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通秋泛图咏
郁生、宋荦、刘墉、纪晓岚、伊秉绶、阮元等诸家
大通秋泛图咏 康熙丙辰年(1676年)作
设色绢本 手卷
引首104×48cm;画心335.5×48cm;题跋48×15.5cm;268.5×48cm;1291×48cm
引首:秋槎觞咏。余读漪亭诗有东南民力之句,沨沨乎仁爱悱恻,真大东之遗音也,一时名贤胜集,不减西园曲水。漫题此以弁之。康熙丁巳(1677年)小春,华亭沈荃。钤印:沈荃之印(白)宫詹学士(朱)尧斋(朱)承恩堂(朱)
题跋:文略。
签条:大通秋泛图。
鉴藏印:壶中墨缘(朱)荫北鉴藏(朱)亦政堂(朱)
著录:
1.田雯:《蒙斋年谱》,德州田氏,清康熙间。
2.田雯:《古欢堂集》卷五,第14-15页,《钦定四库全书》(集部七)。
3.颜光敏:《乐圃集》卷二。
4.徐世昌辑:《晚晴簃诗汇》卷三十六,第12-13页(汪懋麟题诗),退耕堂刊本,1929年。
5.宋荦:《西陂类稿》卷三,第10页。
6.宋荦:《绵津山人诗集》卷七,《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第225册),齐鲁书社,1997年。
7.朱彝尊:《曝书亭集》卷九,清康熙五十三年(1714)刻本。
8.戴璐撰:《藤阴杂记》卷十一,清乾隆三十四年(1769)刻本。
9.顾修编:《读画斋题画诗》(大通秋泛图),东山草堂刻本,清嘉庆十四年(1809)。
10.《桐溪诗述》卷十二,《宋咸熙集》(第5册),第1302-1303页(汪如洋题诗),浙江古籍出版社,2021年。
11.张问陶:《船山诗草》卷四,《续修四库全书》(集部·别集)。
12.吴锡麒:《有正味斋诗集》卷十。
13.赵怀玉撰:《亦有生斋集》卷十二,清道光元年(1821)刻本。
14.洪亮吉:《卷施阁诗集》卷十一,清乾隆-嘉庆间刻本。
15.施朝干:《六义斋诗集》卷四,(见于《清人诗集叙录》(第2册),第1338页,文化艺术出版社,1994年。)
16.《怪体诗趣谈》,第301、302页(朱彝尊诗),湖南文艺出版社,1990 年。
17.《清人诗集叙录》,第1册357-358页,第2册1337-1338页,文化艺术出版社,1994年。
18.《纪晓岚文集》第一册,第540页,河北教育出版社,1995 年。
19.《赵翼诗编年全集》,第1326-1327页,天津古籍出版社,1996年。
20.《田雯诗选》,第25-28页,首度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 年。
21.《袁嘉谷文集》第二卷,第563页,云南人民出版社,2001 年。
22.《中华大典·文学典·明清文学分典3 》, 第760页, 凤凰出版社,2005 年。
23.《壮陶阁书画录》卷十七,第565-579页,学苑出版社,2006年。
24.《全闽诗话》,第465页,福建人民出版社,2006 年。
25.《中国题画诗发展史》,第434页,辽宁人民出版社,2010 年。
26.《汪懋麟年谱》,第256-285页,复旦大学出版社,2014年。
27.《乾嘉诗人吴锡麒研究:吴锡麒年谱》,第402页,凤凰出版社,2016年。
曹贞吉题诗
林尧英题诗
宋荦题诗
谢重辉题诗
田雯曾作《大通桥行并序》,诗云:“忽念东南民,何以劝输将?追呼在有司,鞭扑泣路旁。”本卷题诗亦言:“官帖例耗水衡钱,短车苦捉天庾贡。一百七十万石米,常抱东南民力痛。”皆是言及对大通桥修筑的民心。《重经大通桥有感》又云:“打鼓摇竿吏放闸,驮缆牵船驴行栈。……轧轧连车秫登场,累累欹架瓜垂蔓。”则感慨大通河竣后的繁荣景象,可见此桥的民生意义之重。
事实上,清代规定的漕白粮,入东南诸省征收米豆,漕运京师,江浙一带赋税最重,占比约一半。此外,向内府输运的白米、粳米等,额亦近十万石,分运京、通二仓,令民自运,又水患泥泞,旱灾难行等故,百姓运输途中苦不堪言。因此大通桥的修建、通惠河的疏通,可有效地解决这些棘手的水利问题,可谓功在社稷。
沈荃引首亦言:“余读漪亭诗有‘东南民力’之句,沨沨乎仁爱悱恻,真大东之遗音也”,并盛赞“大通秋泛”一时名贤胜集,不减西园曲水。颜光敏也说:“田郎才大无与俦,衙前秋水添澎湃。摐金伐鼓罗众宾,短咏长歌出官廨。”诸公饮酒作诗,甚是热闹。(诗文著录于颜光敏《乐圃集》之《九月十日,子纶邀同人泛舟东河醉歌》)
汪懋麟题诗
朱彝尊题诗
另有王曰高、赵文煚、张完臣、李符、叶封等题诗不一而足。由此可见,“大通秋泛”的意义远胜于寻常名士之雅集风流,个中诸公所流露对于百姓民生的关切,更具社会意义。而作此“大通秋泛”者究竟何人?
