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材分析》
——威海高区教研中心 于华静
老师们一直着急、担心综合实践。非常能理解,因为综合实践应该是我们教学的一个短板和弱项,但是也确实是我们研究的不如其他的几个领域研究的多,再加上教材这一次的课标修改,整个综合与实践大变样。
应该说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大家就好奇,特别想知道这一块到底该怎么做?怎么去引领孩子做这种主题活动。今天正好有两个实践活动,尤其是第一个,第一个是我们开学马上面临的这一个,而第二个明天就会有现场课例展示,课要有一个展示,老师们看的就可能更清楚。
今天我首先就对这个主题活动做一个比较详细一点解读。而第二个更主要的看明天的课,因为那个教材的编写意图,经过教材组徐老师老师把关了,所以比较好地呈现了教材的编写意图。说一百遍,也不如看好好的认真的去现场观摩。
我们先来看主题活动——我的幼儿园。首先要对主题进行理解,我们要上课标里去找一找,要找到根基。综合与实践是小学数学学习的重要领域,学生将在实际情境和真实问题中运用数学和其他学科的知识与方法,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感悟数学知识之间、数学与其他学科知识之间、数学与科学技术、社会生活之间的联系,积累活动经验,感悟思想方法,形成和发展模型意识、创新意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形成和发展核心素养。将作为发展核心素养一个最非常重要的这样的一个载体来进行。
在一年级上册,这两个综合实践活动相对来说都比较简单,但是随着后边的主题活动的展开,应该说对这一段文字的诠释可能就应该更凸显一些,凸显出这种感觉来。
内容的变化:以主题的形式呈现,体现跨学科实践、部分知识内容融入。这是我们内容的变化上的几个大的特点。主题化、跨学科,可能会有知识的融入。有这么两类,今天看到的一上它没有,不是属于像方位、位置这种或者复数或者什么的,把知识点融入的。
来看我的幼儿园这个主题活动,先整体把这个主题活动过一遍,来了解这个活动都安排了什么内容。
首先是画幼儿园,这是第一级。一级版块儿划分——画幼儿园。这里边又下设了活动1:画一画,活动:2:讲一讲。然后进入到第二版块儿,这个图标都能看得懂。第二版块儿是玩游戏,它又下设里边的游戏1:盖章的游戏,盖章游戏里边说一说、玩一玩两个环节。游戏2:套圈儿,也是说一说,玩一玩。游戏3:跳格子,还是同样的,说一说、玩一玩。最后会进入到这一页交流反思板块。这里边分为上半节总结收获,下半节自我评价,有一个评价表,提供了评价量表进行评价。
教材把评价,现在全国研究的热点,咱山东省更是把它作为一个重点,落到我们的教材中。这样一梳理,我们心里就比较清楚了,总共是两个板块+一个反思评价,一共三个,里边分别嵌入了 2 到3个活动。而这里边游戏活动里边的编排也是相似的、比较类同。他们之间在我们教学方法上、教学设计上,也都是可以互相的,这种有迁移的地方。
编写的意图,大家如果研读了课程标准,可能都会直奔最后的那个,就是一线老师都比较愿意去看内容要求、学业要求,对这儿不一定注意到,这是教材,课标里对教材修订提出的原则里边提到,提到有一个前面其实也提到了,要加强,要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加强一体化设置,促进学段衔接。
这也是现在加强的一个研究的热点,一个是幼小衔接,一个是小初衔接,都是需要做的。它本身主题活动是加强化课程的综合性和实践性,还特意的,学段衔接里边又重点的展开了,幼小衔接要做,要基于对学生在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领域发展水平评估,合理设计小学 1- 2 年级的课程,注重活动化、游戏化、生活化的学习设计。
具体到学段,在整个主题活动,就是综合实践这一块,学段要求、内容要求,主题活动分为两类,我刚才说的两类和课标里两类不一样,我们教材里编入的主题活动有两类,一类是课标中的我们参考课标中给的这种样例。另一类就是我们会把我们原来咱有的综合与实践比较好的保留了下来,想找找身边的数,在课标中可能是找不到的。
内容要求是教什么和为什么教的问题,学业要求是对学生我们要教到什么程度,学生要学到什么程度,教学提示是怎么去教。我们会看到我们对内容要求去教什么?这一块就是说其实我们教材编写往往有时候就是,对教材我们的资源开发到底要怎么做,你看它这是这些动词都很明显要去回顾,回顾的是学前,因为上来第一个内容就是这个内容,所以它就是紧密衔接幼儿园阶段回顾学前经历的与数学学习相关的活动,唤起数学学习感性认识和学习经验,激发进一步学习数学的兴趣,这算不算就是为什么教了啊?唤起数学的学习感性经验和学习经验,激发他的兴趣,尝试运用与数学学习相关的词语,逐步养成学习数学的良好习惯。
