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的股东信- 通胀猛于虎

创业   Finance   2023-09-23 13:56   北京  

谢谢关注缓慢思考!

----------------------

1979年的股东信是巴菲特从1965年执掌伯克希尔以来最长的一封信。

好的消息是,以后越来越长。

伯克希尔是一家同时拥有运营业务和证券投资的控股公司。度量这样一家公司的业绩和价值是难题。

第一个度量难题是净资产回报率。干净的净资产回报率(不包括过度杠杆和会计手段)是管理层能力的最好测试。

度量当年的业绩,巴菲特采用的方法是调整后的净资产回报率。

这个定义里面,分子是运营利润,不考虑证券投资实现或未实现收益或亏损,分母是年初净资产,但要做调整,把净资产里面的证券都是按成本计算。

如果证券不用成本而是市场价格来计算,净资产回报率这个指标就会失真。比如,证券的市场价格当年大幅下跌,明明运营利润一般,体现到净资产回报率也会非常的好。

按这个方法,1979年的净资产回报率是18.6%。

度量长期的业绩,巴菲特建议净资产回报率的计算分子加上已实现的资本收益,分母用不调整的年初净资产。

除非你定期的实现资本收益,否则这个方法也未必准确。为了更好的考虑两个利润来源,巴菲特未来在1990年的年报中会提出“穿透利润”的概念。

不管如何,巴菲特强调度量公司业绩的核心指标是净资产回报率,而不是公司的利润增长。

第二个度量难题是如何度量公司的内在价值。

内在价值是公司盈利现金流的折现。股东的终极目标是内在价值的增长。巴菲特的简化方法是:用每股净资产的增长来近似公司内在价值的增长。

伯克希尔比较小的时候,这个近似方法是可以的。但是随着自营业务的利润越来越大,净资产价值和内在价值的差距会越来越大,导致增长比例不再有效。

因为在资产负债表的净资产里面,证券部分的市值长期是大致接近股票的内在价值的,但自营业务的价值只考虑体现了年初成本和每年的留存利润。举个简单的例子,假如喜诗糖果的年初净资产是$10M,当年的留存利润是$2M,你不能认为喜诗糖果的价值到了年底就是$12M。

因为双轮驱动,从1964年到1979年,伯克希尔的每股净资产年复合增长率20.5%,比只考虑业务的净资产回报率要高。


净资产每年增长20%看起来很不错。但是也有未必的时候。

投资的本质是今天把钱投出去,期望未来获得更多的钱。但是这个更多是有一个门槛的,就是要获得更多的购买力。

否则的话,今天100元可以买10个汉堡,5年后收回200元只能买5个汉堡,实际上是投资的失败。

自1977年至1979年这三年期间,美国货币供应量的增长超过二战后任何时期的三年,导致1979年美国通货膨胀率达到13%。

巴菲特开始关注股东投资回报和通货膨胀的关系。1977年,他在《财富》杂志上发表万字长文《通货膨胀如何欺骗股票投资人》,这篇文章到现在都是理解通货膨胀的经典。不要忘了,2023年的今天也是一个通货膨胀高企的时代。

