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道周:兹山乎何筑,不与众丘同

文化   2024-09-22 20:19   福建  
▲黄道周自作诗草书手卷

艺术自媒体/ 同古堂、 撰稿人/ 林妹妹、图/ 上氏拍卖


明文学家李梦阳《空同集》中,有文《浩然堂记》,开篇即云:“浩然而塞于天地之间者,气也。人孰无之,然存之者寡焉。”而在明末清初,乱世之秋,盈盈有浩然正气者,黄道周必列其名。‍‍‍‍

徐霞客《滇游日记》中有言:“至人惟一石斋(即黄道周)。其字画为馆阁第一,文章为国朝第一,人品为海宇第一,其学问直接周、孔,为古今第一。”可谓至为允当。黄道周“气节”亦应是彪赫青史,隆武帝赐谥“忠烈”,乾隆皇帝则誉之“以身殉国,不愧一代完人”‍‍‍,赐谥“忠端”,道光皇帝下旨从祀孔庙,殊荣至极。‍‍

黄道周(1585-1646)

天启二年(1622),黄道周进士及第,选为翰林院庶吉士。这一榜,状元为文徵明曾孙文震孟,探花是编写《明史艺文志》的陈仁锡,金榜题名的“同年”还有倪元璐、王铎、徐石麒等,可谓星光璀璨,很多人后来成为朝堂砥柱人物,声势显赫。‍‍‍‍‍‍‍‍‍‍‍‍‍‍‍‍‍‍

进入仕途的黄道周,被指定为“经筵展书官”,为皇帝讲授哲学经典。其性高洁,行事刚正不阿,曾有札致胞兄称:“计吾生年以来,未有一言一事,内不可告于妻子,外不可告于朋友,幽不可告于鬼神,明不可告于黎献者。“足见君子坦荡,光明磊落。‍‍‍‍‍‍‍‍‍有诗“不识谁渔父,能箴楚大夫”、“莫教千古下,比屋诵离骚”亦是时时以屈原自勉,饱有忧国忧民之心。‍‍

然生未逢明主,黄道周“通籍二十载,历俸未三年”,官宦生涯大部分都流寓贬所或在故乡讲学。直至南明时,官至武英殿大学士兼吏、兵二部尚书的黄道周,募兵抗清,可惜大厦将倾,终不能力挽狂澜。兵败后的黄道周宁死不降,临刑前破指血书:“纲常万古,节义千秋。天地知我,家人无忧。“其以碧血荐轩辕,践行了士大夫为国尽忠、铁骨铮铮的最高气节坚守,堪称百代师表。

黄道周楷书《孝经颂》册,天津博物馆藏

奇倔之人有奇倔之书。黄道周的书法各体兼擅,行笔雄健奔放,一如“飞鸟出林,惊蛇入草”,又骨力内蕴,浩然之气浑厚,凛然有气概。宋荦《漫堂书画跋》称黄道周的书法:“所谓意气密丽,如飞鸿舞鹤,令人叫绝。“

晚明的书坛,风云际会,书家璀璨。而黄道周与倪元璐、王铎并称“三株树”,兼之傅山、张瑞图,又称“五大家”。诸家中,黄道周艺事、品行、学问等皆超尘出世,更为世人所重。近人张宗祥在《书学源流论》中曾言:“明之季世,异军特起者,得二人焉:一为黄石斋,肆力章草,腕底盖无晋唐,何论宋、元。“又说其是得天独厚之人。另有秦祖永《桐阴论画》说黄道周“深得二王神髓”,‍‍‍‍‍‍王文治《快雨堂题跋》亦云:“直逼钟王”,俱是不吝溢美,推崇之极。

黄道周的书法传世鲜少,只言片字亦为世珍。‍此次,上氏拍卖2024秋拍征得黄道周自作诗草书手卷,录写其自作诗五首,陈寿祺《黄漳浦集》中失载,对于黄道周文集有补阙之功,对于黄道周生平履迹、仕宦交游、读书治学等亦有直接文献意义,而卷后名家题跋累累,则更为难得。

Lot 692

黄道周自作诗草书手卷

水墨紙本 手卷



释文:十一日晋斌同林公植徐谢甫再集浩然堂……重阳后十日,道周又书。钤印:口院(一字漫漶不辨)、卓父真君、平居道虚生


后跋:


朱珔题跋:

是卷按之近人陈恭甫编修所辑,公集中五言律较夥,而此诗失载,浩然堂他处绝不及。其列诸友,晋斌盖徐姓。观集内,属有巧言,掩关握粟。适徐晋斌至,以焦易占之,即席同赋八章。送晋斌南还四章,及晋斌草堂成、楼居新成各十二章,则晋斌殆公常往还之侣。林公植亦见出漳关宿吼山雨滞庙湾。凣三惟徐谢甫无考,卷尾未署年,难定作于何岁,绎诗兹山乎筑口,或者系年谱所载契未至蓬莱峡营讲堂,乃扶筇上下,点定其处。令诸友得命意匠,未几复还,壮以守墓后与,但谱无堂名,终当阙疑。至拈青莲瀑布诗,天清风雨,闻为韵,雨乃仄音,用于首句末,而非韵脚,所以通其变。公诗例类然。陈君之编集也参校众本,兼得旁求,有从人帖者,有据浙中倪黄。合刻者有采自书轴幅者,致力可谓勤恳矣。然公之在朝,随起随作,曾入狱对簿,受廷杖谪戍辰阳,既颠沛尟宣,晷旗遭桑海。再赴召,军旅倥偬,俘馘累囚,时时处必非之地,而后正命,碧血已埋,临者多讳,翰墨之流落固宜。且公名重天下,往往得一册藏而不出,故门弟子若何氏瑞图麟书纪略云:遗稿散匿人间。吕氏叔伦大涤函书后言:先生玑壁在天,及渊者不居于此。洪氏思收文序又言:获诸漳上,未尝发屩走吴越间寻之,况今更历百八十余载,茫茫宇宙,乌从得知而访哉。嗟夫,公学术粹精而磅礴之气直塞天地,正与兹堂名浩然者,相脗合乎,泽留侪永,将争光日月,虽片楮单辞,犹应宝惜。是卷诗体兀傲,书法峭劲,确属公作无疑,因制跋并存其副,欲俟异日倘遇似此者续加援于,为公集补阙遗焉。道光乙未孟秋泾后学朱珔谨识。钤印:朱珔之印、翰林供奉