大家琢磨琢磨这个主题活动要我们做什么?你做的可能我们已经前期有很多的地市或者老师自发的在做这方面的研究,那研究的过程中,我们首先要把准我们这个主题活动到底要做什么?为什么要做这个主题活动?然后我们才能去做教学设计。
所以这个大家就看到了,你看到这个习惯养成的东西,看到对数学经验的一个唤起,对数学学习兴趣的一个激发,包括数学语言的表达,能够看到这样的感觉来吧。然后对学业要求里边,那么这个其实就是我们的目标定位,我们就从这个学习目标的定位。第一句话就是学习目标一,第二句话就是学习目标二,读一读能比较清晰地描述幼儿园和学前生活中的数学活动内容。比较清晰的描述是让孩子去描述,比较清晰的描述幼儿园和学前生活中的数学活动内容,比较准确的表达主体都是谁?孩子,他去表达自己对数量、图形、方位等数学知识的理解,要做这个事儿他要达成的,我们学到什么程度,教到什么程度要达成的目标一,二能说明或演示自己玩过的数学游戏的内容和规则,在教师的协助下能带领同伴一起玩这些数学游戏。这些是要让孩子来做的,这是一定要注意的问题,我们是否这样去做的操作,当然它还有前面这段话也可以看作是目标3 。能够积极参与活动,在活动中能主动表达,能与他人并与他人交流,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感悟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发展对数学的好奇心,提升学习数学的兴趣,初步获得一些数学活动经验。很明显在这一部分这个主题活动中,它肯定不是说,一定要学会认数,像我们前面解读的所有的这样的单元说一定要认识什么图形,一定要了解图形的什么特征,要知道能辨认出来或者怎么地的,他肯定不是这样的一个目标,所以这是区分啊。通过刚才认真的读课标,我觉着不难读懂,是吧?我们把它拆解之后就不难读懂。那教学提示在这儿也有,为了使学生更好的完成从幼儿阶段到小学阶段的过渡,在入学第1- 2 周安排数学游戏,分享主题活动。我们的第一、二周如果没有这个,我们一般学校在做什么也会有一个过渡期,对不对?在学校里我们会训练常规,会让孩子学着适应小学的这种集体班级授课制这种感觉的,是吧?我们会做这些,我们会军训,有可能会做军训等等。那所有的这些我们都是为了做教学准备,是吧?我们会让孩子养成好的学习习惯,以前这个可以说是大家自发的,自发的来做这件事儿,至少是我们可能做这件事儿,不是学科儿来引领着来做。
但是这一次我们特意设置了这样的一个主题活动,我们课标中非常明显的写出来了,它就是适用于过渡期 1- 2 周,而以往我们的 1- 2 周老师会做什么呢?在数学学习上,当然主要是我说的前面刚才说的那些训练性的东西,比如说做的端端正正的,要保证坐够几分这一分钟不动,或者是怎样的专注力的一些训练,对不对?会做这些。然后在训练累了之余,老师就会去安排写写数字,就开始提前往下教,认数,是吧?语文就教写字,对不对啊?会做这个工作,但是我们想一想,这一次我们安排了这个主题活动,是不是现在知道我们开学的第一、二周,那我们可能和以前就不是一样的教学方式了,你原来做的那个载体,你做的那个可能就是有了一个明确的目标指向教材上给大家了,这样的一个开发出来的这样的几个画一画,这个就画幼儿园这样一个大的活动,还有一个玩儿,玩一玩这些数学游戏这样的活动,我们会有这样的活动,这些可能就是你在做幼小衔接过渡期的一个有效的载体来做这些事儿啊。
我不知道这样领着大家一起把课标重温了一下之后,大家现在其实对这个主题活动是不是会稍微有那么点儿清晰的认识?他要做什么啊?要往哪方面儿去做?目标是什么?总之最后这一句话衔接幼儿园与小学生活,顺利开始小学数学的学习。其实课标组专家对这个主题活动是寄予很高的期望的,他希望有了这样的一个主题活动,那么我们都能够比较好的完成第一二周这个关键期的幼小衔接工作,然后我们再进入到第一单元的学习,孩子已经做好了很多身心学习,各方面的社会交往等等心理各方面的一个准备了,那可能就不是我们原来的那种感觉的一种学习了。
看教学建议:安排的是五课时,那怎么划分这5课时呢?第一课时活动1、活动2就是整个画幼儿园是一课时,这一课时里边含了画一画,然后讲一讲,就是先画,再讲的这样的一个安排。然后这是一课时,一个游戏盖章的游戏,带孩子玩一课时的这样的游戏。那这个游戏的过程中肯定要渗透,我们要去做一些事儿,为什么要去做那些事?做些什么事儿啊?做到什么程度?都是刚才前面讲到的,他要去做什么?然后这是第三课时,这是第四课时,最后交流收获,然后自我评价,一课时,这是建议大家这样安排,都是教学建议嘛。
活动的重点:在画一画幼儿园活动中,我们通过画幼儿园,用数学的信息去描述,用数学的这种语言去描述自己的幼儿园。而在玩数学游戏的过程中,要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初步获得一些数学的活动经验,那到底是哪些数学的活动经验,我们具体的到下面去看。三、活动的难点,刚才注意到,刚才我直问大家,我说它的主体是谁?学习目标主体当然是学生,学生要介绍幼儿园玩游戏,他要去准确地表达对数量、图形、方位等数学知识的理解,所以这个对孩子来说是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