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画·衲子的逸品画

文摘   文化   2024-04-12 14:34   北京  



老年花似雾中看



清水一钵



学养功夫少不得



兰竹插瓶



逸民史人物




读画|

衲子的逸品画

子游




昨日与长沙来的朋友于见闻往琉璃厂寻书,相约湘籍老友艺术家陈正国,请他刻了两方印章,收获很大。其间喝茶聊天,内容有味,稍闲,他拿出艺术家衲子先生的画作后,又分享了一批衲子先生作品的印刷品,其中有一套册页三十帧,看了感觉很震憾和新鲜。细细读来,对于衲子先生作品中的那份格调和逸气很喜欢,这一刻好似通了,理解了什么是逸品,在许多年里,我也看过几次衲子的画展,印象很深。对于画花鸟画的我而言,是一种启迪和要有更高的要求,懂得了他好在哪里,为什么好,对于这种逸气和逸品好像找到了对应的画作,可见,一切艺术的观念和词汇都需要有实际的艺术作品来证实。传统中国画的美,好的标准依旧是谢赫的“六法”,作品有了气韵生动才会高级,这种高级的表达,就是看作者自己的造化。古往今来,无数有天赋的一等一的画家们,多数穷其一生去探索这种逸气和在实践中找到自我,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艺术创作上,真是难能可贵。


山根



忘言


我认为,自唐代王维以降,加上又有大文豪苏东坡的推波助澜,中国传统文人画的兴起和对于士夫画的推崇,最高的要求和境界是逸品画,在历代文人画代表中达到逸品的画家和文人,如苏东坡、米友仁、牧溪、梁楷、黄公望、倪瓒、徐渭、董其昌、八大山人、担当、龚贤以及近现代的黄宾虹、齐白石等等,多数是远离世俗的高人,他们的能量可以照耀千秋。


乍对书灯青有味


早些年,当我看到衲子原作的那一刻,已经意识到这种逸气呈现在我的面前,好像在梦里,又想象很欣喜。今时再看,或许这里是真实能从中享受到艺术的逸气的那份价值。正所谓佛言:“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皆含有禅意和道法自然的品质,在一笔一墨中都能呈现,实属难得。


暑气



寒塘


我们去看衲子先生作品时,其中一幅《暑气》,着笔墨很少,空灵绝尘,因精妙中突出理法的重要,简中含悠能出逸气,再有跋文所补:立秋数日犹暑气蒸腾,以莲子芯作终日饮。”字大画小,出奇意外也,颇具能量。又一幅《寒塘》,恰恰其手法相反,画面完整,留白较少,虚实很悬殊,充满韵致,所谓寒塘何来花开,应当是恰逢初逢,清晨里还有冷月寒意,淡墨施染充满节律,赋有想象意味,笔墨层次多,显现意境气格出来。这两幅的立意在一种轻松的书写中达到简中求意,繁里也达意的高妙,其实又都在作者的掌控中,正所谓“胸有成竹”的道理。


如是





比如《如是》,单看题跋就有了意趣,如是如是,像是在自言自语,这样的题款少见,四个字写得很洒脱,与画里的梅花、菊花、兰草混搭成境,当然是靠笔势墨韵所支撑,形式松脱,自在表达,耐看。作品《露》也很好,那浑朴淡韵里显示无限的生机与动感,节奏是画面的主体,那每一笔下笔时的不确定和鲜活感很难得,生拙之气,温雅之气自然而然,像似在那秋夜里的露气,造就的是鲜活味道。


玉簪插瓶


比如《玉簪插瓶》,本色出笔,在生活常见的物象,在他老辣的笔头里,突出形色上的变化,气息之美,笔墨之美,那花与叶与瓶之间的相衬,赋予节奏,在悠悠之用笔用墨的状态中写出格调,写出超然。


书倪瓒诗之一



书倪瓒诗之二


比如《书倪瓒诗》两幅,表达出一种恣意的狂放感,一种自信心的充满感,人书俱老,亦是人书俱佳,天性使然,浪漫而潇洒,文质溢出,松脱之极。正所谓:画如其人,书如其人,一点也不假。





