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氏拍卖:遗珠萃古,百年藏珍,诸多生货,囊括宋元明清,超低价呈现……

文化   文化   2024-04-05 19:47   福建  
▲遗珠萃古,百年藏珍

艺术自媒体/ 同古堂、 撰稿人/ 同古堂小编、图/ 上氏拍卖


晚清至民初,因时局的动荡,失去经济支柱的权贵仕宦等,迫于生计,往往将家族历代珍藏的书画批量寄卖日本,因此诸多珍贵的顶级文物接二连三流失海外。现如今,经常可见一些回流的书画,有犬养毅、内藤湖南、长尾甲等题签、题跋或旧藏等,便可见彼时时代之缩影。

黄庭坚(款) 草书《释典卷》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703

黄庭坚(款)(1045-1105)  草书释典卷

水墨纸本 手卷


著录:

1.(明)郁逢庆《续书画题跋记》卷六。

2.(明)汪砢玉《珊瑚网》卷五。

3.(清)卞永誉《式古堂书画汇考》卷十一。

4.(清)倪涛《六艺之一录》卷三百四十三。

5.(清)孙岳颁《御定佩文斋书画谱》卷七十七。

6.王云五《万有文库 第二集七百种 393 珊瑚网 录书 2》P106-107,民国商务印书馆印本。

7.丁福保《四部总录艺术编 书画、法帖、版画册 第3册》,P302,1984年。

8.张钧衡《适园丛书 145》,P8-11,1986年。

9.(清)安歧《墨缘汇观 点校本》P165,1994年。

10.祝允明《祝允明墨迹大观》,P289,1996年。

11.(清)吴其贞《书画记》,P127,2000年。

12.世昌《徐世昌日记 第3册》,P176-177,2018年。


尺寸:

内:50.0×1046.0cm 约 47.2 平尺

后跋:50.0×320.0cm 约 14.0 平尺

引首:50.0×112.0cm 约 5.1 平尺



此次,备受业界关注的“黄庭坚(款) 草书《释典卷》”,亦是有“文治总统”之称的徐世昌在1923年高价入藏后,时隔百年现身日本拍场,起拍价仅2.4万人民币,可谓墨缘难得。除此外,上氏拍卖2024春拍古书画板块另有其余拍品,将以“遗珠萃古——中国古代书画”“百年藏珍——关东某藏家旧藏专场”等专场呈现,当中亦不乏佳制,低起拍价,高性价比,方家应可各凭慧眼识珍,笔者权作浮光掠影而已。


遗珠萃古




715

王宠(1494-1533) 行书诗四种

水墨纸本  册页 

款识:<一>、丁亥十一月雅宜子王宠书上与之兄求教。钤印:“王履吉印”、“雅宜山人”

<二>、乙酉秋日雅宜山人王宠书似上谿先生咲。钤印:“王宠履吉”、“韡韡斋”

<三>、王宠。钤印:“王履吉印”

<四>、王宠。钤印:“王履吉印”

鉴藏印:“棱伽居士”、“金栗山藏经纸”、“三秋阁所藏书画之鈢”、“关冕钧鈢”

说明:关冕钧题后跋。

①(25.7×10.5cm)×8 约 0.2 平尺(每幅)

②(26.6×13.2cm)×7 约 0.3 平尺(每幅)

③(27.7×13.0cm)×4 约 0.3 平尺(每幅)

④(28.2×13.2cm)×5 约 0.5 平尺(每幅)



王宠虽出身酒肆之家,不过文徵明在与其父王贞交游中,以为王宠“秀颖好修,器业并可观”,甚为欣赏。及至束发之年,文徵明又以其“意度坦迤和天倪,祥麟一角世所稀”,遂折辈行相互订交,于是王宠名声遂之大噪。


王宠少学于蔡羽,居林屋者三年,既而读书石湖。行楷得晋法,书无所不观。何良俊《四友斋书论》评其书:“衡山之后,书法当以王雅宜为第一。盖其书本于大令,兼人品高旷,改神韵超逸,迥出诸人上。”邢侗亦称其:“履吉书元自献之出,疏拓秀媚,亭亭天拔,即祝之奇崛,文之和雅,尚难议雁行。”


此“王宠(1494-1533) 行书诗四种”,其一款识:“丁亥十一月,雅宜子王宠书上与之兄求教”,知为明嘉靖六年(1527)十一月;其二款识:“乙酉秋日,雅宜山人王宠书似上谿先生咲”,知为明嘉靖四年(1525)秋日。


王宠(1494-1533) 行书诗四种,局部


王宠(1494-1533) 行书诗四种,局部


笔者考,“与之”应为袁褒(1499-1577),字与之。好读书,轻财好施,与王宠友善,晚年筑室桃花坞。袁褒有兄弟六人,与兄褧、弟褎、袠及从弟衮、裘,时称“袁氏六俊”。有子袁年。《王国维学术随笔》中载,嘉靖七年(1528)四月,王宠曾由文彭作中介,向袁褒借白银五十两,月息两分,此借条现藏香港中文大学。文徵明曾作《袁与之送新茶荐以荣夫新笋赋谢二君》。