李兆洛题跋:

此心祗要问醒瞑,夸说留皮已枉然。大海波澜回便阔,神龙留爪露时偏。孔颜有道通三极,苏李何曾值一钱。可惜摩桫向陈跡,从谁融会性中天。敬题石斋先生自书诗卷,即用诗首篇原韵,后学李兆洛。钤印:兆洛之印。


吴钟骏题跋:

黄忠端公气节彪赫史册,近三山陈恭甫太史辑公遗集,录诗一十四卷,蒐采至为繁富,而是诗失载,盖未见此卷,故致阙漏。公书法劲拔,尝手书孝经百二十本,其真迹尚散播人间,往在家门曾获见之。此卷虽多剥蚀,然锋棱峭厉,劲直不懦,可想见公正笏王朝,百折不回之概,与手书孝经如出一辙,不寻以本集未载疑之。道光丙申孟夏吉日东吴后学吴钟骏谨识。钤印:臣骏私印。


马学易题跋:

闽峤投荒日,孤臣拜命时。杖痕双阙血,朝局半枰棋。慷慨忧时策,艰危渡海师。摩桫陈迹在,珍重胜和垂。敬题石斋先生遗墨,时在道光柔兆吞滩余月上浣浴佛日,长洲后学马学易。钤印:马学易印。


张岳崧题跋(一):

忠端公气节学行如日星渊岳,辉燿古今,偶及词章亦奇诡倔强,出人意表。此卷五诗不著年岁,陈恭甫先师裒公集复遗採载,然公诗非他人所能羼也。书法则公与倪文贞所论遒媚二字,为能自道。其得力处,要之不可于字画间求之。道光戊戌十月定安后学张岳崧获观谨跋。钤印:岳崧之印。


张岳崧题跋(二):

又案公有篮舆,追徐霞客百里乃及,相将于大峰岩,次兼访刘完公阻雨,分韵诗后,款署铜海黄某书于浩然堂,但未知是堂筑于何时何地耳。朱供奉前跋书此备考。岳崧又识。钤印:张岳崧印、子骏


陈宝琛题跋:

忠端遗墨世所宝贵,此卷逸诗孤本自道光中诸老题识又近百年。蠹蚀滋甚,为日本小贯庆治氏所得,重装属题,留观月余日,録存副本归之。庚申孟秋闽县后学陈宝琛。钤印:宝琛私印。


尺寸:①24.5×192.0cm 约4.2 平尺 ②28.5×232.0cm 约6.0平尺

说明:朱珔、李兆洛、吴钟骏、马学易、张岳崧、陈宝琛六家题后跋。


JPY: 5,000,000-8,000,000

RMB: 239,500-383,200



黄道周自作诗草书手卷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天启五年(1625),‍黄道周返回漳浦,移葬父亲到漳浦北山,并在北山建墓庐侍守常住,著书讲学,守孝三年,“茹蔬啜粥,不御酒肉者三年”。而后除外出做官任职、讲学之外,黄道周都居住墓旁,并对墓莹不断修缮。

崇祯十二年(1639),年已五十五的黄道周复还山守墓。‍《黄漳浦文选》载:“以前疏批旨有‘朋串’之语,乃于石养山中,垩庐之下,别构数椽,以列大雅。左曰十朋轩,……右曰九串阁……”。本卷黄道周自作诗,未署年款,有诗题:“十一日晋斌同林公植、徐谢甫再集浩然堂”,其中“浩然堂”,颇值究详。

笔者考,《钦定古今图书集成.方舆汇编.职方典》卷1105载:“北山别业:在县北郊里许,明黄道周庐墓处,一名石养山。阿中有浩然堂、十朋轩、九串阁、饶水石之胜。今废。”由此可见浩然堂、十朋轩、九串阁等,皆为北山别业一部分。

黄道周纪念馆

是卷书写黄道周自作五言律诗五首,其一诗云:“即时更种秫,留倚黄花天。”黄花多指菊花,是正直高洁象征,《礼记·月令》中记:“菊有黄华,而盈泽。”因此,诗文可见黄道周安贫乐道以及坚贞清洁的情感寄托。

款识中“重阳后十日”亦是菊花盛放之时,同时也是怀念先人、登高祈福、农事备收的时节。以黄道周对于父母的孝心,亦可揣是卷书写地点应是北山。

黄道周自作诗草书手卷,款识

而诗云:“兹山乎何筑,不与众丘同”,则见其气骨独标,风姿傲岸,与时俗相异,亦殊为契合《明史》所载:“道周以文章风节高天下,严冷方刚,不谐流俗。”

刘熙载《艺概》中有言:“书,如也。如其学,如其才,如其志,总之曰如其人而已。”‍‍‍‍‍本卷亦作如是观,书法结体有险峻峭拔之势,上宽下窄,用笔方圆兼备,时奇时正,布局舒朗,字字独立,偶有牵丝映带,而行气贯通,整体又质朴健劲,深得二王神韵,殊是潇洒超脱。‍‍

黄道周自作诗草书手卷,局部

黄道周自作诗草书手卷,局部

卷中所提及友朋徐晋斌、林公植、徐谢甫三人。笔者考《黄漳浦集》中有载徐晋斌、林公植。如《属有巧言,掩关握粟。适徐晋斌至,以焦易占之,即席同赋八章》《宿吼山同倪献汝、吕汉㦂、倪子新、林公植、陈殷子同赋八章》等,而徐谢甫无考。

