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缶璜不朽——天涯芳草有路归”夜场
艺术自媒体/ 同古堂、 撰稿人/ 林妹妹、图/ 上氏拍卖
《齐白石全集》与《百年大师经典 齐白石卷》等,俱有载“致杨泊庐书”八通,未署年款,内容提及齐白石多次绘赠杨泊庐画作、印拓,而杨泊庐则为白石老人处理房子纠纷等,言辞间处处透着匪浅交谊。信中,齐白石云及:“余固耿耿于怀,加以在燕京以诗画相往还者,四三数人而已。弟忽远别,若有所失。愿吾弟向后,不时通问,以慰相怀,勿相忘也。此后余得有颇可观之小幅画,亦当不时寄赠,不尽万一。”可见老人与杨泊庐关系往来密切,并视为“勿相忘”之知己。另有二函,其一:“来函收到。吾弟新迁,当以画为赠。俟弟来借山馆时,征其雅意欲画何物,吾弟以为可,吾心即可矣(此放翁晚年名斋:曰可,并句云,只向君心可处行)。吾日来久未出门,因夜来稍咳,吾弟可来借山。初十日(即外人所谓星期日)上午如何?此上。泊庐仁弟,兄璜顿首,初八日。”另一:“泊庐仁弟鉴:承索为画《师可斋图》,已画成,可随时来取去。予日来禁风寒,不敢出也。小兄璜顿首,二月廿日。”则是提及因杨泊庐乔迁新居,齐白石为绘《师可斋图》,并以陆游《书室名可斋或问其义作诗告之》诗句云:“只向君心可处行”,称“吾弟以为可,吾心即可矣”,殊为用心。时隔近百年,是作赠杨泊庐《师可斋图》即将于上氏拍卖2024秋拍“缶璜不朽——天涯芳草有路归”夜场呈现,双跋,为齐白石罕见的山水佳作,构图用心,笔墨精熟,画风纯雅,又有明确著录佐证,并可补《齐白石全集》诗文篇之阙,亦见齐杨二人彼此之“知己厚谊”,尤为难得。另有吴昌硕“墨梅”为缶翁63岁时为“西泠四君子”之一的吴隐所作,附有出版,来源清晰,亦是可珍,可知是场拍品质素之不俗。
▼
Lot 680
齐白石 赠杨泊庐“师可斋图”
设色紙本 立轴
题识(一):师可斋图。癸酉春正月天时晴暖,为泊庐仁弟画于旧京。齐璜。
题识(二):放翁自题可斋,句云“只向君心可处行”,予常诵之,泊庐弟云此句正恰溥心,遂求画此图,白石山翁又记。
钤印:老白、阿芝、甑屋
著录:1、郎绍君编《齐白石全集》卷十,P93、P94,湖南美术出版社,2017年。
2、齐白石著《百年大师经典 齐白石卷》P146、P148,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21年。
说明:带盒。
67.0×36.5cm 约2.0平尺
JPY: 8,800,000-16,000,000
RMB: 421,500-766,400
齐白石 赠杨泊庐“师可斋图”,场景图
出版物封面
是作款识:“癸酉春正月天时晴暖”,可知作于1933年正月,时齐白石70岁,亦可知上述致“杨泊庐”二函应分别作于1933年正月初八、1933年2月廿日。而“泊庐”即杨溥,字泊庐,晚清民初人,齐白石早年弟子,莫逆之交。清苑人。法学专家,工山水,师清湘老人,得苍厚之趣。著有《大涤子年考》《画语录诠释》《泊庐画扇册》。款识中“泊庐弟云此句正恰溥心”亦证上款为杨溥。杨溥全家福照 左起:杨溥、杨溥长女杨秉娴、次女杨秉琳、幼子杨海伦、夫人赵启明(摄于民国十九年前后)
