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cm脑膜瘤、视力大危机!福教授为法国86岁患者全切视神经管脑膜瘤!

文摘   2024-12-28 19:32   上海  
·点击上方"蓝字"
关注我们吧!

突如其来的或逐渐加重的视力模糊、视野缩小、出现重影……许多人下意识地认为自己的眼睛出了问题,前往眼科就诊却发现并无异常。然而,最终在神经外科揭示了病因——脑肿瘤。在临床上,这类病例并不罕见……

在众多患者中,86岁的法国女性Irene(艾琳)是一个特别警觉的例子。早在2006年,艾琳就曾因右侧海绵窦区的脑膜瘤接受过开颅手术。因此,当多年后她的视力急剧下降时,她并未简单归咎于高龄,而是敏锐地意识到可能的问题,并立即到医院进行了核磁共振检查。

在这次就医中,检查结果显示艾琳的左侧视力出现了渐进性衰退,视力测量显示左侧为4.6(右侧为5.0)。进一步检查发现,她的左侧视神经管内侧有均匀增强的病变。检查报告还指出,翼点空化是由颞肌萎缩引起的。不出所料,艾琳视力严重恶化的原因确实是视神经管脑膜瘤所致。

术前MRI


所幸艾琳寻求到INC国际神经外科医生集团旗下世界神经外科顾问团(WANG)成员、世界神经外科联合会(WFNS)颅底手术委员会前主席Sebastien Froelich教授(塞巴斯蒂安·福洛里希,“福教授”)手术治疗。福教授运用显微镜和内镜联合手术技术,通过对侧额下入路,成功地安全移除了视神经管脑膜瘤。术后,艾琳的视力显著提升。

术前术后影像对比




国际颅底手术大咖福教授
视神经管脑膜瘤手术视频解读


脑膜瘤是一种常见的颅内肿瘤,当这种肿瘤生长在视神经管内时,导致视力丧失的情况并不罕见。尽管视神经管的平均长度和宽度都不超过1厘米,但作为连接颅腔和眼眶的通道,它内有视神经通过,并有眼动脉相伴。如果视神经管的扩张受到骨性管道壁的限制,即便是体积较小的肿瘤也可能对视神经造成严重压迫。颅内脑膜瘤还可能在管内扩散,甚至形成薄层斑块状的肿瘤扩展,这些情况都可能导致显著的视觉症状。如何在手术中完全切除视神经管脑膜瘤,同时不损害视神经,并改善或保持术前视力水平,这对神经外科医生来说仍然是一个挑战。


福教授在脊索瘤、脑膜瘤、垂体瘤、颅咽管瘤等领域的临床治疗积累了丰富经验。早在二十余年前,福教授带领的研究团队便开始运用神经内镜技术探索大脑颅底部的治疗领域。凭借创新精神和多年手术实践,福教授得以在手术中常常运用多种器械,从而切除更多肿瘤。

他不仅在内镜鼻内手术中得心应手,还将神经内镜技术应用于经颅手术。福教授精通显微镜与神经内镜的联合手术技巧,将这两种神经外科手术的关键工具相结合,以实现肿瘤的最大程度安全切除。福教授指出,在颅底手术中,“双镜联合”是一种理想的搭配,内镜的作用在于使深部结构可视化并进行操作,同时确保手术过程中不会破坏从入口到病灶的解剖结构。

在处理艾琳这一复杂视神经管脑膜瘤病例时,福教授选择了“双镜联合”的手术策略,在内镜的辅助下顺利完成手术。



案例视频详情


福教授为何偏好采用“双镜联合”的手术技术?他解释道:在内镜的辅助下,可以清晰地识别视交叉沟和鞍结节内受浸润的硬脑膜。在进行视交叉沟前肢的钻孔操作时,蝶窦容易发生破裂,而内镜的辅助能够更好地观察手术视野中的盲区,包括视神经管的深部区域。与传统的显微手术相比,神经内镜能够更接近目标区域,提供良好的手术视野和强烈的立体感,使得术者能够近距离观察肿瘤及其周围的血管、神经和脑组织,从而实现更精确的解剖定位,减少误入正常组织间隙的风险,使得手术操作更加清晰、精准。另外,神经内镜还能用于置入瘤腔进行检查,以确定是否有肿瘤残留,从而更细致地控制深部肿瘤的切除范围,降低术后复发的可能性。

福教授创新的神经内镜“筷子技术”旨在最大程度实现微创治疗,有效提升了肿瘤切除的效率,并显著降低了手术入路的侵袭性,为肿瘤患者带来了更佳的预后成效。


手术步骤:第一阶段,通过钻取蝶缘和内侧视神经管进行视神经减压术,为后续手术做准备。第二阶段,经额下入路为对侧交叉沟和视神经提供合适手术通道,确保肿瘤的安全切除。

下右额下入路肿瘤全切术

手术入路,右额下入路(入路方向大致如图)


为什么福教授会选择经额下入路?
这一入路是由Cushing提出的用于探查鞍区肿瘤的开颅方法,至今仍被广泛采用,特别适合于肿瘤累及视神经的情况。对于鞍结节脑膜瘤、颅咽管瘤、视神经胶质瘤等,这种开颅技术同样适用。
经额叶下入路能够轻松暴露肿瘤,同时不会对视神经造成影响。在视交叉沟(蝶缘)的前肢进行钻孔,可以充分展示视神经管内侧面。额下入路为对侧交叉沟和视神经提供了极佳的手术路径。在直接观察视神经下内侧的情况下,对视神经管内侧进行钻孔,可以安全地切除侵入视神经管的肿瘤。