田雯题诗有:“郁生为扫秋泛图,我欲作歌招屈宋”,诗题亦有“属郁生作图”,故有“郁生”之说。是卷,绢本设色,敷色典雅,笔墨细腻,景致幽深,有宋画之整饬,亦得文人逸趣。其中篱笆、拱桥、城楼、屋舍等景象的描绘,亦凸显着精勾细染的“界画”造诣,非俗手可为。
《大通秋泛图》,局部
《大通秋泛图》,局部
《大通秋泛图》,局部
宋荦的题诗亦不禁感叹:“生绡谁为写秋汎,丹青直欲凌和之”、“传来卷轴叹奇绝,摩挲三日右手胝。”称是图几乎胜过马和之。显然宋荦不会对一无名画师有如此高的评价。马和之为南宋画院待诏,擅长界画、山水,居御前画院十人之首,绘画风格与唐代吴道子相仿,当时有“小吴生”之称。
汪懋麟题诗
笔者考汪懋麟卷中和诗有云:“诸公悬悬思绘图,田郎推我写图状。忠恕精神虽未工,和之大意吾能相。寒宵放笔作绵蕞,指点溪山呼巧匠。”大意为此次“大通秋泛”雅集,田雯请其作图。其又自谦笔墨不能比之郭忠恕、马和之,只能寒宵放笔,权作示范,抛砖引玉云云。“绵蕞”有示范之意。
而卷中嘉庆年间程同文的题跋又言:“郁生写此康熙十四年粉本,云自蛟门舍人,传人间屈指百二十。”其中“蛟门舍人”即是汪懋麟,则云此图是以汪懋麟所作为粉本。“康熙十四年”或应为“康熙十五年”之误。
程同文题跋
《汪懋麟像》禹之鼎画,恽寿平补绘背景,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汪懋麟的绘画作品未见传世。康熙十五年(1676)汪懋麟请禹之鼎作《少壮三好图》,与此《大通秋泛图》作于同年,亦是名篇,名士竞先题咏。汪懋麟,号十二砚斋主人,与禹之鼎同为扬州人,交谊甚笃,往来频仍。梁清标有《高山流水 题汪蛟门少壮三好图》,诗云:“舍人早达擅才名。写孤怀、聊寄丹青。……尽风流三般,总让与汪生。”可见汪懋麟亦善绘事。
事实上,汪懋麟与清廷有极大国恨家仇,“扬州十日”中,汪氏家破人亡,二兄被杀,其“哀诗十首”亦云:“扬州乙酉乱,杀人无遗黎。城中火夜起,新鬼啾啾啼。”亦有“感诗”,句云:“中兄死兵革,季兄陷营屯”。然而因家计所累,无奈屈身入仕清廷,曾言:“不是家贫劳负米,肯将微禄换耕田”。因汪懋麟屡有忤逆的诗文,吏部曾上折,希望将汪氏革职流徙宁古塔。(见《康熙起居注》“康熙二十三年甲子八月”条:大学士明珠……以折本请旨。吏部议刑部主事汪懋麟革职流徙宁古塔。)
笔者私揣,汪懋麟既记恨清廷,却又因大通桥竣工,于民生殊为有益而有盛世之叹,或正是这种矛盾内心的缘故,故作此《大通秋泛图》后,并不直接署款讴歌,而选择在和诗中提及。田雯则假托以“郁生”之名。郁生亦有“谓凝聚山川灵气而生”之意。
冯集梧题跋
乾隆五十六年(1791),冯集梧于厂肆购得此卷,亦感诸公恤百姓之心,泛舟宴集之风雅,又遍邀文友题跋。冯集梧,号鹭亭,乾隆四十六年(1781)进士。官翰林院,授编修,出典云南乡试,工诗画。
自田雯始,大通桥雅集时人目为胜游之一。如乾隆五十九年(1794)吴锡麒、张问陶等,再泛大通,赋诗题咏,春泛之会,不减曩时,张问陶为作《大通河春泛记》。戴璐、法式善等亦故地重游,诗及《大通秋泛图》。
