藏砖”朱文印,布局严整,印风纯雅,内容则可见秦文锦在金石收藏涉猎颇广。


秦文锦为秦凤墀之子,秦祖永之孙,字䌹孙、褧孙,早岁科举入仕,中年在福建为官,晚年寓居上海,民国初创办艺苑真赏社,名所居曰“古鉴阁”,曾藏有汉元延砖,并为之刻“元延砖室”,此亦可见其古砖收藏。



Lot1665

陈巨来刻 秦清曾用昌化鸡血石印章

印文:秦清曾。

边款:巨来作。

1.7×1.7×4.7 cm

出版:《锡山秦氏藏印》,沓古山房刊行,原钤本。


陈巨来治印,承继秦汉,大气磅礴,而在“元朱文”上得心应手,造诣尤深。秦清曾(1894-1984),名淦,字清曾,号明尚,晚号憨斋,秦祖永曾孙,无锡人。其父为秦文锦。是印材质为昌化鸡血石。




“石帝”寿山田黄石专



别有连城价,此石名田黄,其上品者价逾黄金百倍有余,为世所珍。田黄稀少,清代施鸿保的《闽杂记》中这样记载:“国初耿逆取之献京师权要,断掘殆尽。查初白《寿山石歌》所云:‘强藩日取如输攻,初闻城北门,日役万指傭千工,掘田田已尽,凿山山为空。”可见田黄石清代时已近绝产。


旧时,无论帝王贵胄,文人士子,田黄石皆倍受推崇,以至于“每得一田石,辄转相传玩,顾视珍惜,虽盛势强力不能夺”。乾隆皇帝御用印章如“乾隆宸翰”、“信天主人”、“三希堂”、“长春书屋”等,亦不乏以田黄材质。帝王喜欢的文化往往为臣子百姓所追捧,文人雅士纷纷效仿,田黄遂风靡一时,“石帝”实至名归。



Lot1727
清 寿山田黄石兽钮方章

印文:义兴任道镕长乐之印。

2.9×2.7×3.7cm; 49.3g


田黄石贵为石帝,以克论价,裁制为章,价值陡升,然因田黄切章,极易漏白或出现杂质、裂格等诸多不确定因素,因此此举风险极大。一枚田黄印章,如若色泽浓黄均匀,萝卜丝纹细腻,质地尚可,则价值或可数十倍于同等重量田黄。



此田黄石重达一两有余(旧制),又为印章形制,色泽桂花黄,萝卜丝纹清晰可见,包浆浓郁,甚是可宝。印纽刻两只螭龙,其一作趴伏驯服状,另一强攀其上,神情威武。任道镕(1823-1906)字筱沅,一字砺甫,号寄鸥,江苏宜兴人,清朝大臣。拔贡,考授教职。



Lot1729
清 寿山田黄石兽钮章

印文:中有古人心。

边款:畴村。

2.9×1.5×3.3 cm; 21.4g


是印为椭圆章,色若蜜蜡,萝卜丝纹清晰可见,甪端古兽钮,雕刻精细,头大脸阔,额顶隆起,怒目圆睁,浓眉掀鼻,神情肃穆,背部脊柱隆起,两侧鬃毛卷曲铺满后背,经岁月裹洗,韵味十足,可堪玩味。足达畴村(1868-1946)名足达彦,字文甫,号畴村。日本近代书法篆刻家。篆刻宗浙派,深受徐三庚影响。



Lot1730
杨玉璇制 寿山田黄石古兽钮章

印文:静余。

款识:玉璇。

4.5×2.4×6.5 cm; 85.2g



明末清初,依附于篆刻的印石雕刻也有长足进步,技法日臻完美,佳作频出。其中杨玉璇与周尚均所制印纽,有鬼斧神工之慨,深受青睐,各领风骚,被誉为雕刻史巨擘人物。


以杨玉璇为例,周亮工《闽小纪》载其:“能以寸许琥珀作玲珑准提,毫发毕露,见者惊奇。”《印人传》中又言:“漳浦杨玉璇,名玑,工制纽,被誉为绝技,唯玉璇年七十余矣。”清初,学者高兆《观石录》亦载:“杨璇作纽者八九,韩马、戴牛、包虎出匣,森森向人,盘礴尽致,出色绘事。”


田黄钮饰的巅峰之作,多出自杨玉璇之手,后世将其作田黄印饰通称为“玉璇钮”。玉璇所刻田黄印饰,以兽钮、瑞狮钮为多,其形象一般为拧身踞坐,双目炯炯态状。观其腿足则必雄健,审其面目,则有不怒自威之态,须髯、尾鬃开丝飘逸,虽静中而见动态。印台边缘,直落“玉璇”二字阴刻行书款。




