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数与思维的无限可
莱州市金城镇中心小学 吕妍慧
一、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的前期思考
龙口之行,满载而归。听了孙媛老师的《11-20各数的认识》对我触动挺大。我们都知道11-20各数的认识不仅要帮助学生认识掌握这些具体的数,从数量中抽象出数,更重要的是,以群计数,引导学生们初步理解数位的概念,即数的组成和位值关系,是学生第一次自主建构“位值制”,更是学生们从具体的、直观的数数向抽象的、符号化的数学思维过渡的关键一步。
我认真研读了新教材的结构变化,前面第一二单元分别学过1-5数的认识和加减法,6-10数的认识和加减法,我发现教材的设计由旧版本的2个红点合为1个红点,增加1个红点“大小比较”,完整呈现了11-20各数的生成建构过程,体现“数是数出来的。”共同点是教材的教学逻辑基本一致,都是从数概念到比大小再到加减法。强调了“10”和“20”认识的重要性。从一年级开始我们认识的是整数,到后面要学到的小数,分数,无理数,虚数,指数等等都是数,所以孙老师这节课确定的这个单元的大观念为“数的认识”大观念:数是对数量的抽象。
二、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的课堂实施
《11-20各数的认识》属于种子课,孙老师制定的学习目标有3条:1.结合真实情境,引导学生感悟并理解 11-20各数的意义。2.使学生在实际操作及丰富的数数活动中体验从数量到数的抽象过程,使其能理解11-20 各数的组成,并正确地读、写11-20各数,会用11-20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认识“个位”和“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数值。3.培养学生形成初步的教感和符号意识。通过探究活动,引导学生体验计数的优点,理解计数单位“十”,体会十选制计数法则。设定的关键目标是:借助小棒摆一摆、数一数,借助计数器找一找,认识数位,说出十位上的数和个位上的数的含义,理解数数就是累加的过桯。初步感知计数过程是对数量的抽象,这个抽象的过程,也是一个符号化的过程,建立十进关系,理解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
在听课过程中我发现围绕这个关键目标设计了逐步推进和深化的4个学习任务,分别是1.摆“11”,建立十进关系;2,“辨”11,建数位,感受位值;3.整体认识11-19;4.19添上1是多少?这四个任务主要体现在符号化和数的组成。孙老师的符号化教学先是出示的树叶,然后用小棒代替树叶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摆一摆,最后用数字表示出了数,这个过程经历了从感性具体到感性一般再到理性具体的过程,为以后学用字母表示数做铺垫,因为到那时孩子们又会从理性具体过渡到理性一般。再来说说数的组成,本节课从1一个一个的数到11,到用小棒摆,够十根捆成1捆,体会10个一就是1个十,再寻找更简单的计数方法,计数器,认识十位和个位两个数位,感悟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让孩子们深刻记忆一捆小棒表示1个十,十位上的一颗珠子也表示1个十,一根小棒表示1个一,个位上的一颗珠子也表示1个一,个位上有几个就表示几个一,最后从19摆到20,又凑够十根,再捆成一捆,2捆就是2个十,计数器中19个位再拨一个,个位上就是10颗了,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所以20的十位上有2颗珠子,表示2个十。孩子们知道数是数出来的,数表示计数单位的数量。我看到孙老师节课的核心概念一直围绕数的组成来进行。
三、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的深度反思
“11至20各数的认识”作为小学数学教育中的一个基础且至关重要的单元,为老师们提供了一个深入探索、细致反思的宝贵机会。这一教学过程不仅关乎学生对数的基本认知,更是他们形成逻辑思维、发展数学素养的重要起点。在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的风潮里,教育领域正经历着重要的转变。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作为一种先进的教学理念,通过整合教学内容、优化教学结构,来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和综合能力。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强调从宏观上把握学科的整体性结构,将零散的知识点串联起来,形成结构化的知识体系,助于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框架,形成系统的认知结构。刘云霞老师讲座中提到促进迁移,单元整体设计强调知识的迁移和应用,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迁移到新的情境中,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适应能力。我认为单元整体设计的实施能够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因为它要求我们具备更高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能够深入理解学科本质和育人价值。
这次听课,就像是漫步在知识的花园里,我既是赏花人,也是栽花者,从中不仅汲取了养分,也学到了如何让花朵更加绚烂绽放的技巧。听课后的反思,让我深刻认识到教学相长的真谛,每一次课堂的互动都是对自我教学方法与理念的一次审视与提升。