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保利 | 寄心宸翰龙鳞动,髹作瀛台照殿红

文化   2024-06-03 18:09   福建  
▲中国古董珍玩

艺术自媒体/ 同古堂、 撰稿人/ 林妹妹、图/ 北京保利




韩愈称毛笔为“中书令”,杜甫有诗:“笔架沾窗雨,书签映隙曛”,欧阳修《实笔》中,亦记苏舜钦语:“明窗净几,笔砚纸墨,皆极精良,亦自是人生一乐!”类此皆为文房的较早论述。

而南宋林洪《文房职方图赞》将文房用具十八种拟为“十八学士”,各予官职、名姓和字号,白描绘图并作辞赞之,如称砚台为“石端明”、笔架为“石架阁”、印章为“印书记”等,此举殊为文雅,又以小见大,饶有趣味。祝允明亦赞此书“寓史法于谐调,称名小而聚类大”。

南宋林洪《文房职方图赞》滑动图片查看更多
文房鉴赏的专著则如赵希鹄《洞天清录》、屠隆《考槃余事》、高濂《遵生八笺》以及文震亨《长物志》等,词清调雅,凡几榻有度,器具有式,位置有定,可鉴古,可游心,影响殊深。另有江之兰《文房约》历数书房中不宜为事二十余条,包括“狼藉文史、雅器无次序、不滌砚、乱画几案、吃烟云雾塞空”等,亦可见文房承载着文人的精神,风致盈盈,不可不讲究。

此次,北京保利2024春拍“中国古董珍玩”板块,其中“禹贡—从永宣至宝到雍乾秘珍”“挹古芳—宫廷艺术与重要瓷器、玉器、工艺品”专场,佳制繁多,或匠心独具,或精巧雅致,诚是契合“虽小道,必有可观者焉”审美旨趣。笔者拟择其部分,略作窥斑知豹足矣。


禹贡

从永宣至宝到雍乾秘珍


(滑动图片查看更多


6417

明永乐 乾隆御题诗剔红茶花盖盒

“大明永乐年制”款

御题诗钤刻“古稀天子”“犹日孜孜”二印

D:23.3 cm,H:7.7 cm

备注:

1.法国贵族P-L(1826-1896)旧藏;

2.法国私人收藏;

3.法国拍卖行( Mathias & Oger-Blanchet),2019年12月09日,编号57



永乐雕漆因用漆精良,雕刻圆熟劲健,磨工精细光洁,历来为宫廷、文士所推重。《长物志》有载:“雕刻精妙者以宋为贵……盖其妙处在刀法圆熟,藏锋不露,用朱极鲜,漆坚厚而无敲裂。所刻山水、楼阁、人物、鸟兽皆俨若图画,为佳绝耳。元时张成、杨茂二家亦以此技擅名一时。国朝果园厂所制刀法,视宋尚隔一筹,然亦精细。其中“国朝果园厂”即永乐宣德时期宫廷制作漆器的御用作坊。

《明内廷规制考》亦记:“至内造,如宣德之铜器、成化之窑器、永乐果园厂之髹器、景泰御前作房之琺瑯,精巧远迈前古,四方好事者亦于内市重价购之。

此“明永乐 乾隆御题诗剔红茶花盖盒”盒为“蔗段式”,盖面和立墙在黄漆素地上雕红漆花纹。盖面饰十数朵山茶花,其中五朵已经盛开,八朵含苞待放。椭圆形叶穿插其间,前后掩映,布局饱满,生意盎然。立墙顺时针方向依次装饰菊花、蔷薇花、山茶花、牡丹花、石榴花,两两成组,俯仰相间。

盒内及外底髹褐漆,外底左侧有“大明永乐年制”楷书针划款,刻款的部分线条与漆器的干裂纹路契合,可知为永乐年间刻款,而非后朝所加。

而肥厚的漆层最下端,有一道明显的乌色漆线。《髹饰录》中有载:“其有象旁刀迹见黑线者,极精巧”,同时期为《髹饰录》作注的杨明则在旁补充又言:古人精造之器,剔迹之红间露黑线一二带。一线者或在上,或在下;重线者。其间相去或狭或阔无定法;所以家家为记也。”亦可见本品为明早期宫廷精造剔红器物。



(滑动图片查看更多)

盖盒内阴刻填金乾隆御制诗“咏永乐雕漆茶花盒”,诗云:“别翻花谱样,图作宝珠丛。朵朵能承露,枝枝如受风。雕几泯痕迹,深浅谢皴烘。以置趯台里,真称照殿红。”诗中乾隆称此茶花盒所刻花卉纹样,花朵承露,枝条摇曳,宛若天成,几未见人工痕迹,而漆层厚实,朱红色泽映照大殿,美不胜收。

此外,“照殿红”为山茶花的名贵品类,亦是红宝石别称,宋人周密有“凡首饰衣领皆绣牡丹,首戴照殿红一枝。”句,故亦有一语双关之妙。


(滑动图片查看更多)

