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儒敏:读闲书,正是培养阅读兴趣的好办法。

教育   2024-08-14 11:01   北京  



通常讲阅读教学,往往就只是课堂上围绕课文的教学,对课外阅读并不重视,甚至放弃了。这种状况很严重,我把它称之为半截子的阅读教学。


我们应当理直气壮贯彻“课标”有关课外阅读的规定。


先来看看“课标”对课外阅读是怎么定性的。


“课标”提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


这里所说“综合性”“实践性”和 “语文实践”,并不限于课内教学,也包括课外阅读。

以“课标”精神理解阅读教学,应当有新的思路,那就是:


让语文教学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让课堂阅读教学往课外阅读伸展,让课堂内外的阅读教学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联成一体。


“课标”在 “课程设计思路”一节专门说到语文学习的“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多读多写,日积月累,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体会、把握运用语文的规律”。


这里所说的“大量”主要就是课外阅读,而不是现在常见的反复做题,也不限于课堂教学

“课标”特别提出:“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很有现实针对性。

“少做题”是针对应试教育的,题海战术不可能培养有创造性的人才,反而会扼杀学习兴趣;


要唤起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在阅读上就要给他们一些自由选择的空间,好的办法是把课内的阅读教学与课外阅读结合起来,让学生自己找书来读,这就会“多读书,好读书”,培养起阅读的习惯;


现在是网络时代,学生大量接触网络,当然也是一种阅读,但容易浮光掠影,思维碎片化,浅化,所以提倡多读书,还要加上“读整本的书”,这还可以磨磨性子,养成好的习惯与学风。

为了落实课外阅读的要求,“课标”对九年的课外阅读量专门做了规定:“背诵优秀诗文240篇(段),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背诵的优秀诗文以古代的为主。240篇(段)不算多,九年平均每学期也就十多篇(段)。400万字阅读量也不算多,一本《安徒生童话》就十多万字,一本《红岩》就40多万字。“课标”是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这样一个阅读量的,这是一个基本的阅读量,所有学校只能在这个基础上增加,不应当减少。

课外阅读要给学生自主选择,但不是放任自流,必须有所指导。这就需要有相应的教学计划,根据各个学段的教学目标,安排适当的课外阅读,注意循序渐进,逐级增加阅读量与阅读难度,体现教学的梯度。

当然,课外阅读很难象课堂教学那样有非常明确的要求,但又必须有一个大致的要求,总之,要不断激发学生阅读的积极性,把读书习惯作为很基本的素养来培育。“课标”对不同学段的课外阅读是有具体指导意见的,这里择其要点,分开来学习领会一下。


01

第一学段,小学低年段


“课标”要求“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诵读儿歌、儿童诗和浅近的古诗”。这不只是课堂教学的要求,也是课外阅读的指导性建议。


教师可以结合课内的学习,并参照教材的内容,安排学生在课外多读一些童话、寓言、故事等。


不要把课外阅读当作家庭作业来布置,那样负担就重了,但可以给家长一些建议,提供大致适合低年段学生心理特点及认知水平的书目范围,提倡亲子阅读。


现在有些学校和家长一味搞“提前量”,在小学低年段甚至学前班就要孩子们“读经”,是不合适的。在需要童话、寓言的阶段,还是要多读童话、寓言、故事,不能拔苗助长。


低年级的学生多读童话、寓言、故事等想象性的作品,有助于形象思维的发展。


在学生喜欢“做梦”的时候,就应该为他们提供这样的机会和条件,允许学生“做梦”。如果在适合“做梦”的年龄没有去做,甚至被剥夺了“做梦”的权利,这就违背了孩子的天性。


02

第二学段,小学三四年级


“课标” 开始重视叙事性作品的阅读。


根据这个学段学生的阅读心理特点,学生喜欢具有生动形象、故事性较强的作品。因此,叙事性的作品应该成为这个学段课外阅读的主要部分


还要看到,“课标”对这一学段开始要求“初步学会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这要求对课外阅读也是适当的。


此外,“课标”要求阅读中积累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这也是读书习惯的培养,把课内外打通。


“课标”又提出“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图书资料,乐于与同学交流”。这就把阅读习惯的养成当作一个目标了。当前不少孩子玩网络游戏成瘾,并不利于身心健康,应当把他们往读书方面引导。这一学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


03

第三学段,小学五六年级


要求更高了,提到“扩展阅读面”,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


对阅读的水平提升也提出具体的要求:


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能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


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作品的情感;


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


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诗文的语调、韵律、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


这些既是课堂阅读教学的要求,也是课外阅读的引导性意见。



课外阅读要得到重视,不能停留于一般提倡,光有阅读量的要求也不行,关键还要有相应的的评价。




“课标”中提出的阅读教学评价的建议,不只是课堂教学的,也适合课外阅读。


“应加强形成性评价,注意收集、积累能够反映学生语文学习发展的资料,可采用成长记录袋等各种方式,记录学生的成长过程。对学生语文学习的日常表现,应以表扬、鼓励等积极的评价为主,采用激励性的评语,从正面加以引导”


这里所说“学生语文学习的日常表现”,就包括课外阅读。“课标”还特别提到“要关注其阅读兴趣与价值取向、阅读方法与习惯,也要关注其阅读面和阅读量,以及选择阅读材料的能力。


这几点,涉及课外阅读的几个基本方面,是教学中应当关注,同时也可以再细化为阅读评价的几个维度。


那么,到底应当如何来落实这些评价?


“课标”建议 “应根据课程标准各学段的要求,通过小组和班级交流、学习成果展示等活动,考察其阅读量、阅读面以及阅读的兴趣和习惯。”这只是一般的建议,具体到教学中,还需根据各自情况,制定更具体可行的办法。


“课标”在阅读教学上提出了新的理念,其中很重要一点,就是让学生有选择,有自由度,不断拓展阅读空间。因受中考与高考制约,许多家长与老师都不太愿意甚至限制学生课外阅读,他们常常把课外阅读看作是可有可无的“读闲书”。这种偏向是不对的。


其实,读“闲书”也是一种阅读,可以引发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提高阅读能力,更重要的,这是学生的“语文生活”的重要部分。


如果老师对学生的“语文生活”有所了解,能籍此与学生对话,那么语文阅读教学便可能别开生面,并可以事半功倍,大大延伸出去。


要让学生自由选择读书的空间,提倡读“闲书”。


什么是“闲书”?和考试好像关系不大,按照学生兴趣选择的课外书。如果不让读闲书,就很难有读书的兴趣。


读闲书,正是培养阅读兴趣的好办法。


现在还不可能取消中考和高考,有些制约也难免。


不过,即使从中考或者高考的情况来看,凡是形成了阅读习惯的学生,都是课外阅读量大、知识面广,读过很多“闲书”的,这一部分学生思想一般比较活跃,整体素质也高,他们往往也能在考试中名列前茅;


而那些只熟习教材和教辅,课外阅读“闲书”少,没有阅读习惯,即使考试成绩不错,视野都比较窄,思路也不太开展,往往是高分低能。


所以,在应试教育还不可能完全取消的情况下,最好还是要兼顾一些,让学生适当保留一点自由阅读的空间,使他们的爱好与潜力能在相对宽松的个性化阅读中发展。


阅读面宽了,思维开阔了,素养高了,反过来也是有利于考试拿到好成绩的。


本文节选自——

温儒敏:把“培养阅读兴趣”作为语文教学的头等大事


扫码关注 | 绘本大家


绘本大家
聚焦绘本阅读教育,传播绘本大家思想,品评绘本大师作品,挖掘潜力作家、作品,为绘本界专业度的提升进言献策。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