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课】六上七单习作:《我的拿手好戏》教学解读

文摘   2024-12-01 17:57   河南  

本单元语文要素中有关习作的内容是:写自己的拿手好戏,把重点部分写具体。

习作页就《三招挑西瓜》列出了提纲,让学生在写作前仿照着列自己的提纲。这是在为本次写作搭建支架,降低难度。

对于这次习作,我有一些自己的思考。

第一,“拿手好戏”指的就是自己的绝招或绝活,这对于六年级的孩子来说并不难理解,甚至不用提示。

难的是,大家都是普通人,哪有什么绝招啊?这个词一下子就把学生吓坏了,不止一个孩子对着我愁眉苦脸:“老师,你看看我有啥绝招?”所以,老师一定举例子做引导。

第二,习作页关于《三招挑西瓜》的提纲中,在“具体写”部分,小作者挑的第二个西瓜没有熟,拿手好戏演砸了,自己很尴尬。

这个部分写出来固然有趣、真实,但哪里能体现出来这是“拿手好戏”呢?最多算是展示拿手好戏的过程中发生的一个小插曲,既不能紧扣中心选材,也很容易让学生的写作跑偏,小孩子对这些糗事是很感兴趣的。这个部分我不太认同。

我打算从下面三个方面进行教学:

板块一:课前准备

板块二:回忆拿手好戏

板块三:展示拿手好戏

板块一:课前准备

准备的第一项内容是阅读范文《小球王》,列出提纲。这篇范文是我整理出来的,相对于《三招挑西瓜》,它的行文思路、谋篇布局更规范,更适合模仿。

准备的第二项内容是,根据课文页的提示,想一想自己的拿手好戏是什么。此时,大部分学生是犯愁的,觉得自己根本没有绝招。那就先让他们愁一会儿,带着难题去听课,才会对老师的引导听得更认真,解决问题后豁然开朗的感觉也能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和自豪感。

板块二:回忆拿手好戏

究竟什么才算是拿手好戏呢?我非常认同吴勇老师的解读,所以就直接采用了吴老师的设计。

第一步,两次读小片段,了解什么是拿手好戏。

第一个片段——

“皓天,皓天!”刘老师又在叫我了,这回可不是因为我犯了什么错误,而是教室里的饮水机空了。我们整个六5班能够独自徒手搬起水桶的,可只有我一个人。

即使是很小的事情,如果别人都做不到,自己却能够做到,这就是拿手好戏——人无我有比如,自己会种花,会折纸,会写毛笔字,会打羽毛球等。

第二个片段——

“哒哒哒!”远处传来一阵脚步声,埋头写作业的程首淼头也不抬地说:“刘老师来了!”果然不到五秒钟,刘老师一脸严肃地出现在教室门口。

如果人人都能做到的事情,而自己又能做得最好、最出色,这就是自己的拿手好戏——人有我优。比如,自己的力气大,耳朵灵,跑步快、画画能获奖等等。

第二步,思考、交流自己的拿手好戏,并根据自己的绝招给自己取个绰号,可以参考老师提供的一部分资料。

第三步,伙伴说一说自己的拿手好戏是怎样练成的,不需要太详细,讲清楚就行。说完,就可以根据提纲的提示,写自己的拿手好戏、绰号及怎样练成的。

板块三:展示拿手好戏

从《小球王》的提纲可以看出,“大展身手的场景”是本次习作的重点部分。怎样写具体?要两次利用范文,教充分,教仔细。

第一个范文,分两个层次教——

读一读,说说你从哪些句子看出当时“我”很厉害?

这一步对学生来讲并不难,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梳理出对应的描写,即可以描写人物的动作、语言、心理,这属于正面描写;也可以描写别人的反应,这是侧面描写。

还是这个范文,依次出示加红动作、加蓝语言、加绿心理的语句。伙伴交流,这些动作、语言、心理和平时有什么不同?

这一步相对难度较大,只有这些特殊的描写才能体现出“我”很拿手。如果学生说不出来,可以齐读相关语句,让他们和平时的人物行为做一点对比。

当好戏很拿手时,一般小作者的动作会非常娴熟,说话时也比较自信,心里对这件事情也是十拿九稳,胸有成竹……这就是和平时的表现不一样的地方,也是这次写作中最需要注意的地方。

第二个范文,让学生对照板书,自己找相关句子去印证写法——

学生会发现,这个片段的写法是一样的,从心理活动上看出我胸有成竹,从动作上看出我技艺高超,从对方的反应上看出我技艺惊人。而且,这篇范文的描写更有侧重,写旁人的反应更多一些。所以,怎样去表现“我的拿手”,是可以灵活把握的。

学到这里,伙伴之间针对自己展示拿手好戏的场景交流一下,就可以当堂写这个片段了。

需要注意的是,往往会有小朋友写的是独自一人做手工、画画等事情,可能旁边并没有别人围观。

写前做一个小调查,如果有这样的情况,就要单独教一教该怎么写。一般都是先写做的过程,后写对作品的欣赏,后者就需要用到联想和想象,和《月光曲》第九自然段的写法是一样的。

老师还可以提供一个更贴近学生生活的片段。

刘亚小语
刘老师的自留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