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材分析
已有知识经验:第一次学,幼儿园阶段积累的有关图形的经验,这些图形叫什么,很多孩子可能有经验说出来。后续学习内容我们就要直观认识平面图形,进一步认识五年级学立体图形,我们知道长方体、正方体这样的圆柱。我们要认识立体图形,真正的认识它的内部要素的特征。
这一部分需要仔细的去读读课标,课标里边的学业要求说得非常的清楚,能辨认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等立体图形,能直观描述这些立体图形的特征。这个是给一下用的,然后接着能根据描述的特征对图形进行简单分类。接着会用简单的图形拼图,能在组合图形中说出各组成部分图形的名称。你看咱创意拼搭不就是图形的组合,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这是素养目标。
下面这个与本单元就没关系了。那这样我们抽一下关键词,它要辨认图形,要直观描述特征,要进行图形的简单分类。拼图中你就会有识别、有区分,然后有初步的空间观念。这是一些要点,我们记住这些要点,来看一看在我们的教材中是怎样去落地生根。
编写特点:一、注重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探究新知。
二、关注学生的直观感受,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
教学建议一:创意拼搭活动要真,课上时间有点紧张,可以课前或者说带着他搭的作品过来等等,有各种形式,一定要经历创意拼搭活动,来提出问题,引入新知的探索。
第二:问题明确了之后,学生根据自己的认知经验对物品进行分类,要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进行拼搭活动,因为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在操动手操作中建立对形体的感知,然后上升到头脑的表象,积累对图形的感性经验。
刚才已经说了,特意强调这次的分,就是已有的经验的一种分,就是幼儿园阶段的那个图形经验。放手让学生自己分那分,当然你不会说让他分类,学生还没学分类,分类是放到了二年级,现在还只是叫分一分,知道把相同的放在一堆上,其实就是分类,然后就让他根据自己直观的感知说这个形状是一样的,所以孩子的语言大家也注意它跟后边我们认识特征的语言是不一样的。
这里孩子交流自己的分法,就是说感觉上形状是长长方方的,正正方方的,还或者是圆圆的,或者是像大柱子一样就好,就是这么简单,这个地方一定要把握住,你的教学到底到了什么程度?不要越位,这里孩子有可能是两类、三类。当然这有一个点儿——空白,留白,我们的教材特点留白,是要给孩子空间,有的孩子也可能分出 4 类。在这里这个交流过程中,一直要加强语言的交流,不是老师硬扯着一定要分四类,而是孩子互相交流的时候,你要引导他互相的做,就是他评,互相评价,通过互相评价、互相碰撞,自我反思,自我发现、调整,做这样调整,然后慢慢可能就调整,然后稍微老师引领,引领就到了 4 种分法,这个要大家要注意,然后到下面刚才说这儿,课标中有这样一句话,图形的认识就是图形的抽象过程,就是说我们一定认识图形的过程。原话是认识图形的过程,就是图形的抽象过程,所以这个地方要有图形的抽象,从物体中抽象出这一类物体的一个过程,这是实物模型,这就是图形的模型。然后这是一般化的了,一般化你甭管它有多高,它那个高度是扁的,它长度是多长,它都是一般化成这样的一个过程,然后再命名。
这个窗练习,因为是图形与几何里给大家几个建议,认识图形,所有的数学就是个抽象的过程,是对数量的抽象,对空间物体图形的抽象,都一样,经历实物——图形——实物的的认识过程。我们的教材,我们大家看到这些题,由图形又回到找实物上去,这是由实物到图形,翻来覆去,在二维和三维,在具体现实情境跟数学之间不断的转换,来帮助孩子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
当然很多孩子是能做到的,就是因为他有空间观念,他能想象出来这是怎么搭出来的,这就是我们几何图形、几何部分最重要的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