而冯集梧得此手卷,亦有诸多记载,如张问陶《船山诗草》中《田山薑<大通秋泛图>为鹭庭编修题》、吴锡麒《泛大通桥记一卷》以及宋咸熙《鹭庭编修于槐市得田山薑侍郎<大通秋泛图卷>属赋》、纪昀《题田纶霞司农<大通秋泛图>为冯鹭庭编修》等,皆可证也。
张问陶题诗
纪昀题诗
刘墉题诗
伊秉绶题诗
吴锡麒题诗
曾燠题诗
王昶题诗
曹振镛题诗
洪吉亮题诗
法式善题诗
道光年间,此《大通秋泛图咏》手卷为“小华先生”珍藏,其请钱福昌、金安澜、阮元、王鼎等题诗。笔者考,郭敏磐,或作敏盘,字小华,山东历城人,举人,善书。杨翰《息柯杂著》云:“敏盘尝从桂未谷先生游,工诗画,隶书专师未谷。余于山左近人隶,未谷之外,殊好小华。”
此外,阮元《小沧浪笔谈》有云:“敏磐为予书《郑公祠碑记》,颇具古法。”《阮元年谱》亦载:“乙卯八月下旬,元奉调任浙江之命,与渊如观察诸君子屡集小沧浪亭。……历城郭小华(敏磐)同为坐客。……胜游难再,因属小华作图。”
阮元题诗
是卷鉴藏印:“壶中墨缘(朱)”、“荫北鉴藏(朱)”,应为杨寿枢(1863-1944)印鉴。杨寿枢,字荫伯、伯年,一字荫北,江苏省金匮县人。晚清大臣,官至光禄寺少卿。1911年,以军机钦班三品章京授庆亲王内阁制诰局局长,辛亥革命后,任参政院参政。喜好艺事,与黄宾虹等人多有往来。“亦政堂”因以此为斋名者颇多,暂不可考。
综上,是卷《大通秋泛图咏》手卷,著录累累,先后为田雯、冯集梧、郭敏磐、杨寿枢等递藏,书画皆精妙,沈荃题写引首,题跋者则计有五十人之众,皆为一时名士,饱有盛名,如刘墉、纪昀、伊秉绶、宋荦、朱彝尊、曹贞吉、阮元、张问陶、洪吉亮等,不一而足。而绘画跋中谓有“凌马和之”、“返龙眠”之造诣,笔者私揣作者“郁生”或应为名列“金台十子”的汪懋麟。
此外,是卷所呈现“大通桥雅集”的名士风流、康乾盛世景象,以及诸家题跋中所透露通过水利工程修筑,体察“东南民力”之艰辛,此为官者“悯农”之心、“仁爱”之情,对于后世亦有深层次的社会意义。正如卷中张云璈跋所言:“前人物在后人手,前人诗在后人口。后来还有后来人,前后遥遥皆不朽。”识者宝之。
题跋者简介
沈荃题引首。宋荦、伊秉绶、纪晓岚、刘墉、曹贞吉、王曰高、颜光敏、林尧英、汪懋麟、宋炘、赵文煚、张完臣、李符、叶封、孟亮揆、顾嗣曾、朱彝尊、谢重辉、孙效曾、张百龄、汪如洋、钱楷、萧霖、邵瑛、张问陶、王昶、谢启昆、刘跃云、赵怀玉、吴锡麒、许兆椿、曹振镛、沈初、曾燠、洪亮吉、冯应榴、法式善、施朝干、卢荫溥、张云璈、应澧、詹肇堂、秦瀛、程同文、吴文溥、钱福昌、金安澜、阮元、王鼎题跋。
上款简介:
1.田雯(1635~1704),字纶霞,又字子纶、紫纶,号漪亭,又号山姜子,晚号蒙斋,山东德州人。康熙三年(1664)进士,任内阁中书,官至户部侍郎。其诗才力高迈,纵横跌宕,善作锻炼刻苦语,于王士祯“神韵”外,自树一帜。著作有《古欢堂集》。
2.冯集梧(1757~1807),字鹭庭,号轩圃,浙江桐乡人。乾隆四十六年(1781)进士。官编修,五十四年典试云南,工诗画。家多藏书,精校勘。尝刻《元丰九域志》、《杜樊川诗注》。著有《贮云居稿》。
3.郭敏磐,或作敏盘,字小华,山东历城人,举人,善书。杨翰《息柯杂著》云:“敏盘尝从桂未谷先生游,工诗画,隶书专师未谷。余于山左近人隶,未谷之外,殊好小华。”
