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材分析》 (九)

文摘   2024-12-27 15:41   山东  

     《青岛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材分析》 (九)

                         ——威海高区教研中心   于华静

       最后是总复习,我们已经经历了两次回顾整理,但是总复习对全册的复习,这是第一次。后边我们知道,其实说学习数学最后这个学业水平怎么样,新知教学固然重要,练习课和复习课它更是相当重要。所以说带着做复习,我们也不能也要有章有法的去做,把复习做到位。
      复习其实不陌生,咱们原来在低段就是这样做的,咱们低段和高段的总复习编写体例这次有非常明显的变化。后边等着将来,未来我们会看到,下一次我们这个二三四五年级,从应该是从三年级开始,然后我们就有一个新的体例,会有非常大的变化。但是在第一段我们还是看总复习的这个编写体例,它和我们的单元教学的编写体例还是有很多的相似情境。然后再到知识的回顾整理,再到练习,这样也是顺应孩子的这样的一个学习习惯。编排采用“问题情境——回顾整理——综合应用”的思路与单元学习相契合,学生比较熟悉,可以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对知识进行回顾与整理。

      这一幅图,我们同样就跟刚才说的,它是从中间辐射到四边,中间是一个整体的一个引领。其实这还有一句话,从图中你能知道哪些信息,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那这里边就小孩子就自由的做交流,就会能发现这样的 4 幅情境图,就是我爱冰雪运动,整个冰雪运动场上这么有趣的四个场景,那么我们在接下来其实做的教学就应该是,当我们整体有了认知之后,建议大家就是开始由中心这个由中心向四周辐射分领域安排复习所学内容,分领域安排,就是你在中间这部分,还是像前面说的,你对整体全策有一个大概的,抓出这几个大板块,然后再分板块去做啊。然后孩子如果前面做的好的话,可能这个回顾整理会水平上要比预期的要好一点点,但是主要还是以老师的引导、提示、点播、指导方式为主,主要是这样的哈,以鼓励为主,然后在带着孩子用他自己的喜欢的方式把这个东西记录表达出来之后,我们再做归总规整,再给他进行梳理,使它系统化、全面化。

       后边这是这两个,这是综合应用,它是配合回顾整理的思路,这次的编排这是有区别的。配合回顾整理的思路,它是分板块的,数与代数,后面接着是图形与几何。这个册里边没有综合与实践,没有那个统计,所以没有,然后综合实践我们的原则是如果没有知识点的,它是一种主题活动,我们就不像这样知识点的这种的给它放到这里边啊。主题活动它重要的是参与,重要的是经历、感知。

      教学的建议:就是利用情境图中的问题,引导学生按知识板块进行回顾整理,分别引入对20以内数的认识,10以内数的这个认识,还有20以内数的运算的回顾,而在做的时候就是这样去对应着做,就是我刚才说的就是他三个,它三个是对应的,他这是在情境中的,然后到回顾整理的是这一部分,然后再到练习中是这一部分就是跟进我们的那个综合应用是跟进上来的,这样分板块去做,这个它是一起的。
      这就刚才已经提到了,学生可能有局限,是老师做具体的、针对性的方法指导,逐步学会整理的方法。

       配合着前面的我学会了吗?这会儿叫我学会了吗?全册的一个,各个领域内容都有一个学业水平摸底。
      
而且我们的教参上最后的总复习完了之后,我们也会配样题,配的比较典型的,我们精心挑选的一些样题,然后来帮着带着。就是一些小题,然后都很不错,然后可以补充进来,可以去摸一摸孩子到底在哪些领域、哪个主题下的,还有一些未知的,或者说有一些漏洞去查漏补缺。
      然后这是我们的整个的一个大的丰收园,也有改变的,大家会看到这里边分知识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态度这四个维度进行的评价,每一个部分都设计的有绿、黄、红三种颜色的苹果,是吧?肯定红的最好吃,他就是最高水平了。后边这个大家这都是以前的栏目,就是一种情感的一种交流,我就不啰嗦了。好了,老师们这样哈。我就利用这一天的时间把整个的这个一上的教材我也有点碎,说实在的也有点碎啊。然后,尽我所能把教材编写组编写过程中这个思考,编写意图带给大家。当然刚才前面就说了我个人的水平,因为我真的不是,我就是个搬砖的人,就是一个一线的普通的教研员,所以我水平确实是有限的,所以能够这中间有说的不当不到位的地方,敬请批评指正,谢谢。

