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画·莫奈的《睡莲》系列作品
文摘
2024-08-20 19:31
山西
这两天,刷到一个短视频,了解到法国巴黎橘园美术馆成为当下巴黎的网红美术馆,其中解说词讲:我们在巴黎,去了很多个美术馆,除了卢浮宫以外,能去的几乎都去了,但我们没有想到的是,在所有去过的这些美术馆中,收藏莫奈《睡莲》的橘园美术馆的观众人数是最多的,每一个《睡莲》展厅都是人山人海,我很好奇,莫奈是如何成为顶流的?时间回到1927年,在莫奈去世几个月后,8件巨幅《睡莲》按照他的设计在橘园美术馆椭圆形展厅展现,其中四件高两米,总长几十米,作为和平象征捐献给法国政府,希望能够给战后饱受创伤的法国人民带来宁静的世外桃源,自1927年以来,这些画一直在橘园美术馆展出,从未外借出展示,它们最初20年里,没有受到观众的喜爱,那时候,人们纷纷追逐更新潮的革新派艺术,比如野兽派、立体派、未来派、达达派、表现派等,有时甚至周围建造石墙外,临时加些新的画作,从而覆盖引用来的作品。1950年代,印象派在美国受到关注,收藏家们纷纷购买莫奈画,他的《睡莲池——树的反射》和《睡莲——夕阳》画作,是这橘园收购的其中最大的几幅之一,那是作品最初出现的艺术形式,从此莫奈的魅力在艺术界开枝散叶,这才让沉寂许久的《睡莲》浮出水面。此时资本的力量得一显现,这一时期虽非顶流,或许只是被制造出的产物,那么,是问下一个100年谁又能保证谁是顶流呢?”这些文词如导言,可以开场了。
我对莫奈的喜欢,由来已久。他的艺术作品确实影响很大,上两个世纪的西方艺术史,他是最重要的成员之一,正如评论所说:“莫奈是法国最重要的画家之一,印象派的理论和实践大部分都有他的推广。莫奈擅长关于光与影的实验和表现技法,他最重要的风格是改变了阴影和轮廓线的画法,在莫奈的画中,看不到非常明显的阴影,看不到突显和平涂式的轮廓线。除此之外,莫奈对于色彩的运用相当细腻,他有许多相同主题的画作来实验色彩与光完美的表达。莫奈曾长期探索色彩光线与空气的表现效果,常常在不同的时间和光线下,对同一对象作多幅的描绘,从自然的光色变幻中抒发瞬间的感觉。”我想,这说得非常到位。刚好,我对莫奈的认知也是一步一步进入的。我被莫奈的色彩迷住了,这些画面里的色彩,在自在里发挥,与自然的真实色彩肯定不同,它有了魔幻力,主要是画面中色与色之间的协调性极强,以及在不同色系之间,或者说冷色调、暖色调的融汇过程中,感受到了画面的能量。当然,展品的真实还原度要高许多,它一定比印刷品要显得更真切,可以想象,能够读到原作的观众是多么的有福报啊!哪怕是能遇上一次。这不,据介绍,近期在南京就有“莫奈的画展”,抽空时还想去看看呢,以免自己会感觉遗憾,毕竟莫奈的画在中国展出的机会也不多,如果不是中法建交文化年的项目,肯定看不上,想想也对,只有莫奈和他的时代,可以代表法兰西。这是我的一种感觉。前一段,刚好出差西安,在酒店大堂里读到一本关于印象派的画册,主要是介绍莫奈的画,非常打眼,非常喜欢,书也很厚,拍了这些图供大家分享,只是有许多作品都是跨页,没法完整拍下来,不平整,没法还原作品整体,就拍了一些局部,从局部看,也不错,也能看到另外一个世界。比如美国纽约大都会收藏的《睡眠池上的拱桥》,1899年画,是莫奈《睡莲》系列作品的代表作之一,它还原了莫奈庄园里的现实,只是用色的丰富性超出了日常,那些各种色调的笔触,赋予节奏的画面让观者心动,如果你去分析画里面的形与质,一定是印象派所倡导的价值观,只有印象,只有感觉,印象是画,不是自然里的色相,调性很高,让人记忆犹新。比如另外一幅《睡莲——粉红色的和调》,与前幅构图类似,由巴黎奥赛博物馆收藏,1890年画,这两幅相比,我还是感觉第一幅《睡莲池上的拱桥》更耐看一些,其构图平顺,而且非常到位。莫奈从1892年开始画《睡莲》,一直到他1926年去逝前,不间断地画过近30余年,留下了400多幅与《睡莲》相关的作品,可见他是如何将这一题材发挥到了极致,所以我们今天看《睡莲——树的反射》(1914一1926年),法国巴黎橘园美术馆收藏,这画的特色,以蓝色调来处理画面,画面质地气息悠悠然,而且各种色相之间的细微变化,都体现在《睡莲》这个题材上,也有刚出芽的睡莲那种状况,充满着生机,我们从局部来看时,发现更有一些神秘色彩,让我想到了中国画名作《千里江山图》的用色,是冷色调,可以品味到幽静,微妙至极,仿佛在一种迷幻的世界里去寻找真相,如此复杂,又很是简单。