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画·赵向前的水墨画
文摘
文化
2024-08-10 19:30
北京
前一阵出差洛阳:见到了开书店的朋友赵向前,他的“想像书店”很有名,有品质,但最大的收获是见到他的画,非常喜欢。他的画,最大的特点是雅致清新,没有套路,更显示出可以想象的玩味气质。
早些年,在北京二月书坊,相识赵向前,他待在北京的时间不长,后来据编辑们讲他离开北京去了洛阳,在洛阳,自谋生路,先是做了书画的营生,后来就开了这家书店,几经转换,慢慢地成为实体书店业界一个最有意识的书店老板。据朋友介绍说,他夫人是他师妹,又是洛阳人,所以他随她回到了洛阳,夫人在当地学校教书,他开门店,一边经营一边读书画画,这些事近来才知道,直到有了微信,我们又加上了联系,很多年没见了。其实,他也没有太多改变,那种性格上的坚毅与温和,非常文气,还是早先的样子,在我的印象里,他不太爱讲话,每次见面都显得很静,我认为跟他心里的那份净有关。他在洛阳开书店也是一根筋,十余年来,不改初心,这可是靠一份情怀才能守护的。
赵向前是在西安美术学院学的中国画专业,属于20世纪80年代出生的新生代艺术家类型,他们从小是看电影、看电视长大的,对于景象的觉知与生俱来,他们属于在中国画艺术领域里的新派,他的画作也属于水墨画里的一种新形态。为什么把他的画归到水墨画呢?我细细观察他发来的几十幅新作后,第一印象觉得还是很新鲜,跟我在洛阳看的那些画有所不同,很雅致。其图式有点看电视连续剧的感觉,一帧一帧的画面感非常明显,所谓镜像、景像、境界三合一,他们这一代人多注重视觉的美感,我觉得,他在创作这些作品的过程时有不同的感受,包括他对画作的名称选择,都显现出他们那个时代特有的一种角度,比如《万千云朵》《往里走,安顿自己》《雾中风景》《二十四节气》《四时之风》等系列作品,其创作时间不同,味道也有区别,他的系列作品就如同我们看电视连续剧一样,观者需要有一份耐心,与众不同的视觉品位和感观体验,这是他们这一代人跟上几代人不同的地方,独有的一种视角,我理解。从2015年画的《四时之风》系列中几幅作品来看,画作的构图几乎是用观看的角度,即景观式的造型方式,就是眼睛看到的那种自然,然后用绘画语言或用笔墨、设色的方法去勾勒渲染,手法相当自如,没有负担,并未变形和改变。他的手段非常直白,非常容易得到画面的信息,既有明显的构图意识,又在形式上可以任意而为的抒发。这里的一张一弛,既严谨也松脱,既有理性又赋予感情。比如《四时之风之五》,这张画下部分的院墙呈斜视状,墙外三颗树木的画法与墙体的关系错搭出一种景像来,显得笔法中很率性,气质品格不低,动静相合,有一种想象空间出现。还有《四时之风之八》《四时之风之三》,也是同样用这种手法在玩味,很有特点。比如2016年画的《二十四节气》,这一组系列,一共发来17幅,其中画面感比较好的如《二十四节气之冬至》《二十四节气之立冬》《二十四节气之大暑》《二十四节气之芒种》《二十四节气之谷雨》几幅韵味好,显得视觉感强烈,风格独具,每一幅画的构图和画法别出心裁,但整体的气质比上一年的《四时之风》系列要显得更耐看些,画作的内在韵致和图示呈现,自然是作者对于自然的理解,对事物原本的觉悟,选择二十四节气这一题材来创作,本身就在寻根追源,是对中国历史人文以及自然观的探究,是在艺术表现上提升审美和观察自然天象的意识注入。我们每天,每一个季节都能感受自然变化,得到一份对自然的尊重和了解,寻得自然运行的大规律,这是中国人文精神中最有价值的内在文脉。从这点上看,画家赵向前的这一组画,也是他关注传统人文的一种结果,从认识自然,到体悟自然,再到表现自然,是从实践中去寻得,可以上升到与天地,与精神往来了。