      问题互动环节:

      好,感谢华静主任讲了一下午了,您也先歇一会。今天下午华静主任把咱们一年级上册教材剩下的内容给大家进行了解读,尤其是对于我们的所关心的主题活动的教学,以及我们剩下的智慧广场,还有这个移多补少六三制的都给大家进行了解释,那么在看主题活动的时候,我就有一个感觉,如果是我们不深入的去挖掘主题活动里面的内涵,不对应课程标准去找准它的教学目标是什么,可能我们在上这个主题活动的时候就会把它上成一个游戏下来了。所以在这里我想第一点,我们要对应课程标准去把握课程标准里的目标到底是什么。
      
第二点一定要深度地解读我们教材当中的每一句话、每一个版块,它设计的意图是什么,然后才能进一步的去落实我们的这个主题活动的教学。今天下午我们还收到了很多老师的这个提的问题。因为时间的关系,我们就来不及一一给大家解读,所以进行了一个整体的梳理,接下来我想和这个华静主任商量一下。华静主任我整体来解读一下这些问题,然后您作为专家,再看看我解答的不合适的地方,您再补充一下好不好?在青岛版教材编写的这个过程当中,因为我也参与了这其中的过程,尤其是华静主任在解读这个图形的认识那一个单元的时候,正好是我当时还在海阳的时候带着大家编写的那一个单元,对于那个编小机器人和小汽车那个题,当时我们在出的时候的确是就是那样想的,就是不能让孩子盲目的随意的去搭出什么图形就是什么图形,一定要让孩子发挥他的空间想象能力。我想搭一个什么图形,会用到哪样的图形?这样的话它会发挥它的空间想象能力。
      
今天我们华静主任在解读的时候,我们当编写这个老师的也在现场听,还非常高兴,感觉很骄傲啊。那么大家提的这些问题,我们梳理了几个非常有代表性的。第一个问题是我学会了吗?感觉就像单元练习,意义大吗?好,感谢这位老师的提问,其实大家翻翻我们的教材可以发现这个每一个单元后面都配了一个,我学会了吗?大家翻翻看看,在我学会了后面都配了一个丰收园,是这样吧?所以这个我学会了吗和丰收园它实际上是青岛版教材的一个特色,那么这个特色体现的是什么呢?就是把学生数学学习的这个过程性评价介入到整个学习的过程当中。然后第二点就是在形式的呈现上,它和我们课堂练习当中也有区别。
       
前面的自主练习大家想一想学生在做的时候,华静主任在给我们讲的时候反复提的一个词是匹配性,信息窗教材讲完了之后,然后我们要匹配练习题里面的这个,往往就是第一题、第二题,它可能是匹配第一个红点了,后面可能又匹配下一个红点,它有层次性,是在老师的指导下领着孩子们去做这些习题。但我学会了吗?他更多的是想在这一个单元学完了之后,让学生能够自主地独立的去做完这一些习题,然后这样的话就可以给学生一个反思反馈的机会。
       
同时我还有一个感触想和大家说,就是我们在编写着教材的时候,我们宁愿喜欢编写每一个信息窗后面的自主练习,也不太喜欢编写,我学会了吗?他的题型和题组。因为它太难了,首先是要找到真实的情境,然后是要对应这一个单元的知识点,再然后是还要综合考察设计这样的题型。
       
所以从这样的意义上我想和大家说,就是这个我们我学会了吗?它的和我们的课堂练习的不同,第一点形式上不同,学生在使用的时候前面是老师领着的,这里是他自主独立的去做。第二点从体力上来讲,它是我们青岛版教育教材的一个特点,同时它功能上来讲是把学生的过程性评价嵌入到他整个学习的过程当中。
       
好,第二个问题有一位老师是这样问的,我个人认为0的认识应该放在第一单元信息窗4后面,学完1- 5的减法接着学0,学完9之后再学0,有点靠后了。感谢这位老师的提问,这个提问实际上也比较有价值,在我们的老教材里面,0是安排在哪里呢?在第一单元,我们是10以内数的认识,是吧?然后10以内数的认识的第一个信息窗就是1- 5的认识,第二个信息窗就是0的认识,实际上在经过前期的这个教学检验的过程当中,我们就发现学生对于一个也没有的时候用来0来表示它的意义就比较抽象,所以经过这样的思考之后,我们就结合这个新教材,新课标理念下数与运算的这个整体性,然后把它放在了9的认识之后学生就积累了丰富的数的认识和经验,就对0以一个也没有时用0来表示。他就有了更感性的认识,实际上我们这位老师提出的这个问题,他还可以给我们一个启发。
      