《黄漳浦集》之《属有巧言,掩关握粟。适徐晋斌至,以焦易占之,即席同赋八章》

《黄漳浦集》之《宿吼山同倪献汝、吕汉㦂、倪子新、林公植、陈殷子同赋八章》

卷末朱珔、李兆洛、吴钟骏、马学易、张岳崧(二次)、陈宝琛等名家题跋,亦对本卷详加考释,书法亦赞誉有加,尤是诸家对黄道周之气节学行,无不钦仰。

朱珔题跋

朱珔题跋(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朱珔(1769-1850),字玉存,号兰坡,安徽泾县人,清代学者、文学家、辞赋家。其为学,不守一家之言,与姚鼐、李兆洛并负儒林宿望,鼎足而三。跋中,朱珔详尽考释本卷诸家,亦言及陈寿祺(1771-1834)、何瑞图(?-1658)、吕叔伦等,同时又称黄道周学术粹精而磅礴之气直塞天地,与浩然堂斋名契合,又诗体兀傲,书法峭劲,弥足可珍,亦可补黄道周文集之阙。

李兆洛题跋

李兆洛(1769-1841),字绅琦,更字申耆,号养一。江苏阳湖(今武进)人。中国清朝大臣、学者、文学家、 作家、藏书家、 地理学家、方志编纂家。 为阳湖派代表作家之一。跋中谓黄道周遗迹是神龙留爪,并以孔子、颜回、苏轼、李白相媲美。

吴钟骏题跋

吴钟骏(1798-1853),字崧甫,又字吹声,号晴舫,一作狂访,江苏吴县(今苏州)人。道光壬辰科恩科状元,官至江苏巡抚。跋中其赞黄道周气节彪赫史册,本卷书法锋棱峭厉,劲直不懦,如石斋百折不回之概。

马学易题跋

马学易(清),道光壬辰科进士,会元,吴县人,曾任江宁府知府。款识中“柔兆吞滩余月”是指丙申年(1836)农历四月。其作五言诗,盛誉黄道周忧国忧民之心,并称是卷应珍重。

张岳崧题跋

张岳崧(1773-1842),字子骏,又字翰山、澥山,号觉庵、指山。广东省琼州府定安县(今海南省定安县)人。海南在科举时代唯一的探花,官至湖北布政使(从二品)。与丘濬、海瑞、王佐并誉为海南四大才子,是海南读绝(丘濬)、忠绝(海瑞)、吟绝(王佐)、书绝(张岳崧)“四绝”中的“书绝”。

其双跋中赞黄道周学行如日星渊岳,辉燿古今,诗文出人意表,书法遒媚,同时言及徐霞客,并称黄道周《分阄十六韵》序中有款署“铜海黄某书于浩然堂”。是次徐霞客与黄道周晤面,为癸酉长秋(崇祯六年,1633),可见“浩然堂”筑造的时间上限即为1633年秋。

陈宝琛题跋

陈宝琛(1848-1935),字伯潜,号弢庵、陶庵、沧趣老人、听水老人,福州闽县(今福建省福州市)人。晚清大臣、学者,为末代皇帝溥仪帝师,亦是刑部尚书陈若霖曾孙。

跋中,其称黄道周墨宝世所宝贵,此为‍小贯庆治珍藏,录存副本后归之,亦见喜爱之至。笔者考,小贯庆治,日本留华学生,内藤湖南好友,曾任横滨正金银行北京支店长。

是作为黄道周自作诗五首,可补文集之阙,又书艺绝佳,钤印“卓父真君、平居道虚生”亦属于首见,意义亦重大,卷末名家题跋诸多,曾为日本正金银行小贯庆治珍藏,更是难得。‍‍‍‍‍‍‍‍‍‍‍

黄道周自作诗草书手卷


晚明之际,黄道周的书法能冲破赵孟頫、董其昌的笼罩,尤为不易。是次上氏拍卖2024秋拍亦征得董其昌行书史册,鉴藏印累累,另有诸家题《三苏像》亦佳制也。‍‍


Lot 697

董其昌行书诗册

水墨紙本 册页‍‍



释文:

