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子涵老师|老师们,你们辛苦!

教育   2024-09-10 07:01   北京  

HI  Teacher


教师对讲台的敬重和爱惜

精神和内心的宽敞决定了教育的走向




PART 01.

教师应该有怎样的儿童观?

和孩子建立怎样的师生关系?


“童年观”这个词是有些时髦的,它很容易被人宣布持有。


我是不太有力气和口气宣布自己正确持有的,我只知道,儿童有自己的未被建构的真实,他们必定需要上学,学得基本知识,也学会基本的为人道理,遵循公德,而不是只顾私愿,要有天下情、祖国情,他们在百科之中要有文学这一学科的修养,等等。


《马老师喜欢的》正是写教师的。


它是我在儿童文学里写教师的第一篇,也是我对教师职业的哲学认识。教师职业的意义是地基性的,也是普照生命一生的。


是不是批评学生,声音响了一点或者应该和风细雨,不是容易单题讨论的。


重要的是你的讲台有多高、有多丰富,你对它是何等的敬重和爱惜,你的精神、内心有多宽敞。


它是磊落也明亮的,无论是哪个学科,都有智慧的理性,也有自然、洋溢的诗性,既不是简单地当“母亲”,也不是生硬地当“教父”。


你是那个教室,那些童年、学生、一辈子生命里的时或萦绕的回声,温暖,光影摇曳。睁开眼睛,日升和月光,在你的启程或是梦间。


如果努力具备这些,或者明白这个职业需要具备这些,那么一位老师和学生的关系会自然地和煦,即使刮一点风、落一点雨,也还是为了润泽,而不是为了摧毁。


再说,老师和学生应当是相互润泽,老师不是石头,而像草木,他们也需要光影、需要爱,这来自学生,也来自家长和社会的平等。


不要“狙击”老师无意的一点小闪失,不要动辄投诉、拿老师是问。职业战战兢兢了,还哪有激情、思想、诗意,教师的爱也只能扮成讨好的假笑。



PART 02.

儿童阅读推广有哪些问题亟待修正?

教师如何做儿童进入文学世界的“点灯人”?


关心儿童阅读的人多了,为儿童阅读的好书多了,文学正在更丰富地进入儿童的课里课外,这是大势、大景象。乱象不可能完全避免,会出现,也会消失。


我们各自做好自己的小范围、小讲坛、小教室,尤其是学校、幼儿园,不谋利,不兑换现钱,不求立竿见影。


让阅读如春种秋收,成为生活自身内容、成为习惯,而不是只在4月举办读书节,那么一切自然会理顺。我们需要努力和耐心。


理解儿童自己的阅读兴趣,意味着尊重他们,不抢夺他们手中的书,不可以粗暴地将之扔进垃圾桶。


又必须推荐他们视野之外的好书,提供另外一种审美和愉快。儿童喜欢玩,我们告诉他们,还要上学,完成课业。他们喜欢吃糖,吃零食,我们告诉他们要好好吃饭,吃鸡蛋、牛奶、水果、蔬菜,而且吃了糖最好刷一刷牙齿。



PART 03.

梅老师的阅读小贴士


◎关于名著缩写本


名著缩写本是世界品种。最成功的范例是英国兰姆姐弟合著的《莎士比亚戏剧故事集》,把莎士比亚复杂的戏剧改编成儿童读物,儿童坐在小凳子上便可看见舞台上的演出。


语文课本中的文学经典也都是缩写的。重要的是精心改编,文字讲究,保留原作的经典精神和情感。


儿童年幼时读过这些精简的文字,长大以后,如果愿意,可以去读它们的原本。如果没有机会,毕竟记忆中也有了那个故事。精致的缩写本像一座小桥,原野在对面,因为小桥的美丽诱引,人们走进原野,那更是一片鲜艳烂漫了。


◎关于儿童读物选择与年龄的关系


书和年龄是有适配性的,但不是绝对的刻度。我们小时候既读连环画,也读厚厚的成年人小说。


阅读不是喝牛奶,点点滴滴都迅速被吸收,似懂非懂也有营养。捧起书,放下书,都是关于书的记忆。


成年人难道都能读懂《彼得·潘》吗?


他们站立在长不大的孩子铜像前,其实也可能是在回味,蓦然之际,谁知道心里又飘过怎样的云彩。


阅读需要有恰当分级,又不能把分级钉成栅栏,圈成一年级小羊、二年级小马。



来源 | 本文刊于《教育家》杂志2024年7月刊第3期,原标题为《梅子涵:儿童的事总是海阔天空》


扫码关注|绘本大家


绘本大家
聚焦绘本阅读教育,传播绘本大家思想,品评绘本大师作品,挖掘潜力作家、作品,为绘本界专业度的提升进言献策。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