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谢关注缓慢思考!
----------------------
2016年伯克希尔的净资产增长275亿美金,每股净资产增长10.7%。
巴菲特和芒格的目标是让伯克希尔的常态盈利(Normalized earning)能每年持续增长,但是每年的实际盈利(Actual earning)一定会波动,毕竟公司会受美国经济大环境的影响,此外,偶尔发生的保险超级灾害也会影响每年的实际盈利。
有的年份,盈利能力的增长会很小,偶尔,增长会出乎意料。巴菲特和芒格的增长计划只有两条:1)想大事情 2)时刻等着。
每一个10年左右的时间,经济就会遇到乌云密布的天气, 天下就会往下掉金子。一旦这种大机会出现,最重要的是拿洗碗的盆去接,而不是拿汤勺。
90年代初,伯克希尔从购买二级市场的股票转到收购公司自营发展的路子上,巴菲特采取了一个很重要的策略:婴儿学步。
开始的时候,都是很小的收购。即使是这样,还是犯了一类重要的错误:发新股。
1993年,巴菲特花了$434M收购Dexter鞋业,很快公司的价值归零,由于收购使用了发新股的方式, 25,203股股票2016年的价值是60亿美金。
接下来1998年收购通用再保险,伯克希尔发行了272,200股新股,股票总数增加了21.8%。 雪上加霜的是,通用保险的承保业务并不如之前想象的好,当遇到2001年的911恐怖事件,其脆弱性暴露无遗,一下子亏损了几十亿美金。幸好,Joe Brandon临危受命扭转乾坤,使通用保险重放光彩。
2000年以后,巴菲特吸取了教训,只在收购BNSF中使用了新股,股票总数增加了8.3%,这次收购恰逢BNSF身处困境,被证明是一次非常成功的收购。
现在,巴菲特宁可做一次结肠镜检查,也不愿意发新股了。
一 指数魔咒
Long Bets是亚马逊的创始人贝索斯创立的一个公益性网站,专门给对未来某一事件持有正反观点的人提供打赌的地方。
玩法很简单:某一方提出一个观点、一个日期和一个赌注,等待反方接。双方指定一个受益的慈善机构,各自赌注资金交给网站,等一方赢了,网站把总赌注交给慈善机构。
有的赌注现在看起来很有意思。
2002年,创业家Mitch断言:“到2029年,计算机的机器智能通过图灵测试”,而投资人Ray持有相反的观点,赌注1万美金。
同一年,微软的Craig断言:“无人驾驶飞机到2030年将会进行日常载客飞行”, 谷歌当时的CEO Eric Schmidt持相反观点,赌注1000美金。
巴菲特的赌约来了。
在2005年的年报里,他宣称:专业投资人作为一个整体,在一段比较长的时间里,业绩将会落后于那些坐着不动的业余投资人,后者只需要投资低成本的指数基金就行。
随后,他公开一个50万美金的赌约:任何一个专业投资人,如果挑选至少5只对冲基金做一个组合,以10年为期,不可能打败无人管理的低成本Vanguard S&P 500指数基金。
对冲基金经理号称选股能力超众,但是无人敢接这个赌约。这时候来了一个基金中基金(FOF)的投资经理, Protégé Partners的Ted Seides。这实在是一个勇气可嘉,但是不懂数学的人。这也一再证明Nassim Taleb的观点:华尔街的人大多自己Fooled by Randomness。
Ted挑选了五个FOF,这个基金组合的平均业绩以后会和Vanguard S&P指数基金对比。 选中的五个FOF,实际下面投资了至少100多个对冲基金,因此单个对冲基金的表现不会影响总体的业绩。
在这样的两层结构中,底层的对冲基金会收一笔不菲的管理费, 上面FOF因为号称带来了挑基金经理的能力,又要额外收一层管理费。
2016年是这个赌约的第9年。但是,结果已经很明显了。
指数基金的年化回报是7.1%, 这是一个典型的中性市场环境的结果。如果市场环境偏差,实际结果会有利于对冲基金,因为他们可以采用卖空策略。如果市场环境偏好,指数基金就会占点优势。
5个FOF的平均年化回报是2.2%。这意味着,如果100万美金放在这些基金里,9年总的收益是22万美金,而放在指数基金,收益是85.4万美金。
这实在是难以想象的结果。
要知道,底层的100多个对冲经理都有足够的财务激励去挑选股票,上层的FOF投资经理也有足够激励去选择最好的对冲经理,因为除了前面的固定管理费,他们还会有业绩分成。
这些对冲基金经理,大部分应该说是诚实的聪明人。但是为什么给他们的投资人带来了如此糟糕的结果?