敕赐百官午门麦饼宴恭纪。 社筵重举五朝仪,衎衎千官式晏迟。列鼎几承明主赐,回波不数近臣词。麦秋好及樱桃信,肉食能忘藜藿私。为问大酺颁汉诏,何如含哺颂尧时。 天门跌盪御筵宽,宣示来牟得岁欢。惟借宫云成夏屋,坐依文石序周官。畴风暗入瑶琴奏,鼎实将同玉粒看。从说九重劳肝食,也欣臣子遍加餐。 珑上云栖穫事兴,似于东作报秋登。亦知三秀为时贵,共託双岐是瑞徵。化国两暘蕃草木,天厨霜雪酿肴蒸。却恳只尺承思者,欲续嘉禾病未能。 尝新诏墨九霄温,簪笏晨趋建礼门。谷有嘉名居稷后,天临广宴陋膏屯。大烹已汁彤弓什,正席先叨熟釜恩。恰值百年还旷典,肃宗皇帝圣云孙。 九日凉糕宴恭纪 建章月晓听霜钟,有诏分甘庆泽浓。已见铁耕归甑爨,谁知粉米补山龙。馨香馋鼎飡英候,历落桓圭辑瑞容。圣主考文天雨粟,故拈糕字慰三农。 降霜应省百工劳,广陛长筵许共叨。天乐九成重用九,神霄高处即登高。但将观朵酣青女,底事归遗涴锦袍。等是授衣开令节,又从仙掌饫恩膏。 报国寺观古松 稷稷寒声古殿松,来从天竺饱霜封。将因问法调狂象,惟底非时起蛰龙。鳞甲迥依多宝塔,枝柯分列五家宗。故园亦有盘桓树,不是攒眉为听锺。慈慧寺访僧 神皋方丈室初地,盍簪盟花雨翻空。界松涛雑梵声小,恭如筏语宴坐閒。关(玉陵三日)情楼阁重,延眺千峰积翠横。 任丘道中 似将金甲寄春农,阡陌军容细柳同。如此四郊歌渡虎,肯令三秿歎飞鸿。 茂洲道中 春晚花飞欲尽时,轮蹄争凑药王祠。不知扁鹊姬燕日,肯信人閒俗可医。 昭君村 北使迎亲奉诏书,锦车从此换穹庐。交河衰草遗愁尽,可是婵娟堕地初。 涿鹿道中 逐北追犇踰涿耶,天山片石向胡夸。何当手袖凌云笔,只接渔阳鼓调挝。 督亢村 谁知燕地有西湖,沃野长堤督亢图。为问黄金台上客,得寻说剑酒人无。 天雄道中 莱公昔日镇天雄,锁钥关门百二重。北使也谙人物论,楼台无地仰高风。 寿万同吾金吾六十 凌烟勳业故嶙峋,乔木干寻重世臣。圮上开山传遁甲,秋中初月庆生申。时将祖砚陈束序,重典亲兵拱北辰。若向揽揆论盛事,丹台兼可画麒麟。 万都尉移居赐第 凌云材料化人营,锡瑞鸣珂意气生。雅尚肯骄三少贵,恩华曾历四朝平,悠然凤吹怀仙引。不尽鸿冥扈圣情。(时公主已逝公爵产馆)。十二楼台迷处所,惟馀星使得知名。 陈恭政磵云七十 石家孝谨间当代,苏氏文章甲九州。偕隐蚤安鸠杖赐,传经叠见风池游。(两太史)。东山丝竹閒中赏,北礀烟霞象外收。试向仙官问名籍,也应姓字冠丹丘。 广陵元日洲李宫允太虚 直从执苑割鸿沟,赋是相如史左丘。遂以空玄忘俗驾,(时予方首路),情多玄住任虚舟。衰年金马希良觌,千载云龙续胜游。雪裡官梅东阁路,天花点点散离忧。 大司寇胡公考绩 苃棠南国㝡怀恩,何幸联班奉玉尊。见说虞廷凭画象,宁谕千室应高门。阳春有曲人难和,云梦洆秋气可吞。圣主得贤频问履,新承天宠露华温。

钤印:董其昌印、太史氏


祁㝦藻题后跋:明史华亭自沈度……祁㝦藻记。钤印:㝦藻私印

端方题后跋:文敏此书沉著痛快……端方题。钤印:陶翁

鉴藏印:赵氏宝藏、坚白心赏、渭卿审定、王藻儒收藏图书、顾氏㺷藏、刘蔚文清玩、气清淨天无言、宝苏黄斋、渭林审定、庭礼曾读、并门刘氏蔚文图书印、补金珍祕、补读书斋曾藏、坚白墨缘、苏黄米斋、赵氏金石、顾氏珍藏、归安赵氏、定梅、十里荷香、緜津后裔宋忞符印信、刘天绣字蔚文号莲舟、金粟山藏经纸


说明:端方、祁㝦藻写后跋。

尺寸:23.0×13.0cm×28 约0.3平尺(每幅)


JPY: 800,000-1,600,000 RMB: 38,300-76,600



董其昌的书法,有“董字”、“董体”、“董书”之说,康熙皇帝曾誉:“华亭董其昌书法,天姿迥异。其高秀圆润之致,流行于褚墨间,非诸家所能及也。”所谓上有所好,下必甚焉,则“香光始一变,国朝竞学董”,可见其“独步天下”的显赫书坛地位。

而其“南北宗”画论以禅喻画,推崇“董巨”,梳理审美倾向,同样是艺林圭臬之言。私以为,遍观整个书法史,董其昌亦应作为“一代宗师”,可与米芾、赵孟頫、苏轼、虞世南、欧阳询、褚遂良、颜真卿等相媲美,而非仅以明朝“大书家”视之。

董其昌 行书诗册,场景图

是册为董其昌行书,书诗十五首,计28页,洋洋洒洒,颇为壮观。诗题分别为《敕赐午门百麦饼宴恭纪》《九日凉糕宴恭纪》《报国寺观古松》《任丘道中》《茂洲道中》《昭君村》《涿鹿道中》《督亢村》《天雄道中》《寿万同吾金吾六十》《万都尉移居赐第》《陈恭政磵云七十》《广陵元日洲李宫允太虚》《大司寇胡公考绩》‍等。

诗文载于《容台诗集》《董其昌全集》等,诗题略有不同,如《九日凉糕宴恭纪》作《敕赐百官午门凉糕宴恭纪》,《陈恭政磵云七十》作《寿陈太史尊公大方岳磵云七十》,《寿万同吾金吾六十》作《寿万同吾锦衣六十初度》,《万都尉移居赐第》作《太傅都尉万瞻明先生移居赐第诗以贺》等,余者不一一而足。

部分著录:严文儒《董其昌全集》2013年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是册为董其昌晚年所书,线条变化自然,字迹谨严流畅,用笔则清雅跳动,圆润挺拔,字里行间又透着散淡神采,亦有细劲沉雄之力,无柔媚之感。布局甚为舒朗,有“清风漂浮,微云卷舒”的流利错落。‍‍‍‍‍‍

其中《广陵元日洲李宫允太虚》,“玄”字末笔不缺,不避康熙讳。

“玄”字末笔不缺

册页封面题签:“董文敏诗册,渔邨藏,小钝题。”

