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嘉德 | 湛园·珍藏:老去无端玩骨董,闲来随分种胡麻

文化   2024-11-09 19:09   福建  
▲湛园·珍藏

艺术自媒体/ 同古堂、 撰稿人/ 林妹妹、图/ 中国嘉德



1933年,周作人写了一篇《五十自寿诗》,轰动一时。其中两句:“老去无端玩骨董,闲来随分种胡麻。旁人若问其中意,且到寒斋吃苦茶。”云及书斋的闲适,颇是令人印象深刻。当时诸多文人纷纷作诗酬唱,惟有鲁迅写信给曹聚仁,对此所谓“清流”之举颇有微词,认为群公相和,多近于肉麻,文人美女,必负亡国之责。‍‍‍‍‍

在“苦茶斋”中,周作人玩骨董、述酒令、记鸟声、赋草木,看似一种自我消遣,然现实文人往来中,因“人无一癖,不可与交”,故书斋风雅的呈现,往往亦有“嗜古”的自我展示心理。

英国艺术史学者Clunas在《Super-fluous Things》书中,也有类似观点,“嗜古已从一种个人喜好的高雅的文化活动,转变成为维持精英阶层之社会区隔(distinction)的不可或缺的消费模式。……如果一个文人是古物癖好者,他将更容易为他的文化阶层所认可、称颂。”‍‍‍‍‍‍‍‍‍‍‍

然“嗜古”不易,书斋陈设的俗雅之别,一目了然,亦最是见主人心性。周作人也曾说过“自己的书斋不可给人家看见,因为这是危险的事,怕被看去了自己的心思。”他还在《书房一角》文中举一例,“前代老儒在《四书章句》底下放着一册《金瓶梅》,给学徒看破”。‍‍‍‍‍‍‍‍‍‍‍‍‍‍‍‍‍

而中国嘉德“湛园·珍藏”专场,器具有式,佳器云集,囊括御窑青花、诸色彩瓷、古董珍玩、古典家具等门类,多数拍品又属生货,均无底价起拍,料想应可充盈文人藏家书斋陈设,亦不落俗套。‍‍‍‍‍



瓷器部分






Lot 771
清雍正

青花灵芝竹纹八棱小瓶

“大清雍正年制”六字双行楷书款,雍正本朝

6.2 cm. High
来源:上海私人旧藏

无底价


雍正朝官窑上承康熙之娟秀,下启乾隆之清雅,为恬淡文人审美之典范。本品“青花灵芝竹纹八棱小瓶”为御瓷中少有创新器型,精致小巧,既可作陈设之用,亦能于案头把玩。

胎体细密,白地素洁,青花发色明亮,画工亦精湛,浓淡相宜,绘有瑞草、仙草的灵芝,有祈福长寿之意,而翠竹漪漪,亦是古今文人托物言志,表达高洁的象征。二者相互辉映,尽显雍正皇帝文雅格调。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清雍正青花灵芝瓜棱小罐,与本品形制、造型、纹饰皆相同,可资参阅。

参阅:故宫博物院藏清雍正青花灵芝瓜棱小罐


Lot 773
清雍正-乾隆
青花缠枝花卉纹荸荠瓶
32.9 cm. High

参阅:《中国古代书画图目》第一册,文物出版社,2008,第319页
来源:上海私人旧藏

无底价


荸荠瓶,因形似“荸荠”而得名。创烧于清代康熙时期,但多为民窑制出,且罕有佳作传世。清代雍正时期,荸荠瓶造型方入御窑法眼,开始有限烧造,并一直流行至清末。


本品直口,长颈,溜肩,扁圆腹,圈足,白釉为地,釉色清雅,釉质光华莹润,青花绘缠枝花卉纹,枝叶布局舒朗,点染细腻,发色亦是浓淡相宜。本器虽不落款识,但纹样之粉本源自于宫廷画师之作,当为无款之官。


参阅:蒋廷锡《百种牡丹谱》


Lot 776
明嘉靖
青花海马璎珞纹小口罐
“大明嘉靖年制”六字双行楷书款,嘉靖本朝
25 cm. High

参阅:《故宫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大系—青花釉里红(中)》,耿宝昌主编,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商务印书馆(香港)有限公司,2000年,第112页,图102
来源:美国夏威夷私人旧藏

无底价


本品通体青花装饰,罐上所绘璎珞,由肩部垂荡而下,下腹海马纹,有富丽堂皇之感。器腹所绘璎珞纹,始见于元代瓷塑宗教人物像上,明代改用笔绘,用于瓷器装饰始见于宣德青花,嘉靖朝最为流行,万历时期亦有延续。


据考证,该纹饰来源于帝王仪仗中的玉马旗。《元史·舆服二》载,“玉马旗,赤质,青火焰脚,绘白马,两膊有火焰”。


故宫博物院藏品



Lot 777

明嘉靖

青花栀子花纹大盘

“大明嘉靖年制”六字双行楷书款,嘉靖本朝

26.5 cm. Diam.

来源:大阪古董商秦峰男先生旧藏


无底价


此“青花栀子花纹大盘”,青花发色艳丽,如宝石般鲜亮,盘心以栀子花为饰,或含苞待放,或清香绽开,叶片相互倚斜,曲折而不离乱,叶筋毕现,有花叶正侧顾盼之态,亦富自然其趣。内壁绘柿子、石榴、莲花、葡萄等四组花果纹,有多子多福、事事平安的美好祝福。外壁绘缠枝花卉,亦是清新,依次并排,率笔抒写,得漫兴墨趣。
栀子花,清香素雅,洁白如雪,亦可入药,素为文人、宫廷喜爱。南梁皇帝萧纲《咏栀子花》即云:“素华偏可喜,的半临池。疑为霜裹叶,复类雪封枝。日斜光隐见,风还影合离。”明清御用之物,亦常以此为饰。
本品为秦峰男旧藏。其为日本颇具影响力的古董商,自上世纪七十年代进入古玩行以来,进军国际拍场,屡有重要斩获,此后又开设实体店并加入大阪美术俱乐部。‍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明嘉靖黄地青花折枝花果纹盘


Lot 778
清雍正
斗彩内荷塘鸳鸯图外四季花卉纹碗
带木座
14.8 cm. Diam.

来源:意大利收藏家Joan Finzi旧藏

无底价



本品呈雍正官窑“泥鳅背”之特征,所饰纹饰,亦颇具官窑气息。荷塘鸳鸯图可见一式雍正斗彩卧足盘,追慕宣窑之作。四季花卉者,可见一式斗彩四开光四季花卉斗笠碗,虽纹饰布局不尽相同,但对于花卉、枝干等描绘异曲同工。故可以推测本品属雍正时期无款官窑之性质。



Lot 780

清道光
洋彩莲花盖碗一对

“大清道光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道光本朝

10.7 cm. Diam.(2)

来源:1960年代新加坡驻香港贸易专员林基钦(Lim Kee Chin) 旧藏

著录:《慎修思永—清代道光御窑瓷器展》,奚文骏主编,中国嘉德国际拍卖有限公司、中海巨门文化,2023年,第288页,图103

展览:《慎修思永—清代道光御窑瓷器展》,嘉德艺术中心,2023年2月25日-3月10日,编号103

无底价


此“清道光洋彩莲花盖碗”,成对不易,敞口,弧腹,平底直圈足,器型精致,颇是少见,其盖与口扣合严密,盖顶沿、碗口沿与足圈皆描金。其主体莲瓣施粉红釉色,盖上荷叶,以苹果绿、明黄釉勾勒。碗身与盖合上后,好似两朵莲花重合一。


此外,仰莲瓣纹简练、丰腴,连续排列,间有空隙,自下而上逐渐缩小,内填波浪纹及细曲线,渲染多层,别有一番趣味。类此者,当为景德镇御窑厂仿康熙铜胎画珐琅制品,乾隆时期首创,延续至道光一朝,彰显宫廷贵气。


参阅:左:故宫博物院藏康熙铜胎画珐琅作品 ;右:上海博物馆藏品

著录:《慎修思永—清代道光御窑瓷器展》,奚文骏主编,中国嘉德国际拍卖有限公司、中海巨门文化,2023年,第288页,图103



Lot 783

清乾隆

松石绿地描金花蝶纹如意耳盖罐

“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乾隆本朝

28.3 cm. High

来源:美国第一家大型拍卖行—美国艺术协会(American Art Association)创始合伙人Thomas Ellis Kirby孙女Wilhelmine Kirby Waller旧藏

