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期
一
句
在这个美好的日子里,再一次祝大家吉祥安康,长长久久,万事如意。
文 | 趙玉平
平讲平说3827期#
今天是农历的九月初九,一年一度的重阳佳节。今天我们能看到的关于“重阳节”的最早的文献记载,出现在东汉的《四民月令》这本书里。其中就提到了九月初九采菊和赏菊这件事儿,不过写得比较简略。那最早详细的用文字记录重阳节过节盛况的是谁呢?是大家都熟悉的曹丕。
在重阳节这一天,他写了一篇《与钟繇书》。其中就提到,“岁往月来,忽复九月九日。九为阳数,而日月并应,俗嘉其名,以为宜于长久,故以享宴高会。”以上是这封《与钟繇书》的开头。在这篇文章里边曹丕提到了,在东汉末年人们认为九是阳数,两个九寓意着长久。在重阳节这一天,要聚会还要赏菊花,因为菊花在秋天还能傲然绽放,寓意着健康长寿。随着这封书信,曹丕还特意准备了一束菊花送给钟繇,祝他健康长寿。
在西晋周处所写的《风土记》里边,我们又看到了重阳节的另一个有趣的习俗,就是头插茱萸,消灾辟邪。可以说过重阳节的风俗源于上古,成型于汉代,发展于魏晋南北朝,盛行于唐宋年间。我们大家都会背一首著名的诗,“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这首诗给我们呈现了古人过重阳节的样子:有家庭聚会,要插茱萸,而且要登高。
为什么重阳节要登高呢?在南北朝时期流传着这样一个神仙故事。汝南的年轻人桓景,跟随仙人费长房学习道术。有一天费长房就告诉桓景:九月九这一天你家里有灾,所以这一天你们一定不要呆到家里边,全家人都要带上茱萸的香囊,登高饮酒,这样可以避免灾祸。关于“仙人费长房”的故事,我们在《后汉书》里边还有《博物志》里边都能找到。资料上记载,曹操对道术很感兴趣,他曾经招了一大批各路高人来到自己身边,其中就有这位汝南的费长房先生。
那么为什么九月初九容易有灾呢?这一点大家只要想想《西游记》就能知道答案。唐僧师徒西天取经经历了多少灾难呢?一共是九九八十一难。在古人的观念当中,一三五七单数属阳,二四六八双数属阴,九是最大的阳数,两个九的叠加容易引发物极必反,而且阳气过重,这就容易生灾。所以宋代吴自牧所写的《梦粱录》当中有这样一段文字,“今世人以菊花、茱萸浮于酒饮之,盖茱萸名辟邪翁,菊花为延寿客,故假此两物服之,以消阳九之厄。”
唐宋年间从官方到民间,重阳节的聚会宴饮已经成为常态。有一段著名的故事相信大家都知道,唐高宗上元二年也就是公元675年的重阳节,洪州的阎都督为了庆祝滕王阁的落成,举办了一场盛大的宴会,宴请了远近闻名的一些文人雅士。当场他是希望自己的女婿吴子章来写一篇序文,正好“初唐四杰”之一的大才子王勃探亲路过此地,当场在这次盛会上就写下了著名的文章《滕王阁序》。这篇文章当中有一个千古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这写的就是在滕王阁上面放眼望去看到的重阳佳节的美景。
重阳节这一天人们还要吃重阳糕。这种小糕点在唐宋年间被称为“蓬饵”或者叫“蓬糕”,具体的做法在宋代林洪所写的《山家清供》当中我们可以找到答案。制作蓬糕时要把鲜嫩的白蓬煮烂,然后再捣的碎碎的,掺上米粉,加入白糖,放到锅上用大火去蒸。当闻到扑鼻香气的时候,蓬糕就算蒸好了。以上是唐代的重阳糕,《梦粱录》当中记载了宋代重阳糕的样子。首都汴梁的餐饮店在九月九这一天用糖面蒸糕,上边撒上羊肉、鸭肉、猪肉的肉丝,插上五彩的小旗儿,还要点缀上石榴籽儿。这种宋代的吃法就是荤素搭配,而且颜色非常好看。
到了清代,这种糖面蒸的重阳糕还可以分成两层或三层,中间再加上各种水果丁,再点缀上红枣栗子,这个有点像我们今天吃的生日蛋糕了。你看今天我们在很多地方都看到了重阳糕不同的吃法,比如在河北某些地方,重阳糕有九层,一层比一层小,有点像九层宝塔。在山西重阳糕要以枣泥、银杏、松子、杏仁做馅料,江苏和湖北的一些地方做重阳糕的时候,糕上要放羊或者鹿的造型,取的是“吉祥如意”“福寿双全”之意。
到了近代,重阳节又被赋予了敬老的新含义。因为九是最大的单数,数字的9跟长久的久还是谐音,九九重阳就含有长长久久、活过九十九、健康长寿之意。所以在这一天,我们要向身边的长辈送上祝福,祝他们健康长寿,长长久久。
好了,今天内容我们就讲到这儿,在这个美好的日子里,再一次祝大家吉祥安康,长长久久,万事如意。今天内容我们就讲到这儿,平讲平说,咱们明天接着说。
本微信公众账号发布的内容均为原创,如果您喜欢,欢迎转发到朋友圈:)
媒体及公众号转载,请回复“转载”获得“转载须知”
封面图来自网络,如有版权请立即联系我们删除
趙老师主要著作
《梁山政治》《管理之道》《领导的气场》《向诸葛亮借智慧》《曹操的启示》《刘备的谋略》《跟司马懿学管理》《比强者更强》《水浒智慧1》《水浒智慧2》《水浒智慧3》《水浒智慧4》《青梅煮酒论领导》《水浒是本管理书》《选人用人定成败》《管理学》
后台回复“书单”获取趙老师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