董其昌 行书诗册,封面


“渔邨藏,小钝题”暂不可考。陈嘉楷(1864-1931),字也民,一作冶民,号渔村。河北蠡县人。清优廪生,历官知州。辛亥革命后回籍以书画自娱,工山水、墨梅,著有《渔邨书画录》《墨梅谱》等。吴曾善(生卒年不详),近代书法家。字慈堪,为吴钝斋之侄,因号小钝,江苏元和人。藏古砚八十三方,于抗战时失之。‍可作参考。

鉴藏印:归安赵氏

鉴藏印:顾氏珍藏

鉴藏印:十里荷香

鉴藏印:緜津后裔宋忞符印信

鉴藏印:定梅


本品鉴藏印累累,其中“赵氏宝藏、坚白心赏、渭卿审定、宝苏黄斋、渭林审定、赵氏金石、归安赵氏、坚白墨缘”等,应为赵滨彦(1856-1915),字坚白,号渭卿。归安(今浙江湖州)人,祖父炳言,官湖南巡抚。父景贤,死太平军,谥“忠节”。诗人北岛曾祖父。颇得张之洞赏识,曾任湖北候补道、广东制造局会办、两淮盐运使等职。《清实录宣统政纪》卷三十四载:“四月癸巳(二十日,5月28日)以广东按察使赵滨彦为湖南布政使。“

赵滨彦出身世家,所藏多巨迹,如2010年北京保利5周年春拍以4.368亿元成交黄庭坚《砥柱铭》以及中国嘉德2019秋拍以2.67亿元成交的赵孟頫《致郭右之二帖卷》等。

赵滨彦旧藏黄庭坚《砥柱铭》,4.368亿元成交,2010年北京保利5周年春拍

‍‍‍‍‍‍

“王藻儒收藏图书”为王掞(1645-1728),字藻儒,一作藻如,号颛庵、复轩,别署无住道人、西田居士、西田主人,江南太仓(今属江苏)人。明代首辅王锡爵曾孙,明太常寺少卿王时敏第八子。清朝官员。王掞进士出身。初为编修累迁户部侍郎。

王掞(1645-1728)

“补读书斋曾藏”或为沈维鐈(1778-1839),字子彝,浙江嘉兴人,清朝官吏。嘉庆七年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历司业、洗马,累迁礼部侍郎。沈曾植祖父,亦是曾国藩、林则徐的恩师。南归后主讲于杭州敷文书院、松江敬业书院。精通经学、音韵、训诂。藏书处为补读书斋,著《补读书斋遗稿》十卷。编纂《秘殿珠林》《石渠宝笈》《仁宗实录》《大清一统志》等。

鉴藏印:刘天绣字蔚文号莲舟

“并门刘氏蔚文图书印、刘天绣字蔚文号莲舟、刘蔚文清玩”,刘天绣(清),字蔚文,号莲舟,山西太原人。生卒年不详,工书法,精鉴别,博学嗜古,家中收藏书画甚丰。


纸张钤印:金粟山藏经纸


“金粟山藏经纸”,为最著名古纸之一,原是供奉用纸,有“第一古纸”之称。明董谷《续澉水志》称其为“藏经茧纸”、“硬黄茧纸”,因其造纸原料中有茧丝的成分,又称“其造法今已不传”。 

‍‍

册末祁寯藻(1793-1866)、端方(1861-1911)题跋。祁寯藻,‍清朝中后期重臣、诗人、学者、书法家。居官五十余年,忠清亮直,有“四朝文臣”“三代帝师”“寿阳相国”之称。


祁寯藻题跋


跋中,祁氏应刘蔚文所请盛赞董其昌书法超绝,其历数明代书家如沈度、沈粲、张弼、陆深、莫如忠、莫是龙等,而董其昌超越诸人,自成一家,与邢侗、米万钟、张瑞图等并称“邢张米董”,又称“南董北米”,然此三人书艺去董氏远矣。


端方题跋


端方,字午桥,号陶斋,清末大臣,金石学家。满洲正白旗人,官至直隶总督、北洋大臣。著有《陶斋吉金录》。跋中,端方称此册书法沉着痛快,与其所藏董其昌《女史箴》《婉娈草堂》用笔绝相似,为晚年佳作,并云为王掞、赵滨彦收藏。‍


综上,是册董其昌行书诗册,体量颇大,书法亦佳,大致曾经王掞(1645-1728)、刘天绣(清)、或沈维鐈(1778-1839)、赵滨彦(1856-1915)、或陈嘉楷(1864-1931)等递藏,祁寯藻(1793-1866)、端方(1861-1911)题跋,或吴曾善(近代)题签,钤有“金粟山藏经纸”,亦弥足可珍。


Lot 687‍‍

(宋~元)佚名(画)、(明初)诸家题   三苏像

水墨绢本 立轴



桂同德题:苏门父子道德文章……眉山也哉。慈溪容叟桂同德敬讚。钤印:慈湖清趣、天香后人

刘绍题:蜀栈开金牛……非公能伫归。新城刘绍。钤印:云林泉石、三清水气

乌斯道题:夺眉山之秀者……何其伟哉。四明乌斯道。钤印:和鸣国家、翰林后裔

胡隆成题:世之文章大家……千岁之伟望也。山阴胡隆成。钤印:水清玉□、□天秋月

郑真题:眉山自苏氏三父子……蜀天秋月。四明郑真敬赞。钤印:锁闱清致

贝琼题:余读苏文忠公……妙绝一时也。槜李后学贝琼。钤印:姑苏望□、得轩

黄章题:峨眉之山……直与眉山俱。华亭黄章。钤印:书作、光风霁月

陈宗问题:可观者真……秋旻也耶。东鄞陈宗问。钤印:薇恆清暇、大方伯章

楼巽题:余观众史绘苏门三父子……以啓诸先生之赞哉。后学楼巽敬跋。钤印:虎闱閒暇


尺寸:①126.2×38.0cm 约4.3平尺 ②画:17.8×31.5cm 约0.5平尺

说明:京都柳家旧藏。诸家题跋,带盒。此拍品不包含轴头。


JPY: 3,800,000-5,800,000 RMB: 182,000-277,800



“三苏”即苏洵、苏轼、苏澈三父子,均列名于唐宋八大家,三苏”并称始见于宋王辟之《渑水燕谈录》载:“苏氏文章擅天下,目其文曰‘三苏’,盖洵为老苏,轼为大苏,辙为小苏也。”清代名臣张鹏翮撰大门联赞三苏:“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四大家。”可见“三苏”之名垂后世,以及后人之钦慕。

