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画·“幽居近物情·彭先诚《杜甫诗意画集》”画展作品
文摘
文化
2024-10-11 19:30
湖南
七月中旬,彭先诚先生的“幽居近物情·彭先诚《杜甫诗意画集》”画展在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成功举办。展览之前,彭先生来电话邀我去成都参加开幕式,那几天,我正好在编两册书,没法抽身,实在遗憾了。没多久,彭先生寄来他在杜甫草堂画展上的画册,书印得很讲究,内容也都是彭先生压箱底的好画,他这么说。确实,在他的数十年艺术生涯里,留下了大量的佳作,就是为了这一场在杜甫草堂博物馆的“幽居近物情·彭先诚《杜甫诗意画集》”展览。正如杜甫草堂博物馆馆长刘洪先生在序言里写的:“彭先诚的绘画秉承了传统美学思想,也吸纳了西方艺术理念和技能。他的笔墨源自对传统的敬重和心悟,用笔精微、灵动、妙趣,画作‘神思纵逸’。腕下笔墨心性的自然流露和巧思布局,融合了水墨的丰韵和色调的张力,丰富的墨彩赋予作品强烈的视觉感染力,这正是彭先诚‘与古为新’艺术创新的绘画特质。”这些话,用非常专业的角度解读了彭先诚作品以及这次展览的意义和价值。还说:“彭先城的山水画延续了元、明、清绘画的写意精神,其意、其笔、其情均有恣肆形立之妙。此次参展的山水、花鸟画《秋兴八首》《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群山万壑赴荆门》《白帝》《月夜》《春远》《佳人拾翠小品》《桃柳诗意》《藤花》《仙桃》均出自他的‘衰年变法’。雅韵唯美的山水意境,水墨氤氲,色泽清亮,浓郁的民族气息出自他笔下的审美思辨;柔美可亲的花鸟图式,灵动清新,腕动的笔情撩拨着观众的心弦。”当然,这也是对彭先生的尊重与肯定。面对这样一场高水准的画展,彭先生自己也极为重视,他为此准备了数十年,他笔下的这一批杜甫诗意系列诗,从最初的单一描绘诗情往诗境里逐渐丰满,与杜诗相遇而穿越时空地完美契合,把杜甫诗境中的世界由浅入深,由纯至雅的这样一种表现,突出了杜诗的精神力量。比如最有深意的作品《〈丽人行〉诗意图》系列,其中1990年的《〈丽人行〉诗意图之一》,《〈丽人行〉诗意图之二》(2016年),《〈丽人行〉诗意图之三》(2019年)。我们先看《丽人行之三》的表现,此幅为竖式构图,善于将色墨兼融于纸上,人物群像在画面里是主体,散发出来的气格悠雅飘逸,虚空的场景,悠哉游哉,那些马上的主角,各具神情,妙不可言。画面上作者题有长跋记录画画时的感悟:“如矿出金,如铅出银。超心炼冶,绝爱缁磷。空潭泻春,古镜照神。体素储洁,乘月返真。载瞻星辰,载歌幽人。流水今日,明月前身。如司空图诗品所云,一种绘画风格在于精心洗涤,去其粗俗浅陋,方可明志。予作丽人行数十载,意在借题锤炼其艺术风格。近重温唐代人物壁画线刻及周昉、张萱等仕女人物精(经)典,写丽人行巨幛,若有神存富贵与古为新之气概也。先诚题罢一哂。”可见此画之经意之处,在于诗画相融,富于表现力,让此《〈丽人行〉诗意图》系列与时代融汇,精彩无比。《〈丽人行〉诗意图之三》与早期画的《〈丽人行〉诗意图之一》《〈丽人行〉诗意图之二》,手法明显要精彩丰厚许多,但《〈丽人行〉诗意图之二》,也具独特性,此幅横式构图,格调高尚,气质上属于率性疏简的状态,那些纸上的人物与马都具神彩,仿佛让你回归大唐盛世,雍荣华贵,画面造型富于节奏鲜活的动态,以及形与色的变化里融合纸上,显得主次分明,极有感染力。而《〈丽人行〉诗意图之一》,整体上以泼染为方法,少有线条来造型,那些丽人和马,朦朦胧胧,像刚下过了雨一般的景象,画面虚虚实实,着墨多而用色少,体味出一股子清雅之韵来。还有《〈丽人行〉诗意图之四》,形色具佳,妙中得趣,甚佳。