2.王曰高(1630~1678),字登孺、鉴兹、北山,号槐轩,山东茌平县人。顺治八年(1651)举人,二甲第十七名进士,选庶吉士,散馆授编修。历工科右给事中、兵科左给事中、礼科掌印给事中。家中藏书万余卷,工诗古文词,与王士祯兄弟相唱和。著有《槐轩集》十册刊行。
3.颜光敏(1640~1686),字逊甫,一字修来,号乐圃,山东曲阜人。康熙六年进士,官考工即中。工草书。与尚书宋荦、侍郎田雯、国子祭酒曹禾等结成“十子诗社”并被举为诗坛盟主,时有“康熙十子”之美誉。有《乐圃集》。
4.林尧英(1627~1685),字蜚伯,号澹亭,福建莆田人。“金台十子”之一。顺治十八年(1661)进士,曾知鄱阳县,转刑部郎中,官至河南学政。著有《澹亭诗略》二卷、《澹亭偶存》一卷。
5.汪懋麟(1640~1688),字季冉,号蛟门,江苏江都人。康熙六年丁未(1667)进士,授内阁中书。以刑部主事入史馆充纂修官,参与修《明史》。著有《百尺梧桐阁集》。
6.宋荦(1634~1713),字牧仲,号漫堂,又号西陂,河南商丘人。顺治四年(1647)应诏以大臣子列侍卫。逾年考试,铨通判。康熙三年(1664)授黄州通判,累擢江苏巡抚,官至吏部尚书。诗与王士祯齐名。有《西陂类稿》《漫堂墨品》等。
7.宋炘[清·顺治],字子照,河南商丘人。权第三子,荦弟。官至工部虞衡司郎中,分司内河。于朝独从王士祯、谢方山游,于里独交徐作肃、刘榛。以疾归,居遥青园,日招故人,修文社。
8.赵文煚(约1650~?),字玉藻,号铁源,山东胶州人。康熙九年(1670)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历官翰林院侍讲。充仁皇帝实录馆纂修。雍正十三年典试广东,选拔之士多为名流。有《粤游草》。
9.张完臣[清·顺治],字良哉,原籍平原县,寄籍顺天府宛平县。顺治十二年(1655)进士。授兖州府教授,改威海卫,升国子监助教。著有《周易滴露集》等。
10.李符(1639~1689),字分虎,号耕客,一号桃乡,初名符远,浙江秀水(今嘉兴)人。与胞兄李绳远、李良年齐名,号“浙西三李”尝与朱彝尊、周赞结诗社,相互倡和。工诗,才力不逮李绳远。擅词。著有《香草居集》,词集《耒边词》。
11.叶封(1623~1687),字井叔,号慕庐,又号退翁,先世浙江嘉善人,后迁居湖北黄陂。清顺治十六年(1659)进士,官登封知县,迁西城兵马司指挥。工篆隶。著有《慕庐集》《嵩阳石刻集记》,并传于世。
12.孟亮揆[清·康熙],字绎来,长洲人。康熙九年(1670)进士,官翰林侍讲。
13.顾嗣曾(1633~1708),字尼备,号省吾,晚号沙村,嗣立堂弟,庠生。年十五补诸生,顺治十四年为增广生。
14.朱彝尊(1629~1709),字惕鬯,号竹垞、醧舫,浙江嘉兴人。康熙十八年(1979)举博学鸿词,授检讨,值南书房。康熙二十年江南乡试副主考。善书法,精考证。诗文与王士祯齐名。著有《曝书亭集》八十卷等。
15.谢重辉[清·乾隆],字千仞,号方山,山东德州人。官至刑部郎中。居官以清节著称,不名一钱。博雅好为诗,与同乡户部侍郎田雯齐名。诗学陶潜,旨趣甚高,真朴处近储光义。著《杏村诗集》七卷。