是作绘“三苏图”,水墨绢本,未署款识,画像居中老者应为苏洵,头戴巾帽,额头略有皱纹,右边当为苏轼,长须垂下,而左边则是苏辙,神态相对稚嫩。三人衣纹线条颇劲利,神情亦较写实,笔法精妙,可知当非出自俗手。‍‍‍‍‍‍‍‍‍‍‍‍

(宋~元)佚名(画)、(明初)诸家题   三苏像,局部

画中题跋累累,计有桂同德、刘绍、乌斯道、胡隆成、郑真、黄章、陈宗问、楼巽等九家,题跋诸家多为元末明初之人,皆对“三苏”之道德文章推重,表达对百世垂裕之师的赞誉之情。‍‍

桂同德,明代教授,慈溪人。曾教授郡庠。以德行为本,笃信好学,淹贯经史,谨厚敦朴,闻于远近。有《容斋集》,世称容斋先生。‍‍‍

刘绍(生卒年不详)字子宪,以字行,号纬萧野人。建昌新城(今江西黎川)人。生活于元末明初。元顺帝至正(1341-1368)间曾北上奔走于中原、大都之间,以求功名,不遇。洪武初,曾官翰林应奉。诗载《元音遗响》。

乌斯道(1314-?)卒年不详,约在明洪武二十三年(1390)字继善,号春草,世称春草先生,又号四明山人。慈溪人。幼丧父,家贫好学。洪武二年(1369)应征至京编修《元史》,洪武四年(1371)举荐知奉化,后历官化州石龙及江西永新县令,为官清廉,当地立生祠祀之。洪武九年(1376)受文字狱牵连,谪役安徽定远。洪武十一年(1378)回乡。工诗文,文尚体要,诗寄兴高远,与兄乌本良(春风)并擅时名,有“江浙文章数二乌“之句。著有《春草斋集》《秋吟稿》等。《明史》有传。‍‍‍

胡隆成,明洪武年间人,山阴人,号萍轩,仕潜邸为长史。有诗:“米家名画可谁伦,爱此苕溪春晓村。“明郁逢庆《‍‍‍郁氏书画题跋记》载《王叔明天真像》存其诗跋。‍

(宋~元)佚名(画)、(明初)诸家题   三苏像,局部

郑真(1332-?),字千子,自号荥阳外史,鄞县人。博览群书,尤精《春秋》。元末,科举中废,遂潜心读书,有文名。洪武四年(1371),浙江乡试中举第一,后授临淮教谕。洪武十七年(1384)任满,进京入见,先后参加朝会达54次,颇得朱元璋欣赏。升任广信府教授。编纂有《四明文献集》,著有《荥阳外史集》一百卷。

贝琼(1314-1378),字廷琚,别号清江。初名阙,一字廷臣,号廷珍。明初文学家,诗人,少时曾从杨维桢学,年四十始领乡荐,客游江浙间。明初召修《元史》,官国子助教,后改中都国子监。曾祖贝珪,南宋理宗时,由平江(明初改苏州)迁居浙江嘉兴府崇德县(今桐乡崇福镇),在语儿溪上建宅定居。祖父贝谦,宋代太学上舍(始入学为外舍,经考核后,升为府舍、上舍),不仕。

黄章,明洪武年间人,长史,华亭人。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倪瓒《竹枝册页》画上有黄章、范寅仲题跋。

陈宗问,浙江宁波府鄞县人,以进士任工部主事,升前职,河南布政司参政。其为人有学有守,尤好激励后进。问学淹通,声名洋溢。《薛瑄全集》有载。

楼巽,暂不可考。据跋中钤印“虎闱闲暇”可知其应是国子监学生或教授。虎闱,古时国子学的代称。又据画中题跋位置,可见其至少应是元末明初之人,故此“三苏图”距今则年代或更为久远。

(宋~元)佚名(画)、(明初)诸家题   三苏像,局部

宋元书画存世鲜少,而本幅集多家元末明初时期名士墨宝,其之价值亦不言而喻也。‍‍‍‍‍‍‍‍‍‍‍

此次上氏拍卖2024秋拍,另有其余佳制,不一一尽足,届时藏家可登陆其官方微信或小程序,一窥究竟为宜。‍‍‍‍


Lot 691

祝允明《前赤壁赋》草书手卷

水墨紙本 手卷  1522年作

释文: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馀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鬱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客喜而笑,洗盏更酌。餚核既尽,杯盘狼籍。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款识:壬午改元秋七月望夜,浮舟石湖,时已三更,天色烂然,扒楞伽僧,余开灯澷书。枝山允明。钤印:祝允明印、祝睎哲

引首:本朝书法第一,王弇州评祝京兆书法,李登书”,钤印:逸我阁、如真、士龙

吴应钟题后跋:本朝书法推祝京兆为第一,由其出入旭素,悉纵横飞洒之致,阅此卷犹未极笔,岂居清夜游汎,神通意惬,故挥洒之妙如此。万历丙申季夏廿六日,赏鉴于李君年德生亭中。吴应钟幼元父记事。钤印:吴应钟印、幼元父