而“趯台”即瀛台,顺治、康熙年间曾两次修建,是帝王、后妃的避暑、游览地。乾隆皇帝曾写《瀛台胜景图》,亦作《瀛台记》:“盖瀛台惟北通一堤,其三面皆临太液,故自下视之,宫室殿宇,杂于山林之间,如图画所谓海中蓬莱者。”晚年时,其还吟诗慨叹:“十五读书处,匆匆五十年,回思读书此,六十阅春秋。岛尽南,有旧台基。”亦设“瀛台宗亲宴”,命画“瀛台赐宴图”等,画中大小官员、仪仗侍从二百余人,各人冠服装束一丝不苟,颇是壮观。而将此“茶花盒”陈设于瀛台,又歌咏之,喜爱之心自然溢于言表,意义亦非比寻常。


乾隆《瀛台胜景图》,1749年作
诗文著录于《清高宗御制诗》,为乾隆五十年所作(1785)。时乾隆皇帝75岁,以“古稀天子”自称。根据前后的诗文看,此诗应是三月之后,四月十六之前所作,正值繁花璨烂之际。诗后署款“乾隆御题”,并钤刻“古稀天子”“犹日孜孜”二印。

乾隆玺印中,如“所宝惟贤”“德日新”“敬业”“犹日孜孜”“自强不息”等,俱是表达励精图治,不敢稍驰怠政之心。而本品满刻花卉纹,寓之“一片繁华”,展现饱满丰盛太平之气,寓意殊为吉祥。


诗文著录于《清高宗御制诗·五集》卷十五

目前据统计,两岸故宫博物院馆藏明代漆器带乾隆御题诗的漆器预计总数不超过40件,可知其珍。而流通于市场的,除本品外,只有1976 年,出现在伦敦拍卖会上的“明永乐 乾隆御题诗剔红双凤莲花盏托”,其曾是英国大维德爵士的收藏,后被重要漆器收藏家李经泽购入,2008年时以近三千万价格释出,至今仍未漆器拍卖最高价。



明末清初 剔红婴戏二层套盒(乾隆御题)

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明永乐 剔红山茶花纹圆盒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6416

明宣德 剔红牡丹纹香盒

“大明宣德年制”款

D:13.5 cm,H:5 cm

备注:日本重要私人旧藏



此“明宣德 剔红牡丹纹香盒”,盖面及盒缘髹朱漆,盒内及器底髹褐漆。朱漆厚重,褐漆光润。外壁以繁缛华丽的剔红工艺满饰,盖心一朵牡丹盛开,花朵硕大,周围四朵含苞待放,牡丹枝叶繁茂,自然生动,恣意舒展,与娇羞的花苞形成鲜明对比。盖缘同饰牡丹花叶纹,亦是刻工古茂,雕漆浑厚圆润,与盖面相映成趣,色泽亦蕴亮。


器底近足处一隅有刀刻“大明宣德年制”单行楷书款,字体隽秀工整。在雕漆底部刻有明确的年号款识,以明永乐为开端,其后宣德以继之,而宣德以后罕见刻有年款的雕漆器。细观本品刻款位置,宣德刀刻款下隐有涂改之处,观此器型纹饰,或为宣德时期遮盖永乐针刻款之作。


相似例可参考北京故宫博物院旧藏宣德款剔红盖盒,见《中国漆器全集·卷五》,1995年,福建美术出版社,图46。台北故宫博物院同藏一例,出版于《和光剔彩:故宫藏漆》,馆藏编号故文000088N;另一例参考仇焱之所藏例,收录于《One Man's Taste.Treasures from the Lakeside Pavilion》,鲍氏东亚艺术博物馆,日内瓦,1988-89年,编号L11。


明永乐 剔红牡丹小圆盒

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6418

明弘治 剔黑花鸟大盘

“弘治年滇南尹禄造”款

D:41 cm

展览:保利艺术博物馆“海内外藏宋元明清漆器特展”,北京,2012年5月5日-15日,030号

出版:保利艺术研究院编,《保利拍卖十五周年精品集·古董珍玩卷(下)》,编号589,北京,文物出版社,2020年



明代中期,云南制作漆器的记载诸多,如晚明沈德符《万历野获编》记载:“唐之中世,大理国破成都,尽掳百工以去,由是云南漆织诸技,甲于天下。……元时下大理,选其工匠最高者入禁中;至我国初收为郡县,滇工布满内府,今御用监、供用库诸役皆其子孙也。其后渐以销灭,嘉靖间又敕云南拣选送京应用,若得旧云南,又加果园厂数倍矣。”


此外,明天顺年间的王佐补证的《格古要论》中剔红一条曰“剔红器皿无新旧,……今云南大理府专工作此。”在堆红一条中曰:“假剔红用灰团起,外用原漆漆之,故日堆红,今云南大理府多有之。”另有巡抚云南都御史王诏等奏:“金银器皿镕化之,与宝石、珍珠、象牙、漆器等物解送户、工二部备用”,亦可见云南曾进贡漆器。