16.孙效曾[清·乾隆],字恂士,号蘧庵,浙江仁和(今杭州)人。乾隆二十八年(1763)进士,官侍讲,典试云南。
17.张百龄(?~1851),榜名百龄,字子颐,号菊溪,汉军正黄旗人。乾隆三十七年(1772)进士,授编修,嘉庆十九年由两江总督授协办大学士,与法式善、铁保并称“三才子”。
18.汪如洋(1755~1794),字润民,号云壑,浙江桐乡人。汪孟鋗子,汪如渊兄。乾隆四十五年(1780)会元、状元,授编修。乾隆五十一年云南学政,同年又任山东乡试主考。著有《葆冲书屋诗词集》。
19.钱楷(1760~1812),字宗范,号裴山,一作棐山,浙江嘉兴人。乾隆五十四(1789)年传胪,历任广西湖北、安徽巡抚。工书法,善山水,颇有王鉴、王原祁笔意。尝典试蜀中,遍写所经山水曰使车纪胜图,为生平杰作。
20.萧霖[清·乾隆],字雨垓,号曙堂,江都人。乾隆丙子(1756年)举人,官云南普洱知县。工诗,气体雄峭,词旨正大,阮元甚为推崇。著有《爨余集》二卷、《昆海集》八卷等。
21.邵瑛(1739~1818),字桐南,号姚圃,浙江余姚人,学者、官员。乾隆四十九年(1784)榜眼,历任翰林院编修、湖北乡试副考官、文渊阁检阅等职,著有《刘炫规杜持平》、《说文群经正字》等。
22.张问陶(1764~1814),字仲冶,号船山、药庵退守,又自号蜀山老猿、老船,四川遂宁人。乾隆五十五年(1790)进士。授检讨,改御史,再改吏部郎中,出知山东莱州府。以忤上官,称病去职。卒于苏州。诗称一代名家,沈郁空灵,能自出新意。亦工画。著有《船山诗草》。
23.王昶(1725~1806),字德甫、琴德,号兰泉、述庵,上海青浦人。乾隆十九(1755)年进士,乾隆四十三年由通政史升大理寺卿,四十四年忧免。同年授左副都御史,四十五年改江西按擦使,同年免职。晚年曾主持太仓娄东书院、杭州敷文书院和青浦青溪书院。
24.谢启昆(1737~1802),字蕴山,号苏潭、良壁,江西南康人。乾隆二十六年(1761)进士,授编修。嘉庆四年由浙江布政使升广西巡抚。嘉庆七年卒。著有《树经堂集》四卷、《西魏书》二十四卷、《粤西金石志》等。
25.纪晓岚(1724~1805),名昀,字晓岚,一字春帆,晚号石云,道号观弈道人,河北献县人。乾隆十九年(1755)进士,入翰林院。历官干嘉两朝,备受恩宠,三迁御史,三入礼部,两次执掌兵符,最后以礼部尚书、协办大学士加太子太保管国子监事致仕。多次担任乡试、会试的主考官,主持编纂《四库全书》,编纂《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著《阅微草堂笔记》二十四卷,是干嘉时期公认的文坛领袖。
26.刘墉(1719~1804),字崇如,号石庵、木庵、青原、香岩、勖斋、东武、溟华、日观峰道人,山东诸城人。统勋子。乾隆十六年(1751)进士,由编修累官至吏部尚书,体仁阁大学士加太子太保。善书法,笔墨古厚,貌丰骨劲,别具面目。名满天下。与翁方纲、梁同书、王文治齐名,并称“翁刘梁王”四大家。
