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地产自媒体,踩盘是基本工作内容,尤其是新盘。
最近,又被很多开发商的动作吓到。
刚需盘配置会所、架空层,豪宅已经开始做全公建立面了,主城区也有了143平送六七十平的户型,全维度的实景展示区成了开盘标配,有些房子甚至要全部封顶才愿意亮相……
但印象更深的是:路过一些老盘,门前冷落,无人关注,也无人问津。
这些项目,都怎么处理的?
认识多年的小二同学,现在就正面临这样的问题。
项目是2022年拿的地,当时市场还好,加上自身地段不错,而且还有合作开发企业的品牌加持,所以领导们对市场的研判并没有很悲观,显而易见的,也就做不出什么亮眼的产品。
但项目入市后,遭遇寒冬。
营销口的小伙伴们只能就事论事的说:大家现在都是配会所、四代宅、高赠送,反观自己的产品,三代宅,无阳台,没展示面,不能说没有新意,简直就是路人甲一样平庸。
于是,大家每逢开会,眼巴巴的就看着领导,能不能大发慈悲多放一点优惠,或者做一下产品升级,再让施工那边赶赶,做个有展示面的实景示范区出来?
所幸,尽管过程艰难,但总算有了动作。
用小二的话说,公司已经把归家大堂在原来的基础上做了升级,后面的实景展示区也做了一部分,之后还会把社区中庭的景观也做出来。
没办法,当时错判了市场,现在只能尽可能的做一些增配升级和实景。
届时,自己再搞点活动和优惠,邀约到访,看能不能走一波量……
某大盘房企的负责人,前不久发了条意味深长的朋友圈。
主题是旗下某盘清盘。
我们见证了这个楼盘从土拍、产品设计、入市、交付的整个过程,该怎么形容呢?拿地的时候光芒万丈,做设计的时候意气风发,开盘之后沉默不语……
这个项目的问题,不在产品,而在地段。
2021年楼市高峰期拿的地,地价创下了区域土拍纪录,虽然也属于城六区,但区域没什么潜力,过高的产品定位和售价也拒绝了大批周边自住改善的客户,曲高和寡,自然也就去化艰难。
这就是典型的“孤盘”。
市场好的时候可以做到高利率,但热度下来以后,也是最先被抛弃的一批。
在饭桌上想了很久,我还是没忍住内心的好奇:清盘了,怎么卖完的?它瞥了我一眼,然后淡定的说到:还能怎么清盘,不就是“三步走”,先上广告,再上分销,最后大幅降价。
这个项目曾经一度因为降价,遭受了一众老业主的集体团建。口碑受损也好,牺牲利润也罢,对于这种项目集团给出的任务就是“甩掉包袱”!
降价,是这个曾经的“地王盘”,最后的归途。
大房企选择降价离场的时候,很多小房企却反其道而行之。
不降价
不优惠
不做活动
把这三项拎出来,估计很多购房者都难以置信,现在哪个项目不做活动,开盘没优惠,国庆等节点没有特价房源,甚至有项目给出十几个点的折扣,而即便是一些卖的很火的网红盘,也少不了优惠政策的气氛组。
但这却是真实存在在楼市的一批项目。
相比于大牌房企会在评估后对非优质资产果断保本出手,小房企就没有这么大资金压力了。
反正就这一个项目,慢慢卖。
城西一个项目的负责人就很佛系的跟我说:我们现在一分钱优惠都没有,也不做什么活动和推广,渠道也不要,就是置业顾问自己做做抖音,发发传单,一个月好了也能卖个十几套。
但说实话,我其实觉得他们不降价最根本的原因是:降价,销售情况也不会好多少。
另外,这类项目基本都在主城核心区,大多都在二环内外。
地段熟透了,慢慢卖,总有自住客户来。
如果地段不行,没有地铁、学校等配套,成本又太高怎么办?
波哥给出了史上最硬气回答:我能怎么办!!!
他们公司在远郊有一个项目,也是2021年拿的地,当时也创下了区域地价新高,这两句话是不是有点熟悉,没事,熟悉的还有雄心勃勃的做规划设计、入市销售,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公司曾经也挣扎过。
比如做了实景展示区,提高项目的展示面和体验感;比如做活动和推广,吸引大家到访参观;比如为了降低门槛,把一期封存,二期改做小户型,并且精装改毛坯“变相降价”等等。
但最后的结果就是,还不如不投入这些钱。
据说,波哥入职以后,公司领导来找他想对策,你操盘经验更丰富啊。
虽然不愿,但波哥还是给出了自己的建议,就是最后苦了合作的伙伴们,一句话:售楼部直接关门,全部走工抵,一套不留!
是的,如果“推广、分销、降价”的三件套走完之后,项目还是去化艰难,那摆在房企面前的就只剩下最后一条路,谁盖的谁拿走,上次路过这个项目的时候,还是几个月前,售楼部门前长满了荒草。
所以,前不久有同行写了篇文章,“满城尽是工抵房”。
卖不动的项目,在西安多吗?
很多。
从高新CID到国港,从曲江大明宫到航天新城再到浐灞,都有这样的项目存在。或是因为产品代差很大,或是因为定位太曲高和寡……
你看,去年入市的很多四代宅,现在也落伍了。
这个世界就是如此,大家都喜欢新潮的东西,只见新人笑,哪闻旧人哭。
☟
月夜 |文
不二 |编辑
©本文版权归阿房记所有
这里有料有趣有洞见
长按二维码关注阿房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