祝世禄题后跋:吾家京兆,后坡公五百年,秋夜湖泛,不灭赤壁之兴,赋心顾溢,走笔书此,驱旭素于毫端,欲舞欲飞,余从池昜李元宰白门旅邨见之借归,署中一历一快,居服神力口至耶,摹倣固不足仙姿之岁。戊戌秋日,祝世禄书于梧升居。钤印:濠上斋、世禄之印、世功氏、家在匡卢彭蠡间

鉴藏印:秘晋斋印

出版:《思文阁墨迹资料目录》第125号,中国画特集号,P63,图125,1982年,株式会社思文阁

尺寸:引首:145x34cm;内文:515x35cm;后跋:85x35cm

说明:思文阁旧藏。

2.饭田家(高岛屋)旧藏。


JPY: 38,000,000-68,000,000 RMB: 1,820,200-3,257,200



祝允明《前赤壁赋》手卷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祝允明《前赤壁赋》手卷


允明与文徵明、唐寅、徐祯卿有“吴中四才子”美名,又与文徵明、陈淳、王宠并称“吴中四大书家”。诸家之中,尤以祝允明书艺声名最盛,有“明朝第一”、“吴下第一风骨书”之说。如《艺苑卮言》中,王世贞即叹言:“天下书法归吾吴,祝京兆允明为最”。

本卷《前赤壁赋》洋洋洒洒,体量甚大,总长7米有余,书法纵横开合,奔放遒逸,正斜欹侧,天真烂漫,当中跌宕之致,变化无穷,线条之自如莫测,又如韩信点兵,不可端倪,笔意锋势,亦不拘一格,令人不禁惊呼真绝艺也。

祝允明《前赤壁赋》手卷,场景图


款识:“壬午改元秋七月望夜,浮舟石湖,时已三更,天色烂然,扒楞伽僧,余开灯澷书。枝山允明。“可知此《前赤壁赋》草书手卷作于嘉靖元年(1522)七月十五。是时,祝允明泛舟石湖,天色烂漫,心情舒畅,乃提笔漫书苏东坡名篇。

祝允明《前赤壁赋》手卷,局部

是作引首:“本朝书法第一,王弇州评祝京兆书法,李登书”,钤印“逸我阁”、“如真”、“士龙”。篆籀写就,字体结构匀整,线条苍劲有力,点画洁净,可见飞白,无丝毫迟滞之笔,同一”书“字,亦不雷同,字字亦各有其妙。

李登(1524-1609),字士龙,一字如真,上元(今江苏南京)人,精六书篆籀,嘉靖四十年(1561)拔贡,除新野知县,被聘纂修《上元县志》。不久辞职,居林下三十年,学者称如真先生。著述甚丰,如《冶城真寓稿》等,有散曲作品收于《南北宫词纪》,与各地戏曲家交往甚密。与姚汝循起白社、经社、游社、长干社,同社誊旧四十人。陈所闻、王文耀、从文蔚、王元贞等与焉。《金陵通传》卷十八有载。

祝允明《前赤壁赋》草书手卷,引首

祝允明《前赤壁赋》草书手卷,引首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笔者考,上海图书馆藏汪廷讷撰《人镜阳秋》,李登、祝世禄等为之序跋,李登撰《读汪昌朝人镜阳秋》,末署“万历庚戌秋九月既望,上元如真老生李登书”,祝世禄《人镜阳秋序》,末署“万历己亥夏,五赐进士第、南京吏科给事中、前知休宁县事、东汇东祝世禄书于白门公署之寄寄斋中”。另有王稚登、袁福徵、黄汝良、詹景凤、张凤翼等名贤作跋,亦可见李登、祝世禄与彼时文坛艺林往来之密切,殊有交谊。

其中,李登序跋所钤“如真”、“士龙”印鉴,无论篆法、布局、印面等,与本卷引首几乎如出一辙,应为相同印鉴,其之难得,可知也。

祝允明《前赤壁赋》手卷,局部


是卷祝允明《前赤壁赋》卷末祝世禄、吴应钟书跋。祝世禄题跋钤印”‍‍‍‍‍‍‍‍‍‍‍‍‍‍‍家在匡盧彭蠡間“,与其《人镜阳秋》序跋中所钤篆法、布局、印面等近乎一致,亦可知当为同一印鉴。

祝世禄(1602年前后在世),字世功,江西德兴人。万历‍十七年(1589)进士,考选为南科给事,历尚宝司卿。工诗,善草书。著有《环碧斋诗集》三卷,尺牍三卷,及《环碧斋小言》,均《四库总目》并传于世。

祝允明《前赤壁赋》草书手卷,祝世禄题跋


吴应钟题跋作于万历二十四年(1596)夏,亦言“本朝书法推祝京兆为第一”,出入张旭、怀素,有纵横潇洒韵致,而本幅神通意惬,亦是尽得挥之精妙。吴应钟,字幼元,号螺石,别号春寰,万历庚子举人,安徽怀宁人,诗人,与阮自华、黄𬭸等结海门社。弟吴应铉。

祝允明《前赤壁赋》草书手卷,吴应钟题跋

是卷鉴藏印“秘晋斋印”,爱新觉罗·载治(1839-1880),室名秘晋斋,喜收藏,亦能书画。清乾隆帝第十一子成亲王爱新觉罗·永瑆的曾孙。咸丰四年十二月,授多罗贝勒。 是印曾钤于故宫博物院藏西晋陆机《平复帖》、王铎《行楷万维诗》卷、《顾绣宋元名迹册》等,可知其重。

综上,此尺幅近19平尺的祝允明草书巨作,书法绝佳,酣畅淋漓,奔放自如,李登题写引首,吴应钟、祝世禄后跋,或曾为重臣李世达庋藏,对于祝允明的“京兆”时间考证,有直接文献意义。

而后为爱新觉罗·载治“秘晋斋”收藏,又流入日本,被日本三大百货之一的高岛屋创始人饭田新七珍藏,并出版于《思文阁墨迹资料目录》第125号,中国画特集号,P63,图125,1982年,株式会社思文阁。

