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学期,跟着李老师学习了“指向核心素养的整本书教学设计与实施”课程,真的是收获满满,我想屏幕前的伙伴们跟我的感受是一样的。怀特海在《教育的目的》中这样写到:“教育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使学生通过树木看见森林。”作为李老师的学生,我对这句话有了更深入的理解,整本书教学的课程学习对我来说,最深切的感受就是从树木看见了森林。
我将从课程设计、学生成长、个人成长三个方面分享。
首先从课程设计来说,李老师的课程设计就是带我们从一本教材走进整本书阅读的丛林。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重视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味,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但是怎么开展整本书阅读?如何把整本书阅读和教材有效联结?怎么扣准语文学科科学素养,落实整本书阅读学习任务群的目标?等问题困扰着我们一线教师,李老师的课程解决了我们的难题,她的课和书站在“课标”立场,站在语文教学的立场介绍了整本书阅读的策略和方法,让我们从中学到了很多。
如何增加学生的阅读量,扩大阅读面,整本书阅读就是很好的桥梁。平时我也有带学生进行整本书阅读,但是,开展活动几乎是随机在做,没有系统的设计,没有章法,基本上是想到哪儿,做到哪儿,也没有课程设计意识、成果意识、反思意识。回首我们学习的整个过程,我们从研读课标,解读一本书开始,知道为什么要进行整本书阅读,剖析要读的整本书,把它的主要内容、结构、主题、写作特色以及与教材的连接点弄清楚,理清楚了这些,才能更好地开展活动,引领学生进行阅读。
在学习之初,李老师就说我们的课程是一个从难到易的过程,最开始写作业的时候是最艰难的时候,因为我们要研读课标,对整本书进行深入解读,挖出整本书阅读的根。只有培好了“根”,才能让课程的“树”茁壮成长。
在课程中,我们学会了从阅读一本书到一类书的深度阅读方法,李老师一再强调,整个课程要研究一本书,深挖一本书,让这一本书穿越整个课程,这也是教给我们在学习时目标要精准。对一本书进行深度阅读指导,进行深度思考,深度研究,研究透彻之后会有更大的收获。
而今,我们的课程快要结束,看着最后的作业成果“枝繁叶茂”是课程和实践给了我们足够的营养和力量。通过一学期的学习,我们对一本书进行深度解读和实践,学会了如何开展整本书阅读的方法和策略,在以后的教学活动中,我们就可以用学到的方法举一反三,带领学生开展更多的阅读活动,读更多的好书。是李老师和她设计的课程带我们走进了整本书阅读的森林,领略到更多的关于整本书阅读知识的美妙与精髓。
选择这门课程,我们是幸运的!
其次,我带领学生逐渐走进整本书阅读的丛林。学期初,我和班里的孩子们共读了“快乐读书吧”推荐的书。之后我们又共读了《小熊吉吉和小猫毛毛》《我想有一只鸭子》《青蛙和蟾蜍》《没头脑和不高兴》等书。
每读一本书我都找书中最精彩的情节,先读给他们听,我称之为“诱读”,就是在试听之后,吸引他们去阅读这本书。在阅读的过程中,我教给学生“读书一定要边读边思考”,不仅有读书的声音,还要有思考的“声音”。如何发出思考的“声音”,对二年级学生来说是非常困难的,我就通过读书给他们听,给他们做示范。在读的过程中,我随时停下,发出思考的“声音”,教给他们如何把故事书中的内容和课本内容联结,如何进行提问,怎样进行猜测,怎样想象画面……
这一学期我还坚持每周给学生讲一个绘本,雷打不动,每周的绘本课是孩子们最最期待的,共读绘本是我们师生最快乐的时光。在共读的过程中,我们观察画面、推测情节、发现细、讨论主题、分析人物形象……每个人的小眼睛和大脑都忙得不亦乐乎。
在学期中的时候,为了激发孩子们更大的阅读兴趣,满足他们不同的阅读需求,让爱阅读的孩子读更多的书,不断挑战自我,追求卓越,让还没有养成阅读习惯的孩子在班里找到榜样,也尽量多读书,从而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我先开展了“阅读打卡”活动,如果每天打卡太麻烦,我就让他们每天读书15分钟并录音(喜马拉雅或者荔枝平台),一周截图打卡一次,这样既督促了孩子们阅读,又减轻了家长每天打卡的负担。我们坚持了两个月,孩子们的识字量和朗读水平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随后,我又在班级开展了“阅读大挑战”活动,让孩子把读过的书名和字数写在挑战单上,这样让孩子的阅读可视化,他们读书会更带劲!这种方法简单易操作,而且阅读成果可视,他们在挑战单上看到自己记录读过的书,会格外骄傲,这种力量会激励他们阅读更多的书。
从活动到现在,四十天的时间,阅读量最多的孩子,已经读了近20本书,即便是最少的也读了两本。这样既有保底阅读,又上不封顶,激励孩子们多读。
通过阅读打卡和阅读大挑战活动的开展,我带领学生从带读一本书,到读更多的书,他们的阅读视野更加开阔了,这也是从一本书的树木到阅读森林的攀升,他们的阅读也有了量和质的飞跃。
选择这门课程,孩子们是幸福的!
第三,通过学习这门课程,我实现了从一个人的单打独斗,到一群人的齐心协力。在单位,想从每天繁忙的工作中抽身开展整本书共读的人很少,我一只觉得自己是在单打独斗,势单力薄,凭借自己有限的能力开展活动,需要勇气更需要智慧,感觉有些艰难。
但是,加入我们这个学习团队之后,我就像找到了“组织”,在这样的学习共同体,有太多优秀的伙伴,他们的学习精神,他们的作业设计有很多值得我学习的地方,尤其是听李老师的讲座和优秀学员分享,更是让我受益匪浅。
古行远老师的勤奋执着,叶精宝老师的创新智慧,焦璐、李志远老师深厚的理论修养,巧妙的作业设计,蔡晓燕老师精益求精……都让我敬佩有加。当学习遇到困难的时候,想懈怠的时候,我会想到群里一只坚持的学友,我们无不是顶着沉重的工作,参加这额外却有意义的学习,我不孤单,有这么多同伴一起前行,心中就有了力量。
整本书阅读课程的学习,七次作业加两次阅读打卡,累积输出33639字。每一次写作业,我都会找一个安静的地方,集中精力完成。学习让我对课标有了新的认识和更深的理解,而且扩大了我的视野。从只看到眼前的一棵树,到能够看到更广阔的森林,意味着一个人的认知和理解能力的提升。
选择这门课程,我实现了个人成长的跃迁!
感恩李老师,在整本书阅读过程中,给我们的引领和帮助以及莫大的鼓励,感动于义工老师辛勤的付出和无私的奉献,感谢所有的课程伙伴让我在践行的过程中不孤单。我也特别的庆幸,能在专业成长的道路上选择这门课程,让我在这片生机盎然的森林里自由生长,无论是一朵野花,还是一棵大树,都能成就最茁壮的自己。
既要见树木,又要见森林。我们要学会融会贯通,做到既能从树木看得见森林,又能从森林来审视树木。整本书与教材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整本书是教材的延伸。
寻找整本书和教材的连接点,我们要做真正的阅读者,做资深阅读者,熟悉共读的书,更要熟悉课标,对教材也要有正确熟练的把握。我们要把教材和整本书编织进学生的童年,也把“指向核心素养的整本书教学设计与实施”课程编织进我们的教育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