观赏与品味画家的作品,也如同探幽森林一般,需要借一点点光芒,才能有所收获,这是一种直觉,又是欣赏之后的一种享受。再看他2018年的《万千云朵》系列,共十幅作品,这里自然的风貌成为大场景画面,水天一色,云卷云舒,那些远近的相合往往在浅降的色度里寻找到一种人间罕至的自然感,这里的画面是心境的表现,也是如梦如幻的虚境营造。比如《万千云朵之八》,其画面就显得绝然的意象之美,这里的笔和墨不知如何入纸,很是神奇,那虚白的朦,山野的实,空濛的意,水墨融合的意象之外,这是什么呢?不得而知,你自己想吧!我这样看!画面不像时下的城市山水和城市风光,更像是心灵的山水,虽然他有景观意识,但不能离开那种感觉,一种什么样的感觉呢?就是画面所呈现出的唯美与清雅,这里蕴含一种喜欢,包括其他几幅作品也同样有这样的味道。还有2021年创作的《雾中的风景》,共17幅。与之前的画面造型有点变化,其中《雾中风景之二》,用笔轻松,渲染、勾勒、书写,有浓淡变化,呈现了主观的意象,气质是自然本色,又如是梦中所见。包括《雾中风景之五》《雾中的风景之六》也同理,他笔下把雾在世间的味道用水墨融合的方法达到了一种别样的意境,呈深沉状。其《雾中风景之七》的画法,也有点绝,画面里的公路,以行车的视角获得,但路与路边景致之间的关系,是靠绘画里的留白、着墨、造像得来,直觉里,这种留白,在少有墨迹的映衬中有视觉感,很美,是构图的美,笔墨的美,意象的美。另外几幅的特点,比如《雾中风景之八、之九、之十、之十四》,都是满纸雾气。靠水痕,靠墨韵,靠留白,靠层次来分明,每一幅画面里的变化都很明显,那些点点染染,那些浑朴的水与墨,那些有意无意间的偶然所得,是一种大象无形,是节奏韵律,是无声的美,是沉雄,清润,是雅致里的灵动,极致浪漫。近期的《往里走,安顿自己》系列是2022年完成的作品,变化中又添加了无尽的色相。那天空的蓝,旷野的赭,田野的绿,山峦的墨,水岸的浅蓝,冬天里的雪白,春天里的红,自然的缤纷此刻好像被激活,世界原本的那种丰富性被展现出来,原本的多样感,自然而然的美,是由心造出来的形与色,在他笔下焕然一新,时而山峦秋风高意,时而江河夏日炎炎,时而田野希望绽放,都汇聚在纸上,也都在心里。我认为,美的表达是随心而动的,那些原本不那么被人关注的身边事物与景色,真实的美,是那么好,是需要有人去发现,去表现的。
我看赵向前的画作,有了回到自然的那份冲动,在自我的心绪里,那些原本最正常的田野、山坡、树林、水岸、天空或者星空,离日常生活有点距离,我们往往被城市生活所遮蔽,很难像赵向前这样,把自己的见地表达出来,笔下那些平常再过于平常的自然,被他的笔墨着色描绘出一种清新的气质,给人一种无尽的享受。这里的变化,随着时间的流淌,越发呈现出一股成熟的、精妙的、非常淡与雅的、一种好的愿景。
我理解,画家在完成每一幅作品的过程中,最基本的是要守护个人精神的气格,就是要人如画格,不然就不够真诚,缺失了真诚的艺术家,其作品是很难打动自己,就更难打动观者。而赵向前的这些水墨画,从十余年前的造山造水,从贴近自然,然后到近期的意象营造到心象的表达,这过程中也经历了不少,包括生存的不易,是他在现实中磨难出来的。如今,他得到了随心所动,在思考中,他的画渐渐积累开始蜕变,一次又一次,至少这批作品中出现了几幅独特又有品位的佳作,是值得欣赏和推荐的。
读画分享,也成为我如今生活里的不可分割的一种真实。
观展·“有窗户的画室——潘玉良艺术作品展”[北京(下)]
观展·“有窗户的画室——肖惠祥艺术展”[北京(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