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在印发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若干意见》中强调到2035年,全面普及学前三年教育,为幼儿提供更加优质的学前教育。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明确指出要重视幼儿的学习品质,在深度学习状态时,幼儿会积极通过同化与顺应解决实际问题,观点采择、积极主动性、反思与批判等能力不断提高。
在课堂中想要实现深度学习,依赖于教师对教学活动的高品质设计。
丰富多样且多变的新时代要求学生学会学习、终身学习,具备新的教学理念,探究新的教学方法,改变传统的教学结构,设计符合新时代儿童的教学模式,方可助力基础课程改革的实现。
21世纪儿童阅读量在不断上升,理解能力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成为了新时代关注的重点,在阅读方面的追求正逐步由量向质的方向转变。
而深度学习更是与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相匹配的学习方式。
因此,为了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需要教学过程的深度化,从而让孩子实现深度学习。
绘本把简单的文字表述与丰富刺激的图画相结合,满足了幼儿的求知欲、探索欲,符合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和认知结构。
绘本不仅是提供幼儿阅读的载体,也是培养幼儿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有效工具,它将碎片化的知识通过故事串联起来,相比于拼凑的、强目的性的图片更具有整合性与开放性。
因此,绘本走进幼儿课堂会随着时代的进步而逐渐普及,选择优秀的绘本内容,制定高品质的绘本教学设计,成为新时代教师面临的新挑战。
由于幼儿的年龄与身心发展尚不成熟,其深度学习的实现依赖于教师的课堂设计与主导。
一节能够实现深度对话、深度思考的绘本课堂,无论是在知识获得、情感获得抑或技能获得上,都更有利于幼儿创造性与主体性的发挥。
然而,幼师对于深度学习理念掌握较为薄弱,一贯采用传统的教育理念应用于教学设计,出现了教学目标设计固化、教学过程缺乏情景实践、教学评价简略甚至省略的现象。
更是由于教师对深度学习理念认识不清,从而忽略了幼儿认知与行为深层次的挖掘。
首 先
教学目标的开放性是教学活动开放的前提,同时预设了幼儿的思想与行为的开放性。
传统的绘本教学目标设计范围窄,目标属于二维结构,注重认知目标和技能目标的提升:
在认知目标中注重幼儿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多采用限定性的“知道知识、理解知识、掌握知识”句式,忽略了幼儿在听与读过程中专注力、思考力和记忆力的培养;
在技能目标中倾向把重点落到绘本内容知识的获得上,例如“流利地讲述绘本内容、找出重点内容”,忽视了幼儿独立自主、人际互动、利用资源的学习过程,淡化了幼儿自身的独特性。
随着对幼儿成长的重视,教学目标中增加了情感目标,但更多从幼幼之间以及幼儿与绘本内容方面做出预设,多采用“喜欢、勇敢、积极”情绪色彩厚重的词汇,忽视了师、幼、课堂环境三者之间整体性与和谐性的统一。
从二维目标到三维目标的转变存在着许多问题,部分教师可以转变教学理念,但也有部分教师教学理念得不到及时更新,使得目标定位不准确。
其 次
教学过程是整个教学活动实施的关键环节,也是引导幼儿认知由浅层向深层过渡的重要环节。
观察幼儿绘本课堂的现状表明,教师在绘本教学时更注重讲授法,情境性实践较少;
在整个绘本教学活动中幼儿的位置很少发生改变,自由活动与自由表达的机会较少;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既担任着“引导者”,也担任着“主导者”,活动氛围较紧张。
最 后
教学评价也是教学设计中的重要一环,关系着幼儿与教师对自己深层次的了解与反思,是师幼高质量互动的反映。
传统的教学评价是单向的教师评价幼儿,主体单一且评价不够深入,让幼儿获取的信息比较单一化,不利于幼儿对世界多样性的认识与体验。
要想实现深度学习,就需要教师以学生(及儿童)为主体,教师进行深度备课。
在教学目标、教学流程、教学评价过程中拥有清晰的逻辑思维和科学的态度价值观。
以问题为导向,学生才有可能将新知识内化,从而能够建立科学的逻辑思维,并运用所学到的知识解决一类问题。
通过对深度学习理论的应用,在教育教学设计的过程中,可以参照以下教学模式:
第一,从课程目标和课程内容的把握中入手,设计适合学生发展的课程目标,注意各单元的重要问题。
