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研乙肝新药GST-HG141低病毒血症慢乙肝II期临床试验部分数据公布

文摘   健康   2024-09-09 09:24   浙江  

GST-HG141 是福建广生堂开发用于慢性乙型肝炎治疗的一款乙肝核心蛋白抑制剂或衣壳组装调节剂。作用机制跟现有的核苷(酸)类药物和干扰素作用机制不同,具有全新的作用机制,可以抑制 HBV(乙肝病毒)衣壳的脱壳与组装。


8月中旬,广生堂宣布在研乙肝新药 GST-HG141 已经完成了在慢性乙型肝炎低病毒血症患者中进行的 phase II 期临床试验,近日公司发布“关于乙肝治疗创新药GST-HG141获得 II 期临床研究总结报告”公告。


研究结果显示GST-HG141片对于慢性乙型肝炎低病毒血症患者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显著药效,对HBV DNA的抑制效果显著优于目前临床治疗推荐核苷(酸)类似物单药治疗对照组,在乙肝患者上确证了其在核苷(酸)类药物治疗基础上进一步抑制HBV DNA复制和潜在耗竭cccDNA的作用,临床研究达到预期目标,数据优异。


该项  phase II 期临床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多中心临床试验旨在评估经过治疗的低病毒血症慢乙肝患者不同剂量 GST-HG141 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并为 phase III 期临床试验研究设计和给药剂量方案的确定提供依据。


药效学结论

90 例入组患者以1:1:1的比例随机分为三组,组间基线资料均衡,联合核苷(酸)类药物治疗24周后,GST-HG141 50mg剂量组、100mg剂量组HBV DNA低于检测下限的比例达到 84.0%和 81.5%,远超目前临床治疗推荐的核苷(酸)类药物一线用药(恩替卡韦、替诺福韦、丙酚替诺福韦)单药治疗对照组的抑制率(32.1%),敏感性分析支持主分析结论。

GST-HG141起效迅速,治疗2周后即达到 HBV DNA 最大抑制效果(在核苷类药物的治疗基础上继续下降超过 1 log10 IU/ml,即 HBV DNA 载量下降到低于原来的1/10),且在整个治疗期间疗效持续稳定未出现明显波动。此外,GST-HG141 给药组(包括高、低剂量组)对HBV病毒的pgRNA也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下降幅度平均超过1 log10 IU/ml,最高达到1.5 log10 IU/ml,即 pgRNA 载量下降最高达到原来的约1/32),而核苷(酸)类药物对HBV pgRNA无任何抑制效果,符合核苷(酸)类药物的作用机制,该结果显示了GST-HG141区别于和优于核苷(酸)类药物的新型抗病毒作用机制。HBV pgRNA 由 HBV cccDNA 直接转录产生,对 pgRNA 的抑制间接反映了对cccDNA 转录活性的下调作用,研究结果进一步验证了GST-HG141区别于核苷(酸)类药物的更优抑制HBV复制和潜在耗竭cccDNA的药理学活性。 

安全性结论 

本试验共入组90例低病毒血症患者,各组均未发生药物相关的严重不良事件,与本品既往I期研究的安全性结果类似,未出现新的安全性信号,整体安全性良好。  

综上,GST-HG141 片在慢性乙型肝炎低病毒血症患者上展现了良好的安全性和显著药效,在核苷类药物治疗基础上对 HBV DNA 具有进一步显著抑制效果,且明显降低HBV pgRNA,间接体现了对HBV cccDNA的潜在有效抑制和耗竭作用,有望解决慢性乙肝低病毒血症患者未被满足的临床需求,并且为公司未来联合表面抗原抑制剂GST-HG131等药物推动实现乙肝临床治愈提供新的策略和可能。 
同时,广生堂提醒,公司乙肝治疗创新药GST-HG141于2019年11月获得国内临床试验许可,目前已完成临床II期临床研究并取得研究总结报告,尚需开展注册性临床研究并经国家药品审评部门审批通过后方可上市。但创新药研发周期长,投入大,风险高,容易受到技术、审批、政策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临床研究存在结果不及预期甚至临床研究失败的风险,后续能否获得批准存在不确定性。 更多肝病新药研究信息敬请关注“肝脏时间”微信公众号



肝脏时间付费咨询服务:

1)导医咨询(付费) |  2)新药咨询(付费)

提醒肝脏时间微信公众号所提及的所有在研新药信息仅供免费参考,不作为临床应用推荐,咨询临床用药信息请咨询您的主管医生(请勿轻信素未谋面的网络“医生”)


肝脏时间
传递全球在研肝病新药最新研究进展信息!!!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