“上谿先生”似释文有误,或应为“近谿”。笔者考,项铨(1476-1562后),字近谿,号秉直,尤善经营,为当时巨富,富有书画收藏,项元汴之父。清人盛枫《嘉禾征献录》载:“铨字近谿,入赀为鸿胪序班。”

钤印“棱伽居士”应为王宠自用印,而非鉴藏印。明人李日华《味水轩日记》有记:“押缝有‘石湖精舍图书记’,又‘棱伽居士’印记,二记皆王宠用印。”

“三秋阁所藏书画之鈢”、“关冕钧鈢”为关冕钧印鉴,册中其亦题后跋。关冕钧(1871-1933),字耀芹,号伯衡,因其得阎立本《秋陵归云图》、黄筌《蜀江秋净图》、王铣《万壑秋云图》而名其室“三秋阁”,又以此名仿清高士奇《江村销夏录》著录体例作《三秋阁书画录》。


718

王铎(1592-1652) 临米芾墨迹

水墨绢本  手卷  1646 年作

款识:芾皇恐来,早为面江楼少延道韵,只今衩衣在此烹茶,久俟,芾皇恐。府公少监大夫,今不烦如此,前言甚易当必不到入台笔也,勿饿杀客也,芾顿首。安中吾友。芾启衰晚辱误恩,诸不可辞,秖益悚惧,蒙教贺重其惭悚,附使且此,草草,芾顿首。亦虚吾友。芾皇恐再拜,彦稽提学太史公,甲兄节下抱疾之官,十日九。假事皆委薛侯,改双槐堂为宁堂,射堂,两败堵悉见北山万叠,命日,仰止堂,于甲兄可谓无负矣,芾衰落之人,每临一事,欲仰兄精力不已,力疾答专使不宣,彦叶太史公提。举节下,四月旦日状,芾皇恐顿首。芾顿首再拜运使大卿,春序向和,恭惟澄清之暇,神明相佑,德履起居万福,芾被遣俟命于左右,已次于润舟,大水涨过桥,不得未即参侍,为上珍厚,上启不备芾顿首。海岱绝唱已刻于柱,与刘颠者对也,黻顿首拜。非亦颠者不刻,正月六日未时在无为一书作广州题建未,衰老忽不去,出意外忧畏而已,因赏心亭与元龙属酒,选三丽人歌自作词。云有人去广德,立作此书,用致詹仰。草草,不罪!司谏台坐。门中各安胜,芾皇恐,芾顿首启,昨日特承宠临,属王氏兄弟饭,遂阻于门迎,留以朝衔,谨先朝且夕祇造,不宣。景仁通判宣德兄。糖霜太治喉咽,甘辛尤能发散含化佳,芾顿首。故人作发运使,都不照管,下邑,今十连作帅当似临淮县长官时故事,但一片心脾依旧,佳在知委悉得过否,芾皇恐再拜。丙戌春三月坐琅华馆临。王铎。

钤印:“王铎之印”

说明:带盒。

22.0×390.0cm 约 7.7 平尺




王铎的书法,有神笔之誉,时更有称其“胜过二王”之说。古往今来,赞某人书艺超绝,多谓“法宗晋唐,有二王之姿”,而罕见有胜于先贤妙墨的美名。由此可见,王铎的书艺,不说其书旷古空前,也当是少有后学能与之并重争辉,于书法史上可谓璀璨明珠。

此“王铎 临米芾墨迹”,绢本,内容俱见于王铎《拟山园帖》卷八,部分内容略有脱漏,如《拟山园帖》中米芾《致刘泾札》,云:“海岱绝唱已刻于柱,与刘颠者对也”,其前原录有“丹阳人安旧,治偃藩上游,琴尊足以自适,时则为苍生起耳,芾顿首再拜。”本幅则不见,此或因王铎书写时部分背临的缘故。《拟山园帖》,共十卷,为王铎之子王无咎撰集。

王铎(1592-1652) 临米芾墨迹,局部



参阅:王铎《拟山园帖》卷八

款识“丙戌春三月坐琅华馆临”,可知作于1646年,时王铎55岁。是年正月王铎被命以原官礼部尚书管弘文院学士,充明史副总裁。1958年在洛宁县明末清初兵、刑二部侍郎张鼎延别墅遗址出土王铎《琅华馆帖》,原石现存洛宁县文管所。