无底价


民国邵蛰民《增补古今瓷器源流考》记载:“清瓷彩色至乾隆而极,其彩釉之仿他物者亦以乾隆为最多最精。如仿绿松石、花岗石及象牙、珊瑚者,亦足与真物相抗衡。”

本品即以松石绿为地,描金为饰,釉色殊是清雅。其造型端庄别致,亦属少见,肩部对称饰如意云头,施以红彩,高耸略似僧帽壶之高沿,胫部又浅浮雕如意云头一周,与肩部上下呼应。而罐身、罐盖外壁描金折枝花卉、蝴蝶纹等,有蝶恋花之韵致,繁花摇曳生姿,蝴蝶姿态各异,洋溢着百花争春之生机。

参阅:左:瑞士玫茵堂藏品;右:北京拍卖会,2023年12月14日,lot5521(成交价人民币14,950,000元)

乾隆朝洋彩器身多绘缠枝花卉,如本品绘折枝花卉的甚是少见。参考一对罐例,同为松石绿地,售于北京拍卖会,2023年12月14日,lot5521。另参考一玫茵堂旧藏葫芦如意耳尊,绘粉彩花蝶纹,纹饰布局与本品相似。


Lot 786

民国

曾龙升制粉彩托塔罗汉像

“曾龙升造”四字一行篆书款

40.7 cm. High



无底价



此尊罗汉雕塑充分展现了曾氏瓷雕高超的艺术造谐,属于曾龙升单一妙造罗汉,大有辽代罗汉尊者古风。罗汉坐于嶙峋山石之上,左手置于膝上,右手托宝塔。罗汉五官刻画慈瑞,额骨高耸,浓眉高目,双目微俯,神态安逸肃穆,冷眼低垂若有所思。身着宽大褐色僧袍,衣纹皱褶刻划洒脱流畅。罗汉整体用粉彩装饰,造型极富动感,施彩精美,釉色纯正,人物塑造生动传神,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


本品底落“曾龙升造”四字一行篆书款。曾龙升(1901-1964),字龙生,江西省丰城县人,民国时期至新中国成立初期的雕塑名家,中国陶瓷美术大师,曾拜福建何氏传人游长子为师。



Lot 787
民国
酱釉描金铁骨泥花卉开光粉彩童子牧牛、深山访友图
如意万代双鱼耳尊
“江西陶专精制”六字三行篆书款
18.2 cm. High

参阅:《景艺堂藏瓷—瓷器》,胡尚德编,江西美术出版社,2001年,图119;
天津文物,2012年11月9日,lot391(成交价3,360,000元)

无底价


本品原型为1946年酝酿设计、1947年开工制作的纪念抗战胜利瓷之一“涩胎刻花斛桶瓶”,亦即文献中记载的“雕刻沙地开光花瓶”,由江西陶校实习工厂的何云生、王喜魁承做,张志汤、潘庸秉、赵金生率部分师生绘制,用以馈赠美英盟国友人。


原作高约32公分左右,当时制作了一批,天津文物2012秋第391号拍品即为其中之一,系赠予时任美国第七舰队司令蒲赖德的礼物,同样之作江西省博物馆、景德镇陶瓷馆和庐山博物馆等现亦有收藏。礼品瓷制成后名声大噪,广受追捧。陶校师生将礼品瓷按比例缩小,式样图案保持原样,又制作了不少以满足需求,此式瓶遂成为瓷都景德镇的经典品种。

景艺堂藏品


天津文物,2012年11月9日,lot391




玉器部分








Lot 797

清乾隆

碧玉雕饕餮纹活环耳盖炉

带木座

W:23.4 cm;H:21.4 cm(含座)


参阅:《故宫博物院藏品大系·玉器编·10》,紫禁城出版社,2011年,页99,图69


无底价


乾隆皇帝喜爱玉器,御制诗文中题咏玉器的约八百余首,造办处所御制玉质器物更是诸多。尤是乾隆二十四年,乾隆皇帝平准战役取得胜利,打通和田玉进入中原地区的通道,和田玉玉贡开始源源不断地运往北京。中国玉器的制作工艺在乾隆朝时期亦臻于顶峰。乾隆朝的玉器制作亦取如青铜器之造型元素,多有新意,更设立“仿古作”,可见彼时宫内好古之风,蔚为风尚。

本品碧玉材质,仿青铜器簋,雕饕餮纹活环耳盖炉,盖壁及炉腹外壁中间部分均满雕云雷纹地,其上压雕饕餮兽面纹,刀工流畅细腻,既庄重亦华美,可谓精工巧夺。两侧对称镂雕龙首衔活环耳,殊是恢弘,龙首威严霸气,活环费料奢靡,而掏膛规整,打磨光润,底置镂雕束腰旧木器座,亦是锦上添花,相得益彰。

故宫博物院藏品


故宫博物院藏品

检阅公私馆藏,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有一例“清乾隆 碧玉兽耳夔龙纹簋”,编号:新00007590,形制、尺寸均十分接近,唯耳部、局部纹饰略有不同。国内外各大拍卖会亦有同类盖炉现身,均价格不菲,足见其珍。香港苏富比曾售出一件“清乾隆 碧玉饕餮纹双活环耳出戟盖炉配白玉座”,2018年10月3日,编号3305,以HKD1,375,000成交。其造型、纹饰及活环设计皆与本品相似,应取自同样仿古摹本。

另见同类白玉盖炉者,可参见一例“清乾隆白玉刻饕餮纹双龙耳活环盖炉”,曾售于香港苏富比2007年4月8日,编号827,以HKD2,160,000成交,可为本器相应造型之参考,皆为仿古形制之基本佳例。


Lot 802

明代

玉雕簋式炉

W:21.5 cm


参阅:

1.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明 青玉兽面夔纹炉”,编号:故00087870;

“明 青玉兽耳仿古铜纹带座彞式炉”,编号:故00094069

2.北京拍卖会,2014年6年5日,lot2160


无底价


本品为“明代 玉雕簋式炉”,和田白玉所制,体量不小,局部有灰沁,包浆浑厚,相较于乾隆时期玉器,线条简约,更为古朴。颈腹间两侧各浮雕龙首耳,作龙吞耳样式,颈部凸起三角形兽面,另有出戟,突显立体感,二者之间又浅刻四组乳钉火焰图案,腹壁出筋,垂绦瓜棱状,为典型明代仿古玉器佳制,亦是书斋陈设之雅致清玩。‍

故宫博物院藏品

北京拍卖会,2014年6年5日,lot2160

同类造型的仿古簋式炉,常见铜、瓷等材质,如本品玉雕者,颇为少见,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有两例,其一,“明 青玉兽面夔纹炉”,编号:故00087870,尺寸较小,形制与本品一致,局部纹饰略有不同。其二,“明 青玉兽耳仿古铜纹带座彞式炉”,编号:故00094069,风格一致,唯本品不带底座,纹饰略有不同。


另拍卖市场中可参考一近例“明晚期 黄玉雕簋式炉”,曾售于北京古天一2014年6年5日拍卖会,编号2160,以RMB 1,150,000成交,二者形制、纹饰、工艺均十分相似,仅玉质、局部纹饰略有不同,可兹比较。



Lot 806
清乾隆
白玉雕花卉拐子龙牌
6.8 cm.  Long

无底价



此件玉牌取材厚实,选用上等白玉雕琢而成,玉质洁白凝润。双面雕琢,通体纹饰均起棱线为缘,正面中部长方倭角开光,内雕琢梅花一枝,枝干风神峭拔,梅花错落有致;另一面雕琢荷花纹,荷花花瓣饱满厚重,尽情绽放,恰有一份娇羞,荷叶舒展,内外脉络凸露自然,似有微风拂过之灵动感。

开光四周镂雕夔龙及夔凤纹,为清乾隆典型的宫廷玉器“拐子龙”样式。龙凤相对,龙体健硕,凤体修长,身带羽翼,全身均琢有乳钉纹及卷云纹,层次丰富,仿古意味浓重,亦寓含“龙凤祥瑞”之意。