《睡莲——夕阳》与《睡莲——树的反射》截然不同,画面热情奔放,火红之意,像激情燃烧的岁月。当然,这是画,不是我们意念中燃烧的激情,那些红、黄、绿、白、蓝、赭等色叠加在一起,显得繁复,又具有某种独特的气质,让人流连忘返。有一幅《睡莲1914——1917年》,澳洲坎培拉国家画廊收藏,作品显得非常冷艳,蓝紫色的背景,呈现出水面,当然,壮阔的水面气质显得有点模糊状,大的,小的,连着的,独立的,远处的,有光的,近处的,粗旷的,反正别有一番滋味而不言。当然,法国巴黎橘园美术馆的收藏《睡莲》系列,是这个世界上最多的《睡莲》作品,莫奈几乎大幅尺的《睡莲》系列都留存在这个美术馆,比如《睡眠1915——1926》,这幅画面色彩由冷暖色调融合而成,像是那傍晚间的光影,而且睡莲的形式,已经是白色、黄色、粉色都兼顾其中,在一种光的作用下,活了过来,我想,如何能见到白睡莲呢?或许是花,对了,是白花,有绿叶,也有不自然的那种意味在……稍微具象一些的一幅《睡莲》是1916年画的,如今,由日本东京国立美术馆收藏,这幅画也只能通过局部来观看,或许色彩有些失真,但读到画面的那些笔触,那些细节,就显得狂放,显得大手笔。这里的画,有时候不太像我们理解中的睡莲,而是一种神经质造出来的一个世界,富于想象。还有一幅巴黎奥赛博物馆收藏的,《蓝睡莲1916——1919年》,这幅画很有代表性,从整体到局部,是冷调子,比如,我们看上去的柳叶,还有水面中间的白花,还有睡莲的这个形质,有倒影,像时空转换了一样,在画面当中整个气息是冷艳惊人的,这种主客观并行叙事的作品,很独特。我想,那一定是某个秋日的傍晚,月光斜照逐渐慢慢替代了日落西山的光茫,凭借着月光的影照让花闪亮起来,造就了一塘静宓,一种寂寞,一份心境,如此的样子真是绝好,最好了。当然,另一幅《睡莲池1917——1919》,奥地利维也纳艾仙特美术馆收藏的画作,整体上是暖色调为主,看局部也让人吃惊,其中的笔触感也很强烈,把荷塘的氛围营造得非常饱满,花是紫红色,莲是蓝色调,是池塘里的尤物,我们选了几个局部再来看,每一处都是精心所为。象外富于激情,让观者随心也兴奋起来。关于莫奈,我也只是在巴黎奥赛博物馆见过他的几件小品画,但见到了就非常喜欢,那些油彩上的世界,是如此丰富,又如此迷惑人,其他的出版物或者电子图确实难以达到临近作品的那种感受力,作品的神采或者像莫奈本人站在那里,他画的就是他这个人。我也生出一份敬畏之心,有一种崇敬感,他对于这个世界的贡献,他的艺术价值观影响到他身后的许多艺术家和艺术流派,其实在过去的100年间,莫奈并没有走远,有时候感觉他的精神和他的那种形色和魔幻的能力,一直伴随着憧憬着艺术的人们,包括我也是其中的一员,对于艺术,对于艺术家或者时代, 莫奈给当下交了一份最好的答卷。如今,莫奈的《睡莲》系列也成为他艺术生涯中最重要的代表性作品,当然,不只是《睡莲》系列,他笔下的风景、城市建筑、还有诸多的人物画、静物画等等,此处暂时不做解读,有时间再慢慢来品味。据网上线索,莫奈作品《干草堆》,2019纽约苏富比拍卖行以破纪录的1.107亿美元,高价拍出,也是印象派画作拍卖最高纪录。对莫奈,我觉得,有很多说不完的话,所以读画时间显现也很快就过去了。从书中得知,莫奈从小就展现出对了对绘画的浓厚兴趣与天赋。他的艺术生涯,可以说是一部充满传奇色彩的历史,他在绘画领域的成就、贡献和影响,至今仍被世人传领。《睡莲》系列是他晚年安居在吉维尼自己的庄园中的真实生活写照,具有一种心境的呈现,也是他生活的本来样貌,他把色彩与光、与自己的生活融汇在他的画面里,发现了春夏秋冬不同季节里的生命感知,正所谓:“一叶知秋的境界”,可以感知人生苦短,诸事乃天然之功。从侧面去了解,艺术家莫奈的《睡莲》系列是一种艺术精神的象征,也成为莫奈艺术创作新的里程碑,可以绚烂,可以想象。
回想一下,20世纪初前后的几十年里,包括雷诺阿、毕沙罗、西斯莱、德加、塞尚、莫里索等印象派的大咖们,借莫奈的《日出·印象》,一举成就了印象主义群体,为什么有那么多人去喜欢或欣赏,甚至去巴黎朝圣呢?因为那些画作在,莫奈就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