27.刘跃云(1737~1808),字服先,号青垣,江苏武进人。乾隆三十一年(1766)探花,授编修。官至礼部右侍郎。乾隆六十年病休。后起用为兵部左侍郎,嘉庆十年退休。历任江西奉天学政,山东、江西乡试主考等。有《贻拙斋诗集》。
28.赵怀玉(1747~1823),字亿孙,一字味辛,号牧庵、映川、涒皋剩人、栖园,江苏武进人。侗斅孙。乾隆三十八年四库全书馆任编校。四十五年召试,赐举人,授内阁中书。出为山东青州海防同知,兖州知府。嘉庆十三年后主通州石港讲席六年,二十年在吴兴爱山书院掌教。工古文词,诗与同里孙星衍、洪亮吉、黄景仁齐名,时称“孙、洪、黄、赵”。工书法,宗米芾、苏轼,字体雅健,著称于时。著有《亦有生斋集》。
29.吴锡麒(1746~1818),字圣征,号谷人,浙江余杭人。乾隆四十年(1775)进士,授编修。嘉庆六年任国子监祭酒。乾隆四十九、五十五年两任会试同考官。工书法,尤善行楷。
30.许兆椿(?~1841),字秋巌,号茂堂。湖北云梦人。乾隆三十七年(1772)进士,授编修。历任广西巡抚,漕运总督,贵州巡抚。
31.曹振镛(1755~1835),字俪笙,一字怿嘉,安徽歙县人。曹文埴子。乾隆四十六年进士,授编修。官至体仁阁、武英殿大学士,军机大臣。谥文正。
32.沈初(1735~1799),字云椒,浙江平湖人,乾隆二十八年榜眼,授编修。嘉庆元年升左都御史,同年改兵部尚书,嘉庆二年改吏部尚书,同年改户部尚书、军机大臣。
33.曾燠(1759~1831),字庶蕃,晚虢西溪涤隐,南城(今属江西)人。诗人、骈文名家、书画家、典籍选刻家,被誉为清代八大家之一。乾隆四十六年(1781)进士,选庶吉士。授户部主事。历官两淮盐运使、湖南按察使、广东布政使、贵州巡抚等。著有《赏雨茅屋诗》二十二卷、《骈体文》二卷等。
34.洪亮吉(1746~1809),原名礼吉,字穉存,号又蛣,世称北江先生,江苏常州人。乾隆五十五年(1790)探花。工书法,擅篆隶,尤精篆书,法李阳冰。并能画,偶一为之。
35.冯应榴(1741~1800),字星实、诒曾,号踵息,浙江桐乡人。冯浩子。乾隆二十六年(1761)进士,乾隆四十六年由鸿胪寺卿升江西布政使。乾隆五十一年山东乡试主考,并两任顺天乡试同考官。
36.法式善(1753~1813),原名运昌,字开文,号时帆、梧门,蒙古正黄旗人。乾隆四十五年(1780)进士,授检讨。官至国子监祭酒。精鉴赏,富收藏。善山水画,书法宗赵孟俯。辑《湖海诗》六十余卷,著有《素存堂诗集》三十八卷,《清秘述闻》、《槐厅载笔》等。
37.伊秉绶(1754~1815),字组似,号墨卿、墨庵、南泉、秋水、西湖长,福建宁化人。乾隆五十四年(1789)进士。官惠州、扬州知府。工书,尤精篆隶,精秀古媚。其书超绝古格,使清季书法,放一异彩。隶书尤放纵飘逸,自成高古博大气象,与邓石如并称大家。
38.施朝干(1735?~1797),字培叔,号铁如,一号小铁、廷午,江苏仪征人。乾隆二十八年(1763)进士。曾任太常寺卿,迁太仆,官至宗人府丞,视学湖北而卒。著有《一勺集》《六义斋诗集》《正声集词集》。