牡丹


衲子先生笔下的作品是用不同体势和不同手法来完成的,我只觉得有仙气,真有点不食人间烟火的味道,比如还有像《兰》《牡丹》《画至写意》《莲动知鱼子》《水中之月》《沧波东注》《瓜》等,他那种潇洒简约又具有力量的笔法墨法,对传统艺术精神的通透之后的呈现,那种意象,真是出人意外,作品让人浮想联翩。


画至写意



莲动知鱼子


有些人的评价说“衲子先生是传统中国文人画最后一位守护者”。看似有道理,但也不完全正确。艺术与艺术家,社会与艺术家,时代与艺术家之间的关系,往往是错位的,艺术家并一定要在他所处的时代显现,而多数走在时代的前沿,走在文脉的中轴线上,既是一种守护,也是一种拓展,但一定是少之又少的人才能悟出这种道理。我想,在过去的岁月里,衲子先生几乎绝尘于当下时代给予他内心的影响,而卧居在自己的斗室里,数十年来,淡泊名利,潜心研究中国文人画精神,他追求的是那种超出世俗的精神,是一种看似平常的极其有力量的艺术灵魂,他不为权钱所动,锻造出内心灵里一片净土,在当下,实属不易,绝少绝少。




我觉得,在今天这种浮华社会里里还能出这样的好画家,是奇迹,也是这个时代的幸事,不管他个人幸与不幸,他都是接续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精神文脉的人,人文精神依然存在,依然像是火种般留存,因为有了他,整个时代会也因有他而变得有光彩。


水中之月


诚然,艺术家的隐与显,当然,也因为艺术家个体所具有的独立性,归到最后核心的问题还是艺术家个人对文化艺术的追求,对物质与精神比重分配的理解。往往在现实生活中也许多有志于艺术创作的艺术家,会被现实社会里的诱惑所打败,而很难养出信仰,甘愿与寂寞相伴于青光夜灯下,去读书,去研究,去感悟,只有这样,或许那份心性才能达到一种不落俗套的境地,对艺术境界的追求靠的是修为、心性。有了个人的境界,才会创造出不同于他人的独立品性,才有质地的好作品。


沧波东注


正如当年倪瓒所言“摩诘画山时,见山不见画。松雪自缠络,飞鸟亦闲暇。我初学挥染,见物皆画似。郊行及城游,物物归画简。为问方厓师,孰假孰为真。墨池挹涓滴,寓我无边春。”还有“逸笔草草,不求形似,聊以自娱耳。”的箴言绝句,影响深远。


秋浦


试想,我们也不能用自己世俗的眼光去看,或者去读衲子先生的这些作品,还是需具备一种良好的心态,一种专业的文化素养,一种超凡的艺术鉴赏力。有一定品味的观者,才能够欣赏出衲子先生笔下的那种意趣和笔墨的价值,而传统中国画艺术的难度也在于此。只有相信中国传统文化精神具有的力量,相信中国的艺术精神,才会滋养出高品位的人格,才能够创造出好的作品,才会因为个人的境界影响周围和感染艺术欣赏者。


1960年衲子新购《任伯年画集》嘱雪涛先生题跋


衲子先生是诸多专业艺术家欣赏的艺术家,他的许多作品中的能量都融在了他每一笔每一画的过程中,恰如王维那句“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很是有神。

我们今天还有幸能见到衲子先生的画,能被他的作品所感动,真是一种福气。

读画明理,分享快乐!

2024年4月8日
于京城北塘


致力于最本质的东西



笔墨



玉簪



雪霁东山



氤氲



……
……
往期回顾

观展·798“四色之名”黄丹作品展


观展·河山在望——梁世雄捐赠作品展


读画·彭先诚的山水画

读画·韩拓之的禅意画

读画·窦金庸的写意花鸟画

专题·望南山——金心明书画小品展


读画·上海了庐的逸品画


读画·瓶芥意远——读边平山《瓶芥》系列作品有感



……
一个人的美术史

子游派
一个人的美术史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