Lot1731
清中期 寿山田黄石平顶六面方桂花黄印章

印文:绕屋一弯水绿,迎轩数朵峰青。沙路鸥盟新定,云松鹤梦初醒。

3.7×3.7×6.8 cm; 245g
出版:

1.《中国雅趣品录·印石选》第132 号,鸿禧美术馆出版,1990 年。

2.《鸿禧集珍—一九九六年北京中国历史博物馆》P114,鸿禧艺术文教基金会刊行,1996 年。

来源:鸿禧美术馆旧藏。


此为寿山田黄石六面平章,色呈桂花黄,六德皆备,材质硕大,重达245g,可谓罕见巨制。印文语出宋人叶颙《沙溪清隐》。遍观历年拍场,六面平素章亦是寥寥,而重量超过两百克者更是殊少。田黄石无根而璞,无脉可寻,原石形状亦多见棱角,裁制为章,废材甚多。而此件品相亦佳,肌理纯净,丝纹糯化如云雾,又为正章,印体光洁素雅,兼之佳篆,极为难得。是件曾为鸿禧美术馆珍藏。



Lot1734

清 寿山田黄石兽钮方章

印文:五福得三。

1.6×1.5×3.6 cm; 13.4g



此寿山田黄石,色呈枇杷黄,肌理萝卜丝纹清晰可见,雕刻古兽钮亦是形神毕俏,用刀之法坚致英挺,圆熟明快,亦可谓是“小器大样”的典范。



Lot1732
清 寿山田黄石方章

印文:汲古庵。

边款:古香,己亥夏日竹楼。

2.1×1.2×4.6 cm; 30g



Lot1733
清 寿山田黄石方章

印文:风雷。

边款:光春刻。

2.5×1.2×3.6 cm; 25.4g
出版:《美哉斯石—海内外中国印石精品集》P57,西泠印社出版社出版,2009年。



Lot1728
清 寿山田黄石薄意随形章

印文:江口之印。

边款:1. 顾源藏。2. 江口先生,盛文颐赠。3. 尚均作。

4.2×1.7×5 cm; 59.2g




其余佳制




Lot 1712

吴昌硕刻 “东海兰丐”闵泳翊用青田石印章

印文:东海兰丐。

边款:1. 兰丐遵东海而南,画兰以隐,所南翁弗逮也,予曾诗以歌之,癸丑冬又为治石,吴昌硕时年政七十。2. 雪渔。

4×4×5 cm

出版:1.《田黄堂印谱》,李容汶辑,1914 年钤印本。

2.《吴昌硕印谱第四集》P15,世中书画出版社出版,1976 年。

3.《中国篆刻丛刊》第三五卷,P179,小林斗盦编,日本二玄社刊行,1981 年。

4.《篆刻—临时增刊八》P20,北川博邦编,日本东京堂刊行,1988 年。

来源:韩国书法泰斗孙在馨旧藏。



闵泳翊(1860-1914),字遇鸿、子相,号兰丐、芸楣、竹楣、园丁、千寻竹斋等,赐号礼庭,闵台镐之子,朝鲜王朝末期政治人物,闵妃外戚集团的代表人物,同时也是一名书画家。1886 年卷入第二次朝俄密约事件,随后流亡中国。此后绝少过问政治,与中国书画家吴昌硕等人研究艺术。

吴昌硕为闵氏治印凡三百余方,单以“千寻竹斋”内容创作即有十二方,检缶老为个人治印,无有逾于此者,可见二人交情至为笃厚。闵泳翊亦擅绘事,尤擅写兰,自称“兰丐”,其画风被后人所继承并形成了“云楣画派”。


Lot 1713

黄士陵刻 “寅斋稽首”青田石印章

印文:寅斋稽首。

边款:寅篆从陈猷釜。务耘属,牧甫作,庚寅十月。

1.9×1.9×5.4 cm

出版:1.《黄牧甫印存》第一册,P25,吴元浩辑,原钤本。

2.《黄牧甫印存手稿》第八册,P6,1908 年自钤本。

3.《增选黄牧甫印存上下集》P346,曾绍杰编,1977 年。

4.《续印史留遗》第四册,P7,现代中国艺术中心刊行,1996 年。

5.《黄牧甫印聚》第四册,P22,北京文雅堂刊行,1997 年。



欧阳耘,1864 年生人,字务耘、务芸,号三神山游客、寅斋、朱沙砚主。斋堂为金寿室、宝彝斋。与黄牧甫交善,黄牧甫为其治印逾百方。嘉德2019春拍,黄士陵为欧阳耘所篆“书远每题年”,边款:“务耘道兄属刻唐句,仿汉荡阴令张君表颂额字应之,未识能得其脚汗气与否也,黄士陵。”也可证二人“金石书画”往来之频仍。