关于杨溥与齐白石的交往,朱万章《齐白石致杨泊庐信札研究》文中亦有详考,择列部分如下:齐白石《泊庐以仿石涛山水画求题》,诗云:“皴山钩(勾)树十年心,笔底工夫苦自深。天不忌人享名誉,毋忘当日指南针。”诗注又云:“壬戌泊庐从余游,余诱其师大涤子。泊庐笑曰:吾师乃指南针也。”可知1922年始,杨溥即拜入齐白石门下,并师法石涛。齐白石五子齐良己(号迟迟)报考京华美术学校学习中国画时,亦是请杨溥为保证人,并致信相托:“迟迟欲学山水,将来欲从吾弟也,因弟画笔似石涛。”中国艺术研究院藏1933年齐白石绘赠杨溥《借山图册》,签题:“借山图册。泊庐仁弟藏。兄璜题。癸酉。”钤印“老白”,并有跋:“五十六图半天下。吾贤得仿十之三。剩水残山真位置。经营与俗太酸成。借山图原名纪游。湘绮师日。何不皆题借山。可大观矣。原图五十有六。前丁巳来燕京。友人陈师曾假去月余。归来失去八图。欲补画拟作。恐未真面目。故止之。泊庐仁弟临此。题记之。甲戍兄璜。”钤印:老齐。此《借山图册》与本幅《师可斋图》作于同年,其中题签钤印“老白”亦为同一印鉴。中国美术馆藏1928年,齐白石《渔翁》款识:“泊庐仁弟法论,戊辰又二月小兄齐璜持赠。”亦钤印“老白”,同样是相赠杨溥。另有齐白石因杨溥为生活所迫,欲鬻画自给,而大发感慨:“泊庐即已为官,又欲卖画。何穷至此,当此浊世,一时百万者不胜屈指。尺纸二、三圆,所得几何。泊庐如愿为,真吾徒也。”以及《为泊庐弟画松山书屋图并题》诗云:“户外清阴长绿苔,闲花自长不须栽。”等,不一而足。是作《师可斋图》,如陆游诗所云:“得福常廉祸自轻,坦然无媿亦无惊。平生秘诀今相付,只向君心可处行。”寓之为人处世须遵从己心,乃能得福避祸,无愧无惊,此斋名饱有自励、自警、自强之义,亦充满做人的哲理和智慧。画中,构图饱满,设色雅致,山麓下,一座清苑掩映于古松之旁,屋舍黑瓦白墙,林木郁郁葱葱,枝干遒壮,以淡蓝色为地,部分根须拔地而起,远山浑厚,不作点苔,仅淡蓝色皴擦肌理,与地面相互呼应,画面更具整体视觉。窗前一身着长袍的中年人伏案看书,眼神望向窗户,若有所思。整作画意悠然,中心分明,是殊为珍罕的齐白石山水画作,双题识亦属少见。左下角钤印依稀可辨为“甑屋”,《白石老人自述》中,老人自谓其意“可以吃饱啦!不至于像从前似的锅里空空。”其祖母曾感慨:“那知今日锅里煮吾儿之画也!”1890年,齐白石曾为画室题“甑屋”,客居北京后又以此为斋号。是印亦隐含着齐白石“大器晚成”的颠沛起伏艺术生涯,亦饱有对祖母的思念之情。日本须磨弥吉郎曾言:“白石翁画山水最罕而佳也”。白石翁亦曾诗云:“少年为写山水照,自娱岂欲世人称。我法何辞万口骂,江南倾胆独徐君。”并感叹道:“余画山水绝无人称许,中年仅自画借山图数十纸而已,老年绝笔。”也可见其北上后山水画作不为人所理解,多为“知己”而作。而又正因此缘由,齐白石的山水画作,既少又精稀。是作《师可斋图》,即是齐白石为“知己”杨溥的倾心力作,同年又赠《借山图册》,如其所说:“在燕京以诗画相往还者,四三数人而已”,真非虚言也。▼
Lot 669
齐白石(1864-1957) 工虫杂草
设色紙本 立轴
款识:白石山翁。
钤印:“白石翁”
说明:带盒,此拍品不包含轴头。
28.1×32.0cm 约0.8平尺
