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讲平说3803期:家家团圆过中秋!唐代赏月亮,宋代吃月饼,中秋节有三大传说你知道吗?

文摘   教育   2024-09-17 14:52   山东  


一家人团团圆圆地围坐在一起,看着月亮,吃着月饼,感受着岁月的美好、感情的温暖,这是咱们中国人过中秋节最典型的场景。

文 | 趙玉平


平讲平说3803期#

今天是中秋佳节,在这里先祝大家节日愉快,吉祥如意,团团圆圆,和和美美。


中秋佳节具有悠久的历史,这个节日最早起源于先秦时代庆祝丰收祭月拜月的活动。《礼记》当中有这样的文字记载,“祭日于坛,祭月于坎。封土为坛,掘地为坎。”因为太阳属阳,月亮属阴,所以祭日的时候要向上堆土筑一个坛,祭月的时候要向下挖土修一个坎。


到了汉代,每逢秋天丰收季节,不仅保留着先秦时代天子祭月的传统,而且还出现了“赏月”的风俗,西汉的著名文学家枚乘就写过一首《月赋》。不过那个时候还没有出现“八月十五过中秋节”这个风俗。


中秋节这个节日正式进入人们生活当中,是从唐代开始的。唐代中秋赏月的盛况我们从诗词当中都可以体会到。大家最熟悉的一句是张九龄写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还有更长一点的,张若虚所写的《春江花月夜》,“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这首诗里的名句是,“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我最喜欢王建写的“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还有李商隐写的“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统计发现在全唐诗当中,写八月十五赏月的诗一共有111首,而涉及到观月赏月这个主题的诗词那就更多了,光是大诗人李白一个人就写了300多首跟月亮有关的诗。比如说大家都熟悉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另外还有“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到了宋代,中秋节不仅走进了千家万户,而且成为国家法定的节日。我们在北宋的《东京梦华录》和南宋的《梦粱录》当中,都能看到老百姓过中秋节的场景。我特别喜欢《梦粱录》的这一段描写,“此际金风荐爽,玉露生凉,丹桂香飘,银蟾光满,王孙公子,富家巨室,莫不登危楼,临轩玩月,至如铺席之家,亦登小小月台,安排家宴,团圞子女,以酬佳节。”


所以说到中秋节的来历,我们可以用一句话概括:起源于先秦,汉代形成风俗,唐代成为固定节日,宋代成为法定节日。关于中秋节还有三个著名的民间传说,一个是“嫦娥奔月”,一个是“吴刚砍树”,一个是“唐明皇游月宫”。


到了中秋节,家家户户都要吃月饼。我们在文献中可以查到“月饼”一词最早就出现在前面提到的文献《梦粱录》当中,另外在另一本南宋文献《武林旧事》当中也可以找到月饼”这个词。可以说在宋代以前是没有月饼的,唐代宫廷喜欢吃的胡饼只能说是月饼的雏形。不过宋代的月饼跟我们今天吃的还有点不太一样,那时候的月饼以蒸饼为主,大文豪苏东坡写下这样的文字,“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


随着时代的发展,到了明清时期,那个时候人们吃的月饼就和今天很像了。我们在袁枚所写的《随园食单》当中能找到那个时候人们吃的月饼的样子。《随园食单》当中记载了一种“刘方伯月饼”,“用山东飞面做酥为皮,中用松仁儿,核桃仁儿,瓜子仁儿为细末儿,微加冰糖和猪油做馅儿,食之不觉甚甜,而香松柔腻,迥异寻常。”你看这个月饼有点像我们今天吃的五仁月饼。另外还记载了一种“花边月饼”,这种月饼以枣泥为馅儿,油酥皮儿捏了菱花形的边儿,口感是甘而不腻,入口即化,这个有点像我们今天吃的冰皮月饼。


圆圆的月饼象征着团圆,寄托着人们美好的愿望。一家人团团圆圆地围坐在一起,看着月亮,吃着月饼,感受着岁月的美好、感情的温暖,这是咱们中国人过中秋节最典型的场景。在这个美好佳节到来之际,再一次祝大家阖家欢乐,团团圆圆,圆圆满满,满满的幸福,福气祥和,和和美美,美好生活每一天。


好了,今天内容我们就讲到这儿,平讲平说,咱们明天接着说




本微信公众账号发布的内容均为原创,如果您喜欢,欢迎转发到朋友圈:)

媒体及公众号转载,请回复“转载”获得“转载知”

封面图来自网络,如有版权请立即联系我们删除







趙老师主要著作

《梁山政治》《管理之道》《领导的气场》《向诸葛亮借智慧》《曹操的启示》《刘备的谋略》《跟司马懿学管理》《比强者更强》《水浒智慧1》《水浒智慧2》《水浒智慧3》《水浒智慧4》《青梅煮酒论领导》《水浒是本管理书》《选人用人定成败》《管理学》




后台回复“书单”获取趙老师推荐书目


趙玉平博士

中国传媒大学教师

北京九思书院创始人

CCTV百家讲坛主讲人

平讲平说
百家讲坛趙玉平博士的订阅号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