王铎(1592-1652) 临米芾墨迹,款识

此前有学者认为“琅华馆”疑为张鼎延斋名,然以此卷款识,时王铎应在北京任职,故揣其应为王铎北京寓所的斋室名。《拟山园帖》亦有帖云:“辛卯二月十六日书于琅华斋中,与长男无党时进表入都,是日男出都之任平水,父痴庐道人年六旬书。”则“琅华斋”实为“琅华馆”之别名也。是卷“临米芾墨迹”,是甚为少见王铎署“琅华馆”墨迹,学术意义亦颇大。

712

文徵明(1470-1559) 行书七言诗

水墨纸本  立轴 

款识:上方踈雨望中收,绝巘千盘取次游。落日平临飞鸟上,太液遥带碧天流。春来芳草埋吴榭,烟际青山见越州。正好淹留却归去,自缘高处不禁愁。徵明。

钤印:“文徵明印”、“徵仲”

说明:带盒,此拍品不包含轴头。

18.1×51.7cm 约 0.8 平尺



此文徵明行书七言诗,金笺,笔者考《文徵明年谱》载,正德十一年(1516),时文徵明47岁,是年春陈沂来吴,同游吴山,各有诗。此衡山诗《文嘉钞本》卷六,题为《登吴山绝顶同鲁南赋》,诗文内容一致。这一年秋日,文徵明第七次参加应天乡试,再次落榜。诗意中,文徵明亦颇有落寞惆怅之意。


著录:周道振《文徵明年谱》P266,1998年

713

文徵明(1470-1559) 斜日江津

设色纸本  立轴  1528 年作

款识:越来谿上雨初收,茶磨閒情烂漫游。斜日正临芳草渡,飞花故点木兰舟。戊子三月,徵明写于采芝堂。

钤印:“文徵明印”、“衡山”

出版:《书画·美术品入札展观卖立会》图二,大坂美术俱乐部,昭和二十八(1953)年十月。

说明:三重盒,附多封极书。此拍品不包含轴头。

81.5×27.0cm 约 2.0 平尺




此“斜日江津”小青绿设色,约两平尺,附有早期出版。整幅设色简淡,画面含蓄,树干山石皆以赭墨分染,树的夹叶点染赭黄、石青等色,苔点细密,而江中高士泛游,童子摇橹,又大面积留白,清疏秀丽的景致中,有文人宁静雅逸的情趣。

款识“戊子三月,徵明写于采芝堂”知为嘉靖七年(1528),时文徵明59岁。笔者考“采芝堂”为王宠(1494-1533)斋室名。《乾隆府志》卷二十七《第宅园林一·吴县》载:“王宠有越溪庄在石湖上,中有采芝堂、御风亭、小隐阁”,文氏家族自文徵明始,便常于此琴樽诗酒。文震孟有诗:“一片云林带草堂,居人遥指石湖庄”亦是言及采芝堂。

王宠与文徵明亦师亦友,常往“采芝堂”雅集。本幅题诗著录于明汪砢玉《珊瑚网》、郁逢庆《书画题跋记》等,记为“仿松雪/青绿小幅”,依据画风、尺幅亦颇符合。文徵明画学受惠于赵孟頫良多。


著录:周道振《文徵明年谱》P266,1998年



714

文徵明(1470-1559) 后赤壁赋书画合璧卷

设色纸本、水墨纸本  手卷 

款识:<一>、徵明。钤印:“文徵明印”、“悟言室印”

<二>、后赤壁赋。徵明。钤印:“停云”、“玉兰堂印”、“徵仲”

① 23.5×56.5cm 约 1.2 平尺

② 23.5×129.0cm 约 2.7 平尺



《后赤壁赋》为苏轼名作,与《前赤壁赋》合称姊妹篇,广为传诵。文中,大致分三段,前写真情真景,不加雕琢,有壮阔之感,中写月夜登临之趣,最后以空灵奇幻,迷离恍惚结尾,表达苏轼被贬谪黄州的心境,历来是文人创作的重要内容。

笔者考,文徵明一生曾多次书写前后赤壁赋内容,如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其82岁作小楷手卷,南京博物院藏其82岁作小楷手卷,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其89岁作行草册页等。另有《珊瑚网》《西清札记》《石渠宝笈》《听帆楼书画记》等亦著录数件文徵明此内容作品,皆可证之。

而文徵明关于“赤壁赋书画合璧”的创作,则如美国弗利尔美术馆藏其83岁作《前后赤壁赋卷》,89岁作《前赤壁赋轴》以及上海博物馆藏89岁作《前赤壁赋图并书卷》等。

参阅:文徵明《前赤壁赋图并书卷》,图画部分,上海博物馆藏


本幅《后赤壁赋书画合璧卷》,前绘《赤壁赋图》,后行书《后赤壁赋》,图画部分与上海博物馆藏构图大体相类,长江浩荡,烟波渺茫,岸边峭壁陡立,山势险峻延绵,山顶崖岸间树木葱茏,大面积留白作湖面,江中一舟顺流而下,高士泛游,淡墨疏简,意境清远,颇有苏轼“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之文意。