Lot 1714

赵之谦刻 “以豫白牋”寿山石印章

印文:以豫白牋

边款:节子属仿汉印,刻成视之尚朴老,冷君记。

2.3×2.3×4.3 cm

出版:1.《丁丑劫余印存》第十七卷,P31,丁辅之、高络园、俞序文、葛昌楹辑,1937 年钤印本。

2.《二金蝶堂遗墨》P306,日本二玄社刊行,1979 年。

3.《赵之谦印谱》P61,上海书画出版社出版,1979 年。

4.《中国篆刻丛刊》第二六卷—赵之谦(一),P31,小林斗盦,日本二玄社刊行,1981 年。

5.《篆刻全集》第七册,P11,小林斗盦辑,日本二玄社刊行,2001 年。

6.《海派代表篆刻家系列作品集》赵之谦,P62,韩天衡、迟志刚编,上海书画出版社出版,2018 年。

7.《赵之谦二金蝶堂印谱两种》P41,上海书画出版社出版,2019 年。



赵之谦诗书画印四绝,开海派新风。以绘事而言,其善画人物、山水,尤工花卉,初学恽寿平,画风清丽,后取法徐渭、八大、“扬州八怪”诸家,笔墨趋于放纵,洒脱自如,色彩浓艳,为清末写意花卉之开山。其亦擅书法,初学颜真卿,后致力于北魏碑。篆隶取法邓石如而自出机杼,书法凝练雄强,迥异时俗。


而其篆刻宗法秦汉,力主“印外求印”之道,开创篆刻前所未有新境界。齐白石、吴昌硕等近代诸家,亦受其影响颇多。是作“以豫白牋”,应为赵之谦早期所作,有“浙派”风格。咸丰四年(1854)赵之谦随缪梓调署而客杭州府,并为傅以礼和其五兄傅以绥治印。傅以礼(1827-1898),字戊臣,后改字节子,号节庵学人。斋堂为“长恩阁”、“华延年室”。清代藏书家,目录学家,史学家。与魏稼孙曾同官于福建。



Lot 1718

陈豫钟刻 “菽华馆”寿山石环螭钮印章

印文:菽华馆。

边款:戊午七月十九,柳泉二兄索刻,秋堂。

2.4×1.1×3.4 cm

出版:1.《清代名家印丛》第二册,P17,1872 年钤印本。

2.《铁华盦印选》第一册,P34,叶为铭辑, 1904 年钤印本。

3.《福盦藏印残本》第三册,P123,王福厂辑,1906 年钤印本。

4.《中国篆刻丛刊》第十六卷,P45,小林斗辑,日本二玄社刊行,1982 年。

5.《西泠八家の书画篆刻》P279,日本二玄社刊行,1996 年。

6.《篆刻全集》第五卷,P19,日本二玄社刊行,2001 年。

7.《篆刻年历》P343,黄尝铭编,真微书屋刊行,2001 年。




陈豫钟(1762-1806),字浚仪,号秋堂。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深于小学,工书篆籀,摹印尤精,与黄易、陈鸿寿、奚冈齐名,为浙派篆刻“西泠八大家”之一,画兰竹秀逸有致,亦工画山水,尝集古今画人为传,著《求是斋集》。


是印“菽华馆”印风工整含蓄,法度严密,刀法内敛,边款篆刻则娟秀整洁,骨肉亭匀,亦饶有隋唐人遗风。葛昌楹《传朴堂藏印菁华》中,辑有陈豫钟作“柳泉”朱文印,或亦是为此“柳泉二兄”所作。