Lot 807
清乾隆
碧玉雕海晏河清烛台一对
22 cm. (2) High

参阅:1.《故宫经典·清宫生活图典》,紫禁城出版社,2007年,页136,图205;
2.《故宫博物院藏品大系·玉器编·8》,紫禁城出版社,2011年,页260,图223;
3.武汉博物馆收藏“清 碧玉海晏河清烛台一对”;
4.纽约苏富比,2011年3月23日,lot615

无底价


乾隆帝对“碧玉”评价甚高,曾有“绿玉稀深绿,斯珍果伟珍”的诗句。又据《三州辑略》一书,官办绿玉厂在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即封闭,禁止开采,故碧玉作品实为乾隆宫廷玉器的一类重要代表。

本品为碧玉烛台一对,用料硕大,切磨规整,碧玉色浓,呈色中含有墨点与白翳,绿色凝脂,静谧淳净。整器由上中下三个部分组成,并无拼接,以雁为柱,上设圆柱烛扦,烛扦中部置圆形小盏,盏身平沿浅腹,烛扦圆柱接于雁首;大雁神态安详,温和柔顺,曲颈垂首,雁喙微张,嘴衔宝珠,雁身挺胸,做竖直站立,两侧双翅微展,造型逼真传神;大雁通身勾补羽纹,纤细如织,碾琢深入。双足踏于底盘托座内部神龟玄武之上,盘内浅刻海水江崖图案,气势威严,外壁浮雕莲瓣纹饰。大雁踏玄武立于翻卷海浪之上,使整件烛台意取“海晏河清”主题,寓意“黄河水清、浪静风平、天下太平”之意。

纽约苏富比,2011年3月23日,lot615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品


此对烛台造型别致,纹饰新颖,工艺精致,寓意祥瑞,极具匠心,为清宫中富有代表性的一件玉雕陈设器,从中可管窥到一片“正当海晏河清日,便是修文偃武时”的大清康乾盛世景象。


北京故宫博物院可见与本品形制相同的珐琅、碧玉等材质海晏河清烛台陈设,参见《故宫经典·清宫生活图典》,紫禁城出版社,2007年,页136,图205。武汉博物馆亦收藏有一对“碧玉海晏河清烛台”二者材质、纹饰、工艺如出一辙。再有,RobertE.和Katharine Chew Tod旧藏有一对“清乾隆碧玉海晏河清烛”,曾售于纽约苏富比2011年3月23日拍卖会,拍品编号615,以USD 74,500成交,可兹比较。



Lot 812
清乾隆
玉雕罗汉
带木座
13.5 cm. High;16 cm. High(含座)

参阅:1.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清 青玉罗汉”,编号:故00232008;
2.阿尔伯特美术馆藏“清 白玉罗汉”

无底价


清乾隆 玉雕罗汉,局部

本尊罗汉像取材上等和田白玉立体圆雕而成,玉质洁白如脂,细腻温润,通体无暇。精雕而就,细节处面面俱到,所定格之神韵灵妙逼真,栩栩如生。整体打磨圆润,起伏自然、错综曲折之弧面,线条流畅却深入三分,使整体造型愈加深刻,为典型的乾隆宫廷玉作佛造像。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品

阿尔伯特美术馆藏“清 白玉罗汉”


同类玉雕罗汉,可参考两例馆藏作品。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有一例“清 青玉罗汉”,编号:故00232008。阿尔伯特美术馆藏藏有一例“清 白玉罗汉”。二者均为立像,但整体造像工艺、时代特征等风格均与本品十分接近,可兹参考。



Lot 816
清乾隆
“永宝”款碧玉雕海屋添寿叠盒
“永宝”款
5.2 cm. Long

无底价


此盒采用上好碧玉制成,色泽温润,细腻苍翠,包浆醇厚。整体设计新颖别致,为扁椭圆形,平顶直壁,双屉组合,每层均以子母口相扣合使用,平底。盖面椭圆形开光内减地浅浮雕“海屋添筹”图,海水汹涌澎湃,浪卷千尺,山峦叠嶂,苍松挺拔;海上升起一座宏伟壮丽仙阁,阁顶一鹤口衔一筹,遨游天际,欲填入阁内筹瓶中。盒身外壁浮雕螭龙纹,造型抽象灵动。平底中央开框陀刻“永宝”二字篆书款,暗含内容丰富,有“永宝用,子子孙孙永宝用”之意。



Lot 817

清乾隆

白玉雕莲花形水盂

L:9.2 cm


参阅:

1.上海博物馆藏“清 莲式玉水盂 ”;

2.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清乾隆 白玉莲花式双层盒”,编号:故00103669


无底价


文房雅玩,小器大样,为符合文人那近乎苛责的审美情趣,可以说明清时期的文房艺术已经被发展到一个极致。本品白玉水盂选料精良,玉料莹白润泽,细腻温淳,触感绵腻,宛若琼脂。以此良材雕琢水盂,愈显水清玉润。


其雕刻亦是细腻精湛,立体雕莲花造型,莲瓣三层,每层八瓣,层层相迭,瓣沿微收,瓣尖出筋,边缘稍内卷。莲瓣缘边均阴刻线饰回纹,线条流畅。层层莲瓣相拥硕大莲蓬,莲蓬正面开有正圆小口和一圈突起饱满的莲子,莲蓬内刳挖为腹以储水,内膛光滑。外底心蒂梗盘旋,蜿蜒弓曲,巧为圈足。整器栩栩如生,莲花出淤泥而不染,亦是清洁象征,素为古今文人所喜。

‍‍

《藏盂小志》中有言:“试叩问之,若无盂盛以水,岂能染墨濡笔,挥毫于缣素耶?”将其供置于书斋的案几之上,与砚田相伴,与文人相对,又可修身养性,诚然美事。


同类莲花题材的玉雕作品,上海博物馆藏有一例“清 莲式玉水盂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有一例“清乾隆 白玉莲花式双层盒”,编号:故00103669,二者除器型略有不同外,其莲花、莲蓬的制作工艺、风格如出一辙,似出自同一宫廷玉匠之手,可兹赏鉴。


上海博物馆藏品



Lot 830

清乾隆

水晶雕双联瓶

“乾隆年制”四字二行篆书款

H:15 cm;H:18.2 cm(含座)


无底价


“乾隆年制”款识

水晶为饰,古已有之。如江苏新沂花厅新石器时代遗址出士了水晶串饰,由琮形管、冠形佩、圆锥形管、鼓形水品珠穿缀成一体,中间以长方形、琮形管相隔。而后历朝历代皆有制作,明曹昭《格古要论》誉之“色自如冰、清明无莹”。

及至清初,水晶制品开始在宫廷愈发流行,如康熙时两广总督进呈水晶眼镜,颇受喜爱,遂将之赐予雍正皇帝。而乾隆皇帝时,水晶制品则趋于全盛。本品水晶雕双联瓶,材质硕大,色澈如泉,用料考究,宝瓶、松桩形大小两瓶参差相偎,高低错落。瓶底镌刻篆书“乾隆年制”四字款,字体工整雍容。其既可陈设点缀,亦可作花插,雕工亦细腻,器表光素,堪称清宫玉作瑰宝,亦是可珍。


Lot 834‍‍

清代

翡翠雕山子

17.5 cm. Long


无底价


作为山水移景的自然投射,玉雕山子经常多以人物山水入题,为斋阁主人对内心桃花源的一种绝世憧憬。此件翠玉山子,玉质莹透,色泽丰富。刀法深峻不失细腻,在硬度极高的翡翠上雕琢如此细腻丰富的画面,实难为之。作者充分利用翡翠天然皮色,因形取势,繁中求简,随意几刀,即成山石重峦叠嶂之感。整体气势磅礴,布局殊妙,琢制有序,于寸天厘地间,万象具焉。



古董珍玩部分








Lot 839

清乾隆

嵌百宝博古图紫檀台屏

H:63 cm


无底价


此台屏为插屏式,尺寸硕大,用材厚重,气势非凡。插屏为圆形,边框紫檀制,屏背髹黑漆,正面屏心髹明黄色漆地,以白玉、碧玉、翡翠、紫檀、大漆等各式珍贵材料百宝嵌饰博古图,包括双瓶升三戟悬鱼、青铜方鼎、果篮、双寿等,制作精美,色彩丰富,图案纹饰多样,有满目琳琅之感。

