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2024莱州市青年教师研训班有感
莱州经济开发区中昌小学 邓卉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初次看到这句话时,我就想到了我自己。在小学数学教学这条专业成长之路上,感谢杜老师及我们的团队给予我们成长的舞台,让我们紧跟名师的脚步去丈量自己教学之路。回顾2024年,有欣喜、有无助,但无论怎样,我们都能从青年研训班中汲取能量继续前行。
一、满载而归的成长历程
(一)知识充电,重塑教学认知
以往教学,我对课程标准的理解只停留在表面,教学目标设定常不准确。在研训班,杜老师及各位老师对课程标准条分缕析,结合实例讲解各年级教学侧重点,让我恍然大悟。学习“图形与几何”领域时,我明白了从低年级直观认识图形,到高年级深入学习图形性质与计算,是逐步培养学生空间观念与逻辑思维的过程。此后备课,我能紧扣标准,教学方向更精准。
前沿教学理念也给我带来巨大冲击。“数学教育要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这一观点,促使我反思过往纯理论教学的枯燥。我开始尝试将数学知识与生活场景紧密相连,像讲“百分数”时,引入商场打折、银行利率等实例,学生学习热情高涨,我也体会到理念转变带来的教学活力。
(二)实战磨砺,练就教学硬功
观摩优质示范课,我像海绵吸水般汲取经验。一位老师讲“分数的初步认识”,通过分蛋糕的趣味情境导入,学生迅速被吸引。讲解时,利用直观教具,让学生动手操作,轻松理解分数概念。课堂互动环节,提问巧妙,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我把这些细节记在心里,应用到自己课堂。
亲身投入教学实践展示,是成长路上的关键一跃。初次试讲,课堂节奏把控不佳,学生反应平淡。杜老师、杨婷主任耐心帮我分析,从教学设计的逻辑顺序,到课堂语言的简洁生动,都给出针对性建议。重新打磨后,再次站上讲台,我自信满满,通过小组竞赛形式激发学生参与,课堂氛围热烈,教学效果显著提升。
(三)思维碰撞,携手同伴共进
主题研讨活动中,思维碰撞出的火花照亮了我前行的路。我们5小组如同温暖的港湾,让我在教学路上不再孤单。我和小组成员定期互听互评,共同进步。
二、自我审视下的不足剖析
(一)理论与实践“两张皮”
虽说学了不少先进理论,可在实际教学中,理论很难落地。尝试“问题驱动式教学”时,因对问题设计技巧掌握不足,抛出的问题不是过于简单,就是超出学生理解范围,学生参与度低,教学节奏也被打乱。这反映出我对理论理解不够深入,缺乏将理论转化为有效教学行为的能力。
(二)课堂把控“欠火候”
面对课堂突发状况,我时常手足无措。有次小组讨论,两个小组因观点不同起了争执,我没能及时化解矛盾,导致讨论陷入僵局。这说明我课堂管理经验欠缺,缺乏灵活应变的策略,没有充分考虑到课堂的动态性和复杂性。
(三)评价方式“老一套”
评价学生时,我过度依赖考试成绩和作业对错,忽视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努力与进步。单一的评价方式无法全面反馈学生学习情况,也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比如,有个学生平时课堂发言积极,思维活跃,但考试成绩偶尔不理想,我却因过于看重分数,没能及时给予充分肯定,打击了他的积极性。
三、满怀期待的未来规划
(一)持续学习,筑牢专业根基
我打算每月研读一本数学教育经典著作,如《小学数学教学论》,做好笔记,加深对教育理论的理解。同时,订阅专业期刊,关注数学教育前沿研究成果,参加线上学术讲座,紧跟教育发展趋势。此外,报名参加数学专业知识提升课程,强化对数学知识体系的掌握,为教学提供更坚实的知识支撑。
(二)深耕课堂,打造精彩教学
教学设计上,我会花更多时间研究学生特点和需求,设计出更具趣味性和挑战性的教学活动。比如讲“数学广角”时,设计成侦探破案的情境,让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感受数学魅力。课堂上,时刻关注学生反应,遇到突发情况,冷静应对,巧妙化解。课后,认真反思教学过程,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三)创新评价,助力学生成长
构建多元化评价体系,除成绩外,增加课堂表现、小组合作、作业完成态度等评价维度。每周对学生进行一次综合评价,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针对问题提出具体改进建议。利用成长记录袋,记录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点滴进步,让学生看到自己的成长轨迹,增强学习自信心。
2024年研训班是我成长的重要契机,未来,我会带着收获与反思奋力前行,努力成为学生喜爱、家长认可的优秀数学教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