Lot 1719

钱松刻 “我书意造本无法”寿山田黄石平顶印章

印文:我书意造本无法。

边款:壬子之秋,归安杨见山以所藏析里桥磨崖隹拓本见示,展玩数日作此,用意颇似之,耐青记。

2.5×2.5×5.7cm; 93.3g

出版:1.《中国篆刻丛刊》第十八卷—钱松,P43,小林斗盦编,日本二玄社刊行,1982 年。

2.《中国闲章艺术集锦》P272,上海古籍出版社刊行,1992 年。

3.《篆刻的鉴赏与实践》P103,日本艺术新闻社,1995 年 4 月。

4.《西泠八家の书画篆刻》P283,日本二玄社刊行,1996 年。

5.《篆刻全集》第五卷,p143,小林斗盦编,日本二玄社刊行,2001 年。

6.《斗盦藏印》P123,谦慎书道会刊行,2005 年。

7.《日中书法的传承》P180,谦慎书道会发行,日本二玄社刊行,2008 年。

8.《美哉斯石》P34,西泠印社出版社出版,2009 年。

9.《篆刻三百品》P233,上海书画出版社出版,2009 年。

10.《怀玉印室藏印选》P137,北斗文会刊行,2009 年 11 月。

11.《田黄寿山石》P44-45,日本同明舍出版,1995 年 2 月。



钱松(1818-1860),字叔盖,号耐青,晚号西郭外史。浙江杭州人。善鼓琴,工篆、隶,精铁笔,藏古碑旧拓,皆有题跋。书笔近江贯道,山水设色苍古有金石气,亦善梅竹。晚年与杨见山、僧六舟等结社南屏。为“西泠八家”之一。


而“西泠八家”之中,钱松的篆刻胎息诸家,又摒弃旧规,溯汉追秦,赵之琛叹言:“此丁、黄后一人,前明文、何诸家不及也”。其在承继“浙派”的基础上,亦逐渐融合“皖派”风格,刀法中更突出笔意,布白也讲求自然,结体则避免过多装饰。因此,钱松既不同“浙派”之“千人一面”,也得“皖派”之“以书入印”的审美。


而其首创的披削之用刀,轻浅取势,使得线条更为古厚生涩,韵味无穷。此刀法对于吴昌硕亦是影响殊深。“缶翁”印作《千寻竹斋》边款即有言:“汉人鑿印坚朴一路,知此趣者,近唯钱耐青一人而已”。


是作“我书意造本无法”,白文印,作于咸丰二年(1852),时钱松35岁,正值艺术创作高峰期,印文语出苏轼《石苍舒醉墨堂》中“我书意造本无法,点画信手烦推求”,可谓是书法讲究意趣的名言。边款中“杨见山”即杨岘(1819-1896),字庸斋、见山,书法家、金石学家,与吴昌硕交往甚密。书法取法于《石门颂》《礼器碑》,各体兼善,尤以隶书见长,影响颇大。材质为寿山田黄石,色泽浓郁,包浆浑厚,肌理萝卜丝纹清晰可见,红筋格特征明显,重近百克,又为六面平正章,仅材质价值而言,已然不菲。



Lot1650

赵古泥刻 “一窗晴日”广东绿石印章

印文:一窗晴日。

边款:辛酉五月拟古铁印法,古泥。

3.6×3.6×8.4 cm


赵古泥为吴昌硕弟子,因喜爱封泥之古朴趣味,改号“古泥”。其治印大气磅礴,巧拙互用,兼具古朴苍浑与精巧曼妙,为虞山印派重要传人。此前“虞山印宗——赵古泥篆刻作品展”,亦是为业界所盛赞。是作作于1921年,边款“古铁”或应为“古铁”,线条或平直或圆润,奇趣横生。



Lot1651

赵古泥刻 “勤以立身慎以涉世曰勤曰慎尤贵有恒”广东绿石印章

印文:勤以立身慎以涉世曰勤曰慎尤贵有恒。

边款:古泥仿汉。

3.6×3.6×8.4 cm


是作印文“勤以立身,慎以涉世,曰勤、曰慎,尤贵有恒”,为古今修身处世的准则,富有借鉴意义。篆刻则浑茂典雅,线条则或化圆转为方折,或以刀造趣,具装饰意味。整作兼具古朴苍浑与灵动精巧,亦是难得。



Lot1582

王镛刻 “三唐志廊”昌化石印章

印文:三唐志廊。

边款:丁丑年夏月,凸斋作于京北。

3×2.9×8.2 cm

出版:《当代篆刻名家精品集·王镛卷》P24,河北 教育出版社出版,1999 年。



王镛,别署凸斋、鼎楼主人等。一九四八年三月生于北京,山西太原人。先后任中央美术学院学术委员会顾问、教授、博士生导师、书法研究室主任,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书法院院长、研究生院博士生导师、文化部优秀专家,文化部全国美术高级职称评审委员,李可染画院副院长,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艺术院名誉院长。