此盘为圆形,圈足,盘内外红漆素地之上满雕黑漆花纹,盘内作葵瓣式开光,开光内外雕刻同样的花鸟纹,有菊花、莲花、石榴花及栀子花等,若干只小鸟栖息在树枝上。细部的纹饰处理多采用斜刀阴刻的方法,线条流畅缜密而快利;画面布局繁密,花叶相连,雀鸟停驻其间,神态鲜活。盘面边缘一隅刻划“弘治年滇南尹禄造”楷书款识。整器雕漆风格特色,图纹雕刻皆精,但漆层较薄,为文献记载中“滇工”所制,颇具研究价值。

尤为难得的时,宣德以后,从正统到正德(1436-1521 年)计六朝,几乎看不到刻有年款的雕漆器。而本品款识中明确记录有时间、地点和人物,雕刻技法与云南雕漆吻合,殊为难得。除本品外,尚有一件流往海外的滕王阁剔红盘,刻有“弘治二年平凉王铭刁”款识。


元 花鸟堆黑盆

日本涉谷区立松涛美术馆藏

元 剔黑花鸟圆盘

美国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


6419

明 剔红高士雅集图扇骨

L:34.5 cm

备注:省吾庐珍藏


此“明 剔红高士雅集图扇骨”正圆扇头,两端以剔红雕漆为饰,上下皆以锦文为地,写高士雅集场景,其一崖岸繁荫下,高士或持杖,或手捧书卷,四周林木葱葱,云山缭绕,而近景处持杖老者与仆童缓缓而行;其一古松下,刻两老者,或站或坐,神情怡然,下部分又雕文士在拱桥相遇,戴帽者手拿折扇,亦细腻刻画。整作将高士三两相携出游,而山水云天之逸呈现于方寸之间,朱漆厚重,刀法爽利,可称袖中雅物。



6420

明 剔红八仙贺寿扇骨

L:34.2 cm

备注:省吾庐珍藏


此“明 剔红八仙贺寿扇骨”,底部做圆形和尚头扇钮,内嵌四瓣花纹螺钿。细密锦文为地,八仙身份依据穿着、法器等一一可辨,如张果老手持渔鼓,蓝采和与何仙姑、韩湘子分别拿花篮、荷花、笛子等,错落而立。而上半部分祥云缭绕,岩峦委迤,或寿星骑鹿,或王母驾鹤,构图繁密,题材吉祥,人物亦是生动形象,神情间洋溢着欢乐,而剔红又浑厚,色泽鲜艳,包浆浓郁,更具神采。



6413

明万历 青花五彩龙凤笔船

“大明万历年制”款

L:31.5 cm

备注:亚洲重要私人旧藏



笔船是盛放毛笔的文房用具。毛笔横卧在船中笔搁上,一只笔船上可放置三四支笔。明代屠隆《考盘余事》中记载了使用方法:“此与直方并用,不可缺者。”高濂《遵生八笺》亦有载笔船:“有紫檀乌木细镶竹蔑者,精甚。有以牙玉为之者,亦佳。”


本品呈长方形,倭角,撇口,随形圈足。通体五彩纹饰,内设笔搁。底心笔搁上方绘一跃龙,下绘一对龙凤腾跃于祥云瑞霭之间,底部间绘江崖海水,内、外壁绘龙凤戏珠彩云纹。器底双长方框内青花书“大明万历年制”楷书直款。


由此器上的纹饰可知,应为明代宫廷御用之物,传世少见。龙主阳为天,凤主阴为地,并辅以华丽富贵的纹饰,为宫廷用器中之精品。另据《江西省大志》中《陶书·御供》记载,自万历十一年始,烧造御瓷品种大增,其中瓷质文房种类繁多,本品笔船即为其例。



6401

明 白玉龙纹山形笔架

(附泰祥洲写真绘画)

W:9.5 cm

备注:日本京都三代递藏



本品为白玉雕刻螭龙纹笔架,玉料细腻油润,色泽净白,技法繁复精湛,参以透雕、圆雕、浮雕等,但见螭龙盘绕,形体健硕,圆浑有神,筋骨遒劲,而海水江崖为饰,螭龙首尾相望,生动古拙,线条流畅,饱有威严之气,亦不乏有类“太湖石”的文气与韵致。


海水江崖纹,常饰于古代龙袍、御瓷等重要代表帝王身分之特有器物,寓意福山寿海,也带有着“一统江山”的含意。北京故宫亦藏有青玉龙纹笔架,为同题材作品,均可为参考。另附有泰祥洲写真绘画。泰祥洲,1968年出生于宁夏银川,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绘画系博士,艺术家。


泰祥洲写真绘画



6429

清乾隆 御制画珐琅墨彩“雪事八咏”御题诗小笔筒

“乾隆宸翰”“惟精惟一”印

H:9.4 cm

展览:“弘历的世界——乾隆御制诗文稿、兰亭图帖缂丝卷暨重要宫廷艺术特展”,保利艺术博物馆,北京,2021年04月23日-05月10日

出版:

1.《保利拍卖十五周年精品集·古董珍玩卷(上)》,保利艺术研究院编,编号407,北京,文物出版社,2020年;

2.《弘历的世界》,保利艺术博物馆编,编号97,上海书画出版社,2021年。

备注:晚清重臣上海胡湘林家族旧藏



包装盒

本品为清乾隆御制画珐琅墨彩,呈直筒形,通体施白釉,釉水白皙明润,其胎体较厚,口沿宽平,上施金彩;口底相若,足沿内挖成圈足,打磨圆润,上再敷以金彩,熠熠生辉,为清代高级御窑之典型修足方式。足底及内壁通施松石绿釉,色泽雅致匀净。


外壁以墨彩隶体书“雪事八咏”御题诗,作于雍正癸丑年(1733),即雍正十一年。诗文后落“乾隆御制”款,下钤“乾隆宸翰”白文、“惟精惟一”朱文印两枚。



(滑动图片查看更多)

诗题分别为“东郭履雪、苏卿啮雪、袁安卧雪、谢庭咏雪、王恭涉雪、孙康映雪、陶谷烹雪、程门立雪”,富有文人雅逸,亦每诗必有典故。

诗文著录《清高宗御制乐善堂全集定本·卷二十八》

一例与本品极似者,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曾展于《华丽彩瓷:乾隆洋彩》,台北,2008年,编号58。此式作品档案可见乾隆七年《活计档》所载之:“洋彩诗意圆笔筒二件、洋彩诗意方笔筒二件”,十七年时,乾隆皆曾诏命使用在位后所作之御制诗词,而非亲王时期《乐善堂全集》所录之篇章(见嵇若昕,〈从文物看乾隆皇帝〉,《乾隆皇帝的文化大业》,台北故宫博物院,台北,2002年,页233。)故此式笔筒可能造于乾隆七年,但定不晚于乾隆十七年,并应为出自唐英之手。


滑动图片查看更多

1.清乾隆 粉彩墨书御制诗圆笔筒,“乾隆丙辰夏月御题”“大清乾隆年制”款“乾隆宸翰”“惟精惟一”印,日本细川家族旧藏,香港苏富比,2014年10月8日,编号3106,成交价:1384万港币

2.清乾隆 墨彩题诗笔筒 张子厚捐赠 故宫博物院藏

3.清乾隆 矾红彩题诗笔筒 孙瀛洲捐赠 故宫博物院藏

4.清乾隆 矾红彩题诗笔筒 清宫旧藏 故宫博物院藏

5.清乾隆 矾红彩“夏日图居即事五首”御制诗笔筒,苏富比香港 2011年4月8日 Lot2809,成交价602万港币


本品同北京保利2018秋拍之“清雍正粉彩过枝八桃五蝠福寿双全盘成对”同为上海晚清重臣胡湘林先生及其家族旧藏。



清雍正 粉彩过枝八桃五蝠福寿双全盘成对

北京保利 2018.06.19,Lot5179
成交价:RMB50,600,000

胡湘林(1857-1925),又名湘霖,字揆甫,号竹泉,江西南昌新建县联圩乡治坪洲人。为道光时期都察院左都御史,胡家玉第四子。胡湘林幼承庭训,精通经史,为光绪元年(1875)乙亥科举人,光绪三年(1877)丁丑科会试中二甲六十一名进士,钦点翰林院庶吉士。胡湘林乃中国近代海军创始人之一、北洋水师推动者。八国联军攻打北京,慈禧太后与光绪帝向西逃往西安,曾向慈禧太后应答西安城详情,使胡湘林得到重用。



6434

清乾隆 仿树桩紫砂随形笔筒

H:22.5

出版:《紫泥—王度宜兴珍藏册》,奇园国际艺术中心,页259,1993年

备注:王度旧藏



清人汪文柏曾诗云:“人间珠玉安足取,岂如阳羡溪头一丸土”,歌咏宜兴紫砂为世人钟爱,其价亦昂。苏轼亦有诗云:“买田阳羡吾将老,从初只为溪山好。”至今为人所乐道。


本品为紫泥仿梅花桩笔筒,截取一段为形,栩栩如生,如根雕,笔筒外壁浮雕枝干肌理,瘦骨嶙峋,而斜出小枝,其上花苞点点,又有老干新发的生机,亦隐露着梅花之凌寒傲霜、坚毅古苍的特征。整器朴质传神,盆底部亦有参差错落的树洞于其中,可见制作之用心,充满文人雅趣,或为定烧御呈之物,殊为可珍。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品


6434

清乾隆 洞石“宸翰”小玺

L2.4×1.1 cm,H3.4 cm,重19g

著录:

1.《故宫博物院藏清代帝后玺印谱》 第五册 乾隆卷一 页三〇;

2.《故宫博物院藏清代帝后玺印谱》 第八册 嘉庆卷一 页六九;