第二,对学生进行预评估,教师需要亲自了解学生,并评估自己的教学目标,放在幼儿教学中,就需要教师对幼儿发展特点进行预评估。
第三,注意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学习环境可以影响学习者的心理状态,从而影响学生对于知识深度的吸收与理解。
第四,进入预备与激活先验知识阶段,教师应注意问题的提问内容、方式及问题的发现、讨论,并使这些环节相互联系。
第五,获取新知识阶段,教师通过教学材料帮助学生更好理解新知识内容,选择一种学生能够接受的方式进行,积极组织班级讨论、观点分享,使整节课的学习内容形成一个知识图谱。
第六,知识深加工阶段,是学生思维真正进入深度空间的阶段,前几个阶段的良好铺垫才能让学生在该阶段对知识分析、同化吸收,从而综合应用。
第七,最后一个阶段是评价学习者的学习,教师通过提供有效反馈让学生自我反思、小组评价让整个小组同伴集体反思,更有利于促进学习者对知识的精通。
了解到深度学习的阶段和方式,我们还需要通过幼儿在学习过程中的状态来判断幼儿是否达到了深度学习水平。
基于SOLO分类理论制定幼儿深度学习水平观察表,该方法展示了从表层学习到深层学习的连续统一体,SOLO分类法的基本观点是关注认知过程而不仅仅是认知结果,是分析学生针对某项具体任务的反应,是描述学习进步和认知结构的最佳方法。
其具体内容如下:
SOLO分类理论中分别对应的五个层次,每一个层次反映不同的思维理解水平,层级越高,理解内容越整合,学习也就越有意义。
第一个层级,即前结构水平,代表不理解或与问题无关的反应。
接下来的两个层次,单结构和多结构,对应于表层学习。
最后两个层次(关联性和抽象扩展)对应于深度学习。
在绘本教学的课堂观察中,需要结合幼儿深度学习特点和具体内容设计较为具体日的评分依据。
针对于幼儿层面,我们可以通过上述内容来分析和判断幼儿是否达到深度学习的状态,而我们教师也可以通过具体的明细来分析我们的引导是否能引发幼儿深度学习。
具体可参考如下:
总而言之,无论是幼儿的学习,还是教师的引导,我们都需要清晰地认知到深度学习是指:幼儿在成人的帮助引导下,能够发挥主观能动性,从新知识的获取、理解到新旧经验的迁移、应用再到问题解决与反思的学习过程。
接下来
我们结合《绘本创意表达课堂》来解析到底是如何引发儿童深度学习的,我们以《第一次上街买东西》为例:
每一节课的导入活动首先要基于对绘本内容的深度了解,从而设计与主题活动相关联的导入活动;
其次还需要通过导入活动来了解幼儿的已有知识经验,这样方可在后续活动中能够基于幼儿不同的水平来进行分层引导;
最后就是要调整幼儿的学习状态。
和常见的单纯用书或PPT讲故事不同,该课程中教师除了在“用嘴讲故事”的过程中灵活运用旁白、角色、拟声等常见技巧外,还会运用手偶、纸芝居、故事剧场等丰富立体的表现形式,让即使阅读兴趣没有建立起来的孩子也能被迅速吸引,从而被引上阅读之旅。
教师在讲故事过程中采用适时的提问,帮助孩子培养和掌握预测、假设、验证、联结等阅读策略;在听完故事后,通过开放性的有效提问,帮助孩子自己领悟和建构故事的社会性主旨。
其次,通过进行“生活经验迁移”,帮助孩子将故事与生活实际相关联。
使其通过故事领悟的主旨、观点和做法能够真正的反映和作用到生活中。
结合课后延伸活动,有效提升孩子亲社会性,并促进孩子早期口头语言、早期书面语言和早期文学语言的全面发展。
与一般绘本主题活动后的手工环节相比,该课程的操作环节是与绘本艺术表现方式和主题紧密结合的的儿童创意美术。
孩子运用和绘本画家相同或类似的方式进行艺术创作,除了发展孩子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外,更多的将关注点放在给孩子无压力的环境,让孩子自由发挥创意。
补 充
“计划--实施--回顾”这个工作循环被认为是高宽课程的发动机,确保了幼儿的主动学习能够得以成功实施。
计划就是幼儿表达意愿做出决定的过程,包括选择材料、行动和合作伙伴。
计划环节并不是简单的选择,而是包含儿童关于想做什么以及将怎样做的具体思考。计划比选择更具有目的性和意向性。
工作环节,也因为有了计划而使得让幼儿带着“目的”进行主动学习。
通过游戏的形式让孩子在“玩中学”,一方面融合律动、手影等游戏元素增强孩子的兴趣度,另一方面则引入戏剧教育的元素,帮助孩子通过情景再现和角色扮演等方式,更好的体会故事主角的情绪情感并领悟故事主旨,并在合作表演过程中发展与同伴的合作意识及公开表达的自信和勇气。
▼
继续深入了解,请往下看
● 绘本创意表达课堂的设计理念是什么?
● 绘本创意表达课堂的设计目标是什么?
● 绘本创意表达课堂可以提升孩子哪些能力
● 课程费用是多少?都有什么服务呢?
欢迎大家扫码咨询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