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 Teacher
教师对讲台的敬重和爱惜
精神和内心的宽敞决定了教育的走向
︾
︾
PART 01.
教师应该有怎样的儿童观?
和孩子建立怎样的师生关系?
“童年观”这个词是有些时髦的,它很容易被人宣布持有。
我是不太有力气和口气宣布自己正确持有的,我只知道,儿童有自己的未被建构的真实,他们必定需要上学,学得基本知识,也学会基本的为人道理,遵循公德,而不是只顾私愿,要有天下情、祖国情,他们在百科之中要有文学这一学科的修养,等等。
《马老师喜欢的》正是写教师的。
它是我在儿童文学里写教师的第一篇,也是我对教师职业的哲学认识。教师职业的意义是地基性的,也是普照生命一生的。
是不是批评学生,声音响了一点或者应该和风细雨,不是容易单题讨论的。
重要的是你的讲台有多高、有多丰富,你对它是何等的敬重和爱惜,你的精神、内心有多宽敞。
它是磊落也明亮的,无论是哪个学科,都有智慧的理性,也有自然、洋溢的诗性,既不是简单地当“母亲”,也不是生硬地当“教父”。
你是那个教室,那些童年、学生、一辈子生命里的时或萦绕的回声,温暖,光影摇曳。睁开眼睛,日升和月光,在你的启程或是梦间。
如果努力具备这些,或者明白这个职业需要具备这些,那么一位老师和学生的关系会自然地和煦,即使刮一点风、落一点雨,也还是为了润泽,而不是为了摧毁。
再说,老师和学生应当是相互润泽,老师不是石头,而像草木,他们也需要光影、需要爱,这来自学生,也来自家长和社会的平等。
不要“狙击”老师无意的一点小闪失,不要动辄投诉、拿老师是问。职业战战兢兢了,还哪有激情、思想、诗意,教师的爱也只能扮成讨好的假笑。
PART 02.
儿童阅读推广有哪些问题亟待修正?
教师如何做儿童进入文学世界的“点灯人”?
关心儿童阅读的人多了,为儿童阅读的好书多了,文学正在更丰富地进入儿童的课里课外,这是大势、大景象。乱象不可能完全避免,会出现,也会消失。
我们各自做好自己的小范围、小讲坛、小教室,尤其是学校、幼儿园,不谋利,不兑换现钱,不求立竿见影。
让阅读如春种秋收,成为生活自身内容、成为习惯,而不是只在4月举办读书节,那么一切自然会理顺。我们需要努力和耐心。
理解儿童自己的阅读兴趣,意味着尊重他们,不抢夺他们手中的书,不可以粗暴地将之扔进垃圾桶。
又必须推荐他们视野之外的好书,提供另外一种审美和愉快。儿童喜欢玩,我们告诉他们,还要上学,完成课业。他们喜欢吃糖,吃零食,我们告诉他们要好好吃饭,吃鸡蛋、牛奶、水果、蔬菜,而且吃了糖最好刷一刷牙齿。
PART 03.
梅老师的阅读小贴士
来源 | 本文刊于《教育家》杂志2024年7月刊第3期,原标题为《梅子涵:儿童的事总是海阔天空》
扫码关注|绘本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