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咽管瘤位于人脑两大内分泌中枢——下丘脑和垂体的邻近区域,周围环绕着视神经、颈动脉等重要结构。手术过程中,稍有差池,便可能对患者造成不可逆转的伤害。面对如此的高风险、高难度,颅咽管瘤的手术治疗一直备受关注。
INC国际神经外科医生集团旗下世界神经外科顾问团(WANG)成员、世界神经外科学会联合会(WFNS)内镜委员会前主席Henry W.S. Schroeder(施罗德)教授在该领域享有盛誉。他对此又有怎样的见解呢?
颅咽管瘤手术治疗要点
手术是颅咽管瘤的主要治疗手段,其目标是在确保垂体-下丘脑功能以及视路结构得到周全保护的基础上,力求实现肿瘤的彻底切除。这一策略是确保患者能够无瘤长期生存的关键所在。在面对那些严重侵犯下丘脑的颅咽管瘤时,手术过程中对第三脑室壁结构与肿瘤之间形态学关系的精确识别显得尤为关键。这种精细的操作能够极大提升肿瘤的全切除率,为患者带来更为理想的预后。
在颅咽管瘤的切除手术中,多种入路方式得到了应用,包括颅外入路(如经蝶窦、扩大经蝶窦等)、经颅入路(如经翼点、扩大翼点等)以及经颅经脑入路(如经终板、胼胝体、侧脑室等)。面对不同类型的颅咽管瘤,手术医生需在每种入路的潜在优势和可能付出的代价之间进行审慎的权衡,以确定能够带来最佳预后的手术入路。
颅咽管瘤全切除后仍有一定的复发比例,次全切除或部分切除后,即便辅以放化疗,复发风险仍较高。复发后,患者可能会出现内分泌功能失调、视力减退甚至失明。因此,颅咽管瘤患者需要定期复查,以预防和减少肿瘤复发带来的各种神经系统功能障碍。
复发肿瘤的生长模式通常与原发肿瘤的生长方式紧密相关。对于起源于鞍内的Q型肿瘤,蝶鞍内肿瘤包膜的不完全切除往往是复发的诱因。而对于起源于结节漏斗部的T型肿瘤,为了保护下丘脑结构,手术中可能会留下肿瘤残余,这类患者也更容易出现复发。
对于复发颅咽管瘤,如果不会加重内分泌障碍,可以考虑再次进行手术,以实现全切。手术时应选择有利于肿瘤全切除的入路,以便更好地暴露肿瘤,并避免因处理前次手术造成的粘连而耗费过多时间和精力。对于多次复发且难以完全切除的患者,可以选择放射治疗。
INC国际施罗德教授
内镜下全切颅咽管瘤两则
案例 1
72岁,颅咽管瘤,缓慢进行性精神衰退
术前CT:显示大的囊性颅咽管瘤,伴有闭塞性脑积水。第三脑室中囊性肿瘤的脑室系统大大增大。
手术方法:小钻孔神经内镜下肿瘤微创切除术
术后情况:肿瘤被完全切除。脑积液循环恢复正常,术后患者恢复地很好,记忆障碍消退,垂体功能保留。
案例 2
37岁,颅咽管瘤,身体性能下降,性功能障碍
在神经内镜下切除第三脑室内剩余的肿瘤
术后3年增强MRI显示肿瘤完全切除。
Henry Schroeder教授
Henry W.S. Schroeder教授,担任德国格赖夫斯瓦尔德大学(国际最古老的大学之一,拥有三位诺贝尔奖得主作为校友)神经外科的教授及主席。他同时也是德国神经外科协会、神经外科医师大会、美国神经外科协会的成员。其主要研究领域包括垂体瘤、脑膜瘤以及其他颅内肿瘤的治疗,尤其是神经内镜手术、显微神经外科手术和显微颅底手术。
Schroeder教授拥有超过20年的神经外科疾病咨询和治疗的丰富经验,在国际神经内镜手术领域享有盛誉。他的专长涵盖内镜神经外科(治疗脑积水、囊肿、脑室内病变等)、内镜颅底手术(治疗脑膜瘤、前庭神经鞘瘤、表皮样囊肿等)、鼻内镜颅底手术(治疗垂体瘤)、微创神经导航脑内手术、以及周围神经手术和癫痫手术。他尤其擅长神经内镜下单鼻孔垂体瘤的微创手术治疗。经其神经内镜手术治疗的垂体瘤、脑膜瘤病例切除率均较高,且复发率相对较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