3.《故宫博物院藏清代帝后玺印谱》 第十册 道光卷 页七〇



遍观清朝历代帝王,乾隆无疑是对儒家文化最为重视,并浸淫其中,且功绩斐然者。其自为皇子起,已是笔耕不辍,未尝稍怠,诗文书画皆有涉猎研习,所作亦时有超出众人之表,并自诩为“读书人”。在乾隆“崇尚艺事”的影响下,乾隆一朝的词臣,亦是名家辈出,如汪由敦、张照、梁诗正、钱陈群、沈德潜等学问充裕,词藻清新,享有声名。


《乾隆帝写字像》,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本品“清乾隆 洞石‘宸翰’小玺”,对比材质、体量大小以及印文篆法布局都与《乾隆宝薮》的记载相合,可知为乾隆专门用于临池挥毫后专用之小玺。此玺是乾隆众多三方一组的组玺中的一方,与“几暇鉴赏之玺”、“乾隆御赏之宝”为组玺。至嘉庆帝时则将“宸翰”与“思无邪”、“亮天工”组合成新的组玺,而到了道光帝时又将“宸翰”与“神品”、“思无邪”再组成新的组玺,三朝延用。




清乾隆 弘历绘《盘山图》轴(局部)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是玺印见钤于“乾隆癸酉弘历御笔 盘山千尺雪图石渠宝笈三编”(北京故宫博物院藏)、“乾隆丙寅御题 王翚山水册第四开仿庐鸿草堂图”(台北故宫博物院藏)、“乾隆戊辰御题 元赵孟頫鹊华秋色一卷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乾隆戊子御题 清杨大受花鸟册第十二幅 石渠宝笈三编”(台北故宫博物院藏)、“乾隆戊寅御题 唐刁光胤写生花卉册第六幅(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御题签 内府珍赏神品)等,可谓著录累累,使用亦是频繁,时间跨度则至少近半个甲子,可见乾隆之喜爱。


清乾隆 弘历行书临董其昌仿柳公权书兰亭诗卷(局部)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陈枚 《耕织图》(局部)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6435

清中期 韩天衡刻乾隆田黄冻博古钮“乐在其中”大方章

印文:乐在其中

3.1×3.1 cm,H:6.3 cm,重:156g

出版:《韩天衡鸟虫百印》,韩天衡著,上海画报出版社,2006年,页22-23

备注:上海文物商店旧藏,附有2002年07月25日购买发票



出版物封面


拓片


边款:大樑仁兄出乾隆田石属制“乐在其中”印。夫兄之乐亦吾之乐也,乐贵有寄托,乐贵得赏音,乐乎乐乎,乐为人生第一快事,唯乐者,可得永年也。质之许兄,以为善否?壬午大雪,豆庐生天衡。


韩天衡,师从方介堪、方去疾先生治金石及印学;从马公愚、陆维钊先生习书法;从谢稚柳先生攻国画及美术理论。现任中国文化部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篆刻艺术院顾问、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书法家协会篆刻艺术委员会副主任、上海市书法家协会首席顾问、西泠印社副社长,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作为当代印坛泰斗存在,其治印别开新境,又课徒授艺,泽被印学后人,声名彰显。


此韩天衡2002年应“大樑仁兄”刻乾隆田黄冻博古钮“乐在其中”大方章,以其经典的鸟虫篆技法,布局巧妙,“乐”字占一半,其余三字分列其旁,鸟虫形态略脱形迹,艳而不媚,有明显的写意风格,而稔熟老辣的线条又相互呼应,映照成趣,长边款亦可谓铁笔纵横。印文语出《论语·述而》:“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知足常乐,乐于所好,人生乐事也。


印章材质为珍贵的寿山田黄石,包浆浓郁,色泽呈桂花黄,肌理萝卜丝纹清晰可见,绵密欲化,材质硕大,正章,印面三公分有余,重达156g,可谓巨制。田黄石贵为石帝,无根而璞,无脉可寻,原石形状亦多见棱角,以克论价,裁制为章,价值陡升,然因田黄切章,极易漏白或出现杂质、裂格等诸多不确定因素,因此此举风险极大。一枚田黄印章,如若色泽浓黄均匀,萝卜丝纹细腻,质地尚可,则价值或可数十倍于同等重量田黄。


顶部刻博古夔龙纹饰,蜿蜒曲盘,神态生动,线条亦流畅自然,笔笔相连不断,完整婉转,足见其用刀之法坚致英挺,圆熟明快,亦非出于俗手。清初杨玉璇与周尚均并称双擘,而周氏尤擅博古,所作钮雕纹饰,后人谓之“尚均钮”,引其为“薄意”技法之先祖,后世法之者众。本品为藏家于2002年购自上海文物商店,附有文物商店原始购买发票。