台屏底座双螭龙形站牙,俯首翘尾做翻涌拱卫之态,首生独角,龙身遒劲婉转,横亘于屏心,四爪孔武有力,龙身光素,又以回纹、海浪纹、蝠纹等点缀,彰显乾隆一朝慕古风尚。此类紫檀制品大多由造办处承做或由造办处画样,经皇帝审核并提出修改意见后交由苏州织造、粤海关等机构承办,进呈后陈设于清宫主要宫殿。

Lot 844

清嘉庆

掐丝珐琅荷塘清趣图大熏炉

64.5 cm. High

参阅:北京拍卖会,2015年6月6日,lot2379

无底价


观本件熏炉之规格,造型饱满挺拔,纹饰满布,繁而不乱,珐琅质地细腻,色泽绚丽协调,辅之以灿烂的鎏金。虽无款识,但是从造型、鎏金及珐琅料上,彰显皇家宫廷器物之华贵威仪,既有前朝遗韵,又有本朝审美风貌,应为清嘉庆时期宫廷内的重要大型陈设。

同类掐丝珐琅饕餮纹熏炉,数量稀少。可参考一近例“清嘉庆 铜胎掐丝珐琅八宝缠枝莲纹官帽耳三足大熏炉”,曾售于北京匡时2015年6月6日拍卖会,编号2379,以RMB 1,725,000成交。二者造型一致,唯局部纹饰布局略有差异,但本品更胜一筹,装饰纹饰、工艺更为复杂、华丽,可做比较。



Lot 845

清乾隆

铜鎏金錾花嵌松石白玉大吉葫芦壁瓶

H:48 cm


参阅:

1.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清 掐丝珐琅八宝云蝠开光诗句大吉葫芦式壁瓶”,编号:故00119000;

“清 剔红葫芦纹嵌玉大吉葫芦式瓶”,编号:故00109348;

2.纽约拍卖会,2011年9月15-16日拍卖会,编号1172; 

3.中国嘉德,2023年6月12日,lot3184


无底价


万历十九年高濂《遵生八笺》有载:“床内后柱上床内后柱上钉铜钩二,用挂壁瓶,四时插花,人作花伴,清芬满床,卧之神爽意快,冬夏两可。”可见文人对壁瓶之独爱。

而壁瓶的制作第二个高峰为乾隆时期,《清高宗御制诗文全集》有七首咏“挂瓶”的诗,反复吟咏,其六下江南,御撵中亦悬有壁瓶,故又称“轿瓶”。清宫养心殿之三希堂‍‍‍堂东侧墙壁上悬挂了十四之御制壁瓶,形态各异,亦可见乾隆皇帝对于壁瓶之情有独钟。

寻常清宫壁瓶多是瓷质,为唐英榷陶珠山期间烧造。而本品以精铜为胎錾刻成型,通体鎏金,作半剖葫芦状,正面敞口,束腰鼓腹,圈足外侈。束腰处两侧对称出系扎的飘带,线条流畅,翻卷自如。整体器型寓意“ 福禄万代 ”。

葫芦壁瓶瓶身满饰“卍”字纹锦地,其上嵌百宝为饰,上下中心各饰圆形开光,边缘镶嵌青金石连珠纹一圈,内嵌白玉透雕的“大”“吉 ” 二字及佛家八宝纹,纹样繁缛纤巧。器底原配紫檀镂雕夔龙纹背托器座,边沿起线,更显宫廷造器的雍容华贵。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品

《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各作成活计清档》载:“二月初一至初十日太监鄂鲁里陆续 传宁寿宫颐和轩等处挂大吉葫芦挂屏......颐和轩铜镀金大吉葫芦二对”,其中“铜镀 金大吉葫芦”或指本品,颐和轩为宁寿宫建筑之一,为乾隆为当太上皇修建的宫殿, 本品等级之高,可知矣。


Lot 848

清中期

英石赏石

带原配红木座

26 cm.  High(含座);石 24 cm. Long


来源:大阪古董商秦峰男先生旧藏


无底价


本品天然英石,石色湛黑,透出灰、青色底韵,间杂白、黄色等石质纹理,表面干涩,原生态的皮壳,尤如干裂秋风,意境沈郁萧森,更显古拙苍茫之气。此石为横卧山体,石表嶙峋遍布,间有深嵌涧壑。孤峰耸峭险危,形如昂然瑞兽;层迭窈窕,奇巧殊绝,又似海上仙山,有若鬼斧神工。


底置原配红木底座,依器而制,顶部三角均雕灵芝形凸隆支撑赏石,中心镂雕绶带如意,绶带打洼,自然垂落,线条宛转随形,与赏石之造型得以呼应,浑厚质朴之中仍见灵巧匠心。置于书斋案头,书卷其旁,观之赏心娱性,得之自然妙趣。



Lot 852

清早期

紫檀嵌银丝嵌百宝人物盖盒

款识:“少华”款

16.3 cm.  Diam


无底价


全器构图精妙,取意生动,布局层次分明,雕镂嵌空,宛如图画,具有典型明末清初“周制”百宝嵌鲜明的特色。周翥,明嘉靖年间江苏人,生卒不详,以其百宝嵌闻名。后人之作,纵清代盛世所出,论嵌料繁细亦鲜有出其右者,遵奉其独步工艺门派为“周制”。


而“少华”款,或为明末爱国将领丁文明。丁文明(1587-1642),字莅甫,号少华,浙江义乌塔山上宅人。明末爱国将领。官至兖州参将、副总兵、署都督佥事。在抗击清军,保卫兖州城战役中阵亡。



Lot 855

明万历

朱漆描金龙纹箱

“大明万历年制”楷书款

86.5×56.5×57 cm


来源:来自缅因州芒特沙漠岛海豹港的大卫·洛克菲勒 (David Rockefeller, Sr.) 的庄园

参阅:

1.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明万历 万历款黑漆彩绘嵌螺钿龙纹箱”,编号:故00207693;

2.《明式家具研究》,王世襄著,三联书店(香港)有限公司,1989年,第171页,图版卷,戊19;

3.中国嘉德,2003年11月26日,lot1138;

4.中国嘉德,2017年12月21日,lot5139


无底价


泥金书“大明万历年制”六字楷书款

此件朱漆描金龙纹箱,体型硕大,造型方正,简练大方,亦是精致华美,充盈着宫廷御用气派。其木胎髹朱漆,盖面与箱身以如意云头纹铜面叶相接,设置云头形拍子,并錾刻锦地缠枝花卉纹。盖面内正中以泥金直书“大明万历年制”六字楷书款,字体端正规矩,为典型明代台阁体。


周身罩金漆工艺,绘双龙穿花纹。繁花团簇,如身处紫气祥云之间,双龙身体屈展,扶风而上,毛发上扬飘举,神态威猛,龙爪张弩,矫健有力。背板折花花卉,花叶婆娑,雀鸟飞舞,有文人雅逸意境。两侧亦作龙纹装饰,设有如意形提环。北京故宫博物院太和殿的金漆龙纹屏风、宝座亦是罩金漆家具的典型实例。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明太祖朱元璋曾下旨只准皇家所用的器物方可使用朱漆和描金装饰。洪武二十六年,其又特别作严格规定:军官和军士的箭囊都不准朱漆描金,违者处死。至此,朱漆描金装饰为皇家御用,有森严使用等级制度。本品历经数百年,品相依旧甚为完好,又为万历时宫廷之物,其珍可知。‍‍‍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品

中国嘉德,2017年12月21日,lot5139


检阅公私收藏,同类风格的明万历官箱,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有一例“明万历 万历款黑漆彩绘嵌螺钿龙纹箱”,编号:故00207693,二者工艺、纹饰风格类似。


历年拍卖市场中可参考两近例,其一,移情正心斋旧藏一件“明万历 “大明万历年制”款缠莲八宝纹描金朱漆大衣箱”,曾售中国嘉德2017年12月21日拍卖会,编号5139,以RMB 6,670,000成交。另一,王世襄先生旧藏一件“明万历 缠莲八宝纹彩金象描金紫漆大箱”,详见王世襄先生著《明式家具研究》戌19,第171页,曾售于中国嘉德2003年11月26日拍卖会,编号1138,以RMB 1,320,000成交,可资参考。



Lot 856

明代

木胎漆金接引佛立像

82 cm.  High


参阅:杭州拍卖会,2022年1月22日,lot2345


无底价


此件大尺寸的木雕漆金接引佛立像,高82cm,木雕漆金,是标准的明代中原汉传佛教造像。头部为高肉髻,螺发密集,前额饰髻珠,也是宋元以来中原汉传佛教常见的装饰形式,符合明代佛造像艺术承袭宋元风格的基本特征。造像整体姿态生动优雅,衣饰华丽,衣袍处理如行云流水,舒畅有度,表情深沈内省而慈祥,表现手法即写实又超脱。造型端庄大方,比例舒展匀称,从整体造型到细部刻画带有明显的宋元造像遗韵,时代风格鲜明。



Lot 860

清早期

黄花梨茶桌

90.6×62.5×37.5 cm. 