这个启发就是什么呢?就是我们老师们如何基于教材开展我们自己的研究,我们可以继续去查阅儿童数概念认识的相关的心理学,以及各位专家的观点。找一找学生在认识这些数的时候,看看0的认识大约安排在什么阶段下更合理。如果我们这位老师有了这样相关的研究的结果,还可以形成论文,也可以联系我们教材组编写专家。
      
如果我们认为科学的情况下,我们都可以推荐文章进行发表,这是第二个问题,通过这些问题,感觉大家真是在认真的听哈,所以我们感觉,也很感动。第三个问题,老师是这样提的,就是有的老师提出每一节课的知识点的总结,是否可以借助其他版本的教材能够写在课本上,毕竟孩子太小,不会总结,也不能百分百做好笔记。课后习题可以针对一个知识点集中出几个题。好,对于这个问题的解决,我想这样和大家说一个是它属于我们青岛版教材体例的一个问题,教材的版面内容是有限的,字字如金,而参与了这个教材编写的过程当中,我有一个深刻的感受,就是每一句话到底写几个字?怎么说都是经过专家的反复推敲,所以不能说像我们有好多教辅材料上面对于教材的分析,所有的知识点面面俱到的写在上面。
       
然后我们青岛版教材的一个体例之前实际上我们也曾经考虑过要把这个知识点放在教材里面,但是后来发现就是这个体例在融合的过程当中还是不太适合我们青岛版教材的体例,所以就把它放弃了,对于每一个知识点,多出几个习题的问题,这个问题我想比较简单,就是教材的版面有限,大家在出题的时候就我们出的时候都是遵照了习题的这个梯度,尽量选择有代表性的当我们在教学的时候,就可以发挥我们自己的拓展补充作用。让以这些题为例,再往外丰富相同情景的,甚至对它进行习题的变式补充。
      
好,再来看第三个问题啊。第四个问题啊。我们有一位老师提到了这个问题,就是说在一年级数学上册新教材11- 20个数的认识单元,我们缺少了12 + 317- 5这样的题型。嗯,我非常佩服这位老师对教材的研读,确实在大家现在拿到的这个教材版本里面,是少这样的题型。今天那个华静主任在讲座的时候提到了这个事儿,就是我们拿到的这个教材,不是最终版本的教材,专家们已经发现了这个问题,并且进行了调整。把教材当中的我们手里这个版本教材后面两个点进行了合并,并且又加上了一个点补充了这样的题目。好,最后一个问题就是大家还提到了一个问题,是关于算法多样化的,大家提到问题是什么呢?就是每种计算方法学生都必须去掌握吗?我们华静主任在讲座的时候给大家提到了,要注意这个算法多样化和算法的优化,这一点我觉得就很好。实际上在咱们教学的过程当中,我们还可以思考一个化,这个化就是学生算法的个性化,不同的学生不同高低水平的学生他可能习惯于不同的算法,那我们一名学生认识了多种算法之后,他在计算的过程当中,他自己更适合什么样的方法,自己喜欢什么样的算法,所以我们在多样化优化之后也可以走向引领学生走向这个算法个性化的这个发展之路。
       
那么由于时间的关系,我们就不能一一解答所有的问题,嗯,所以在这里先选择了这几个有代表性的问题和大家进行交流。当然大家如果有问题,你还可以继续扫描这个二维码,我们教材组编写专家会一一的再去梳理这些问题,借助合适的时机向大家再进一步的反馈、交流和沟通。

      一年级上册的新教材的梳理这样就已经结束了,通过华静主任给咱们的梳理,咱们既看到了新教材的坚守的内容和理念,也看到了我们新教材从框架结构上、从主题情境上、从探索过程上,以及我们习题设计上的细节和变化。那华静主任也给咱们以具体的教学建议指导。我想师傅领进门,我们可以修炼在个人。后续的过程当中,大家可以结合自己的教学,进一步的去感悟,去研究。那今天下午的会议我们就到此结束。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