挹古芳

宫廷艺术与重要瓷器、玉器、工艺品


6053

清-民国 韩登安刻田黄素章陈夔龙用印

印文:松寿堂

边款:筱石宫保大人雅令 乙亥五月登 安韩競

L1.8×1.3×4.7 cm. 重29g



拓片

韩登安(1905-1976),原名竞,一字仲铮,别字耿斋,浙江杭州人。篆刻师从王福庵,宗秦汉,酷嗜浙派,间仿皖派。曾任西泠印社总干事、龙渊印社常务监事、浙江文史馆馆员。著有《登安印存》、《岁华集印谱》《西泠印社胜迹留痕》等。

此韩登安1935年5月为陈夔龙所作斋号印,线条匀整亦劲丽,有瘦挺古茂面目。陈夔龙(1857-1948),字筱石,室名花近楼、松寿堂等,贵州贵筑(今贵阳)人。清末民初著名政治人物。光绪十二年(1886)进士。起于寒士,官运亨通,历经同治、光绪、宣统三朝,历官顺天府尹、河南巡抚、江苏巡抚、四川总督、直隶总督。著有《松寿堂诗钞》十卷。

仅以材质而言,此寿山田黄石随形素章,重29g,色熟栗黄,包浆浓郁油亮,质地可人,细腻莹润,萝卜丝纹亦是清晰可见,蕴于肌理之下,匀澈动人,老坑田黄特征明显,亦属难得。


6054

清-民国 韩登安刻田黄薄意高士泛舟图陈夔龙用印

印文:华近楼

边款:登安制

L1.6×1.5×5 cm. 重30g



拓片


此亦为韩登安为陈夔龙所作斋号印,印文“华近楼”,“华”同“花”,即“花近楼”,陈夔龙亦号花近楼主人。篆刻则字字停匀,精整质朴,篆法亦是严谨,同时不乏舒展轻灵。

材质为寿山田黄冻石,重30g,色呈枇杷黄,包浆浓厚,质地凝腻,抚之如脂肤,萝卜丝若隐若现,而薄意雕刻高士泛舟,画面薄而清晰,运刀疏密有致,虚实处理尤为精湛,富有文人雅逸幽情,远山祥云缭绕,山石竹木繁荫,高士怡然自得,船夫撑杆,悠游自适,整作雕刻刀法纯熟,展之如水墨画,有“以刀为笔”之感。


6055

民国 王福厂刻徐世章“濠园居士”方章

印文:濠园居士

2.3×2.3×3.8 cm. 重52g



拓片

光绪三十年(1904),王福庵与叶铭、丁仁、吴隐等人,在杭州西湖旁孤山创设西泠印社,旨在保存金石,研究印学,成就斐然。得益于家学渊源,其亦尤精于篆刻,技法融皖、浙两派之长,布局喜匀称平稳,气韵淳朴茂密,时人谓之“浙派新军”。

此王福庵为有“文治总统”之誉的徐世昌弟弟徐世章所作自用印,印面细朱文,线条瘦挺,转折处方中有圆,整作整饬精致,秀美古雅。方章橘皮黄色,质地细腻温润,印身随形薄意雕山水图,刻行旅登山之景,山石如峭壁,一漈飞瀑顺流而下,另有小船停泊岸边。徐世章(1889-1954),天津人,爱国人士,文物鉴赏家,一生热心于文物收藏与公益事业,晚年将其珍藏的三千余件文物无偿捐献给国家。


6056

民国 黄寿山薄意芦鸭随形龚心铭“怀麓斋”印

印文:怀麓斋

4.6×2.3×7.2 cm. 重140.8g



拓片

此“龚心铭“怀麓斋”印”,细朱文,印面不激不厉,风规自远,大小参差的线条营造了平和的意韵。龚心铭(1865-1938),字景张,号渠生,安徽合肥人。与其弟龚心钊皆为前清进士出身,乃光绪十八年(1892年)壬辰恩科二甲第92名。书法甚好,主学颜真卿,受知于翁同龢。后投身实业,为民国知名收藏家。

材质虽定为“黄寿山”,然肌理可见明显的萝卜丝纹,呈橘囊状,清晰可辨,包浆亦浑厚,质感凝腻,色略呈熟栗黄,皮壳莹亮,材质亦硕大,重逾140g。薄意雕刻芦鸭图,因材施艺,或栖息于溪中,或立于岸石,姿态各异,毛羽丰润,造型生动,芦花摇曳,河中野草数丛,益增“天凉好个秋”的意境。整作从技法上,疏密有序,富有野逸韵致,可谓是形神兼备。


6092

李嘉福旧藏五面灵璧赏石及原配乌木、黄花梨、红木座五件

盒盖墨书:五面灵璧石。同治六年丁卯六月八日。石门李嘉福笙鱼又藏。

盒内墨书:同治六年丁卯六月八日,石门李嘉福笙渔太守出示,灵璧涌云,雄鹰祥瑞,迎福砥柱,五面甚精,以庆眼福。陈德大记。

尺寸不一



《十面灵璧图》中,李维桢跋言:“杜季(杜绾)《云林石谱》以灵壁为第一,盖《夏书》所谓‘泗滨浮磐’乐石也,非荆梁之砥砺,青州之怪石可拟。……仲诏石实灵壁产,……”,可见宋代时,杜绾所著《云林石谱》,已以灵璧石为第一,而“仲诏石”(即“十面灵璧石”)其材亦是灵璧所产。