Lot1583

韩天衡刻 “五凤砚斋”青田石印章

印文:五凤砚斋。

边款:定一先生属制鸟虫篆,丐正之,壬戌夏,天衡记。

2.5×2.5×5.4 cm

出版:1.《韩天衡印选》P38,上海书店出版,1985 年。

2.《韩天衡印谱》P58,日贸出版社出版,1994 年。



韩天衡,号豆庐、近墨者、味闲,别署百乐斋、味闲草堂、三百芙蓉斋。1940 年出生,祖籍江苏苏州。擅长篆刻艺术。师从方介堪、方去疾先生治金石及印学;从马公愚、陆维钊先生习书法;从谢稚柳先生攻国画及美术理论。现任中国文化部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篆刻艺术院顾问、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书法家协会篆刻艺术委员会副主任、上海市书法家协会首席顾问、西泠印社副社长,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此次,中国嘉德2024春拍“清宁——金石篆刻艺术”专场,另有其余金石门类,如青铜、吉金拓片、砚台、扇骨等,亦倍受关注。




吉金专题




Lot 1628

方介堪藏

《吉金拓片集》

总计 508 件

27×19.5 cm.×508

出版:《方介堪藏吉金拓片集》全三卷,上海书画出版社出版,2023 年。



此套方介堪先生旧藏的金石拓本共计 508 件,主体为清代名家藏器拓本,并均以卡纸托裱,卡纸一侧印有方墨颐先生题记,说明其入藏经过。其中多数为潘祖荫、陈介祺、李山农等为自藏青铜器所做的拓本。此类拓本均未见题跋,但多钤有原藏家印记,其他未见收藏印者,从相关记载看,也多出自以上三家。可据以判断器物的归属,并订补流传信息。在收器范围、拓本形态、藏家印记等方面,介堪藏拓与清人盛昱所辑《鬰华阁金文》颇有相似之处。


方介堪(1901-1987),原名文渠,字溥如,后改名岩,字介堪,以字行。斋名有玉篆楼、蝉园、晚香堂,浙江永嘉人。早年由谢磊明先生开蒙,后拜于赵叔孺先生门下。张大千、谢稚柳、唐云、叶潞渊等书画家用印,皆出自其手。曾任西泠印社副社长、全国书法家协会名誉理事、中日兰亭书会名誉顾问。著有《古玉印汇》、《玺印文综》、《介堪手刻晶玉印》、《介堪印存》、《白鹃楼印蜕》。



Lot 1629

商承祚旧藏

晚期 青铜爵

铭文:亚

L:16cm; H:20.4cm; 661g

出版著录:1.《十二家吉金图录》编号 16,商承祚编,1935 年。

2.《续殷文存》下卷 21,王辰编,北京考古学社,1935 年。

3.《三代吉金文存》 卷十五,页 33,编号 6,罗振玉编,1937 年。

4. 罗 福 颐,《 三 代 吉 金 文 存 释 文》, 文 十 五, 爵二十七,香港,1941 年,编号 3781。

5.《金文总集》编号 3720,严一萍编, 台北艺文印书馆,1983 年。

6.《殷周時代青銅器の研究 - 殷周青銅器綜览一》181爵, 林巳奈夫编,吉川弘文馆刊行,1984 年。

7.《殷周金文集成》编号 8783,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1994 年。

8.《国史金石志稿》编号 635,王献唐编,青岛出版社,2004 年。

9.《商周青铜器铭文暨图像集成》第十六册,编号8028,吴镇烽编,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 年。

来源:商承作先生旧藏。

备注:拍品附商承祚著《十二家吉金图录》一函两册(中华民国二十四年五月,哈佛燕京学社经费印行,实价银洋二十六元,印数三百册)。



是爵色绿有红斑,腹绕双弦纹,鋬内铸铭亚,殆族徽是也。此器为商承祚“契斋”旧藏,见于《十二家吉金图录》。另附老红木器物箱、紫檀底座、民国初版《十二家吉金图录》一函两册、全形拓本。以亚字形为边框的商代族徽,正是采用殷商神龛的框廊形状象征宗庙,标志宗族,在等级森严的商代,“亚”代表着所有者的显赫贵族身份,与至高无上的权利。同铭者凡十一器,计鼎二、簋一、甗一、尊一、卣一、斝一、觚二、爵二。今卣与斝器藏旅顺博物馆,此爵为该族徽目前市场唯一可流通器物。



Lot 1630

商承祚旧藏 明代 羽觞杯

12.9×9.3×3.5 cm

来源:商承作先生旧藏。

参阅:1. 国家博物馆藏,湖南长沙马王堆 1 号汉墓,西汉“长沙王后家”漆耳杯。

2. 南京博物院,汉 夹纻漆耳杯。

3. 青岛市博物馆藏,西汉漆耳杯(底部有“元马夹纻牢”五字)。



羽觞,又称耳杯,古人饮酒的盛酒器,得名于形状似鸟,一说因插鸟羽于觞,可促人速饮。《楚辞·宋玉·招魂》:“琼浆密勺,实羽觞些。”《汉书》班健仔赋:“顾左右兮和颜,酌羽觞兮销忧。”后世诗词多借为酒器的代称。汉代,人们席地而坐,酒樽、挹酒器置于席间,饮酒器具也置于地上,故多口沿宽平,形体矮胖。这种形制器皿在唐代还十分流行,为士大夫雅好,李白《春夜宴从弟桃李园序》:“开琼筵以坐花,飞羽觞而醉月。”