无底价


此件长方茶桌,尺寸较为小巧,为炕桌之式。黄花梨满彻,攒边打槽,双拼心板,黄花梨纹路如曲水流波,文理美观。下加两条穿带,鸠尾榫固定。冰盘沿,下束腰。束腰与素纹牙板一木连做,阳线饰边,用料较奢。矩形腿足,内翻马蹄腿,马蹄大小适宜,挺拔而稳重。牙条下设有双龙首形罗锅枨出榫接入腿足间,既起到加固保护的作用,又有美观之效。此例炕桌造型虽简,但浑厚可爱,素直牙板、双龙首形罗锅枨组合结构的炕桌并不多见。


同类可参考一例“清早期 黄花梨有束腰带抽屉顶牙罗锅枨马蹄腿炕桌”详见潘宝林著《古木神韵--古木香珍藏明清家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5年,第106、107页。后售于中国嘉德2020年12月4日拍卖会,编号3621,以RMB 1,012,000成交,二者尺寸、形制相似,可兹比较。




书画部分



此外,“湛园·珍藏”书画将于第二阶段中国近现代书画(二)和中国古代书画部分精彩呈现,亦是佳制累累。


3101

吴湖帆(1894-1968) 水珮风裳

吴华源(1893-1972) 行书李商隐诗

成扇  设色纸本  水墨纸本 

辛卯(1951 年)作


正  面:水珮风裳。韵樵先生雅鉴。辛卯秋,吴湖帆。 钤印:倩盦画记、闹红一舸

背  面:玉溪生诗。韵樵先生属正。辛卯秋,子深书。 钤印:子深、延陵

释  文:潭州官舍暮楼空,今古无端入望中。湘泪深浅滋竹色,楚歌重叠怨兰藂。陶公战舰空滩雨,贾谊承尘破庙风。目断故园人不至,松醪一醉与谁同。

扇  骨:十六档刻竹扇骨,一面刻冯超然山水,款署“超然”,钤印“冯”,另面刻张大千行书,款署“大千居士”,钤印“张”、“竹仁刊”。


18×50 cm. 7 1/8×19 5/8 in. 约 0.8 平尺

RMB: 8,000-12,000



吴湖帆为近现代画坛名家,绘事精湛,文气超绝,然其收藏甚富,又相交遍于海内,故于画坛意义亦远胜于画家身份。其绘画与吴待秋、吴子深、冯超然并称“三吴一冯”。吴华源即吴子深,出身吴中望族,亦富收藏,山水师董其昌,笔墨清秀,竹石师文同,气格儒雅纯正。‍‍‍

是作作于1951年,吴湖帆绘“水珮风裳”,荷花遮天蔽日,硕大如华盖,相互倚斜,荷花有二,其一盛放,胭红点染,另一掩映,似隐若现,又写水草丰富构图,更显荷叶清香。吴华行书书法,录写李商隐《潭州》诗,亦是笔意酣畅,有潇洒之姿。上款人“韵樵”暂不可考,有名医江文森(1911-1980),江德之儿子,可作参考。扇骨一面刻冯超然山水,另面刻张大千行书,亦是难得。‍‍‍‍‍‍



3102

溥  儒 (1896-1963) 秋山隐居

成扇  水墨纸本 

戊戌(1958 年)作


题  识:秋山隐居。戊戌夏六月,心畬。

钤  印:溥儒之印


18×50 cm. 7 1/8×19 5/8 in. 约 0.8 平尺

RMB: 8,000-12,000


溥儒的画学,并无师承,画艺一脉取法“南宋院体”,笔法有北宗的厚重古朴,意境亦不乏元人的萧散,时人谓之“出手惊人,俨然马夏”,与张大千并称“南张北溥”。此秋山隐居图,作于1958年,绘深山密林之中,屋舍成排,一小童似在打扫,古木郁郁葱葱,山石苔点细密,淡墨写远山,寓之层次,另绘凉亭,高士远眺,有隐士之幽趣。篆书扇骨亦佳。


3103

关  良 (1900-1986) 武剧人物

镜心  设色纸本 

辛酉(1981 年)作


题  识:德心俱乐部纪念。

辛酉冬,写武剧人物图。番禺关良。

钤  印:关良、良公、安庐


68×131 cm. 26 3/4×51 5/8 in. 约 8.0 平尺

RMB: 8,000-12,000


关良可谓是“水墨戏画”的开山鼻祖,其戏曲人物,得意而忘形,兼具点睛之妙,风神独韵也。其笔下的戏曲人物,不拘泥于对象的解剖、透视和比例,老生端方,小生潇洒,花脸豪迈,丑角灵活,旦角袅娜,笔风简朴精炼,盈尺间三两人物虎步鹰蹦,呼之欲出,演绎着戏剧人生。是作作于1981年,双题,绘武剧人物,装束形态各异,神情间将人物的内心活动描写的淋漓尽致。



3104

张大千 (1899-1983) 策杖行吟

镜心  设色纸本 

丁亥(1947 年)作


题  识:揽秀隔山陂,遥遥叩芬馥。驰神整巾裳,委迤循芳谷。展愫如莫申,何为慰幽独。丁亥嘉平月,蜀人张大千。

钤  印:张爰私印、大千居士


101×49 cm. 39 3/4×19 1/4 in. 约 4.5 平尺

RMB: 8,000-12,000


“五百年来一大千”,近现代画坛中,尤以张大千融汇诸家之妙,对于传统研习最深,其取法四僧上溯宋元晋唐,又锐意革新,师古而不拘泥于古。画作中,既继承了传统画学的文气,亦吸收历代敦煌壁画的古意,同时与自然造化结合,融入浓烈情感,成为传奇的集大成者。是作“策杖行吟”,绘持杖高士头戴巾帽,手持书卷,在溪旁回首远望,赭黄色为地,黑墨写水草、小树,石桥架于两岸,大面积留白为溪面,水波略作勾勒,画面有着清幽意境。题画诗为新罗山人华嵒《扣梅》诗。



3106

黄君璧 (1898-1991) 山水册页

册页(十二开)  设色纸本 

甲午(1954 年)作


题  识:书民仁棣清赏。甲午冬画于白云堂,黄君璧。

钤  印:黄君璧印、君翁(八次)、君翁(四次)


28×29.5 cm. 11 ×11 5/8 in. 约 0.7 平尺(每幅)

RMB: 8,000-12,000


黄君璧因其父黄仰荀喜爱画画,自幼受父薰陶,见纸即画,颇喜观赏收藏字画。又其家中富有收藏,得以得天独厚地博览和临摹了大量名家的国画,后亦得李瑶屏指点,从陈旧的国画风气中脱胎换骨,形成了自己的绘画风格。其与溥儒、张大千并称“渡海三家”。


此山水册页,计十二开,作于1954年,绘云山、飞瀑、烟波渔隐、雪景、秋思等不同景致,或峰峦连绵,有山野闲趣,意境清幽,或飞瀑如注,奔流呼啸,殊为雄壮,或小舟摇弋,有孤帆远影碧空尽的画面,亦可见渔隐心迹,或溪面无际,不著一人,予人以宁静遐想,或冬雪皑皑,淡墨作黑云或天空,表达郊野旷阔之境,或登高或远眺,亦透着高士淡泊风骨。整册水云氤氲,画意幽澹,应属画家用心之作。



