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内镜和手术显微镜是显微神经外科的两大利器,通过神经内镜与手术显微镜联合(“双镜联合”)形成优势互补,可以更好地提高手术的效果。
INC国际神经外科医生集团旗下世界神经外科顾问团(WANG)成员、世界神经外科联合会(WFNS)颅底手术委员会前主席Sebastien Froelich教授(塞巴斯蒂安·福洛里希,“福教授”),即以显微手术及神经内镜手术见长。
福教授表示:“选择合适的手术入路至关重要,内镜作为一种辅助工具,能够帮助我们深入探查至深层区域,观察到隐蔽的角落。尽管内镜在某些适应症中表现出良好的效果,但并非适用于所有情况。在某些特定的病例中,可能需要将神经内镜与显微镜手术相结合进行治疗。”
因此,手术过程中,针对肿瘤的具体位置和性质,为患者量身定制个性化的较佳手术路径,确保肿瘤及其周围关键结构的充分暴露,减轻对脑组织的牵拉,防止周围神经和血管的损伤,降低术后并发症及新发神经功能障碍的风险。在确保肿瘤切除率的同时,致力于提升患者的长期生存质量,成为了当前治疗中的关键挑战。
发布于《Journal of Neurological Surgery Part B: Skull Base》上的论文《Endoscopic-Assisted Microsurgical Resection of Right Recurrent Meckel's Cave Meningioma Extended to Cavernous Sinus》(内镜辅助下的右侧复发性梅克尔腔脑膜瘤至海绵窦的显微外科切除手术)
术前影像
患者之前的右侧额颞部开颅手术史 打开眶上裂并移除眶侧壁 海绵窦侧壁剥离 实施前内侧(V1-V2)和前外侧(V2-V3)的三角形钻孔 暴露翼腭窝和颞下窝区域 蝶窦的开放 在显微镜和内镜的辅助下进行肿瘤切除手术
术前术后影像对比:肿瘤得到完全切除
在手术过程中,手术显微镜与神经内镜的恰当结合使用,实现了对术区的优化暴露,有效降低了神经损伤的风险,并提高了肿瘤切除的效率。
手术采用了之前使用过的右侧额颞入路。术中钻开了眶外侧壁、中窝底和颞前基底,从而清晰地暴露了眶、翼腭窝和颞下窝。接着,依次切开了卵圆孔(FO)、圆孔(FR)和眶上裂(SOF)。随后,切开脑膜眶带并提升了海绵窦的侧壁(参见图2)。最后,切开下眶裂,将位于翼腭窝、颞下窝和眶内的肿瘤成功移除。
逐步解剖海绵状窦和颅中窝暴露。
(A)海绵窦侧壁剥离,显示颅神经(CN) III、IV和V1进入眶上裂(SOF)和V2、V3。脑膜中动脉(MMA)位于V3后方,从棘孔出。
(B)暴露V1和V2之间的前内侧三角和岩尖钻孔,暴露岩性颈内动脉(ICA)。梅克尔腔的上壁被剥离。
(C)蝶窦(SS/Sphen. sinus) ;前内侧三角(V1-V2)钻孔后暴露。
(D)钻孔前外侧三角(V2-V3)和打开圆孔(FR)、卵圆孔(FO)后的最终暴露。翼腭窝(PPF)和上颌神经的整个通路被暴露,直到它到达眶下沟。
翼腭窝到颞下窝部位肿瘤顺利切除
翼腭窝部位肿瘤顺利切除
蝶窦部位肿瘤切除
案例总结
随着内镜技术的快速发展,三维超高清内镜以及各种内镜下手术器械的进步,内镜手术预计将在不久的将来实现更大的飞跃,显微镜与神经内镜这两大“利器”将互相补充、融合。内镜辅助手术拥有众多优势,例如手术区域的显示不受视野大小和深度的限制,高度放大能够清晰地展示神经和血管结构的细节。通过旋转内镜观察周围结构,可以全面了解解剖关系并减少损伤风险。在相同的骨窗大小和小脑牵拉程度下,显微镜难以达到内镜手术所提供的清晰观察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