出版:《思文阁墨迹资料目录》第125号,中国画特集号,P63,图125,1982年,株式会社思文阁


Lot 682

佚名(宋) 六祖大师

水墨绢本 立轴



说明:京都柳家旧藏。附极书。双盒,此拍品不包含轴头。

尺寸:88.5×35.5cm 约2.8平尺


JPY: 2,800,000-3,600,000 RMB: 134,100-172,400



佚名(宋) 六祖大师,局部

佚名(宋) 六祖大师

两宋时期,日僧时有前往中原求法修行,学成归国后,日本禅宗信仰日渐笃诚,信者皈依愈众,文人亦借“禅法”以助清幽,这些随佛法西传的宋元“禅画”更被日本贵族奉为“圣物”,竞先迭传,保存至今。


本幅“六祖大师”,纯以水墨,技法高古,绘事纯熟,衣纹笔法顿挫有力,起讫分明,写一樵夫山野砍柴画面,古木粗壮,枝桠斜伸,樵夫赤足,体态微屈,一手持锄,另一手则作捆柴状,并持有佛珠一串,寓之向佛的笃诚,并昭示“樵夫”的真实身份。


六祖慧能是岭南人,少年时因家贫以砍柴卖柴为生,因心慕佛法,遂北上湖北黄梅,向禅宗五祖弘忍大师求法,并继承了东山法脉并建立了南宗,弘扬“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的顿悟法门。禅宗自达摩祖师开始,经二祖慧可、三祖僧璨、四祖道信、五祖弘忍后,传至六祖慧能。此后,禅宗不再传实物的衣钵。


Lot 688

吴韵(明) 月下梅鹤

设色绢本 立轴



款识:四明山人吴韵。

说明:带盒。

尺寸:161.8×104.5cm 约15.2平尺


JPY: 300,000-600,000 RMB: 14,400-28,700



“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此四明山人吴韵写“月下梅鹤”,尺幅殊大,工笔勾勒与水墨写意结合,画中绘有仙鹤独立,回首侧望,笔墨工细,翎毛毕现,可谓栩栩如生。


吴韵(明) 月下梅鹤,局部


辅以梅花斜出,疏影暗香,天际月亮半没于云,更烘托出梅香的清幽淡远,亦有“梅妻鹤子”的高洁。又写竹子、兰草、野花、湖石等丰富画面,亦与“梅鹤”之雅致相得益彰,别出新格。是作富有明代院体画“工整秀丽”风格,款署“四明山人”,揣或亦应受吕纪影响。


吴韵(明) 月下梅鹤,局部


Lot 704

王鉴(1598-1677) 草阁吟秋

水墨纸本 立轴 1627年作



款识:草阁吟秋倚晚晴,云山满目夕阳明。诗成喜有相过客,识取渔梁拄杖声。天启七年,丁卯夏写,松崖樵者王鑑。

钤印:“湘碧”、“王鑑之印”、“临池清兴”、“松崖道人”

鉴藏印:“绣里书屋”

说明:带盒。

尺寸:137.5×62.5cm 约7.7平尺


JPY: 1,500,000-3,200,000 RMB: 71,900-153,300



明末清初,画坛以“四王”声名最为显赫,“四王”者,即王鉴、王时敏、王原祁、王翚,众人交契,亦师亦友,皆为艺林扛鼎之人。“其中,王鉴与王时敏年纪相仿,在画坛所谓“正宗山水”体系中,有开继之功,故又称“二王”,此足可窥王鉴绘事技艺至深也。


其为明代文坛“后七子”领袖王世贞曾孙,因避讳康熙皇帝“玄”字,故后世著录,多载为“元照”。此外,王鉴为崇祯六年(1633年)举人,后仕至廉州太守,故又称“王廉州”。吴伟业曾将王鉴、王时敏与董其昌、李流芳、杨文骢、张学曾、程嘉燧、卞文瑜、邵弥等并称“画中九友”,并作《画中九友歌》。其中《画中九友歌》,云“谁其匹者王廉州,神姿玉树三山头。”亦可知其对王鉴之推崇备至。


王鉴 草阁吟秋,局部


此“草阁吟秋”,款署“天启七年,丁卯夏写,松崖樵者王鉴”可知作于1627年,时王鉴正值而立之年。题画诗语出唐寅的《题画十首》,诗文甚为契合画意。画中苔点细密,以披麻皴画山石,笔墨秀润,层峦连绵,奇峰崛起,烟林清旷,有咫尺千里观感。中景处飞瀑如注,云雾缭绕,有轻润之气,屋舍半掩,一人倚窗长眺,另写一樵夫担着柴火,缓缓下山。近景处则古木葱郁,水阁临岸而建,溪水潺潺,两高士对坐闲谈,神情惬意,另一高士持杖,立于桥头,应是访友而来。‍


整作构图饱满,浓墨苔点,得韵律及节奏感,山石皴擦亦有浓淡之别,而远山蒙蒙,则层次亦分明,似无穷尽,一派可游、可居之景,可见笔墨技法颇是不俗。


王鉴 草阁吟秋,局部


鉴藏印“松鹤道人”,孔振铎,字天木,号觉庵,别号五还道子,又号松鹤道人,寿光人。是书见民国《寿光县志·撰述目录》,提要云:“负姿岸异,迥出尘表。晚年好游山水,蓬莱、泰岱与青郡诸名山,足迹殆遍。又远游吴越金山、虎丘、西湖各胜地,凡所到皆有题咏。昌乐阎太史世绳为之序。”或可作参考。




▲ 同古堂坚持原创
感谢关注并欢迎转发,转载请注明出处

——END——

观书时自得新解,作事便应同古人

文:同古堂,图:上氏拍卖


约稿、合作,请扫描以下二维码

同古堂
于此处,赏古董器物,观千函百牍;于此处,读诗文书画,忆民国往事。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