3107

陆俨少 (1909-1993) 李白诗意

立轴  设色纸本 

1980 年作


题  识:香炉紫烟灭,瀑布落太清。李青莲句,写其意。一九八〇年二月,陆俨少于上海。

钤  印:陆俨少、宛若、庚申七十二


46×68.5 cm. 18 1/8×27 in. 约 2.8 平尺

RMB: 8,000-12,000


陆俨少跟随冯超然,由明清“四王”正统一脉入手而上溯宋元各家,系统学习传统“山水画”,笔墨愈为精深。期间,其又结识吴湖帆,得以遍阅历代真迹名作,眼界大开,所作亦益趋格调高雅。师法传统外,陆俨少“对景写生”,足迹遍及大江南北,又融西洋画中透视法、版面之黑白对比、摄影之轮廓光感等,终于“探索出新”,形成特有的“陆家山水”风格。


是作李白诗意,以陆俨少笔墨之典型特征之“留白”、“墨块”、“勾云”等,既可表现为光,为气,亦可为水流,为云走。画面刚柔并济,烟云缭绕,动势俱足,又可凸显山之巍峨,飞瀑之壮美。



3108

王福厂 (1878-1960) 篆书陶诗

立轴  水墨纸本 

著雍摄提格(1938 年)作


释  文:种苗在东皋,苗生满阡陌。虽有荷锄倦,浊酒憀自适。日暮巾柴车,路暗光已夕。归人望烟火,稚子候檐隙。问君亦何为,百年会有役。但愿桑麻成,蚕月得纺绩。素心正如此。开径望三益。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侵晨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题  识:著雍摄提格辜月,节渊明诗。奉通尹先生法家正篆。福厂王禔。

钤  印:福厂五十后书、王禔私印、琅邪、短艇湖中闲采蓴

上  款:“通尹先生”即金问洙(1891-1964),字通尹,浙江平湖人,近代著名教育家、土木工程学家、社会活动家,毕生致力于土木工程教育事业。1915年毕业于北洋

大学,1921年,参与筹办复旦大学土木工程系。1937年复旦大学内迁,任代理教务长,后返回上海,任复旦大学上海补习部教务委员会主席。解放后任复旦大学校务委员会委员、土木工程系主任、理工学院院长。


128×62.5 cm. 50 3/8×24 5/8 in. 约 7.2 平尺

RMB: 8,000-12,000


王福庵是西泠印社的创始人之一,精篆刻,书法工篆、隶。其得吴昌硕鼓励,另辟蹊径,专工小篆与金文。所书小篆工整规范,秀美遒劲。所篆《说文部首》字帖、《说文作篆通假》,向为行家肯定,成为学篆范本。

此其所书陶渊明《归园田居》诗,作于1938年,书法结体规整,笔力劲健,笔笔中锋出之,无一懈怠,有古雅朴拙的气息。上款人“通尹先生”即金问洙(1891-1964),字通尹,浙江平湖人,近代著名教育家、土木工程学家、社会活动家,毕生致力于土木工程教育事业。


3110

李尹桑 (1882-1945)  题周齐侯匜全形拓

立轴  水墨纸本 


题  识:(一)周齐侯匜。齐侯匜铭三十二字,旧藏怀米山房曹氏,乱后为亲家杜筱舫才伯所得。先余于旧肆中见一紫檀座子,刻齐侯匜怀米山房收藏数字。曹氏当年讲究装潢,精选名匠。大约非历数年不能蒇工,吴中推为第一。余默念座子既在,其器或可遘,姑收买之。越年余,筱舫从嘉兴购获古铜数种,属余品定,此匜在焉。余不禁叹为奇遇。筱舫遂割爱相赠。因备记之而余嗜古之癖亦于此略见矣。录两罍轩跋语。哲夫道兄得曹氏旧拓,因为书之。乙卯(1915 年)岁莫,壶父李尹桑。

(二)齐侯作虢姬良女宝匜 ,其万年无疆,子子孙孙永宝用。

钤  印:尹桑私印、壶父

鉴藏印:秦斋壬子后所见、秦锡圭、赵藩、朱芬经眼印信、梁鼎芬印、梁鼎芬观、蔡守审定、顺德蔡守寒琼鉴甄商周秦汉吉金贞石刻辞、宾虹

李尹桑题签条:周齐侯匜拓本。乙卯十一月,壶父署。 钤印:壶父


RMB: 8,000-12,000


齐侯匜为春秋早期齐候为其夫人所作的一件水器,现藏上海博物馆。该器有龙型把手,作探水状,四兽足,通体饰有平行条纹。铭文:“齐侯乍(作)虢孟姬良女宝匜,其万年无疆,子子孙孙永宝用”。

周齐侯匜,上海博物馆藏

此李尹桑题周齐侯匜全形拓,并题签。根据李尹桑录写晚清金石名家吴云跋文,此匜原为“怀米山房”曹载奎收藏,战乱中又为其亲家杜文澜购藏,后赠予吴云。杜文澜(1815-1881),字筱舫,浙江嘉兴人,历任江宁布政使、江苏按察史等。而吴云曾在馆肆中购得齐侯匜的紫檀底座,最终合璧,堪称金石奇缘。是拓钤印累累,可知曾为秦锡圭、赵藩、朱芬、梁鼎芬、蔡守、黄宾虹等鉴藏,更属难得。



3851

何绍基(1799-1873)行书诗歌卷

手卷  水墨纸本

钤 印:何绍基印、子贞、子贞


题 识:见此佳楮,试作小楷,惜老腕钝拙,不称柴桑高韵耳。蝯叟记。

释 文:闲居三十载,遂与尘事冥。……襄王云雨今安在,江水东流猿夜声。

朱鍊(清末民国)题引首:道州墨妙。乙亥(1935年)仲秋月下浣。铁生朱鍊题。 钤印:朱鍊之印、铁生

题 跋:(一)吴汉声:书,心画也,手艺也,文人之余技也。然非出入百家,牢笼万汇,捐弃名利之念,竭毕生之精力以赴之,断不能卓(家)然而成家。有清一代,书家辈出,但包慎伯著《艺舟双楫》,独推尊完白邓山人为第一大家,而翁覃溪、刘石庵二公,虽负当代圣名,盖其所造,未必有过于山人者。缘(爰)山人以布衣之贱,而挺然秀出于学士、相国之上,非真力弥满,必无侥幸得名之理。于“以知、以人传艺”与“以艺传人”者之劳逸工拙,未能一概论也。道州何蝯叟太史书法,为咸、同间大家,极为曾文正所推重,由其入手处从上蔡中郎追逐钟太傅而与之抗行。曩在北平旧家,见其所临《石门颂》及《娄寿碑》,古拙得汉人遗意。世人第见其行楷,朴茂如鲁公,苍劲如诚悬,潇洒如坡公,而未审其取法乎秦汉也。是册所录陶诗,真草并行,大小间作,以余墨作《襄阳歌》,游戏于东坡、松雪间,洵为兴到之作,可宝焉。乙亥(1935年)冬月,庭耀同学属题,聊书数语,以志墨缘。古瀛吴汉声。崇明龚宇平同观。“然”误“家”,“缘”误“爰”,采莼并识。 钤印:吴汉声印、采莼、龚宇平、汉声

(二)夏绍庭:蝯叟太史无帖不临,其真行书以平原、北海为宗略参苏长公、小欧阳诸家,晚年更学《张黑女》。生平作书,以悬管悬臂为妙决,盖其天资聪颖,功侯深到宜乎。曾湘乡谓:必传千古无疑。是卷圆劲精浑,力透纸背,尤为晚年得意之笔,不易多觏。瓶斋主人审为精品,诚非虚语。庭耀仁兄精鉴别,富收藏,今又得斯卷,物聚集所好,信然。庭拙于六法,岂敢轻赘一辞,贻讥大雅。聊缀数语,以志眼福云尔。乙亥(1935年)九秋,夏绍庭识于九芝山馆。 钤印:夏绍庭印、以学愈愚

(三)林康侯:道州蝯叟太史晚年得意之笔,以行书为多,是卷真、行并见,不易多觏,洵属精品。今得庭耀学棣珍而藏之,必传千古无疑矣。乙亥(1935年)孟冬,林康侯题,时年六十。 钤印:康侯

(四)江百平:乙亥(1935年)冬日,江百平、江兆平姊妹同观。 钤印:小江村女、江道樊印

(五)华懋生:蝯叟书法得力于汉碑,而行楷尤直逼鲁公之浑、坡老之秀。往者见其书《麓山寺碑》,略以其粗狂病,今睹是卷,实释我数年来心头旧憾,掩卷而喜,安得不记。丙子秋深,姚江华懋生识。 钤印:华懋生印