本幅《后赤壁赋书画合璧卷》,图画部分
文徵明的书法,字里行间都流露着文雅的书卷气,被视为文人书法的典范。其尤善行楷,自习苏轼书法始,晚年又取黄庭坚笔意,可谓集书家之大成。明人谢在杭《五杂俎·卷七》载:“至本朝文徵仲先生始极意结构,疏密匀称,位置适宜。如八面观音,色相具足。于书苑中亦盖代之一人也。”亦盛赞文徵明书法之秀美清逸,视为明代书坛第一人。

本幅《后赤壁赋书画合璧卷》,书法部分

本幅《后赤壁赋书画合璧卷》,书法部分,局部

钤印中“悟言室印”“玉兰堂印”“停云”等,则是文徵明从其父文林处,继承停云馆,后又重修,并专门刻印以记。《文氏族谱续集》亦载:“前一壁山,大梧一枝。后竹百余竿。悟言室在馆之东,中有玉兰堂、玉磐山房、歌斯楼。”


733

张玉书(1642-1711) 行书五言诗

水墨绫本  立轴 

款识:籛铿犹未老,豪兴欲遄飞。莲社携琴去,香山幞被归。庭前䋱服丽,谷口紫芝肥。应丛蟠清梦,蒲轮下钓矶。为锐伯老年翁八十寿。张玉书。

钤印:“张玉书印”、“大学士章”

179.1×48.0cm 约 7.7 平尺




张玉书,字素存,号润甫,江苏人。张九徵次子。顺治十八年(1661)进士。历任翰林院编修、国子监司业、侍讲学士、文华殿大学士兼户部尚书。历官凡五十年,为太平宰相二十年。康熙十八年(1679)主持修《明史》,先后出任《平定朔漠方略》《佩文韵府》《康熙字典》的总裁官。谥文贞。此为张玉书贺“锐伯老年翁”八十大寿自作诗,绫本,书法布局舒朗,行笔秀润闲雅,虚和取韵,又骨力内蕴,颇有董文敏之风。


717

刘重庆(1583-1632) 草书双幅

水墨绢本  立轴 

款识:<一>、林居病时久,水木澹孤清。闲卧观物化,悠悠念无生。青春始萌达,朱火已满盈。徂落方自此,感叹何时平。刘重庆。钤印:“刘重庆印”、“幼孙”、“蜉蝣岛主人”

<二>、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谁知林栖者,闻风坐见悦。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刘重庆。印:“刘重庆印”、“幼孙”、“蜉蝣岛主人”

说明:带盒。

261.0×64.0cm×2 约 15.0 平尺(每幅)





刘重庆,字耳枝,号幼孙,明末莱州人,万历三十八年进士,官至户部右侍郎。孔有德兵变围莱,刘重庆三次上疏,情词恳切。终因兵部熊明遇主抚甚力,刘重庆主剿力争不得,郁愤成疾,崇祯五年(1632)七月初三卒,年53岁。

此刘重庆草书双幅,其一语出唐代陈子昂《感遇诗三十八首·其十三》,其二语出唐代张九龄《感遇十二首·其一》,诗意皆是表达坚贞清高的品德,并抒发遭受排挤的忧思。刘重庆为官时,不附逆阉党,而备受打压,更被罢官,直至崇祯朝时又被起用。此双幅草书,气势连贯,线条雄健,富有节奏感,契合晚明书风,成对更不易得。


716

黎民表(1515-1581) 草书

水墨纸本  手卷  1579 年作

款识:己卯夏六月,岭南黎民表记。

钤印:“黎氏惟敬”、“罗浮外史”

说明:带盒。

31.5×197.5cm 约 5.6 平尺



黎民表,字惟敬、号瑶石、罗浮山樵、瑶石山人,广东从化韶峒人。嘉靖十三年(1534)中举人,选入内阁,为制敕房中书舍人,累官河南布政参议。万历七年(1579)致仕。著有《瑶石山人诗稿》《粤十三家集》。


其以诗名,与王道行、石星、朱多煃、赵用贤称“南园后五子”。与文徵明、王世贞、李攀龙等亦交往唱酬,王世贞谓其诗:“和平尔雅,出入建安、齐、梁间。”而其书名亦盛,《书史会要续编》称:“民表篆、隶、行、草,俱入妙品。”惜其书作传世鲜少。香港中文大学藏其《题张野仙天台山图歌》,可作参考。



参阅:黎民表《题张野仙天台山图歌》香港中文大学藏


737

赵之谦(1829-1884) 龙树图

设色纸本  立轴 

款识:此京师龙树图也。太谷郭兰畦藏有苦瓜写本,假临数过,若仿佛为之。撝叔。

钤印:“赵之谦印”

鉴藏印:“葵珊经眼”

