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究修辞,也要讲究精准修辞
程红兵
因为工作关系,常常喜欢看看教育研究期刊发表的文章,特别是名家之作,常常会给人以启发。读得多了,也会有所发现,比如发现当今这个时代的文章特点是比较讲究修辞的,喜欢使用排比句来安排结构,多少有点高考作文的风格。以匀称的语句来表情达意,这本无可厚非,至少给人感觉不错,整齐匀称的词汇,整齐匀称的句子,显得干净而清爽,让读者一目了然,便于把握,这显然是其好处之所在。当然这个过程之中,也有因刻意修辞,一定程度上破坏了语意表达,甚而完全弄巧成拙,造成错误,也是让人遗憾的。所以文章讲究修辞,也要讲究精准修辞。
近读某知名大学的某知名教授的文章,编辑把它列为卷首语的文章,谈的是深化“作例研究”,该教授概括作例研究“已经逐步聚焦到一些核心问题或关键问题上”,教授给出六个“聚焦”:聚焦“困境”,聚焦“教师”,聚焦“质量”,聚焦“功能”,聚焦“范例”,聚焦“管理”。每个“聚焦”都领起一段文字,条理清晰。但就一个非常具体的作业案例研究,居然一口气给出六个“聚焦”,不能不说,作者有点欠考虑了,因为这不但不是聚焦,反而是反聚焦了。所谓“聚焦”,其原意是使光或电子束等聚集于一点(见《现代汉语词典》),比喻视线、注意力集中于一点。面对同一个问题——作例研究,六个聚焦,恰恰是不聚焦,恰恰是太过分散,恰恰是反聚焦了。
还是这篇文章,作者给老师们指明了“作例研究的持续深化方向”(原文语),而这“方向”居然“至少存在以下六种可能”:深到“多元关系”之中,深到“前沿主题”之中,深到“指导策略”之中,深到“精准评价”之中,深到“家校社协同”之中,深到“数智技术”之中。这六个方向是六个段落的段首语,领起每个段落,匀称,不失行文的美感。但仔细想想,也有问题,这六个方向、六个概念并不完全是并列关系,它们之间有包含关系,它们之间也有交叉关系,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如此从逻辑上说就不周延、不严谨了。再者,从六个方向的内容实质看,更倾向于是研究内容、是抓手,而非“方向”,想想看,如果一项工作有六个方向,是不是要把当事人搞晕,工作起来容易乱套,客观上容易导致没了方向。六个方向,一旦实施起来,每个都尝试一下,很容易导致个个浅尝辄止,恰恰深入不了,与作者的初衷——六个“深到”正好是矛盾的。我想这一点是作者、编辑始料不及的。凭良心说,作者有点责任,刊物的编辑也有点小责任,至少文字把关不够细致。
虽然是一篇卷首语,实话实说,也就是一篇2000字左右的小文章而已,这种稿子多半是应编辑之约而作,也许作者恰好手头上事情太多,随手写来,也不讲究。按理说,对此不必这么认真,但不巧让我这个语文老师看到了,作者又是名家,影响力还很大,且这种过于随意的修辞之风在当前的市面上也比较盛行。笔者写篇小文章谈谈不同看法,也算是好心提醒、提醒有关人士,如此而已,并无他意,所以我的行文是就事论事,就文说文,不涉及当事人,所谓对事不对人是也。当然我也不敢自认为真理在握,欢迎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