底层的对冲基金经理通常和LP的薪酬协议是:2和20。意味着:2%的固定资产管理费,无论亏损与否,外加20%的利润分成(亏损年份没有追溯)。在这样的安排下,对冲基金只要有能力募集起来一笔不菲的资金,不管业绩如何,都可以变的超级富裕。
这还没有结束。上面的FOF经理也不差,他们通常的固定管理费是资产的1%。
这9年尽管最后的年化回报很差,当中只要有好的年头,两层经理人就会拿到额外的业绩分成,这笔钱相当于5个FOF总收益的60%。
这样的情况,在未来会一再上演。人性的贪婪和无知,不会消失。
巴菲特在Long Bets网站上的论述从数学上道出了本质:
“
一群特别聪明的人,准备在股票市场上打败市场平均。他们称自己:主动投资人。
他们的对手,所谓被动投资人,按照定义其回报就是市场平均。总体上,被动投资人的持仓类似指数基金。 市场平均回报去除被动投资人的总体回报影响,就应该是主动投资人的回报,因此他们的总体回报也应该是市场平均。由于他们产生巨额的成本,扣除成本后的回报自然要低于被动投资人。
”
这些主动投资人的成本之所以如此高昂,因为有固定管理费,有业绩分成费用,还有频繁交易的费用。 FOF在这个基础上又加一层。
管理对冲基金的都是聪明人,可惜很大程度上他们互相的努力都抵消掉了,他们的聪明才智消不掉他们自身高昂的成本。
自然,投资人如果投资一个低成本指数基金,长期看肯定会超过一组FOF。
如果语言不够简洁,不妨用公式来表达: 小组A(主动投资人)和小组B(被动投资人),构成了投资的宇宙。 B不考虑成本,其回报和市场一样。因此,A也是。但是B的成本很低,A的成本很高,因此考虑净回报,B一定赢。
当然,不排除个别的主动投资人长期而言会打败市场。这样的人有多少呢? 巴菲特说他一生遇到大约10个左右。
短期内,一个投资人的业绩很难区分来自运气还是能力。假如1000个基金经理对市场做出预测,9年以后,至少有一个人9年的结果都是对的。问题是,如果换成猴子,也总有一个猴子能有这个成绩。不幸的是,猴子不会说故事,募不到钱。
对于普通投资人,真正要感谢的人是: Jack Bogle。 他创立低成本的Vanguard指数基金,自己一辈子才挣了几千万美金。他写过一本书《The Little Book of Common Sense Investing》,建议你去看看。
这么多年,每次巴菲特被人询问投资建议,他都会推荐低成本的S&P 500指数基金。
有趣的是,钱不多的朋友都会听从他的建议。而那些超级富豪、养老基金等除了点头感谢以外,没有一个人听。对冲经理、投资顾问的话如同海妖的歌声。有哪个投资顾问会建议自己的客户:你不需要我,每年买指数就好?
富人们习惯了用钱获得不同的待遇,比如最好的美食、娱乐、住房、重大赛事的贵宾票等。因此,他们觉得,自己的投资也应该获得不一样的待遇。
人性永远不会变。有一句名言恰如其分:“当一个有钱的人遇到一个有经验的人,结果就是:有经验的人获得钱,有钱的人获得了经验。”
很久以前,巴菲特的姐夫Homer在奥马哈的畜牧交易场工作。巴菲特问他:“农民明明可以直接把猪卖给屠宰公司,为什么要聘请他们当经纪人?” Homer说:“猪不关键,讲好猪的故事才是关键。”
二 苹果来了
2016年,伯克希尔的最大的15个持仓股票里,多了一个新的名字:苹果。
巴菲特一直说自己不懂科技,买入苹果,用芒格的话说:“是过去一年最大的进步。”
在2017年的股东大会上,巴菲特说:“如果你去看美国资本市场上市值最大的5家公司,占总市值的10%左右,这些公司已经不再需要股本金就可以运营,这不同于钢铁大王卡内基的时代,这是一个全新的时代,但是很少人意识到这种变化。” 这一类公司就是科技公司。
科技,一直都不在巴菲特的能力圈。但是他用另外一个角度进入了苹果: 消费品视角。
“苹果拥有非同寻常的消费者关系。”他说。“我看到了其生态系统是多么强大,以至于到了一种非凡的程度……至少从心理上来说,你们都被牢牢地‘锁’在了你们所使用的产品上。iPhone是一种非常有粘性的产品。”
为了了解苹果产品,他采用几十年前从菲利普.费雪书里面学到的Scuttlebutt调研方法,跑到奥马哈的街上去观察人们的行为,还把儿孙们的iPad拿走看他们的反应。这个方法在1964年购买美国运通的时候也用过。
根据巴菲特的投资接班人Todd Combs在2023年的Gramham & Dodd 年度早餐上面的分享,苹果股票最开始应该是他的想法。
Todd和巴菲特使用了三个标准来思考投资机会:
1)S&P 500公司中,哪家未来1年的P/E 会低于15?
2)哪家公司未来5年能挣更多钱?(90% 确信度)
3)哪些公司未来可以获得7%的复合增长(50%确信度)
接连好几个月,每个周六,在巴菲特的家里他们一遍遍地寻找S&P 500中的投资机会。当时,有3-5个名字不断地出现,其中一个就是苹果。
芒格说:“投资最重要的事情是你知道鱼在哪里。”
伯克希尔从2016年第一季度开始建仓苹果,当时苹果市值5000多亿美金。公司的营收出现2003年以来的首次下滑,iPhone销量也下滑,估值处于历史低点,市盈率只有10倍多。截止2018年第四季度,伯克希尔累计买入苹果10亿多股,占苹果股份的5.38%。
到2023年底,伯克希尔持有的苹果股票价值约1700亿美金,占所有股票投资价值的50%, 这一战为伯克希尔贡献了超过1000亿美金的收益。
还记得我们一直说的改变伯克希尔的12个投资吗?苹果就是最后一个。
当年和苹果差不多市值的其他三家科技公司,巴菲特也都有评价:
微软:和Bill Gates太熟悉,不便买入
Amazon:业务太难了,人太牛,结果很难想到,不遗憾
Google:从2004上市就关注到了,一直犹豫觉得贵,犯了吮手指的大错误
巴菲特的变与不变在手机这件事上是完美的体现了。2016年买了苹果股票之后,他还是一直使用老旧的20美金的三星翻盖手机,为此,苹果的CEO Tim Cook多次劝说,甚至说:“只要巴菲特需要,我愿意亲自去奥马哈为他做技术支持。”
到了2019年,巴菲特的手机终于换成了iPhone。不过,还是别人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