39.卢荫溥(1760~1839),字霖生,号南石、容庵,山东德川人。乾隆四十六年进士,授编修。历官户部右侍郎、礼部尚书、兵部尚书、户部尚书兼军机大臣工部尚书、吏部尚书、体仁阁大学士。
40.张云璈(1747~1829)字仲雅,浙江钱塘人。乾隆三十五年(1770)举人,嘉庆十二年选湖南安福知县。调湘潭,有才干,治潭五载,以“张青天”呼之。工诗词,著有《简松草堂诗集》二十卷。
41.应澧[清·乾隆],字仔传,号叔雅,又号藕泉,浙江仁和人。杭世骏婿。贡生,官安吉教谕。诗古文词,渊源有自。书法遒劲,宗钟、王,至老精进不懈。有《闇然室诗存》。
42.詹肇堂[清·乾隆],字南友有,号石琴,真州(今江苏仪征)人。师从吴锡麒于真州书院。乾隆六十年(1795)举人。两上春宫不第,遂绝意进取,益肆力于诗。有《心安稳室诗词全集》。
43.秦瀛(1743~1821),字凌沧,一字小岘,号遂庵,江苏无锡人。乾隆三十九年举人,官刑部侍郎。以诗古文名当世,工行、楷,有董其昌意,兼善隶书。
44.程同文(?~1826),原名拱宇,字春庐,浙江桐城人。嘉庆四年(1799)进士。户部主事,历官顺天府丞。博极群书,尤长地志。著有《密斋文集》,修纂《大清会典》八十卷。
45.吴文溥(1741~1802),字博如、冻帆,号澹川,浙江嘉兴人。贡生,工诗。尝西入关中,南游台海,诗格益上。阮元督学浙江,见其诗,誉为浙中诗士之冠。因招入幕中,使校订輶轩录稿。古文骈体,能集六朝、唐、宋之大成。著有《南野堂笔记》、《南野堂集》、《师贞备览》、《所见录》、《闽游篇》。本卷题后钤印:鳬友、文溥、淡川
47.钱福昌(1799~1850),又名攀龙。字辰田,号超衢、实斋。浙江平湖人。榜眼,授编修。道光十一年任江西副考官、广西学政。道光十七年,督河南学政,又任户科给事中和内阁侍读学士。本卷题后钤印:福昌、辰田
48.金安澜[清],浙江桐乡人,道光九年己丑科(1829)进士,翰林院庶吉士,道光十九年任河朔书院主讲,撰有《河朔书院记》。咸丰五年(1855年)任川沙抚民厅抚民同知。本卷题后钤印:澄之
49.阮元(1764~1849),字伯元、良伯、梁伯,号云台、芸台、雷塘盦主,晚号颐性老人等,室名节性斋,江苏仪征人。乾隆五十四年(1789)进士,授编修。历任工部侍郎、浙江巡抚,湖广、两广、云贵总督,官至体仁阁大学士,卒谥文达。著述宏富。亦工书画,精鉴赏,尤精篆隶。被尊为一代文宗。
50.王鼎(1768~1842),字定九,号省涯,陕西蒲城人。嘉庆进士,历任工、户、刑部侍郎,河南巡抚。道光五年(1825年)任军机大臣,后授户部尚书、东阁大学士等职。著名抗英名相,嘉庆和道光皇帝的老师。
51.沈荃(1624~1684),字贞蕤,号绎堂,别号充斋,华亭(今上海松江)人。顺治九年探花,授编修,累官至翰林院侍读学土、礼部侍郎,卒谥文恪。工书法,宗法米芾、董其昌,康熙年间以书名动天下,与赵孟俯、董其昌相埒。
▲ 同古堂坚持原创
感谢关注并欢迎转发,转载请注明出处
——END——
观书时自得新解,作事便应同古人
文:林妹妹,图:中国嘉德
约稿、合作,请扫描以下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