包括《昭君出塞图》系列作品,共有七幅,不同时间创作,可谓经典范例。其中近期所画的《昭君出塞图之六》《昭君出塞图之七》,虽简确显沉厚,精神饱满,笔墨拙朴敦实,独特气质,呈现大气格。尤其《昭君出塞图之六》中,浑莽状笔调,清逸感极强,人物在画里是画眼子,精妙出彩,其余形色相对意象化,而画面一大半是跋文补白,视觉力量大,沉着而富于想象。而《昭君出塞图之七》,点画间突出昭君的神情,峻冷之气明显,而马车的浓墨重彩极有感染力,爽劲得大象。当然《昭君出塞图之一》《昭君出塞图之二》《昭君出塞图之三》《昭君出塞图之四》《昭君出塞图之五》中每一幅的构思也多有变化,肯定了昭君出塞故事的想象空间具大,使得无论是诗本身或画作创作的背后都沉着赋予了历史内涵,千变万化。还有作品《夜游图》系列,多以同样的手法造境,趣味无穷。1990年画的《文姬归汉图》施染成形,妙笔生花,若见文姬,此赋千载,意在纸上,情归心田。2022年的《松阴牧马图》,纯笔墨写出,清气拙朴,闲静处得意,疏密中悠然,苍苍茫茫,润底含劲道,笔下妙境出。2021年画《桃柳诗意》,以草书之法写成。疏朗意散,放怀诗境。另有两幅《杜少陵诗意》,有一幅为2003年所画,扇面构图,石、竹、人物清新疏朗,结构开阔,呈现静宓气质,雅趣十足,另一幅,是山水画,崖壁、树木、云朵、溪乐、湖岸、舟船、渔翁均焦淡笔墨写出,勾勒痕迹丰富,那扇面上的山川云壑布白满满,虚渺意浓,配有长段款识:“丁丑大暑,数日骄阳似火,热浪滚滚,是日午后突降暴雨狂风,余正抄书不成,漫涂山水一幅遣兴,先诚并记。”画之所以动人,也多是因为创作者的心所赋予作品灵魂,山也好,人也罢,或者其他,都应该不离此道,我理解。作品《虢国夫人》系列、《问春图》《黄四娘》也不错,独有意味,任人想象。作品《老杜行吟图》很好,简单地勾勒其形,神态宜真,情绪表达出人物的哀伤感,绝妙。当然,彭先诚笔下的杜甫诗意系列作品,非常丰富,从语言到境界营造,都说明了彭先生的个人心性与诗与画,渐入佳境。他说“我爱杜甫。杜诗于我的阅历、心境、美学追求,息息相通,取杜诗而入画,何其乐也。”从某种角度看,彭先生的心,或者生命状态挺像杜甫,在艺术的归途中,无数次的体验,是现实带来的那些困惑,杜甫用诗,彭先诚用画,相得益彰。论及杜甫,当然,他是中国文学史中的诗圣,与诗仙李白、与诗佛王维齐名,又是同一时代,他成为现实主义诗歌的开创者,对于现实,不管是唐代,还是当下,现实都存在某种共性,可以被共鸣的生命状态,在人文历史的长河里,有些价值是需要被传递的,文脉不能断。记得上世纪的画家中,陆俨少先生也曾创作出一百幅《杜诗山水一百册》册,名动一时,也为杜诗在当代传播提供了参数。如今,彭先诚在人物画上的杜甫诗意创作,成果丰硕,有目共睹,而其山水画表现也独树一帜,极具代表性的作品有《杜甫诗意〈茅屋为秋风所破歌〉》(2019年),《白帝城中云出门》(2021年),《杜甫诗意》(2021年),《〈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诗意之一》(2013年)。其中《水墨杜甫诗意》系列,有些特别,笔头入纸较狠,墨中见笔,笔中蓄墨,留白独特,呈大山水画格式,那纸里的淡与浓,焦与枯,都突出雄浑气质,一派苍劲弘阔的境地。而《深山古镇图》则是竖式构图,满纸苍润之感,云山起落,叠嶂峰峦,幽深之处,玄暝空寂,浑然如幻,借山造境,犹如排兵布阵,涛涛阵云般矗立,气象万千。作品《白帝》也是云涛翻滚,水天朦胧,深沉中,山与云,与水,与彩,与墨夹杂其中,生成出一股势气来。《李杜联吟图之一》,满纸构思,山形气爽,淡远悠然,松涛风吟,似仙境,似冥想得精神通达,呈现鲜活灵感,独造旷怀观象,画面极有魅力,多染多勾,得景色,得意象,宛如仙地,不可多得。这样的山水造境,与近期的山水画有变化,自然之法,由心造出。造山造水,乐在其中,展览中的山水画还有《杜甫〈暮春〉诗意》《巫山萤火》《〈见萤火〉诗意》极具意象,朦胧如见光茫;又有《乾坤日夜浮》《赤壁怀古图》系列宛如云霞风潮,墨染江山寂静处,写出诗人孤独立,江水涛涛,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横舟望月,千里相思重,入画得境,时空了了,赋予天地大美。