签 条:(一)华懋生:何蝯叟行书手卷。陶庭耀藏,懋生署签。

(二)谭泽闿:何蝯叟晚年行楷致精品。冲甫属瓶斋题。 钤印:天随欣尚

鉴藏印: 震(卦)、在徒秘笈墨宝、瓶斋曾观、骆志圣宝藏(三次)

说  明:此卷经谭泽闿、陶庭耀、骆志圣递藏。有吴汉声、夏绍庭、林康侯、江百平、华懋生题跋。

1.谭泽闿(1889-1948),湖南茶陵人。近代书法家。字祖同,号瓶斋,室名天随阁,谭延闿之弟。善书法,工行楷,师法翁同龢、何绍基、钱沣,上溯颜真卿。气格雄伟壮健,力度刚强,善榜书。 取法颜真卿,兼工汉隶。又善诗,能画。

2.吴汉声,字采莼,著有《莽庐词稿》。

3.夏绍庭(1871-1936),字应堂,祖籍江苏江都,许菊泉弟子,出身于中医世家,是沪上首屈一指的名医,与丁甘仁齐名,有“北丁南夏”之誉。曾任中国红十字会沪城分会理事。

4.林康侯(1875-1965),名祖缙,以字行,生于上海。1892年中秀才,曾任南洋公学附小总教,北京新华储蓄银行发行所主任、上海分行总经理,上海银行公会秘书长,上海总商会主席委员,国民政府财政部常务次长等职。

5.江百平,字道樊,江紫尘女。民国时期著名词家、书法家。


引首:23.5×90 cm. 9 1 /4×35 3 /8 in. 约 1.9 平尺

字:25×246 cm. 9 7 /8×96 7 /8 in. 约 5.5 平尺

跋:28×208 cm. 11×81 7 /8 in. 约 5.2 平尺

RMB: 8,000-18,000


何绍基,晚号蝯叟,其出身书香门第。父亲何凌汉,官至户部尚书,其则举业有成,道光十六年进士,曾是翰林院编修,文学功底深厚。蝯叟的书法,有着强烈的个人面貌,在书道上,可谓退笔成冢。其虽初从帖学习书,而后在恩师阮元的影响下,钻研碑书,继而博采众长,融帖入碑,所作“恣肆旷逸”。


其所独创的“回腕法”,是从李广“猿臂善射”中悟得,使得行笔线条有生涩感,可更好地表达“金石味”。而其熟稔的“屋漏痕”,亦使得线条骨力内蕴,如崇山峻岩,如决大川,饱含阳刚之美,亦变化无穷。曾国藩曾言何绍基的书法:“字则必传千古无疑矣”。


何绍基早期的书法,多为楷书,未脱帖学之囿,中晚期时则既有碑学之磅礴意态,也得“颜书”的跌宕欹侧与遒劲丰腴。在碑学萌芽之际,其“碑帖融合”的尝试,尤显可贵。而蝯叟“令数百年书坛为之一振”的书风,最直观的视觉效果,即是取颜书结体的宽博,笔势则参以北碑的险峻,同时又高悬肘臂,成引弓之势,使得落墨处,满纸“颤笔”。


此卷录写陶诗,真草并行,大小间作,兴之所至,或矫若游龙,或筋骨涌现,书艺不俗,曾经谭泽闿、陶庭耀、骆志圣递藏,卷后吴汉声、夏绍庭、林康侯、江百平、华懋生题跋,亦是对何绍基书法无不推崇倍至。华懋生、谭泽闿题签。朱鍊(清末民国)题引首。



3852

刘  墉(1719-1804)小楷题画诗并诸家题绘卷

手卷  水墨、设色

壬寅(1752年)作


钤 印:臣·墉、石庵

题 识:有客来自高句丽,遗我一幅丈二纸。纤白只如松顶云,光明不减吴江水。藏之箧笥今几年,妻孥爱惜如纨绮。至正乙巳三月初,王郎远来访老夫。升堂饮茶礼未毕,索纸为画云山图。初为乱石势已大,橐驼连拳马牛卧。忽焉拔地高入天,欲堕不堕令人怕。其阳倒挂扶桑日,其阴积雪深千尺。日射阴崖雪未消,百谷春涛怒相激。林下丈人心自闲,被服如在商周间。问之不言唤不返,源花莫莫愁人颜。老夫对此重叹息,何由置我共绝壁。王郎王郎莫爱惜,我买私酒润君笔。壬寅十月,石庵为荠原书。


题 跋:(一)谭泽闿:甲戌(1934年)长至日灯下,谭泽闿题记。 钤印:瓶斋

(二)朱良材:乙亥(1935年)元宵后,朱良材志,于海上潇碧斋,时年七十一。 钤印:梓印、良材

(三)褚德彝:乙亥年(1935)春正月,余杭褚德彝。 钤印:松窗、褚礼堂

(四)赵叔孺:乙亥(1935年)暮春之初,叔孺赵时㭎。 钤印:赵时㭎印、叔孺

(五)王福庵:庭耀先生出以见眎,清斋净几,展阅数过,谨书其末,藉识墨缘。乙亥(1935年)清明后三日,福庵居士王禔。 钤印:王禔、福庵居士

(六)王蕴章:庭耀先生其世世永宝之。乙亥(1935年)天中节,西神王蕴章。 钤印:西神、气象万千

(七)陶庭耀:1.乙亥(1935年)季春月上旬,会稽陶廷耀氏识,于春申浦之客次。 钤印:庭耀、庭耀

2.丙子(1936年)重九月,五柳馆主庭耀又题。 钤印:五柳馆主、廷耀

签 条:石庵先生小楷。至精极美。辛亥得于平江,筠翁。 钤印:荃

何维朴题引首:刘文清公墨宝。何维朴题。 钤印:维朴印

何维朴题绘:松风萝月轩图。维朴。 钤印:盘止

鉴藏印:骆志圣宝藏(四次)、五柳馆主


说  明:(一)此卷为陶庭耀旧藏,入藏时曾倩当时名流谭泽闿、朱良材、褚德彝、赵叔孺、王福庵及王蕴章题跋。后又经骆志圣递藏。

1.谭泽闿(1889-1948),湖南茶陵人。近代书法家。字祖同,号瓶斋,室名天随阁,谭延闿之弟。善书法,工行楷,师法翁同龢、何绍基、钱沣,上溯颜真卿。气格雄伟壮健,力度刚强,善榜书。 取法颜真卿,兼工汉隶。又善诗,能画。

2. 朱良材(1864-?),名梓。江苏吴县人。清末海派人物画家钱慧安弟子。工书,擅画人物,兼作花卉、山水,并皆秀逸。寄寓上海,卖画为生,有名于时,与吴观岱、陆恢、倪田友善,有“江南四画家”之称。

3.褚德彝(1871-1942),近代篆刻家、考古家。字松窗、守隅等,号礼堂,浙江余杭人。篆刻初师浙派,后精研秦汉印,所作挺秀苍劲。侧款刻篆文,亦短峭入古,别有风韵。书宗褚遂良,能得其渊源,隶书学汉礼器碑,功力最深。著有《金石学续录》《竹人录续》《松窗遗印》等。

4.赵叔孺(1874-1945),浙江鄞县(今浙江宁波)人。清末诸生,曾任福建同知。民国后,隐居上海。金石书画、花卉虫草、鞍马翎毛,无不精擅,尤擅画马。

5.王蕴章(1884-1942),字莼农,号西神,江苏省金匮(今无锡市)人。上海沪江大学、南方大学、暨南大学国文教授。通诗词,擅作小说,工书法,善欧体,能写铁线篆。是“中学为主、西学为用”的鸳鸯蝴蝶派主要作家之一。中国近代著名诗人、文

学家、书法家、教育家。

(二)上款“荠原”为曹文埴(1735-1798),字荠原,一字近薇,号竹虚。安徽歙县人。乾隆二十五年(1760)传胪,散馆授编修。官至户部尚书,太子太保。《四库全书》总裁官之一。曹文埴与刘墉私交甚笃,常常切磋书法。