明人张应文《记异石》中,亦有言:“灵璧石出虹州灵璧县,色墨若漆,间有细白纹如玉。扣之声清越。”,又文震享《长物志》,云:“石以灵璧为上,英石次之……”,皆可知“灵璧石”之奇。


而据明代计成《园冶》记载灵璧石:“有得四面者,择其奇巧处携治,取其底平,可以顿置几案,亦可以掇小景”,可知四面灵璧已是殊为难得。

本品亦为灵璧奇石,五面可观,正覆倚侧皆有妙态,或如高耸峭障,或似陡悬坠石,或呈伏地独石,或云云天遮幕,或雄鹰扬翅,有千岩之秀,霭霭然可堪清玩。每一角度各配一木座承接,一石五座,各具奇姿异质,甚为珍罕。且每一木座依风格判断,制作时间也各不相同,分别当自明末清初直至晚清,地域上也有北方宫廷及南方苏作的差异,可见此石赏玩流传之历史久矣。

(左)盒盖墨书:五面灵璧石。同治六年丁卯六月八日。石门李嘉福笙鱼又藏。

(右)盒内墨书:同治六年丁卯六月八日,石门李嘉福笙渔太守出示,灵璧涌云,雄鹰祥瑞,迎福砥柱,五面甚精,以庆眼福。陈德大记。


根据木盒墨书,可知曾为李嘉福旧藏并跋,陈骥德亦跋。李嘉福(1839-1904),浙江石门人(属今嘉兴桐乡),流寓吴县。字麓苹,号笙鱼,一号北溪,自署石佛庵主、语溪老民,室名延秋舫,是晚清江南著名收藏家之一。工书画,曾从戴煕学画,向何绍基问字,书法篆刻皆善,精鉴赏,收藏极富,所藏丹青字画、钟鼎彝器、碑帖拓本、金石印章不计其数,筑“阿宝阁”藏项氏天籁阁旧物。在李氏过世之后,其许多收藏归于他的女婿、民国时期著名的“海上四大家”之一的吴待秋。


陈骥德,浙江海盐人(属今嘉兴桐乡),字千里,号德大、良斋、子有,别号菊磵后人,室名曾鼎山房、吉云居。晚清藏书家,所藏明末忠贤书翰甚多,后归潘承弼、承厚兄弟所藏。著有《吉云居书画录》。


6007

明万历 青花镂空龙纹五峰笔山

“大明万历年制”款

L17.5 cm



此为青花镂空龙纹五峰笔山,青花发色幽紫深沉,深入胎骨,为典型高级钴料之特征,器底足沿露胎,可见胎质细密,底部于青花双方框内书“大明万历年制”楷书款识,书体结字工整,颇具力度。而五龙腾跃于海水江崖之上,如五峰耸立,又似天然屏障,连绵逶迤,居中为正面立龙,怒目叱诧,齿爪锋利,大有呼之欲出之感,两侧四龙昂首呼应,须发前披,凸显万历时期粗犷之风。五龙形态均有剔刻工艺以强调其立体感,器身镂空作孔洞,更显工艺之繁复精美。

又其制作工艺考究,如镂空处因受热后应力变化,往往导致器物疵裂变形,百中不得一二,成本高昂,为当时之大患。《明神宗实录》中对此有明确记载,万历十二年(1584)三月己亥:“工科都给事中王敬民极言瓷 器烧造之苦与玲珑奇巧之难。得旨,棋盘、屏风减半烧造。” 由此可知, 此类“玲珑奇巧”之器烧造十分有限,清代时即开始于宫廷文献设档纪录,如乾隆朝《呈贡档》、宣统《库收瓷器账》等。

传世万历笔架中见有故宫博物院存一五彩器,与本品相同之青花者见有纽约大都会博物馆旧藏一例,售于纽约佳士得拍卖2016年秋拍第833号,另见有香港苏富比拍卖2008年春拍第2939号。本品当为御案上之文房佳器,甚为珍稀。

明万历 五彩龙纹笔山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明万历 青花镂空龙纹五峰笔山

纽约大都会博物馆旧藏


明万历 青花镂空龙纹五峰笔山

香港苏富比,2008年春拍,编号2939



6051

清康熙 松花石双凤御铭砚

备注:大南氏旧藏

出版:《在砚的引导下》,大南氏,2009年




出版物

拓片

1682年,康熙出关东巡,祭告祖陵,泛舟于松花江上时,“无意间”发现一石材,质坚而温,色绿而莹,不让端歙,且纹丝似松花江水,起伏有致,诚然天赐之物,遂赐名为松花石,满语之意为“天石”,并作《松花江放船歌》。

此后,内务府造办处,取材松花石,招制砚大家,精琢砚台一批,据闻,其中第一方松花砚为康熙亲自设计。砚成,康熙引墨一试,发墨如油,御题砚铭:“寿古而质润,色绿而声清。起墨益毫,故其宝也。”朝廷又专设衙署,命为“松花砚作”,并派兵守护,专供御用。

本品砚呈驼青色,质地致密,光洁细腻。正面起边框,浅浮雕双凤纹饰,线条流畅,工艺精巧。背面起边框,阴文楷书铭文:“以静为用,是以永年”,阴文篆书款:“体元主人”、“万几余暇”。原配木盒。“



6045

清康熙 松花石雕双菇图砚连紫檀蕉叶砚盒

“康熙宸翰”款

L13.7 cm.