此器为夹纻漆器,为时人饮酒所用。椭圆形,曲腹浅漫,平底长身,两侧各附一耳,呈半月形,就像一双羽翼,故名羽觞。羽觞为古人饮酒之用,饮时平端,双手执耳。其特点是若想一饮而尽,饮者身体必须中平正直。背底有铭文:“陈稺卿第二”朱书五字。其质量轻盈,拈之如薄翼,通体髹黑漆。此羽殇为商承祚先生之旧藏,保存完好,以考究的老红木匣存之,内有其题跋数语点评此杯,说明昔日商老对此物之珍视。




砚台专题




Lot 1748

清康熙 汪师韩铭端石云生九孔砚

砚铭:汪韩门云生九孔砚,仲英藏。

钤印:上湖。

14.8×11.5×4 cm



以端石制此砚,配随形红木砚匣,石料厚实,石色暗紫,石生九孔,正面平坦,以孔存墨,侧面以石随形,背面题词“汪韩门云生九孔砚,仲英藏”。此砚因材施艺,既饱含独到而巧妙的设计,又留有端石自然之美态,可谓巧夺天工。


汪师韩(1707-1780),字抒怀,号韩门,又号上湖。浙江钱塘人。雍正癸丑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博通群籍,精通经义,著述丰富。是编分为上湖诗文集(上湖分类文)、上湖经解(观象居易传)、上湖说部(诗学纂闻、韩门辍学)三部分。



Lot 1749

清 戴瀚铭澄泥砚

砚铭:1. 雪村铭砚台。2. 雪村书。3. 水渍云蒸。4. 澄清园。

钤印:1. 长林山庄 2. 澄清园

砚盒题跋:此砚为宋时所制,鱓鱼澄泥之属矣,铁花之散,在证之者也,其制古雅可爱者,刻镂之妙者甚富者,古砚中不易得也,况侧背题字,足知雪村手泽之物也,雪村戴瀚,上元人,字巨川,官至侍读,善画马,工诗,性爱梅,常游西湖,恣意探讨,有《探

梅集》、《雪村诗稿》。昭和甲申夏日,钟翁志。

17.2×11.4×2.5 cm



澄泥制砚,形呈圆角长方形,光素简洁,质朴大气。周边起棱,砚缘浅浮雕勾云纹。砚堂浅开,光素平坦,砚池深凹,可使墨汁流畅。砚池下方浮雕螭虎纹,侧面由上往下刻“水清云淡”,砚背周起宽棱,中央凹下处刻铭“澄清园”。并刻二行三字篆书方印“澄清园”。原配红木砚匣。


澄泥砚以特种胶泥加工烧制而成,因烧制过程及时间不同,会出现多种颜色,形成一砚多色的情况。澄泥砚使用经过澄洗的细泥作为原料,加工烧制而成,因而拥有细腻紧密的质地,宛若婴儿皮肤,贮水不涸,历寒不冰,发墨而不损毫,滋润胜水可与石质佳砚相媲美的特点,因而多有赞誉。


戴瀚,上元人,字巨川,号雪村,未遇时流寓建宁为蒙师,朱仕琇兄弟从之学。弟雍正进士,官至侍读学士,仲以事,谪居吴江,善画马,工诗,性爱梅,常放棹太湖,恣意探讨。有《探梅集》、《雪村诗稿》。



Lot 1750

周梦坡旧藏 张廷济铭端石长方砚

砚铭:霞丝染翰,穀细匀陂,是以为用,久而不渝。石香先生索书,眉寿老人叔未。

鉴藏印:周庆云金石书画印。

11.5×5.5×1.7 cm

出版:1.《周氏梦坡室藏砚谱》,民国钤拓本。

2.《广仓砚录》下册,邹安辑,民国珂罗版,东京堂 1981 年翻印。



此砚为一方流传有绪的名砚,初为清末民初实业家、古砚收藏家周梦坡所藏,并收录于《周氏梦坡室藏砚谱》中,后又于 1919 年著录于邹安所撰《广仓砚录》之中,《广仓砚录》收录了唐宋至明清历代名砚数百方,其中不乏佼佼者。


