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材分析》(六)

文摘   2024-12-25 18:56   山东  

青岛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材分析

——威海高区教研中心 于华静
创意拼搭,是我们一年级上册唯一的一个图形与几何领域的内容。认识立体图形就是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等立体图形的形状和特征,这是知识点。我们整个青岛版教材的编排在图形的认识编排的体系上,是遵循从立体到平面,后面还要回到立体的编排过程。
我们第一步就是立体到平面,会从整体直观认识到具体的内部构成要素点、线、面这样的具体的特征的认识。我们今天学的是直观认识特征,所以这个学习目标要把握住。

已有知识经验:第一次学,幼儿园阶段积累的有关图形的经验,这些图形叫什么,很多孩子可能有经验说出来。后续学习内容我们就要直观认识平面图形,进一步认识五年级学立体图形,我们知道长方体、正方体这样的圆柱。我们要认识立体图形,真正的认识它的内部要素的特征。

这一部分需要仔细的去读读课标,课标里边的学业要求说得非常的清楚,能辨认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等立体图形,能直观描述这些立体图形的特征。这个是给一下用的,然后接着能根据描述的特征对图形进行简单分类。接着会用简单的图形拼图,能在组合图形中说出各组成部分图形的名称。你看咱创意拼搭不就是图形的组合,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这是素养目标。

下面这个与本单元就没关系了。那这样我们抽一下关键词,它要辨认图形,要直观描述特征,要进行图形的简单分类。拼图中你就会有识别、有区分,然后有初步的空间观念。这是一些要点,我们记住这些要点,来看一看在我们的教材中是怎样去落地生根。

编写特点:一、注重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探究新知。

二、关注学生的直观感受,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

第一个,大家看创意拼搭。在幼儿园中最不少玩的就是这个,在家里也经常玩,所以这个是学生生活经验最充足的。我们说现在孩子的空间观念要远远好于10年前甚至更久远的孩子,就是因为现在孩子玩的多,玩的过程中就是能够积累对图形的认知的这种表象,然后进而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这些直观的刚才已经说了,就是我们这个情境本身它就会好玩中让孩子比较好的去建立对图形的这个空间感知。
教材的变化。大家看,我们原来的教材现在变化在哪里呢?是不是多了一块?多了一块儿分类,前面学业要求里有没有,要进行简单图形分类。我们要让孩子利用他在幼儿园的学习经验分一分,把形状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要让他根据形状对这些物体做分类,这就是分类之后我们再正式的根据分类的结果来揭示抽象出我们要认识的图形,然后再进入到对图形的特征的直观感知认识板块,大家应该清楚了,这几个板块。
这样细化了探索的过程,增加了对图形进行自主分类,再抽象出图形的这样的一个过程,同样分类后的操作活动,你看原来的一句话,摸一摸,滚一滚,你有什么发现?现在问题的指向更明晰,聚焦对图像特征的认识。

教学建议一:创意拼搭活动要真,课上时间有点紧张,可以课前或者说带着他搭的作品过来等等,有各种形式,一定要经历创意拼搭活动,来提出问题,引入新知的探索。

第二:问题明确了之后,学生根据自己的认知经验对物品进行分类,要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进行拼搭活动,因为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在操动手操作中建立对形体的感知,然后上升到头脑的表象,积累对图形的感性经验。

刚才已经说了,特意强调这次的分,就是已有的经验的一种分,就是幼儿园阶段的那个图形经验。放手让学生自己分那分,当然你不会说让他分类,学生还没学分类,分类是放到了二年级,现在还只是叫分一分,知道把相同的放在一堆上,其实就是分类,然后就让他根据自己直观的感知说这个形状是一样的,所以孩子的语言大家也注意它跟后边我们认识特征的语言是不一样的。

这里孩子交流自己的分法,就是说感觉上形状是长长方方的,正正方方的,还或者是圆圆的,或者是像大柱子一样就好,就是这么简单,这个地方一定要把握住,你的教学到底到了什么程度?不要越位,这里孩子有可能是两类、三类。当然这有一个点儿——空白,留白,我们的教材特点留白,是要给孩子空间,有的孩子也可能分出 4 类。在这里这个交流过程中,一直要加强语言的交流,不是老师硬扯着一定要分四类,而是孩子互相交流的时候,你要引导他互相的做,就是他评,互相评价,通过互相评价、互相碰撞,自我反思,自我发现、调整,做这样调整,然后慢慢可能就调整,然后稍微老师引领,引领就到了 4 种分法,这个要大家要注意,然后到下面刚才说这儿,课标中有这样一句话,图形的认识就是图形的抽象过程,就是说我们一定认识图形的过程。原话是认识图形的过程,就是图形的抽象过程,所以这个地方要有图形的抽象,从物体中抽象出这一类物体的一个过程,这是实物模型,这就是图形的模型。然后这是一般化的了,一般化你甭管它有多高,它那个高度是扁的,它长度是多长,它都是一般化成这样的一个过程,然后再命名。

第四:提出新的探究问题,引入对立体图形特征的学习,这个同样也可以是一次下放活动,这有一次下放,这可以再来一次下放,这次下放就按照这个要求,要对每一类图形,让孩子要去通过摸一摸、滚一滚、搭一搭等活动,试着用自己的话来表达对图形的特征的直观的认识。
这里也是应该是老师是就着孩子的话来说这些特征,就是你那个归纳总结是就着孩子的话来说,比如说这样说长方体每个面都是平平的,对着的面一样大,不易滚动。比如说正方体它每个面都也是都是平平的,所有的面大小一样,不容易滚动。当然你觉得这还是有点成人化,后边你可以就是它像柱子一样立着,上下都是圆形的,放倒能前后滚动,你看这个就是圆圆的,能四处滚动。就用自己的话说,那在这里就是说我们把握目标,不用说语言就一定得是说我现在写的这 4 个,你就一定得是这样,意思表达对了就可以,表达到位了就可以。

这个窗练习,因为是图形与几何里给大家几个建议,认识图形,所有的数学就是个抽象的过程,是对数量的抽象,对空间物体图形的抽象,都一样,经历实物——图形——实物的的认识过程。我们的教材,我们大家看到这些题,由图形又回到找实物上去,这是由实物到图形,翻来覆去,在二维和三维,在具体现实情境跟数学之间不断的转换,来帮助孩子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

第二要加强动手操作,在玩中学,学图一定是要加强动手操作感知,游戏一定要做,又好玩,确实是锻炼孩子的空间想象,对图形的整体的认知,它不是教出来的,是玩出来的。
三、利用拼搭活动加强图形特征的直观感知和初步运用。我记得是这道题,包括这道题都很有意思。在拼答过程中,学生要再次感知球和圆柱是可以滚动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的面是平平的,方方的,学生对物体的触摸、观察、想象等活动形成。这个你看这里边这个有一个说理儿的过程,就是你搭的过程中你想搭个什么,我记得当初在编这道题的时候,教材编写组的就是在对这个题的时候,是很经过这个细心的这个琢磨,说怎么样能让孩子的空间想象力、空间观念上去,就是不是纯粹的一个搭,不是说无意识的一种搭,而是有意而为的一种搭啊。这种有意体现在它对头脑中,对图形表象的一种规划、一种建构,也体现在它对图形特征的一种运用上。我不知道我这样讲合不合适,我是这么个感觉的。有的孩子就数不出来,也看不出来他们这个之间的这个关联、连线。

当然很多孩子是能做到的,就是因为他有空间观念,他能想象出来这是怎么搭出来的,这就是我们几何图形、几何部分最重要的素养。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