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处行走

文摘   2025-01-07 13:36   重庆  

每天凌晨两三点,四川巴中人小哲站在西安新城区八府庄的街头,盘点每日的收入及所遇的天气度数。这段时间,几乎每天都是零下两三度,晚上在户外卖红薯好几个小时,需要体力和耐力,小哲把所有的风雨扛下,只为活下去的依凭。

小哲是211硕士生。2020年毕业后,因设计专业进入了地产公司。最初,集团有1万3的员工,到去年10月,已不足3000人。去年11月份,小哲所在部门的项目全部完结,他在集团公司的工作也到头了。月入上万的日子,只是昙花一现,还未来得及享用,便在半途直线坠落。

裁员对小哲来说,早有预料,有担忧,也有垫底。垫底在于他2022年白天上班,晚上摆摊,已坚持两年,收获了老顾客,也练就坦然的心态去直面陌生人的各种目光。

有的人讽刺他,你一个211研究生,书白读了,还来摆地摊,怎么对得起父母?有的人支持他,这年头不惧脱下长衫,这是勇气和毅力,要能屈能伸,先活着,再寻找机会。有的人把他当作比摆摊更重要的“意义”和“价值”,他每晚出现在街头,凌晨报当天的单数、收入和度数,就是耐力和坚守的一部分。这对迷茫的年轻人来说,是痛感与独立的存在。

套用《爱丽丝梦游仙境》里的一句话,“你必须全力奔跑,才能待在同样的地方。”

这不是鸡汤,而是从心底涌出源泉,需要自己在同样的地方奔跑,才能继续待在原地,才能让沉重的生活心安。现实很残酷,年轻人生不逢时,这不是自己的问题,而是人间沧桑,社会病了。虽然在原地奔跑也难以呆在原地,但自己收获了沿途的风景,收获了荣辱悲欢,让枯枝败叶的生活偶尔长出绿意,这不妨是另一种意义。

去年11月,在最冷的一天晚上22:00过,我看到本地摊贩站在风中,把衣服和围巾裹了又裹,寒流扰得双眼朦胧,头发吹乱,鼻涕直流,我无法想象零下两三度的西安,会是怎样的寒霜。那些守夜人啊,为了生活,热烈又独立,自持又孤独,在重复的加持下长出力量,长出拿得起放得下的豁达,长出低处行走的韧性。

小哲便是如此,他有扎实的设计专业基础,通过多年的学习奠定了与人交流沟通的能力,线下的勤奋坚守结合线上拥有美学基础的文案、画面,这就是读书人的质感。他并不认为读书无用,而是读书后在人生最落魄的时候能有不毁之力,能有副业长出盔甲来保护自己----他最初做串串,现在卖蜜薯,味道调了又调,已调出顾客喜欢的滋味。西安新城区的朋友,如果你路遇小哲的摊位,可以去驻足支持。

他在摆摊之余,写出心语:不要以为硕士毕业生是金环,尤其是传统行业,比如工程、设计一类,不是能力不行,而是行业落寞。他还写到:买房比以前少了很多,二手房有价无市,新建房地产寥寥无几。一天打两份工的年轻人越来越多,路边摆摊的也越来越多。看到这些话语,我的眼睛潮湿。我在重庆高新区与江北区、广西北海,看到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中年人当骑手、开网约车、摆地摊、搞直播,有的是全职,有的人有一份白天的工作还要在八小时之外延伸出去,只因安全感的获得。我在北海遇到一个网约车车主,白天用自建房开超市,夜晚出来开滴滴。

把副业变为主业,我何尝不是如此?倘若不是三年前下定决心,在这片自留地里“日更”,我也不会鼓起勇气离职。当我发现传统行业江河日下,小领导对岗位的设定与苛责越来越违背人性时,我深感危机逼近,去年一月果断递交离职申请书,告别工作十多年的三甲医院。我深知,只要把种子埋在心底,每日的耕耘就是不可摧毁之力。哪怕外界环境变得日薄西山,这份自律与守持,会和我一起迁徙流浪,我走到哪里,会写到哪里。今年争取去更多的地方,去无数的田间旷野,收集民间小人物的声音与背影,写下属于我们的故事。

生活是钝刀,每日的捶打与磨砺是无声的,唯有天天打磨,从根部长出锐度,长出果敢,从凌厉的风霜里长出活水来拼接,来提炼普通的日常,来淬炼无力的现实人生----这是对自己的诺言,也是不屈服的姿态。今日重庆下雨降温,雨声与风声的召唤让我走出去,去大地褶皱及时间深处看到更多不死的灵魂,采集更多不熄的人间羽翼。

文章链接:

残旧的人间

在黑暗中大雪纷飞的人

从彼岸到此岸
不合众嚣,独具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