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课】统整单元资源,精心设计教学

文摘   2024-11-18 06:30   河南  

这一周多的时间,学习的是习作单元,单元语文要素是“围绕中心意思写”。

综合分析精读课文和习作例文特点,我决定本单元的习作要进行两次:

一次是模仿《夏天里的成长》和《盼》的选材,写《童年乐事多》;

一次是模仿《爸爸的计划》的写作方法,选一个汉字自由写作。

为了最终顺利完成单元教学目标,我充分利用教材、统整教材,由课文到范文,由练笔到作文,设计了一系列的教学活动。整体思路如下——

学习了《夏天里的成长》,针对第二自然段进行了仿写,学生从选材和用词两个方面进行小练笔。如下——

夏是万物迅速生长的季节。你看,仅仅过了一天,西瓜原先的小肚肚,现在像是吃饱了一样圆滚滚的;你到河边看荷叶,在河水的歌声里,一夜可以大出一圈。昨天是树芽,今天是树苗,明天就变成了生机勃勃的小树。一块腐木,几天不见,就成了“小伞盖”的养料;一盆死水,几天不见,就成了孑孓的房子。池塘中刚会游泳的小蝌蚪,个把月不过来,再见面,就是大名鼎鼎的小歌手了。

进行了“词句段”中的选材练习后,模仿《爸爸的计划》第二段,进行了“简单写”的小练笔。如下——

这只公鸡可真好斗啊!就比如说,每次回姥姥家见到它,它都要冲上来跟我一决高下。即使被我拎起来扔出去,它也会立刻跑回来继续跟我决一死战。再比方说,它在农田里遛达的时候,如果发现了另一只公鸡,就会连飞带跑地过去,和另一只公鸡搏斗。如果它赢了,就会昂首挺胸,喔喔地叫着,像是在宣布着它的胜利。

《爸爸的计划》第一自然段运用了一一罗列的方法,对学生来讲,是那种一看就会、一写就废的写作方法。作者不仅仅一句话写一件事,而且还有句式上的变化,这些如果不教,学生是根本发现不了的。

我针对学生的选材情况,自己先仿写了片段,作为范文进行教学指导,小朋友也写得有模有样。如下——

乐是个躲猫猫大王,藏在我们的生活里,给你传递快乐。在学校里帮助同学,快感油然而生。得到老师的表扬,心里美滋的。得到朋友精心准备的礼物,美得简直要飞起来了。分担家务、父母的关心、和家人一起生日,结交好朋友、与宠物玩耍,想一想就开心得一蹦三尺高。做为一个十分热爱美食的小女孩,穿梭在美食街,吃遍各种美食,心里像吃了蜜一样甜呢!

周三的习作课上,我提供了五个范文故事进行指导,三个用于精细指导,两个用于拓展思路,教给学生“运用动词写出细节”,运用“词语乾坤大挪移”和“大词小用”写出趣味。

批阅习作的时候,真的看到很多孩子写得有滋有味。如下——

妈妈走后,我立马原形毕露,从书桌上蹦起来,大步流星地走向客厅。然后拉开窗帘,拿出零食,掏出肥宅快乐水,翘着二郎腿,点开了电视,沉浸在电视的快乐中。

我刚想去拿那个蛋,却被眼尖的公鸡叨了一下,痛得我左蹦右跳。我把那蛋拿了起来,用腿一踢,把公鸡摔倒在地,然后把公鸡提了起来,使出我的“降鸡十八打”,打得那公鸡向我“求饶”。

慢慢转动线杯,时不时晃晃鱼竿,软饵就像一只可口的虫子在水中挣扎。“扑通!”鱼群来了,我和爸爸的钩被咬了!我连忙用出“降鱼十八钓”第五钓——“一钓开天门”,把鱼竿向后一抬,鱼顿时“飞”了上来,掉到了岸上。

回顾这一个单元的教学,除了课文的字词、内容等知识的学习,其余时间就是在不停地练笔。虽然这种即时性的小写作有它的弊端,但对于能力薄弱的孩子来说,效果还是立竿见影的。

本来以为这个批阅的过程会很累,但实则不然。除了部分标点怎么教都不会用、语句无论如何也写不通顺的孩子外,其他作品的批阅还是很享受的。原因有二:

第一,批改的“点”很精准,即教什么批什么,很少旁逸斜出;

第二,因为写得多,学生就越来越会写,老师更像是一个读者,分享学生的见闻感受、童年回忆。

今日读到叶圣陶先生的一段文字:

老师改作文够辛苦的。几十本,一本一本改,可是劳而少功。是不是可以改变方法呢?我看值得研究。要求本本精批细改,事实上是做不到的。与其事后辛劳,不如事前多做准备。平时不放松口头表达的训练,多注意指导阅读,钻到学生心里出题目,出了题目作一些必要的启发,诸如此类,都是事先准备。做了这些准备,改作文大概不会太费事了,而学生得到的实益可能多些。

叶先生讲得好,强调的就是把写前的教学做扎实,学生更受益,老师也不会疲于“收拾烂摊子”。

这一点,朱煜老师给我们做出了示范,他强调的是单元整合教学,即在教学前充分地分析教材,将一个单元内的语文知识与能力点提炼出来,整合一个单元数篇课文或补充课外选文,围绕单元目标循序渐进地组织教学与练习。哪篇课文的教学价值是什么,哪篇课文应该放在什么位置,都要做到胸中有丘壑,教学时才能运筹帷幄,剪裁得体。

读这样的文字,再回顾一周多的教学,顿有一种身心通透、耳清目明之感,心里很期待下周三的习作课呢!

刘亚小语
刘老师的自留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