本品砚体淡绿闪黄,有条状暗纹,光润细腻,为松花石质。砚首雕双菇图,其中一菇正好开为砚池,极富巧思。紫檀蕉叶砚盒,亦是雕刻精美,与砚丝丝入扣。砚背铭文:“以静为用,是以永年”,引申为坚守初衷与道统,以静应动,是为基业长久之策。陈继儒《小窗幽记》亦有言:“以钝为体,以静为用,唯其然是以能永年。”



6048

清中期 端石米万钟铭严子陵造像河图砚

砚盒铭:与阅今古,汝可谓寿,与似文翰,汝可为友,收之泥涂,珍之璠璵,谥之元虚,食之邑百十二家。乾隆丁未冬月,文泉翟云升。

题识:庚辰春月,友石老人。钤印:作

L20.5 cm.



拓片

本品材质为老坑端砚,方形,石质坚实细腻,温润如脂,色若猪肝红,背为覆手式。砚池浅浮雕刻“麒麟负书”题材,海浪波涛汹涌,拉丝细密,麒麟体态威猛,鳞片亦细腻刻画,殊为生动,砚边、砚额亦起阳线,满饰博古纹,技艺精湛。

砚背行书镌刻《后汉书·严光传》,末尾记“庚辰春月,友石老人”。题识为友石老人。米万钟(1570-1628),字仲诏、子愿,号友石、文石居士、石隐庵居士等,北宋书画家米芾之后裔,官太仆寺少卿。其下又刻“严子陵钓台垂钓”的情景。老者头戴笠帽,手持钓竿,鱼线垂下,鱼篓斜放一旁,亦颇是传神。红木砚盒镌刻隶书诗文:“与阅今古,汝可谓寿,与似文翰,汝可为友,收之泥涂,珍之璠,谥之元虚,食之邑百十二家。乾隆丁未冬月,文泉翟云升”。



6049

清 文点并杨燮元铭紫玉端砚

铭文:1.紫玉。入岩幽,割地肺。置史席,侪玉敫。笙嵋一兄属,杨燮元。

     2.研螺十二,秃兔三千。藻飞珠玉,采焕云烟。南云山樵。

展览:台湾历史博物馆编,《历代砚台展》(台湾历史博物馆,1997),编号184。

著录:台湾历史博物馆编,《历代砚台展》(台湾历史博物馆,1997),图184。

备注:翦淞阁旧藏


出版物

拓片

本品为端砚,色呈青紫,具鱼脑冻、青花、火捺等石品。砚制长方,正面砚周起浅缘,砚额深挖一字池,砚堂平坦,造型典雅。


砚左侧铭文:“研螺十二,秃兔三千。藻飞珠玉,采焕云烟。南云山樵。”文末钤“点”、“与也”一白一朱二印。砚右侧铭文:“紫玉。入岩幽割地肺,置史席侪玉敫。笙嵋一兄属,杨燮元。”文末钤“元”白文印。此砚著录于台湾历史博物馆《历代砚台展》:“文点铭 紫玉砚”,翦淞阁旧藏。


文点(1633-1704),字与也,号南云山樵,文徵明之子文彭的玄孙,文震亨之子。工诗文,善书画。山水能传徵明家法,用笔细秀,染晕迷离,盖以墨者胜也。兼善人物,尤长松竹小品,笔墨及其文雅,松身好点苔,时人戏曰:“文点松,文也文,点也点。”清介不求闻誉。


杨燮元(1912-1944),奉系军阀元老杨宇霆次子。1929年,其父被张学良处决于帅府“老虎厅”时,其正于日本留学,事后辍学归国。归国后因此事打击,精神失常,仅经十余年便过世。


此二铭文中,文点言及墨耕不辍,费笔三千,乃能行笔如珠落,有行云流水之姿。其另一层含义则指此砚肌理,易于发墨等,有一语双关之妙。杨燮元则歌咏砚台材质如紫玉,而如玉者不易得也。




▲ 同古堂坚持原创

感谢关注并欢迎转发,转载请注明出处



——END——


观书时自得新解,作事便应同古人


文:林妹妹,图:北京保利



约稿、合作,请扫描以下二维码

同古堂
于此处,赏古董器物,观千函百牍;于此处,读诗文书画,忆民国往事。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