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寻找,并看见

文摘   2025-01-15 23:17   重庆  

太阳被乌云遮蔽数日,冬日的花市混杂着暗哑、孤寂、低落的滋味,红红火火的灯笼悬挂在大门口但挡不住冷清气息的扑面而来。我沿着街道走到最后一家门店,这是我以前写过的地方。老板冉冉伤感地对我说,也许你是最后一次看到这个店,我不想做了,已无法坚持下去,经常愁得深夜失眠。

冉冉年近四十,曾是幼儿园老师,2019年,大疫未到,崇尚园艺的她辞掉工作,在花市寻得一个门面,和丈夫一起经营花店。

自由而充满阳光的日子没过多久,2019年底的一场大疫便是三年。冉冉挺过封控的岁月,和丈夫为了保护植物搬到门市一住就是两个月,她还挺过2022年底到2024年底一年不如一年的煎熬。时间走到2025年1月,冉冉萌生放弃的想法,且这种绝望的平静越来越苦不堪言。她和丈夫很努力干活儿,守的时间也很长,但看不到收入的增长,只有落日西沉的怅惘。

2023年,尚能挣回两个人的基本生活费。2024年,冉冉和丈夫耗在花店,收入只够家里一个人的开销。日子,如枯萎的花草,变得干瘪失意。她每天在花店做饭,吃得简单而寡淡,生活失去了当初辞职时的希望与目标。大环境影响小环境,像一个又一个的环,套得她的生活像冻土一样。周边工厂的搬迁,工人接单数量的减少,导致人流量稀薄,导致消费低迷。以前把希望放在周末,现在连周末也指望不上了。

冉冉的两个邻居,干枯的花草装在盆里放在门外已多日无人打理,这两个去年下半年关闭的花店让冉冉看到自己花店的未来。沿街还有除了花店之外的童装店、玩具店、小面馆,离散的离散,消失的消失,空荡的空荡,犹如一个个来过人间的小颗粒,留存在老顾客的记忆里。

春节之后要交一年的房租,房租本不贵,但一年一缴有压力,也对花店的未来失去信心,她宁愿去找两三千元一个月的工作,也不想让自己走进精神的牢狱。这是一个曾经是幼儿园老师现在是园艺工的伤悲。看着曾经的光鲜,如今变为“农妇”,冉冉在这四年的苦煎苦熬里,皮肤粗糙暗沉,双手长着硬茧,生活变为一年只有两三次在餐馆吃饭,且是亲戚来访的时候。这是她想要的人生吗?她经常叩问自己,越思考越痛苦,甚至会成为一团乱麻。有一天深夜醒来,她在冰雪崩裂中听到一股响亮的声音从远处传来,不能再干下去了,个人无力阻挡萧瑟,在无休止的苦涩中是时候要走出来了。

我在花店用目光抚摸了每一株植物、后厨、自建起来的不到一平米的“饭堂”。我知,在不确定的当下,我走过的地方,也具有不稳定性。临别时,冉冉送我一个小花瓶,我趁她低头找东西之际,扫了墙壁上的二维码,坐在车上,我按下一个吉祥的数字。

我用显微的镜头记录折页里失落的80后,这是从抽象里找到的具体的人。还有一个李先生,用镜头记录了前几天在城口山路上发生的一件暖心事。山东人开货车被导航导到了城口的山上。彼时,天降大雪,悬崖无边,山东驾驶员走投无路,在风雪中掉泪。重庆做防水材料的林先生路过此地,主动帮山东人倒车,并请对方坐小车下山,他开大货车下山。面对车窗外的险峰,面对车轮下的冰雪路,彼时,林先生没有系安全带,他已作好万一有紧急情况要立刻跳车的准备。在困局里,有挺身而出的陌生人帮自己,这是与生俱来的善良,这是悬崖边上的灯火,也是陌生人之间温情的相助。这个视频还折射出一个中年人开着大货车在寒冬腊月,在苍茫异乡行驶的孤寂与危险,也是一个普通家庭的男主人在崇山峻岭间漂泊挣钱的心酸无奈。我问林聪先生,当初是什么让你做出此举?他说,出于本能,出于感同身受,出于同为大货车司机在危险路段的惺惺相惜。

这就是重庆崽儿的耿直与仗义。

今天读了易小荷的文章,她写了一本名为《惹作》的书,秉承了《盐镇》的风格,在凉山深处,乃至“世界的尽头”一住便是两年。有一年,我和闺蜜从重庆开车到泸沽湖,我看到大山深处的荒凉,蓦然冒出一个想法,想自驾进山,后来我在路上把车挂了,才止住了想法。那些崎岖的险道,鲜有人烟的深山,及语言不通的人群,光有想法是难以完成的。

易小荷孤身到凉山,除了非凡的勇气,还有对文学的挚爱,对具体人的关怀,她要通过自己的声音告诉全世界,有一个地图上找不到的山村,还有一个叫“惹作”的女孩曾来过人间,还有很多失语者过着另一种被人遗忘,被人忽略的生活。她用文字唤醒了读者内心最深处的疼痛。为一个早已化为尘土的女孩书写,这样的写作挑战超越很多文体。易小荷走访了“惹作”生前的亲友,像卡片一样拼凑出凉山女孩生前的故事,那些爱恨,那些悲喜,那些不为外人所知的彝族风俗,那些匪夷所思的不公,在《惹作》里能看到作家的执着真诚和对文学保持滚烫的意念。《惹作》是一瓢水,还有三千的弱水,在人间,在隐蔽处,在流量抵达不到的地方。

易小荷的经历让我找到自己坐在温室里写作的不足,也让我看到当下泛滥的时评文和口水文的一端,还有上乘的作品,还有作家在潜心地把行走与写作当作呼吸与骨血。这给我一定的启发,远离时评,不被物欲和流量裹挟,沉下心去对个体的灵魂与生死进行探底,去记录落单者,去写地心深处永无止境的沟壑及看到站在低微处的人。这种写法,烙着个人的生命印痕,有着对生活况味的复活。

在浮躁的当下,需要纸上和笔端的风景,来让时间慢下来,来让个体的尊严得以呈现出来。

我为之努力。

文章链接:

只想活着

模棱两可的生活

从彼岸到此岸
不合众嚣,独具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