JPY: 800,000-1,800,000
RMB: 38,300-86,200
齐白石笔下的草虫,翻飞鸣跃之相,翻者折翅能见动作,飞者振羽如临风声,鸣者切股能闻音响,跃者挺身可视起状,充满着神形兼备、情景交融的艺术表现。是作绘一只黄褐色的蚂蚱翻跃于萱草上,细长的触须低垂,后足发达,翅刺清晰可见,可谓栩栩如生,亦有野逸之趣,殊为传神。▼
Lot 670
齐白石(1864-1957) 天涯芳草有路归
水墨紙本 立轴
款识:白石山翁画于甑屋。
钤印:“阿芝”
说明:带盒,此拍品不包含轴头。
54.5×36.5cm 约1.8平尺
JPY: 5,800,000-8,800,000
RMB: 277,800-421,500
相较于齐白石“红花墨叶”的大红大紫,其类此富有雅逸风格的“文人画”作品殊为鲜见。在庚申年九月二十一日《日记》中,白石翁曾言:“青藤、雪个、大涤子之画,能横涂纵抹,余心极服之。恨不生三百年前,为诸君磨墨理纸。诸君不纳,余于门外饿而不去,亦快事也!”可见其对八大、石涛、徐渭之服膺。然因生计所困,齐白石“衰年变法”,并告友人“即饿死京华,公等勿怜”。不过晚年的齐白石对于画风的转变仍有诸多无奈感怀,曾有题识不禁慨叹:“予五十岁后之画,冷逸如雪个,避乱世于京师。识者寡,友人曾劝其改造,信之,即一弃。今见此册,殊堪自悔,年已八十五矣。乙酉,白石。”是作绘溪岸一角,小桥旁水草摇曳,留白作水面,一株柳树枝条飘扬,仿似秋风徐徐,雁鸟成群归巢,天际无垠,不着一笔,惹人遐思。款识中“甑屋”对于齐白石亦有着特殊意义。▼
Lot 671
齐白石(1864-1957) 名园第一
设色紙本 立轴
款识:三百石印富翁齐白石。
钤印:“齐大”
说明:附装裱店资料。
83.5×33.3cm 约2.5平尺
JPY: 5,500,000-8,800,000
RMB: 263,500-421,500
齐白石对荔枝,可谓情有独钟。早在广东游艺的时候,彼时其声名尚未十分显赫,始为岭南佳果所打动,曾于中国美术馆藏《荔枝蜻艇》上题有“寄萍老人齐白石自钦州归后始画荔枝”,表达对荔枝的念念不忘。其亦曾言:“归来时日霞相照,其色尤鲜,幸得主人至,得啖之,知果实之味,唯荔枝最美。” 也可知喜爱之情。是作其题云“名园第一”,亦是将荔枝视为第一名果,倾心之意溢于言表。画中,荔枝果实则用色点法来描绘表皮独特的粗糙质感,其色艳红,硕果累累,或聚或散,错落分布,颇是可口诱人。复以浓淡藤黄色表达叶片的明暗,焦墨写叶片筋脉,并有动势,而枝条则如遒劲篆籀,可见飞白,殊是苍茫又骨力内蕴。此外,荔枝寓意健康长寿、如意吉祥等,亦是美好景物。附有装裱店资料,更为难得。▼
Lot 674
齐白石(1864-1957) 青虾
水墨纸本 立轴 1937年作
款识:其琴女弟子用意。丁丑春正月,买镫后三日,齐璜。
钤印:“齐大”
说明:带盒。
106.5×33.5cm 约3.2平尺
JPY: 1,800,000-3,600,000
RMB: 86,200-172,400