(三)何维朴题引首,并作《松风萝月轩图》。何维朴(1844-1925),湖南道县人,字诗孙,晚号盘止,亦号盘叟,又号秋华居士、晚遂老人,室名颐素斋、盘梓山房。何绍基之孙。以山水画著称,宗娄东派,清远高妙,无时流霸悍草率习气。对于古画之鉴别尤精。书摹其祖绍基,亦得其神似。


引首、图、二段字:9.5×24 cm. 3 3 /4×9 1 /2 in. 约 0.2 平尺

跋:9.5×146 cm. 3 3 /4×57 1 /2 in. 约 1.2 平尺


RMB: 8,000-18,000


刘墉 小楷题画诗并诸家题绘卷,局部


刘墉称“浓墨宰相”,其以颜真卿、苏轼的浑厚拙重,成为“帖学”首屈一指的大家,与清后期“碑学审美”亦相契合,对保持帖学一脉书风,其功甚大,并开始有“学碑”的尝试,意识超前,可称是自董其昌后的“帖学第一书家”。其书法将各体书法融合,所作墨浓字肥,点画丰腴,骨劲内蕴,这种“绵里藏针”、“超然拔出”的书风即使是在“碑书”最为兴盛的清中晚书坛,亦极受推崇。


如包世臣赞言刘墉的书法“百年能自树立”,书坛亦将刘墉与翁方纲、梁同书、王文治并称“清代四大书家”,其更名列榜首。康有为在《广艺舟双楫》中也说刘墉为“帖学的集大成者”。


此卷刘墉为官至户部尚书的友人曹文植书明人袁凯《王叔明画云山图歌》,作于乾隆十七年(1752),小楷结体谨严,线条凝练厚重,深得“中和、圆厚”之美,亦有着“闲适自然”的从容洒脱。而点画洁净讲究,厚重丰茂的气息,浓墨行笔的刚柔兼备以及折峰取姿的儒雅,亦可谓精华内蕴。


何维朴 松风萝月轩图


而后何维朴题引首,并补绘松风萝月轩图,为陶庭耀旧藏,入藏时曾倩当时名流谭泽闿、朱良材、褚德彝、赵叔孺、王福庵及王蕴章题跋。后又经骆志圣递藏。



3853

刘  墉(1719-1804) 楷、行书临古五种

手卷  纸本

甲辰(1784 年)作


钤 印:仙舫、率意落笔、春共圣恩长、金辉玉润、刘墉之印、石庵、青原、溟华

题 识:1. 臣繇言:臣自遭遇先帝,忝列腹心,爰自建安之初,王师破贼关东。时年荒谷贵,郡县残毁,三军馈饷,朝不及夕。先帝神略奇计,委任得人。深山穷谷,民献米豆,道路不绝。遂使强敌丧胆,我众作气。旬月之间,廓清蚁聚。当时实用故山阳太守关内侯季直之策,克期成事,不差豪发。先帝赏以封爵,授以剧郡。今直罢任,旅食许下,素为廉吏,衣食不充。臣愚欲望圣恩,录旧矜其老困,复俾一州,俾图报效,直力气尚壮,必能夙夜保养人民。臣受国家异恩,不敢雷同见事不言,干犯宸严。臣繇皇恐皇恐,顿首顿首,谨言。黄初二年(221 年)八月日。司徒东武亭侯臣钟繇表。涪翁谓:索征西笔矩意长。元常书亦然,沉著生动,并造其极。故也熟玩此表,可得其旨,欲令腕下相应,则非易事。石庵临并识。

2. 有唐抚州麻姑仙坛记。颜真卿撰并书。(文略。)

3. 天气殊未佳,汝定成行否?寒食只数日间,得且住为佳耳。金人诗云:粗豪厌见屋漏雨。所见是也,然思有以易之,则又大难。虞、褚、颜、徐,分而不可复合,时代为之,孰得其大全邪。

4. 使至,得所进枇杷子。嘉果珍味,独冠时新。但川路既遥,无劳更送。今者梅炎藻夏,麦气迎秋,香飘兰阪之风,镜转桂岩之月,为善之暇,想足怡神。瞻望白云,载深离绪。

5. 雅州只为造船急,所以如此,早与书莫听急,贼已至万,发兵恐少。此勅乃征高丽时事。

6. 石庵刘墉为荠原司农临,于仙舫斋庐梅花窗下。甲辰仲冬廿八日识。


题 跋:此文清晚年精绝之笔,前后注语尤为含蓄,所谓一字一明珠也。荠原乃曹文敏公文埴别字。甲辰为乾隆四十九年(1784),文清公正官太宰时,迄今一百十八年。光绪辛丑(1901 年)冬月朔,以重价购得,篝灯与姬人展观,竟忘夜永。忆去岁五月,赋悼亡未两月,遂遭家难,半生所藏,同归于烬。敢拟今日复有赏心之乐,岂天公之戏弄人耶。物理无常,不必以我有为快也。烟麓墨湘田舍偶志。 钤印:烟麓墨湘田舍

鉴藏印:通州李玉棻韵湖庚子后所收书画、瓯钵罗室珍秘、通州李均湖审定真迹

说  明:此卷为李玉棻旧藏。李玉棻(清代),字真木,一作贞蕤,亦号均湖、韵湖、畇瓠、蕴壶,自称虹月传师。颜所居曰传鉴堂,又曰褪袀馆,北通州(今河北通县)人。光绪十七年(1891)从军,后为直隶候补。同治四年(1865),开始撰著《瓯钵罗室书画过目考》;光绪二十三年(1897)成书,是为景其濬、曾协均、僧明基三家之集大成。


字:23.5×128 cm. 9 1 /4×50 3 /8 in. 约 2.7 平尺

跋:23.5×20 cm. 9 1 /4×7 7 /8 in. 约 0.4 平尺

RMB: 8,000-18,000


刘墉  楷、行书临古五种,局部


是卷亦为刘墉为曹文植所书,作于乾隆四十九年(1784),知为晚年笔墨,楷书、行书录写临古五种,分别为钟繇《荐季直表》、颜真卿《‍‍‍‍‍‍唐抚州麻姑仙坛记》、《寒食帖》以及李世民《枇杷帖》《雅州造船贴》。清人郭尚先曾慨叹:“晋唐元明诸大家得力全是个静字,须知火色纯青,大非容易,国朝作者相望,能符是语者,只有石庵先生”。可见刘墉书艺之精湛。是卷为李玉棻旧藏。



3875

黄  鼎(1660-1730)高山仰止

镜心  水墨纸本

雍正戊申(1728 年)作


钤 印:黄鼎之印、尊古、自怡

题 识:雍正戊申新春,写请艾堂老师相正,虞山黄鼎。


13×57 cm. 5 1 /8×22 1 /2 in. 约 0.7 平尺

RMB: 8,000-18,000


黄鼎,字尊古,又字旷亭,号闲浦、闲圃,又号独往客,晚号净垢老人。江苏常熟布衣。其初向王原祁学习元人画法,尤对黄公望研习较深。张庚《国朝画征录》即载“其临摹古人,咄咄逼真,而于黄鹤山樵法为尤长”。其后转师王翚,广临宋元,又融南北宗画法,形成自我面貌,一时名噪艺林。宫廷画家张宗苍为其弟子。

《虞山画志》评其“妙于皴法,兼北苑南宫之妙,是看尽九州山水而造绝诣者”。《归愚文钞》则言“石谷看尽古今名画,下笔具有渊源,尊古看尽九州山水,下笔具有生气。并称大家焉。”类此皆可见黄鼎画作为人所重。黄鼎的画作,除师法正统,而笔墨苍劲秀逸,气韵遒劲外,其生性好游,遍历天下,亦为其以真山实水为粉本,乃能一变蹊径,不滞于旧法。

上款人“艾堂老师”应为刘师恕(1678-1756)字艾堂,康熙三十九年(1700)选庶吉士、御史,参与修《康熙字典》《三朝国史》《政治典训》等。其子刘传馨,以贡生授詹事府主簿。师事黄鼎学习绘事。





▲ 同古堂坚持原创

感谢关注并欢迎转发,转载请注明出处



——END——


观书时自得新解,作事便应同古人


文:林妹妹,图:中国嘉德



约稿、合作,请扫描以下二维码

同古堂
于此处,赏古董器物,观千函百牍;于此处,读诗文书画,忆民国往事。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