还有《桃源图》《张伯驹与游春图》《溪山行旅图》与杜诗之外写得山河人情,不止得意,均以丹青赋,不忘山中人的景象。这些不同时间的创作,说明了杜诗里的韵味和深意。在彭先诚先生画展自述中写道:“2019年秋居西岭雪山之麓,秋雨绵绵,遂动念以《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作画。易数稿,俱不称意,忽得一纸佳构,焕然自喜,不料大雨滂沱,山洪滚滚,桥梁为之冲断,连夜携眷,仓促避离,所喜佳作已成。画中老杜神色高古,手握竹杖,风动霜鬓,好似正吟出‘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名句。画中下涉景物,仅以几笔飞白浓墨暗示秋风秋雨,画边以书法压上全诗。”又写“借杜诗而赋山水,激活并拓展了我的笔量视野,应是我‘衰年变化’的心得。”再写:“杜诗画意,仅是我笔墨生涯之一隅,此外,陶潜、李白、白居易、苏轼……均赋我以画兴。潜心格物、但凭直觉,辅以从未中缀的速写与书法修行,诚所谓‘丹青不知老将至,富贵于我如浮云’,今八十有二,耄耋之年,竞笔不衰而锐气在,兴感之由,不亦乐乎。”此三段,字字着真,恰若珍珠,引人入境,由此见地,概以将艺术观念融化,天真已烂漫,不可多得。画展里人物、山水、花卉皆出神入化,丰富性不言而喻。几幅不经意的花卉作品,也是锦上添花,为展览注入了新鲜的能量,其中《藤花》(2006年),《蜻蜓》(2004年),《仙桃》《樱桃》《枇杷》都是2017年画的,而2002年的《鹦鹉》,扇面形式,纸上色感鲜活动人,鸟与花的印衬,突出花蕊的形质,紫红与翠绿相搭,散锋写出,意味十足,将鹦鹉之神情体现出来。另一幅《芙蓉双禽》,也显示出不俗的气格,整体气息静宓清雅,主次之间层次有度,一股温雅清秀之感朴面而来,自如自在,甚是好看。纵观彭先诚先生画展的作品,最大的感受是作品内容具有深度和宽度,这也证明了作为艺术家的彭先诚先生满腔热情,以真挚情感与独道见地,将中国传统审美价值中诗画精神充分地诠释出来。可以讲,杜诗在他的笔墨之下再度发生光彩,再度让观者入境入画,使文辞诗意生鲜活于纸上,创作了穿越千年的诗与画的融合。杜甫草堂是杜甫中晚年归属地,安居之所,宛如一道风景。千余载之后,艺术家彭先诚先生用他的画笔表达出对诗圣杜甫的崇敬之心,而古人讲“诗画同体,诗画同意”恰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值得弘扬的精神价值。曾记得,当年我读到杜甫的诗句中那首“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每词每句读出色感和物象,画面极赋场景,既悠然清雅,又辽阔沉浑,虚中含实,气派长虹而印象深刻,有感于唐代社会生活的另外一面,不只是光鲜亮丽,也曾有那份深刻。这种感觉又在彭先诚先生笔下的一帧一帧的画面中体会到了。诚然,彭先诚先生的个人艺术状态,我认为,在当下社会和艺术界也成了一道独有的风景,他数十年的付出,结果成一幅一幅的艺术作品,让本来浮华的当下时代,比较物欲纵横的社会艺术流行色,吹进了一阵舒适的清风,既纯粹又极具质感,既飘逸又极赋温情,印在与诗、与画、与人等诸多方面,有了一种个人品质和艺术独有气质的全面体现。在这次“幽居近物情·彭先诚《杜甫诗意画集》”展览还给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以及能够参与画展的各位有缘人,带来一种莫大的欣慰。据介绍,这也是彭先诚先生从艺数十年来首次在家乡开办个人画展,显得非常不同,当然,没能到现场我深表遗憾,读到这些作品,也是意犹未尽。由衷地祝贺彭先诚先生“丹青不知老将至,富贵于我如浮云”的精神在未来的艺术生命里,再造神妙。
观展·江苏省国画院系列学术邀请展——马刚·中国画作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