本品端石为材,石色苍碧泛紫,石质温润,砚呈长方,体量小巧,盈手可握,正面平坦,开门形砚池。砚背平坦,背铭深镌,凸显叔未题识之迹,刻铭:“霞丝染翰,穀细匀陂,是以为用,久而不渝。石香先生索书,眉寿老人叔未。”


张廷济(1768-1848),原名汝霖,字顺安,号叔未,晚号眉寿老人,室名八砖精舍,浙江嘉兴人。嘉庆三年解元。金石学家、书画家。精金石考据之学,收藏鼎彝、碑版书画甚丰。周梦坡(1864-1933),名庆云,字景星,号湘舲,别号梦坡,浙江湖州人。大实业家、浙江兴业银行业主,苏杭铁路投资人。一生收藏书画、金石、古器颇丰。与张宗祥等主持补抄文澜阁《四库全书》。




扇骨专题



Lot 1763

王杰人刻 高野侯画稿、题铭成扇

扇骨铭文:1. 野侯写于横香室。2. 本义户,会意羽。引申之,风则古。是宜写上五百四十部。㧑叔铭,辅之属录,杰人刻。

扇面题识:1. 辅之吾兄属正。癸亥(1923)长夏,野侯赋色。钤印:野侯、高显 2. 东坡老人咏荷花词,为鹤庐主人书之,多卢记。钤印:多事、木居士书画

54×19 cm

出版:1.《冷舟制扇拓存》,民国原拓本。

2.《怀袖雅物》卷三,上海书画出版社出版,2011 年。

备注:1. 原配高野侯“荷花·楷书”扇面。

2. 上款人丁辅之(1879-1949),原名仁友,后改名仁,字辅之,号鹤庐,又号守寒巢主,后以字行,浙江杭州人,居上海。出生书香世家,系晚清著名藏书家“八千卷楼主人”丁松生从孙。喜篆刻,名印金石,代有收罗,尤以西泠八家印作为多。并擅画花卉瓜果,极其璀璨芳菲。1904 年与王、吴隐、叶为铭等创立西泠印社于杭州孤山。



此全品原装套扇,上款为杭州金石书画家、鉴藏家丁辅之。丁辅之好荷花,曾广邀名流为其作荷花题材扇骨书画,绍兴王杰人所刻多柄载于《冷舟制扇拓存》,均为一面荷花、一面扇铭之组合。而市场中鲜见,此其一也,实属珍贵。王杰人与西泠诸公往来密切,于印外尤善竹刻,所刻箑边几百握,上款多西泠人士。眼光、地位如丁辅之而赏识之,亦佐证王杰人水平之高。嘉兴吴藕汀还自述曾随陈澹如向王杰人请教竹刻。此扇以双刀作平底,底子洁净,刀法细腻流畅,兼具书画笔意与金石韵味。


高野侯(1878-1952),现代画家、鉴赏家。字时显,号欣木、可庵,浙江杭县人,清末举人。精鉴定,富收藏,以古今名人梅花作品为多,有“五百本画梅精舍”之称。善画梅花,工篆刻。镇库之宝有王冕《梅花图》卷,因名其斋曰“梅王阁”。



Lot 1765

孙更贯刻 赵叔孺画稿、王福厂题铭平竹成扇

扇骨铭文:1. 子康仁兄雅属,丁丑二月,赵叔孺作。钤印:赵。2. 静则阖,动则开。展之生清风,卷之不盈尺。山舟扇铭,子康先生正篆,王福厂。钤印:孙贯刻。

扇面题识:1. 红树碧山无限诗。乙亥孟春写奉子康先生雅鉴,郭兰祥。钤印:尚斋。2. 丙子重九日,子康仁兄法家正临,谭泽闿。钤印:瓶翁。

49.5×18.8 cm

出版:《乐琴楼扇榻二集》即将出版。

备注:1. 原配谭泽闿、郭兰祥“行书·山水”扇面。

2. 上款人陈子康,清末大臣陈夔龙之子,郑逸梅《艺林散叶》载其以藏扇著称,子康定制书画套扇多名家作品,并且骨、面皆精。


此扇即陈子康定制原装套扇,扇面书画、扇骨雕刻跨时三年,可见子康求扇之笃。扇骨为上等天然平竹,古方庙门肩十八档,民国仿明式佳作。刻者孙贯即孙更贯,画家孙僧陀子,金石书画家张石园入室弟子,善书画、篆刻,竹刻亦可观,世家子弟艺术早成,惜早逝,传世作品稀少,其中可见与王福厂、方去疾等西泠印人之往来。