游虾是齐白石的经典题材,所作莫不栩栩如生,亦是老人笔下最写实的对象之一,堪称“绝艺”。业界亦将齐白石的“虾”、徐悲鸿的“马”、黄胄的“驴”以及李可染的“牛”谓之“四绝”。此“青虾图”,作于1937年,绘游虾数只,用淡墨掷笔,绘成躯体,浸润之色,更显虾体晶莹剔透之感。以浓墨竖点为睛,横写为脑,落墨成金,笔笔传神。细笔写须、爪、大螯,刚柔并济、凝练传神。右下部一只游虾则仅虾头半露,更显动势与勃勃生机,凭增趣味。款识中“买镫后三日”,颇具诙谐,亦见白石翁不为人知之日常琐事。▼
Lot 675
齐白石(1864-1957) 十二吉祥
水墨纸本 镜框
款识:杏子坞老民齐璜画于古燕京城西。
钤印:“齐大”
说明:带盒。
64.0×32.0cm 约1.8平尺
JPY: 1,800,000-3,600,000
RMB: 86,200-172,400
齐白石的作品,一草一木,一鱼一虫,源于生活,世俗却不庸俗,其“为万虫写照,为百鸟张神”,有着艺术之超然,处处透出一种大雅之美,又有一种乡野的生命力。是作绘雏鸡十二只,纯以湿笔表现,真实再现出其毛茸茸的质感,浓淡有别的墨色避免了形象的重复与板滞,雏鸡的爪随它们站立的方向变化,看似简单,实出自对生活的仔细观察,画面富有生活气息,小鸡的憨态可鞠,亦令人莞尔。款识“杏子坞老民”则表明齐白石不忘本,亦不攀高枝富贵的心迹。此外,十二只雏鸡亦象征“十二吉祥”,有大美满之意,寓意亦佳。▼
Lot 676
齐白石(1864-1957) 报到富贵平安
设色纸本 立轴 1948年作
款识:八十八岁老人白石画。
钤印:“吾年八十八”、“白石”、“人长寿”
说明:带盒。
102.0×34.0cm 约3.1平尺
JPY: 3,800,000-6,800,000
RMB: 182,000-325,700
是作题材丰富,分别绘有牡丹花、龙纹瓶、爆竹,其中牡丹被誉为“万花之王”,花大色美、雍容华贵,亦有着“富贵”的美好象征。画中牡丹花盛放硕大如伞,花瓣层层如佛手千千,设色亦是浓而不烈,艳而不俗,有“花王”之姿,枝叶繁茂纷批,气韵生动。龙纹瓶,纹饰为墨龙挺立,寓之“平安”,爆竹则有“报到”之意。题识“报到富贵平安”契合画意。而款识“八十八岁老人”则可知作于1948年。据《白石老人自述》所载,齐白石曾因算命先生,而以瞒天过海之法,将其年岁虚报,以避不详。此外,又因“虚岁”的缘故,故与实际年龄相差四岁。▼
Lot 522
齐白石(1864-1957) 麻雀顽石
水墨纸本 镜框
款识:齐大写生。
钤印:“白石翁”、“甑屋”、“吾画遍行天下蒙人伪造尤多”
26.0×29.3cm 约0.7平尺
JPY: 800,000-1,200,000
RMB: 38,300-57,500
是作为定静堂旧藏,绘一麻雀立于顽石之上,颇有憨趣。麻雀淡墨晕染身体,焦墨点睛写鸟喙,神态可掬,令人忍俊不禁,而顽石浓墨随意绘写,与麻雀形成浓淡之分。“定静堂”为知名书画收藏家、台湾林宗毅与其子林诚道所共享堂号。林氏父子,系台湾极具名望的板桥“林本源”家族成员,收藏中国历代书画颇丰。齐白石 麻雀顽石
齐白石在《赠雪庵山水册》 中题识:“病后友朋如隔世,指头神鬼不相京。加题左右支吾字,自恐他年认不真。吾画近年多伪本。”为防止鱼目混珠,齐白石刻钢印防伪,此后又刻“吾画遍行天下蒙人伪造尤多”和“吾画遍行天下伪造居多”二印。▼
Lot 523
齐白石(1864-1957) 洞庭君山
设色纸本 立轴 1948年作