出版:1.《考槃社支那名画选集》第五十三图,1926年。

2. 《域外所藏中国古画集》郑振铎编,1990年。

著录:《日本现在中国名画图录》四三一,临川书店刊,1975年。

171.2×46.5cm 约 7.2 平尺





赵之谦诗书画印四绝,开海派新风。以绘事而言,其善画人物、山水,尤工花卉,初学恽寿平,画风清丽,后取法徐渭、八大、“扬州八怪”诸家,笔墨趋于放纵,洒脱自如,色彩浓艳,为清末写意花卉之开山。齐白石、吴昌硕等近代诸家,亦受其影响颇多。


将“金石气”融入画作中,形成气势恢弘、格局博大的气韵,是赵之谦的典型画风。是作“龙树图”老松苍虬,枝干粗壮,根茎盘绕,孤冷如老衲,屈强似诤臣,叶片设色亦是淡雅,有幽独淡雅、劲拔傲世的姿态。附有早期出版、著录。题识中“苦瓜”即大涤子石涛。



729

梅清(1623-1697) 临黄鹤山樵笔

水墨绢本  立轴 

款识:临黄鹤山樵笔意。

钤印:“瞿研清”、“渊公”

说明:带盒。

161.5×48.0cm 约 7.0 平尺



梅清,字渊公,号瞿山,出生于世家门庭,然于举业却屡次不第,遂转而寄情名山大川,曾言:“迩年以来,进取之志以澹,唯是挥奇览胜,循途吟咏寄自长”。其画作大致为两个风格,或以仿前人笔意为名,表达自我意境及面貌,或是实景写生,取景对象早期为家乡山水、故园风情,此后多是黄山。

是作绢本,题识“临黄鹤山樵笔”,可知为仿王蒙笔意。“元四家”中,梅清受王蒙的影响最深,常取王氏解索皴之妙于笔下奇峰怪石。画中远山连绵,烟云缭绕,浓淡墨色晕染,富有层次,亦得缥缈气韵。一汪飞瀑如空中飞带,山涧银涛起伏,又穿石而出,有雾气升腾氤氲之感。山腰阁楼中,两高士凭栏遥望,似在观赏眼前奔流不息的瀑布。整作山峦用淡墨皴染,浓墨点苔,山石清丽亦有凹凸的立体感,古松蟠曲多姿,枝叶繁茂,其余古树亦是萧然有致。


727

朱耷(1626-1705) 仿云林笔意

设色纸本  立轴 

款识:仿云林笔意。八大山人。

钤印:“八大山人押”

说明:双盒。

35.8×33.3cm 约 1.1 平尺



款识

明末清初“四僧”即石涛(原济)、朱耷(八大山人)、髡残(石溪)和渐江(弘仁)。前二人为宗室后裔,后二者为朱明遗民,皆享有盛名。其中,八大山人的画作奇简冷逸,意境幽邃,于“四僧”中亦别具一格,常使人有“墨点无多泪点多,山河仍是旧山河”的感怀。尤是其作品中,以象征手法直抒心境,如笔下所写鱼、鸟等,往往以“白眼向天”,充满孤愤、倔强,亦极富个性。

是作题识“仿云林笔意”,即仿倪瓒笔意,大小尺余,构图类于“一河两岸三段式”,山石略作敷色,留白作湖面,水波无纹,又显空灵,未写一人,寓之不染尘埃。老树枝桠参差,劲而不枯,山石皴擦表现阴暗面,偶有稀疏苔点。整作笔法简逸,颇具清净、冷寂意境。


730

蓝涛(清) 唐诗意图

设色绢本  立轴  1699 年作

款识:画得雨中春树万人家。己卯菊秋,蓝涛。

钤印:“蓝氏雪坪”

说明:带盒,此拍品不包含轴头。

185.5×63.3cm 约 10.6 平尺


蓝涛,号雪坪,钱塘人。蓝瑛孙,蓝孟子,蓝深弟。善山水,兼工花卉,得父传。所作细致小景,衰梧丛菊,颇得旧法。蓝涛存世画作不多,天津市艺术博物馆藏蓝涛《春深雨露图》。

是作作于康熙三十八年(1699),绢本,既有“武林画派”的雄伟形势,峥嵘气象,亦具文人画淡雅恬适意蕴。画中林木高耸苍秀,水阁草庐隐居山涧,其旁又写平坡烟水,高岭危峰层层推高推远,寓之开阔高远。蓝涛的成就、声誉俱在其父兄之上,本幅秀润清新的笔墨、清淡设色,饱有柔逸之气,亦不落浙派“无宁淡之致”恶习,尺幅亦大,颇是难得。


731

章声(清) 穀雨茶家

水墨绢本  立轴 

款识:山头云湿皆含雨,溪口泉香尽带花。此是天池穀雨侯,松阴十里卖茶家。

钤印:“章声之印”、“子鹤”