此扇为其精品,无匠气,文雅整净。一面刻海派大家赵叔孺画松,苍茂遒古。另面为书法家、篆刻家、“西泠印社”创始人之一王福厂玉箸篆,流婉清劲,亦写梁同书扇铭,描摹折扇形态,又隐含《周易》乾坤动静阖辟之理。西泠诸君刻先贤扇铭于箑,海上贵公子亦定制之,可见当时风尚所同。扇面一面为嘉兴金石画家郭兰祥采唐人章碣诗意画小青绿山水,明丽不俗。另面为书法名家谭泽闿节录宋苏轼《与朱康叔书》,浑健有致。陈子康定制扇零落世间,此握乃罕见全品全新者,理当宝之。


孙更贯,民国。孙僧陀之子,张石园入室弟子,著名书画篆刻家。活跃于民国时期,传世作品甚少。擅书画、精刻印及刻竹。多与金石名家合作如赵叔孺、王福厂、高野侯等。



Lot 1769

周义制 黄杨木雕兰梅成扇

扇骨款识:周义作。

扇面题识:1. 逋仙惯踏孤山路,万树梅花映夕晖。诗思原来清澈骨,早从香雪海归间。时丙寅春,为吉三先生雅属,王震。2. 霜落荆门烟树空,布帆无恙挂秋风。此行不为鲈鱼脍,自爱名山入剡中。唐诗,吉三先生属,白龙山人。

钤印:1. 一亭、白龙山人。2. 王震大利、一亭。

50.5×18.5cm; L:31.7 cm

备注:原配王一亭“踏雪寻梅·行书”扇面。



成扇设计别致,以黄杨木雕梅兰双清夹锦地为骨,梅枝苍劲,花开烂漫,冷香幽幽,另侧兰叶潇洒舒展,穿插有致,兰花淡雅秀美,大骨,雕工老辣,精湛细腻,以高浮雕生动地表现了梅、兰的质感和风韵,格调清新幽雅。大骨内侧篆书镌刻“周义作”款。


扇面洒金笺纸行书诗文,录唐代诗仙李白《秋下荆门》之句,结字气韵澹古、恣意洒脱。另面写意设色,苍木之下绘红衣罗汉像,衣纹线条挥洒奔放劲健,晕染作一袭红衣,花树繁茂,多次点染,苍茫古拙之韵。


周义(1861-1920),又名周三,晚清木刻名家,宁乡县(今湖南宁乡)麻山人。师从杨世焯多年,学成而归,名扬海内。周义所刻多檀楠黄杨,或以象齿,所作诸器皆善,而扇骨为最工。《旧学盦笔记》记其所雕“一骨作扁豆,有甫生荚者,有已枯者,色色如生。又一叶为虫蚀小孔,虫伏其中,蝡蝡欲动,尤为奇妙。



Lot 1770

清早期 尚勋制 竹留青浴马图扇骨

扇骨款识:尚勋。

L:34.5 cm

备注:附朱昌言题跋扇骨拓片。



玉竹扇骨,和尚头,采用留青薄地阳文法,深刻松溪边浣马的生动场面,夏日疏林间,奚官在水塘为骏马洗浴纳凉的情景。人物与马各具姿态,生动自然,相互呼应,营造了一个轻松的氛围。人物衣纹流畅,树木坡石简练,包浆莹润,意趣十足。扇骨留青工艺极精,能于薄薄的青筠中区分出多个层次,表现物象的透视关系,为多种刻竹技法的综合运用。浴马图,历受中国文人钟爱之题材,古有周穆王“八骏”传说,后有赵孟頫《浴马图》。


尚勋,生卒年不详,活跃于清嘉庆、道光时期的竹刻名家。善刻留青法,造诣极高。至今未有尚勋生平、里贯或字号之记录,但传世品中有“嘉庆二年”款,王世襄依“竹林七贤八骏图”笔筒的构图及技法推断尚勋为嘉道年间人物。



▲ 同古堂坚持原创

感谢关注并欢迎转发,转载请注明出处


中国嘉德2024春季拍卖会

拍卖会第一阶段
二十世纪及当代艺术、瓷器及古董珍玩
古典家具及工艺品、珠宝翡翠钟表
预展:5月7日-5月10日
拍卖:5月11日-5月12日
展拍地点:嘉德艺术中心

拍卖会第二阶段
中国书画、古籍善本
邮品钱币、佳酿臻茗
预展:5月18日-5月21日
拍卖:5月22日-5月25日
展拍地点:嘉德艺术中心


——END——


观书时自得新解,作事便应同古人


文:林妹妹,图:中国嘉德



约稿、合作,请扫描以下二维码

同古堂
于此处,赏古董器物,观千函百牍;于此处,读诗文书画,忆民国往事。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