要把投资的收益转为购买力,投资人面对的第一关是交税。

1979年的美国个人税(不管是分红还是资本所得)还是很高的,约为30%,这样如果你的投资回报率是20%,真正到手的投资回报只有14%。 

投资人面对的第二关是通货膨胀。

如果通货膨胀到了14%,即使企业实现20%的投资回报率,你到手的购买力增长几乎是零。

巴菲特把资本收入的税率和通货膨胀率两者合称投资人痛苦指数。当这个痛苦指数超过企业的净资产回报率的时候,企业也无能为力。

1964年,伯克希尔每股净资产是$19.46,可以买半盎司的金子,经过15年的卓绝努力,伯克希尔的每股净资产是$333.85,刚好也只能买半盎司的金子。

美国70年代的通货膨胀膨胀真是猛于虎,连巴菲特都不容易跑赢。我唯一要提醒你的是,千万不要得出通胀买金子就行的结论,以后找时间讨论。


巴菲特对投资的论述,大部分都是基于股票的。1979年的这封信比较罕见的对债券投资做了评价。

其实更加完整的债券投资指南在1968年巴菲特解散自己基金的股东信中。在那份信里,巴菲特讨论了债券投资的几个要素:票面的现金分红、市场的利率、债券的持有时间。

为什么这一年要讨论债券?因为保险公司的商业模式很简单:承保获得资金,用资金来做投资。为了保证资金能和债务(保单的承诺)匹配,资金通常都要投资到不同期限的债券里面去。因此债券的变现价值对于保险公司能否覆盖债务生死有关 。

伯克希尔和其他保险公司最大的不同在于: 1)承保业务是有利润的 2)其获得的资金可以投资股票获得更高的收益,因为它有运营业务产生的现金来保证保险的债务。

但是在早期,伯克希尔的运营利润有限,一小部分的保险资金难免还是要去购买债券的。

在1979年讨论债券还是因为通货膨胀。通货膨胀导致债券的价值贬值了,因为市场利率上升了。保险公司在这样高通胀的环境下,居然选择购买了长达30年甚至40年的固定利率且不可赎回的债券。

巴菲特问:喜诗糖果公司愿意和自己的客户说未来30的价格都不变吗?但是,保险公司居然同意把自己的资金用一个固定价格卖给别人,而且几十年不变。

债券的账面价值是按摊余成本记账的,如果拥有这些债券到期的话,肯定是不会亏损的。但是如果按照市值,这些债券的变现价值远低于票面价值。一旦保险公司有理赔要求被迫卖掉这些债券,他们就资不抵债了。在1980年的股东信里巴菲特会再次讨论这个问题。

话虽然这么说,巴菲特自己还承认他也买了少量的这样债券,只不过是15年期限的。他的债券的大头还是可转换的债券,不会被套牢。

在这种通胀的环境下,长期的合约要么能和某个浮动指数挂钩,要么有条款可以每年重新评估。

巴菲特还顺便调侃了一下美元的贬值。说到底,这东西是美国政府印的纸。政府的行为决定了纸币的价值。通货膨胀是人为产生的,也可以被人为的控制住。看政府和国会怎么做了。

关于债务,巴菲特的建议是:短期的借债和长期的放贷,都不是好事。


在股东的信最后一部分,巴菲特谈到了三个很重要的管理问题。

第一个问题: 公司需要什么样的股东。

他引用了费雪的餐厅的比喻,来讨论一家公司应该吸引什么样的股东。一家餐馆,要么做快餐,要么做高级餐,或者做中餐,最后靠品质和价格留住一类特定的回头客。你不能期望不断的变换菜单风格可以吸引特定的顾客。

伯克希尔每年年末的股东,98%的都是年初一样的股东。对于这些股东,伯克希尔是他们最大的持仓。

一个公司的股东最后都是它们自己筛选出来的。如果管理层是短期思维的,并且只关注短期股票涨跌,他们就会吸引一样短视的股东。

希望看到自己的股票有很大交易量的管理层,其逻辑很有问题。本质上,他们希望自己的老股东不断的离开自己。

第二个问题:管理层应该如何向股东报告。

这些原则在后来经常提到,可以总结成为三条:

1)CEO应该亲自汇报,而不是投资人关系部门

2)报告的内容应该包括公司的运营情况、如何估值、未来的前景

3)报告的颗粒度应当参照CEO对下属公司的要求,除了保密信息

第三个问题:如何治理公司。

巴菲特的治理原则从始至终成为伯克希尔的特色:资本决策高度集中化,可以说他和芒格两个人;公司运营高度分散化,基于信任的有能力的经理人。

这种信任吸引来很多特别有才华的经理人。巴菲特说:我们信任他们,而他们的回报超过了信任。


ThinkingSlow缓慢思考
愉悦资本创始合伙人戴汨的订阅号,分享阅读心得,交流投资观点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