说明:带盒。

100.0×45.5cm 约 4.1 平尺



章声,字子鹤,钱塘人,章谷次子,章採弟,生卒年不详。画能绍父艺,父子俱名噪西泠。善画山水,笔墨严谨工细,结构气势雄伟,宗法五代荆浩、关仝而无宋、元以来婉媚之习。所作雪山大幅,枯木寒林错落有致,崖雪晶莹高洁,意境深远。兼工花鸟,钩染得法,设色明丽。


是作绢本,题识语出明代智舷《徐春门画》,画面墨色秀润,构图新奇,落笔纵横,山石巍峨,山径盘绕,之丘峦上置茅屋幽人,屋外青山白云,清泉荡漾,雾气蒙蒙,颇有“春林红浅绿情柔,汩汩泉声折玉流”诗意。



707

佚名(南宋·传) 竞艇

设色绢本  立轴 

说明:双盒。此拍品不包含轴头。

21.5×19.0cm 约 0.4 平尺




宋人孟元老《东京梦华录》中有关于在每年春季圣驾御临金明池临水殿,赐宴群臣,并观看龙舟竞渡争标,万民同乐的盛况记载。金明池为北宋京都汴梁的皇家园林,又名西湖,故在此按例举办龙舟竞渡,尤可见宋代皇室贵族对这一活动的喜爱。北宋张择端曾绘《西湖争标图》,惜未能传世,而元王振鹏《金明池争标图》则有数本流传。


此“佚名 竞艇”,团扇形制,通过建筑物特征判断,所绘应为宫廷内观看龙舟竞渡的场景,画中宫殿阁楼华丽,斗拱、悬鱼、重檐、屋脊、鸱尾等结构亦符合约莫宋元时期建筑特征。拱桥若飞虹之状,雕刻凤凰壁画。留白作湖面,水波纹细线勾勒,水流颇是湍急,寓之激烈迅檝之感。数艘龙舟争先摇橹,旗飞桨扬,似闻锣鼓震天,热闹非凡。


岸上有官员装束,手持彩旗者数人,旌旗猎猎,为首者应是裁判。而临水殿前亭台上身着明黄服饰者,正目不转睛地观看竞渡场景,揣应为皇帝之尊,身后两位文臣陪侍,拱桥上被多位宫人簇拥,坐着銮车,亦身着明黄衣裙的妇人则应是后宫地位尊崇的皇后或妃嫔。整作人小如豆却清晰可辨,而动态的舟船、形象的人物描写等,与静态雄伟的阁楼形成对比,更可凸显竞渡的紧张场面。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唐李昭道(传)《龙舟竞渡图页》”亦有相似描写,可作对比。



参阅:唐李昭道(传)《龙舟竞渡图页》,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708

佚名 携琴访友图

设色绢本  立轴

说明:带盒。

102.8×47.8cm 约 4.4 平尺




佚名 携琴访友图,局部

琴访友的题材至晚宋代始,已为文人入画,而后历代吟咏者不乏,尤是明清时期最为常见。此“佚名 携琴访友图”,绢本,绘事精湛,远山巍峨缥缈,长松错落掩映,意境清幽,屋舍筑于林下,临水而建,槅扇门精美,屋内屏风绘有山水,地板规则排列,富有装饰意味。屋外老者身着长袍,手持高士杖,其后两仆童紧跟,其一抱琴,院中平台宽阔,其旁溪水潺潺,有隐士之逸。整作颇有“松下迢迢一径寻,丝桐自昔喜知音”的画意。




724

梁瑜(明) 山谷清松

设色绢本  立轴  1607 年作

款识:万历丁未仲春,梁瑜写。

钤印:“梁瑜私印”、“伯瑞”

141.0×28.7cm 约 3.6 平尺




梁瑜,明人,字伯瑞,其余不详。是作作于万历三十五年(1607)二月,青绿设色,绘事精湛。画中高山巍峨,山体磅礴,云雾缭绕其间,古松葱郁参天,叶繁叶茂,山石苔点亦细密,两青年疑山中采兰,撑杆挂篓,篓中兰草叶片隐露,正欲归家,神情颇为惬意。整作画面清幽恬静,富有文人雅逸旨趣。“采兰”有选拔俊逸、尽孝养亲之意。晋束晳《补亡诗》有云:“循彼南陔,言采其兰。眷恋庭闱,心不遑安。”



725

何远(清) 倣米山水

水墨绫本  立轴  1666 年作

款识:丙午春日,倣米元晖。华亭何远。

钤印:“何远之印”、“履方氏”

