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徐云鸿
整理:文昌小学 潘晓晴
从高认识到高落实
22年4月课程方案和课标就公布了,现在面临的状况就是高落实,我们面临的大考是教材进入试验区以后能不能得到学生老师和家长的认可,所以也就面临高落实的问题。尽管我们是以课标中的一致性主题为例谈的高认识和高落实,对我们接下来教材的使用同样是面临这样的挑战。
关于高认识,我们每一个老师心中都要有一个这样的认识,来自几个方面,一个是课程方案课标中的一致性,一个是专家怎么谈的,另一个是名师怎么谈的,最后综合起来内化、消化以后变成自己的理解。
关于高落实,离不开这样几个环节,一是研读教材,教材是抓得着看得见的,以教材为抓手,教材就是课标的载体,二是课堂教学实施环节,三是课例反思,四是案例撰写。
本次会议用几个关键词:
一是三会,教材编写以三会为导向为目标,
第二个是三真,课标里面写到的,要创设真实情境,要让学生解决真实问题,最终达到认识真实世界的目的。三会三真是课标的要求,而我们青岛版教材在三真方面我们一直秉承这样的理念和特色,这是我们区别于其他教材的很大的一个特色和亮点。
青岛版教材在三会三真的基础上具体化、细化体现在3C“情境串-问题串-知识串”教学法(简称3C教学法)、五会(丰收园),五会就是把3C用学生能够理解的语言很简练的体现出来,过去的丰收园有积极合作,这个可能是一般性的、各个学科共性的要做到的,现在我们改成会会观察会提问会思考会表达会应用,更聚焦数学的特点,也更好的体现课标里的三会希望大家不要作为可有可无的栏目,这个栏目其实聚焦三会,具体化变成这样的五会,我们要把这种理念和要求贯穿在我们教材使用的过程中。把我学会了和丰收园作为青岛版教材评价的特色,体现教学评的一致性,把评价嵌入到教学的过程中,我学会了那个栏目是学生自我检测的功能。
《教学方式转型的山东模式-小学数学3C教学法及其课程资源建设研究》荣获2018年国家级基础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该成果有三个创新点,第一个是创立了3C教学法,第二个是开发了优质实用的小学数学课程资源群,第三点是构建了教学方式转型的省域模式。以3C教学法为主线,回应本世纪初开始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转型教学方式的需求,探索出了创新教学法与课程资源建设双管齐下的大面积转型教学方式的省域模式,取得持续性的、大范围的显著成效。我们既有教材为核心的课程资源建设,把理念固化在教材里。我们省在15和18年分别高出全国均值,特别是用青岛版教材的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信心高出全国均值。自2001年起历届全国及华东观摩评比课,山东选手均获一等奖,如烟台麻明家(圆的面积)、泰安刘万元(分数乘分数)、青岛纪子成(百分数)等。山东特色的课堂教学模式在全国产生了重大反响。
22版教材着眼于这样几个方面:
一是体现正确的育人导向,体现科技最新发展,在练习里有体现,传统文化、曲艺、扎染....素材很丰富,希望大家把这些素材用好,不要仅仅作为练习。重视数学史、数学文化,将数学史科融入新知探究中,既有大家熟悉的一中同长、周三径一,也有乘法部分的铺地锦,以盈补虚。
二是突出核心素养教学主线。
三是实现3C教学法迭代升级。
四是增减或调整教学内容。增加尺规作图,删减简易方程、反比例,有些内容根据课标放到综合与实践领域,另外百分数从数与代数调整到统计与概率。五是体现结构化与一致性,采用整合相关单元或信息窗。六是重构“解决问题”教学体系。我们将“数量关系”主题的内容统一归结为“解决问题”板块,重新设计体例,自成体系。将智慧广场纳入解决问题里面。七是创新“综合与实践”内容编排方式,以主题活动+课外实践双线并行的思路,促进育人方式的变革。综合与实践一类是主题活动,一类是项目学习。有的融入新知识的学习,年月日、元角分、负数,有的没有新知识融入。
在审读和试教试用的过程中,关注以下几个方面:教材内容的难易程度、知识结构安排、素材选取、探索交流板块、问题设计、练习应用,还有智慧广场、聪明小屋、文化广角、课外实践栏目的设计以及教材内容的表述。
总的来讲,抓住变与不变,看看课标的变在哪里,不变在哪里,教材的变在哪里,不变在哪里,这样才能做到传承与发展。
最后,送给大家几句话,编好教材,用好教材,研好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