夸张是主观情感与客观现实撞击的产物,客观现实是夸张产生的物质基础,主观情感是夸张产生的心理基础,二者缺一不可。
夸张的最低标准是“度”的确立,何为适宜?何为过度?“夸张其实就是对被表述的事物或信息进行‘言过其实’的表述”。
学界对夸张辞格的夸张度问题的两种意见。一种是夸张与事实相距越远越明显;另一种是以为夸张必须适度。
夸张在文学作品中最为常见。在文学作品中,它以变形的手法,改变事物原有的熟悉的面貌,创造出一种陌生的全新意象。
人的情感是抽象的无形的,靠概念语言无法准确地表现它,因而只有借助艺术的情感语言。
在文学作品的修辞中,无论汉语还是英语,扩大夸张修辞都是使用最普遍的一种,通常是把要表现的对象的特征故意放大,往高、强、多、快等方面拉升,是读者既能更深刻地理解作者要表达的意图,又能产生强烈的共鸣。
汉语中如:为了抒发浓浓的愁绪,李白高声悲叹“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为了表达壮志未酬的悲愤,项羽在垓下发出“力拔山兮气盖世”的绝唱。
抽象的情感、神道,艺术家通过夸张都可以尽情地把它们表现出来。
英语中如:My sister was really dressed to the teeth to the ceremony.(我姐姐盛装出席晚会,连牙齿都武装上了。)
这些句子都运用了夸张手法,使得表达起到了增强的效果。这种修辞的恰当使用,可以使表达清晰明了,生动活泼。有时候是对事物或感情的夸大,有时候是通过极度缩小增强表达效果,使得作品有了很好的渲染和升华。
作为美学范畴的崇高,与优美相对。如果说优美的形态是柔媚、和谐和秀雅,那么崇高的形态就是严峻、冲突、气势和力量。在文学作品中,艺术家运用多种修辞手法表现崇高的美,而夸张则是其中最有效的一种。
夸张常常把描写的对象放大,把感情表现得更炽烈,这势必创造出比外部世界更加博大的天地、更加强劲的气势,从而把人带进崇高的境界。
例如李白的《蜀道难》,以奔放雄健的笔调,大胆的夸张手法,描绘了由秦入蜀道路上惊险而奇丽的山川,表现了诗人杰出的艺术才能和丰富的想象力。“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等夸张描写,既抒发了诗人的感情,又为人们提供了雄奇的山川景象,表现了一种自然的崇高美。
夸张是一种很重要的表现手法,不仅可以强化感情,增强作品感染力,还可以更生动地刻画人物形象,使其活灵活现。但夸张修辞手法不宜使用在公文语体或者科技语体中:
由于科学数据要求具有真实性和准确性,不能有丝毫的含糊不清,既不能扩大又不能缩小;
公文用语,如调查报告、经验总结、工作计划、新闻报道等要求实事求是、实话实说,绝不能弄虚作假。
此外,由于东西民族文化的差异,在夸张的使用方法上不尽相同,因此我们在实际运用过程中,要注意不可牵强,应考虑到各自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