款识:洞庭君山也。剑石仁弟属,戊子秋八十八岁白石。
钤印:“白石老人”、“风前月下清吟”
鉴藏印:“志超鑑赏”
25.7×32.1cm 约0.7平尺
JPY: 1,800,000-3,600,000
RMB: 86,200-172,400
太湖又名洞庭,当是缘于湖中有洞庭之山。董其昌也很向往太湖,在他的画记中,多次出现“太湖东西两山”,希望能在此地筑屋终老。王蒙、王时敏等亦尝写洞庭湖山。此齐白石《洞庭君山》,亦为定静堂旧藏,作于1948年秋,所谓“君山”即洞庭山,又称有缘山或湘山。齐白石的山水画作,是其少见的题材。是作绘一帆船在湖中摇曳,渔夫撑杆摇橹,远山半隐依稀可见,浓墨勾勒轮廓,石青色点染肌理,有一小屋屋檐微露。湖面以波浪纹表达,亦是波光粼粼,颇有宋代诗人白玉蟾的《洞庭》“镜面千顷阔,修眉一带横“之诗意。笔者考,上款人”剑石仁弟“或为徐崇立(1872-1951),字健石,一字剑石,号兼民,湖南长沙人。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举人,次年考取内阁中书,其楷书苍劲浑厚,名噪一时。其先后就职于湖南督军府、中央行政院,官至行政院秘书,湖南省政府顾问。徐崇立与齐白石俱是湖南长沙人,作为老乡,彼此有交谊,似是情理之中。
▼
Lot 661
吴昌硕(1844-1927) 墨梅
水墨纸本 立轴 1906年作
款识:石潜宗台属。拟巢林先生大意,丙午凉秋,俊卿病摹。
钤印:“吴俊之印”、“古柲州”
出版:《中国近现代名家画记 吴昌硕》图59,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1996年。
说明:带盒。
108.2×52.6cm 约2.1平尺
JPY: 8,000,000-16,000,000
RMB: 383,200-766,400
吴昌硕与吴隐以宗亲相礼,彼此过从甚密,题词唱和。吴隐在西泠印社西郊所筑”遁庵”小屋,吴昌硕为之题篆书联。吴隐从孙吴善庆修建“还朴精庐”,缶翁亦为其篆额题记“以还朴名之”,可见两家往来之频仍。而吴隐的篆刻艺事,亦得益于缶翁亲授“钝刀中锋”之法,印风乃苍古奇倔。吴隐创建西泠印社时,亦投桃报李力荐缶翁为第一任社长。王一亭绘吴隐画像,吴昌硕书写长跋,誉之:“湖水萦纡天蔚蓝,禅通文字石同参。卅年印学窥奇特,敢与龙泓对座谈。印社闲居我不孤,肴陈彝鼎酌商觚。他年再步西泠道,忍去寻诗倚酒垆。”亦可见推崇。是作墨梅,由旅居关西著名华侨实业家友情提供,附有出版,作于1906年,时缶翁63岁,以篆籀法绘数枝墨梅倚石俏立,繁花朵朵,殊为清雅。梅花向来高洁,其枝干虬健,犹如铁铸而成,枝上花蕊,亦如肌似雪,故又有“白玉截花”美名。画中又写园石,与墨梅相映成趣,相得益彰。款识中“巢林先生”即汪士慎(1686-1759),工分隶,善画梅,神腴气清,墨淡趣足。暮年一目失明,仍能为人作书画,自刻一印云:“尚留一目看梅花”。而缶翁题署“俊卿病摹”似有致敬先贤之意。又称“石潜宗台”则亦见二吴之笃厚深情。▼
Lot 657
吴昌硕(1844-1927) 篆书题桃源图诗
水墨绫本 立轴 1918年作
款识:凿山万丈采黄金,海底涛翻洞叡深。想见仙人齐历劫,渔翁先路到而今。桃源图。吴昌硕年七十又五,戊午初夏。