额下开颅术



(A) 早期视神经减压术和管内肿瘤的暴露是通过磨除蝶缘和内侧视神经管来完成的。(B) 在切除肿瘤的同时,直接识别并保护眼动脉(黑色箭头所示)。
(C) 在内镜直视下观察视神经管。
(D) 利用30度角内镜检查其他可能存在的硬脑膜区域(白色箭头所示),一旦发现,即可进行电凝处理。
注:ICA代表颈内动脉;Left A1代表左大脑前动脉;Opht.A代表眼动脉;Optic N代表视神经。


术后结果:艾琳的肿瘤已完全切除(按照辛普森分级为II级),术后视力有所提升,嗅觉功能保持完好,无脑脊液泄漏现象。

术前及术后磁共振成像。术前preop(A)和术后Postop(C)显示肿瘤完全切除,视神经保留完好,无脑水肿、出血等。


视神经管脑膜瘤手术的核心目标是在完全移除肿瘤的同时,改善或维持患者术前的视力水平。在这种手术中,对视神经通路进行完全无创伤的减压至关重要,同时必须特别注意保护视神经和视交叉的脆弱血管供应。多项研究报告指出,根据肿瘤的大小、位置、扩散程度、术前视力状况、症状持续时间以及手术技术的不同,视力改善的可能性介于25%至80%之间。


视神经管减压是促进视力恢复和扩大肿瘤切除范围的重要步骤早期视神经管减压术是获得良好视觉效果的好方法,在切除肿瘤的过程中,缓解视神经的压力有也助于确保手术的安全性和处理效率。在上述案例中,福教授在手术的第一阶段便实施了视神经减压,这为后续肿瘤的安全切除提供了保障。



高龄患者手术风险有哪些



1、器官衰退,手术和麻醉耐受性差:高龄患者的身体相对衰弱,器官功能下降,对手术和麻醉的耐受能力低下,手术风险普遍增加。


2、基础疾病多:高龄患者通常合并许多基础疾病,如心脏病、高血压、糖尿病、脑血管病、肾功能不好等,这些基础疾病增加了手术和术后并发症及死亡的风险。


3、术后恢复慢,容易发生脑血管意外:手术的应激反应和术后疼痛与创伤,使脑出血、脑梗塞的风险增加。此外,老人术后易发生感染,导致肺炎发生,甚至有些人还会出现静脉血栓等问题。


4、麻醉风险:高龄患者对麻醉药物的耐受性差,相同的麻醉剂量可能导致呼吸循环功能的急剧变化甚至威胁生命,故高龄病人的麻醉管理要求非常高。


5、手术期并发症风险高:高龄患者存在多病共存、多重用药、多器官功能衰退等特殊问题,导致手术决策难度增加、术中风险高、术后严重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高。


6、心肺功能问题:高龄患者往往同时合并有心肺功能不全,比如肺部感染,慢阻肺等致低氧血症和二氧化碳蓄积,以及冠心病,瓣膜病,各种心律失常,心功能不全等,这些都增加了手术风险。


7、术后感染风险:老年人的心肺功能减退,咳嗽咳痰能力下降,对缺氧耐受力下降,全麻插管后容易发生呼吸道感染和肺部感染。


8、神经功能障碍风险:开颅手术创伤较大,老年人耐受度较差,主要风险包括颅内感染、颅内出血、神经功能障碍等,表现为偏瘫、失语、癫痫、昏迷、甚至死亡。


INC国际福教授经典案例

【福医妙手】INC国际教授福洛里希脑膜瘤案例十一|61岁,海绵窦脑膜瘤,近全切

【福医妙手】INC国际教授福洛里希脑膜瘤案例十|54岁,岩斜区脑膜瘤,近全切

【福医妙手】INC国际教授福洛里希脑膜瘤案例九|70岁,岩斜区脑膜瘤,近全切

【福医妙手】INC国际教授福洛里希脑膜瘤案例八|53岁,巨型梅克尔腔脑膜瘤,全切

【福医妙手】INC国际教授福洛里希脑膜瘤案例七|86岁女,视神经管脑膜瘤,全切

【福医妙手】INC国际教授福洛里希脑膜瘤案例六|52岁女性,巨大海绵窦-蝶窦脑膜瘤,术后无新发神经损伤

【福医妙手】INC国际教授福洛里希脑膜瘤案例五|53岁,富血供天幕脑膜瘤,全切

【福医妙手】INC国际教授福洛里希脑膜瘤案例四|49岁,颈静脉孔区,次全切除

【福医妙手】INC国际教授福洛里希脑膜瘤案例三|38岁女性,蝶眶区,创新“美容”入路手术全切

【福医妙手】INC国际教授福洛里希脑膜瘤案例二|41岁,蝶眶脑膜瘤,“双镜联合”全切

【福医妙手】INC国际教授福洛里希脑膜瘤案例一|54岁,岩斜区,联合岩骨入路近全切








如果您也有想要分享的经历或者无法解答的疑惑,欢迎留言或者在后台私信我们吧……




声明:INC致力于中外前沿神经外科技术交流与推广,以上内容仅供学术交流,不作为其他患者的医学诊疗意见,本平台非医疗机构,不独立表达医学观点。

INC国际神经科学
INC国际神经外科医生集团(400-029-0925),这是一个专注于搭建世界神经外科领域声誉斐然的专家团国际交流的公司。致力开展全球范围内的神经外科学术交流、相关技术支持以及疑难案例联合咨询等工作。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