188.7×57.6cm 约 9.8 平尺




何远,字履方,松江人。工诗画,山水人物,运笔苍古,而临摹益精。在明未清初之际,文人画盛行,但仍有些画家沿续着唐宋以来的绘画传统,何远即是其中之一。是作绫本,作于康熙五年(1666)春日,题识“仿米元晖”,可知以米友仁“米式山水”笔意,画面水墨渍染,墨色淋漓,飘渺空灵,烟云百变。米友仁为米芾之子,董其昌曾言:“元章用王洽之泼墨,参用破墨、积墨、焦墨,故融厚有味。”亦是盛赞米家之“米点皴”苍润浑厚,富有变化也。



710

佚名 桃竹野鸟

设色绢本  立轴 

说明:此拍品不包含轴头。

142.5×80.2cm 约 10.3 平尺



是作“桃竹野鸟”,尺幅颇大,绢本,取山野一角,构图简约,绘桃树、竹子自石旁斜出,桃花朵朵,或含苞待放,或竞相绽开,春意的盎然生香,芬馥自来,而翠竹青绿,状如“个”“人”,穿插巧妙,叶片亦是葱郁。两只长尾野鸟,枝头雀跃,湖中野鸭成双,嬉戏水间,用笔细致入微,鳞毛毕现,殊为生动,亦有琴瑟和谐之意。整作动静结合,将大自然的逸情野趣融入其中,而桃之清气,竹之生意亦相得益彰。


706

钱选(传)(1239-1299) 枇杷小鸟

设色绢本  立轴 

钤印:“舜举”

说明:双盒,附极书。此拍品不包含轴头。

27.4×27.0cm 约 0.7 平尺




宋人戴复古《初夏游张园》诗云:“乳鸭池塘水浅深,熟梅天气半阴晴。东园载酒西园醉,摘尽枇杷一树金。”咏唱枇杷之色金黄,惹人喜爱。是作“枇杷小鸟”,绢本,画虽不盈尺,而雀鸟生动,蓝色点羽,枇杷晶莹,淡墨点脐,累累缀于枝头,有丰满甜美之感。又叶分老嫩,枝干虬健,有雅逸之趣,可见绘事颇是精湛。钤“舜举”印款。


726

佚名(明) 贝叶罗汉十二开

设色  册页 

17.0×12.0cm×12 约 0.2 平尺(每幅)



此“佚名(明) 贝叶罗汉十二开”绘在贝叶上,底衬经黄纸。所谓贝叶,即是贝多罗树的叶子,又称“菩提叶”,用水沤后可以代纸。在古代印度皆以此抄写佛经,故佛经亦名“贝叶经”。画中,诸罗汉或参禅或阅经,形态各异,勾描精细,线条亦是流畅,整册庄严典雅。


728

朱耷(1626-1705) 山菊

水墨绢本  镜框 

款识:小园木槿今无色,彭泽花枝别有春。草木从来无定准,一时高价要抬人。八大山人。

钤印:“在芙”

38.0×42.0cm 约 1.4 平尺


是作绢本,纯以水墨绘菊花一枝,题画诗语出徐渭《菊》,诗意大致为林木花草生长周期各不相同,兴盛衰败亦有其规律,贵贱、尊卑全由人定。此与朱耷作为末代王孙的际遇、心境等颇有契合之意。


百年藏珍



篇幅所限,“百年藏珍——关东某藏家旧藏专场”,仅作简要介绍。方家可莅临预展现场或登录其官网一窥究竟为宜。


696

奚冈(1746-1803)  桃花

设色纸本 立轴 1796 年作

款识:嘉庆丙辰秋九月,倣白阳山人笔意,铁生奚冈。

钤印:“奚冈之印”

110.0×41.0cm 约 4.1 平尺



奚冈,字铁生、纯章,号萝龛、蝶野子,别号鹤渚生、蒙泉外史、蒙道士、奚道士、散木居士、冬花庵主,安徽歙县人,清代篆刻家、书画家。篆刻拙中求放,方中求圆,开创了浙派阳刚一路。与丁敬、蒋仁、黄易齐名,为西泠八家之一。是作作于嘉庆元年(1796)秋,拟陈淳笔意,绘桃枝自左向右斜出,桃花粉艳,叶片纷披,设色淡雅,画面颇是清新。



697

朱伦瀚(1680-1760)  山水

水墨绢本 立轴 1758 年作

款识:乾隆戊寅新春试墨于静晖草堂拟□黄合作笔意。东海七十九老渔朱伦瀚指头画。

钤印:“伦瀚”、“涵斋”

76.7×42.0cm 约 2.9 平尺



朱伦瀚“指墨”之淋漓意趣,与其舅高其佩并重同辉,并隐有超越之势。如张庚《八旗画录》载其:“画法得之天授,年四岁,即以石炭涂壁,肖诸鬼鸟兽像。……时高其佩以指画擅一时,自朱为之,遂骎骎乎驾其上。”程晋芳《朱伦瀚行状》亦载:“圣祖(康熙皇帝)尝书(朱伦瀚)所画扇赐高丽国王,王复请于朝,具厚币乞画,一时传为美谈。”