钤印:“吴俊之印”、“吴昌石”
说明:带盒。
141.0×41.5cm 约5.3平尺
JPY: 3,800,000-5,800,000
RMB: 182,000-277,800
吴昌硕集“诗、书、画、印”为一身,融金石书画为一炉,被誉为“石鼓篆书第一人”、“文人画最后的高峰”,可见其书艺之超绝。鲁坚《西泠印社记》中亦载“龙泓(丁敬)研精篆籀(即指石鼓文),旁搜苍雅,凡所造作,海内宗仰。吾友吴缶庐,生平笃嗜猎,制书凿印,能乱石鼓之真,甚乃绘画之事,亦以蜾扁法治之。”也可见缶翁石鼓文造诣精深。是作,水墨绫本,内容著录于《吴昌硕谈艺录》P40,署为《桃源图》,录自其手稿。篆书写就,结体中宫收紧,略呈长方,布白平正安稳,笔酣墨饱,而线条则雄厚拙朴,真气弥满,局部亦有枯笔,予其苍辣。缶翁曾言:“余学篆好临《石鼓文》,数十载从事于此,一日有一日之境界。”得益于此,其篆书线条乃能用笔咨肆而沉穆,圆劲而严峻,有琢玉屈金之感。▼
Lot 658
吴昌硕(1844-1927) 清风
水墨绫本 立轴 1922年作
款识:壬戌长夏,吴昌硕年七十九。
钤印:“吴俊卿”、“苍石”
说明:此拍品不包含轴头。
167.2×47.0cm 约7.1平尺
JPY: 2,800,000-3,600,000
RMB: 134,100-172,400
是作亦为绫本,作于1922年,所绘“墨竹”,浓淡有致,层次分明,相互掩映,又疏密相间,多呈“个”、“人”字,富有变化。如其所言“我平生得力之处在于能以作书之法作画”,是作即是如此,画面俱足生气及金石味,竹叶随风而起,簌簌有声。又写园石,调节整幅画面之疏密、平衡,丰富构图。▼
Lot 659
吴昌硕(1844-1927) 近水茅亭
水墨纸本 立轴 1916年作
款识:近水茅亭镇日开,崔巍石气拟蓬莱。敢云画笔清如许,山色经霜洗过来。丙辰元宵,安吉吴昌硕年七十又三。
钤印:“吴俊之印”、“吴昌石”、“缶无咎”
出版:《世纪巨匠——永远的大师吴昌硕展》图17,蜗庐美术馆,平成三十年(2018年)。
展览:世纪巨匠——永远的大师吴昌硕展,蜗庐美术馆
说明:带盒,此拍品不包含轴头。
137.7×69.1cm 约8.6平尺
JPY: 8,000,000-12,000,000
RMB: 383,200-574,800
相较于花鸟,此为吴昌硕少见山水画,作于1916年元宵佳节,题画诗著录于《吴昌硕谈艺录》P29以及《吴昌硕题画诗笺评》P236。诗文略有不同,如“茅堂”易为“茅亭”。画中,山峦并不巍峨,而是块石叠加,有清润之逸,浓墨点苔,肌理略作皴染,古木成排,留白作溪面,辅以杂草,远处淡墨表达纵深,近景处则是竹簧与林木掩映下写一凉亭,并绘石台,有清幽之感。缶翁题识中谓如有蓬莱之气,清笔如许,山色则经霜不凋,亦无荒寒之萧瑟。整作用笔老练,湿润的墨色与略带干燥的笔触相互融合,同时有着深厚的文人内秀蕴致,不似八大之冷逸,亦无徐渭之恣肆,石涛之通灵,而是以天纵笔法,呈现自然的生命力,可谓别具一格,足以澄怀。是作附有出版。
——END——
约稿、合作,请扫描以下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