是作“山水”,绢本,作于乾隆二十三年(1758)新春,时朱伦瀚79岁。画中以倪瓒、黄公望笔意作,典型的“一河两岸三段式”构图,逸笔草草,老树郁郁葱葱,石伏溪岸,草亭临水而建,水面明净澄澈,远山重重,浓淡湿枯亦恰到好处。



698

倪元璐(款)(1594-1644)  草书五言诗

水墨绫本 立轴

款识: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俱寂,唯馀锺磬音。元璐。

钤印:“倪元璐印”

134.0×37.0cm 约 4.5 平尺



倪元璐之才华横溢,忠厚节烈,为后世所敬仰,被誉为“文章华国,节义维风”。为文,其是举人解元,“郡县监司三试皆第一”;为官清正刚直,士人典范,以身殉国,彪炳千秋。张廷玉称其“名与日月争光”,乾隆帝赐谥“文贞”。其书法糅合颜真卿、苏东坡、米芾的用笔与结体,行笔强调涩势,结构奇谲,苍劲率意,有侠义之气,清人秦祖永称“所作灵秀神妙,行草尤极超逸”。



700

张照(1691-1745)  书法手卷

水墨纸本 手卷

款识:张照。

钤印:“张照之印”、“得天”

鉴藏印:“孤鸿和尚”

36.0×141.0cm 约 4.6 平尺




清初时期朝野颇是崇尚“香光体”,而乾隆皇帝所习亦是帖学正脉,如董其昌、苏轼等。正契此缘由,词臣纷纷效之,人人香光。张照书法也初从董其昌入手,继乃出入颜、米,天骨开张,气魄浑厚。查《石渠宝笈》,其中有八十余件是张照恭进内府的臣字款作品,涉及临帖的有二十余件。


鉴藏印“孤鸿和尚”


是手卷语出明解缙《春雨斋续书评》,论及钟繇、王羲之、智永和尚、虞世南等书家书风特点,书法圆润秀逸。乾隆皇帝曾赞张照:“书有米之雄,而无米之略。复有董之整,而无董之弱。羲之后一个,舍照谁能若。即今观其迹,宛似成于作。精神贯注深,非人所能学。”鉴藏印“孤鸿和尚”参见2006年海王村拍卖《避暑山庄诗图》(满文本),书前钤印“纳哈塔氏”、“孤鸿和尚”、“吟秋山馆”,可作参考。



701

祝允明(1460-1526)  临张旭草书卷

水墨纸本 手卷

款识:枝山。

鉴藏印:“李氏木斋珍藏金石书画之章”、“黄氏故物”、“桐江”、“桐敬”、“眷瑶”

说明:另有沈甲题后跋。

内:19.5×211.0cm 约 3.7 平尺

跋:24.0×73.0cm 约 1.6 平尺

引首:19.8×82.0cm 约 1.5 平尺




祝允明,明朝文人,擅诗文,尤工书法,名动海内。他与唐寅、文徵明、徐祯卿并称“吴中四才子”。又与文徵明、王宠同为明中期书家之代表。楷书早年精谨,师法赵孟頫、褚遂良,并从欧、虞而直追“二王”。草书师法李邕、黄庭坚、米芾,功力深厚,晚年尤重变化,风骨烂熳。


祝允明(1460-1526)  临张旭草书卷,局部


李氏木斋珍藏金石书画之章”或为李盛铎(1859-1934),字义樵,又字椒微,号木斋,别号师子庵旧主人、师庵居士等,晚号麂嘉居士。近代中国藏书家,且历任清朝翰林院编修、江南道监察御史、、顺天府府丞、出使各国政治考察大臣、陕西巡抚等职。


沈甲,字眷瑶,仁和(今浙江杭州)人。一字桐敬,贡生。能诗,擅书画。笔意古秀。陶元藻辑《全浙诗话》称其人品纯粹,学问深稳,书风近赵孟頫,小楷尤精绝,旁及绘事,写生折枝,俱得神髓。《国朝画识》有传。



国朝画识》卷十一


702

文徵明(1470-1559)  墨兰卷

水墨纸本 手卷 1554 年作

款识:嘉靖甲寅秋七月望日。徵明。

钤印:“文徵明印”、“悟言室印”、“衡山”

鉴藏印:“式古堂书画”、“红豆斋”、“梦坡居士”、“卞永誉鑑赏印”、“仙客”、“令之印”

说明:式古堂旧藏。

32.5×235.5cm 约 6.9 平尺






▲ 同古堂坚持原创
感谢关注并欢迎转发,转载请注明出处



——END——

观书时自得新解,作事便应同古人

文:同古堂,图:上氏拍卖



约稿、合作,请扫描以下二维码

同古堂
于此处,赏古董器物,观千函百牍;于此处,读诗文书画,忆民国往事。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